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 数学归纳法 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高三数学理推理证明 数学归纳法 平面几何证明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推理证明 数学归纳法 平面几何证明 二 重点 难点 1 合情推理 1 归纳推理 个别到一般 2 类比推理 由特殊到特殊 2 演绎推理 三段论 由一般到个别 3 直接证明 综合法 分析法 4 间接证明 反证法 5 平面几何证明 1 相似三角形 2 直线与圆 3 圆锥曲线性质 6 数学归纳法 1 使用范围 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的证明 2 使用步骤 对n的初始值 通常为1 n 对应命题进行证明 假设 kn 成立 再证明1 kn时成立 证明1 kn时 必用kn 成立的结论 3 对1 kn证明时 代入kn 的结论 还应充分利用其它证明方法 如 分 析法 综合法 比较法 反证法 数形结合等 4 证明题目 恒等式 不等式 几何计数 整除 数列通项 前n项和等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1 Nn 求证 nnnnn2 1 2 1 1 1 2 1 12 1 4 1 3 1 2 1 1 证明 证明 1 1 n 左 2 1 2 1 1右 成立 2 假设kn 时成立 即 kkkk2 1 1 1 2 1 12 1 4 1 3 1 2 1 1 当1 kn时 左 22 1 12 1 2 1 12 1 2 1 1 kkkk 22 1 12 1 2 1 1 1 kkkk 22 1 1 1 12 1 2 1 3 1 2 1 kkkkkk 22 1 3 1 2 1 kkk 右 即1 kn时 成立 用心 爱心 专心 综上所述 由 1 2 对一切 Nn 命题成立 例 2 Nn 求证 2222 12 2 2 12 3221 nnnn 34 1 nnn 证明 证明 1 1 n 左 7214184右 2 假设kn 时成立 即 2222 12 2 2 12 3221 kkkk 34 1 kkk 当1 kn时 左 2222 12 2 2 12 3 22 1 kkkk 22 32 22 22 12 kkkk 32 22 12 22 34 1 2 kkkkkkk 76 1 2 34 1 kkkkk 141234 1 2 kkkk 74 2 1 kkk 3 1 4 1 1 1 kkk右 即 1 kn时成立 综上所述由 1 2 命题对一切 Nn 成立 另解 另解 令 n a中 22 1 3221 a 22 12 2 2 12 nnnnan 212 16 2 2 nnnnan nn aaaS 21 21 2 21 12 222 nn 1 12 1 2 nnnnn 用心 爱心 专心 34 1 nnn 例 3 对于 Nn 2 n 求证 nn 1 2 1 3 1 2 1 1 222 证明 证明 1 2 n 左 2 1 2 2 3 4 5 4 1 1右 2 假设kn 时成立 即 kk 1 2 1 3 1 2 1 1 222 当1 kn时 左 2222 1 11 3 1 2 1 1 kk 2 1 11 2 kk 1 1 1 2 1 11 2 kk k kkk 1 1 2 k 右 即1 kn时成立 综上所述由 1 2 对一切 Nn 2 n命题成立 例 4 在平面几何里 有勾股定理 ABC 的两边 AB AC 互相垂直 则 222 BCACAB 拓展到空间 类比平面几何定理 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 积的关系 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设三棱锥 A BCD 的三个侧面 ABC ACD ADB 两两相互垂直 则 解 解 设 AB a AC b AD c 三个侧面 ABC ACD ADB 两两垂直 AB AC AD 两两垂直 222222222 4 1 4 1 4 1 cbcabaSSS ADBACDABC 作 BE DC 于 E 连结 AE 则 CD AE 在CADRt 中 22 cb bc AE 在BAERt 中 22 222222 22 22 2 cb cbcaba cb cb aBE 用心 爱心 专心 22 222222 22 2 1 2 1 cb cbcaba cbBEDCS BCD 2222222 4 1 cacbbaS BCD 2222 ADBACDABCBCD SSSS 例 5 求证函数 12 12 x x y是奇函数 且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解析 解析 12 2 1 12 212 xx x y 所以 xf定义域为Rx 12 2 1 12 2 1 xx xfxf 12 2 12 2 2 xx 022 12 122 2 12 22 12 2 2 x x x x x 即 xfxf 所以 xf是奇函数 任取Rxx 21 且 21 xx 则 12 2 1 12 2 1 21 21 xx xfxf 1212 22 2 12 1 12 1 2 12 21 12 xx xx xx 由于 21 xx 从而022 22 2121 xxxx 所以 21 xfxf 故 xf为增函数 例 6 观察 4 3 40cos10sin40cos10sin 22 6sin36cos6sin 22 4 3 36cos 由上面两题的结构规律 你能否提出一个猜想 并证明你的猜想 解析 解析 观察 40 10 30 36 30 6 由此猜想 4 3 30cossin30cossin 22 证明 证明 30cossin30cossin 22 用心 爱心 专心 4 3 230sin 2 1 230sin 2 1 4 3 2 1 230sin 2 1 30sin230sin2 2 1 1 2 1 230sin 2 1 2cos260cos 2 1 1 30sin230sin 2 1 2 260cos1 2 2cos1 例 7 先解答 1 再通过类比解答 2 1 已知0 0 ba 求证 ba a b b a 2 已知Rxi ni 2 1 求证 nn n x x x x x x x x 1 12 3 1 2 n xxx 21 分析 分析 本题 1 与 2 从二元结构形式 类比到n元结构形式 属结构形式上的形 式类比 由 1 的证法 可类比得到 2 的证法 证明 证明 1 由不等式 0 02 yxxyyx及ba 都是正数可得 b aa b a a b 22 ab b a b b a 22 bab b a a a b 2 即ba b a a b 2 n xxx 21 都大于 0 32 2 3 21 1 2 2 2xx x x xx x x 1 1 2 xx x x n n 用心 爱心 专心 把上面 n 个式子相加得 n n x x x x x x x x x 1 2 2 3 1 1 2 n xxx 21 2 即 n n xxx x x x x x x 21 1 2 3 1 2 例 8 已知cba 都是实数 求证 cabcabcbacba 2 222 3 1 证明 证明 以 Rbaabba 2 22 为依据 利用综合法证明 Rba abba2 22 Rcb bccb2 22 Rac caac2 22 将以上三个不等式相加得 cabcabcba 22 222 即cabcabcba 222 在不等式 的两边同时加上 222 cba 得 2 222 3cbacba 即 2 222 3 1 cbacba 在不等式 的两边同时加上 cabcab 2 得 cabcabcba 3 2 即 cabcabcba 2 3 1 由 得 cabcabcbacba 2 222 3 1 例 9 已知 P 是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已知 PA PB PC 两两垂直 PH 平面 ABC 于 H 求证 2222 1111 PHPCPBPA 证明 证明 连 CH 延长交 AB 于 D PC PA PC PB PC 平面 PAB PC AB 又 PH 平面 ABC PH AB AB 平面 PCH PD AB 又 PA PB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有ABPDPBPA 22 2 2 1 PBPA AB PD 又 222 PBPAAB 用心 爱心 专心 222 111 PBPAPD 同理 222 111 PDPCPH 2222 1111 PHPCPBPA 例 10 设bacba 2 0 0 求证 abccaabcc 22 证明 证明 要证abccaabcc 22 成立 只要证abccaabc 22 即证abcca 2 也就是证 abcca 2 2 只要证abaca 2 2 即证acaba2 2 0 a 也就是证cba2 显然成立 故不等式abccaabcc 22 成立 例 11 实数dcba 满足1 dcba 1 bdac 求证 dcba 中至少有一个 是负数 解答 证法解答 证法 1 假设dcba 都是非负数 由1 dcba 知 1 0 dcba 从而 2 2 db bdbd ca acac 2 dbca bdac 1 与已知1 bdac矛盾 dcba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证法证法 2 假设dcba 都是非负数 则 bdacbcadbdacdcba 1 这与已知1 bdac矛盾 dcba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例 12 已知0 cba 求证 0 cabcab 证明 方法证明 方法 1 综合法 0 cba 0 2 cba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得 2 222 cba cabcab 0 cabcab 方法方法 2 分析法 要证0 cabcab 0 cba 故只需证 2 cbacabcab 即证0 222 cabcabcba 亦即证 0 2 1 222 accbba 而这是显然的 由于以上相应各步均可逆 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方法 3 0 cba bac cababcabcab abbabaab 22 2 0 4 3 2 2 bb a 0 cabcab 例 13 已知 cba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2 lg 2 lg 2 lglglglg cacbba cba 证明 证明 baab ba lglg 2 1 lg 2 lg ba ba lglg 2 1 2 lg 同理 ac ac cb cb lglg 2 1 2 lg lglg 2 1 2 lg 三式相加得cba accbba lglglg 2 lg 2 lg 2 lg 又 cba 不全相等 故等号不成立 即 2 lg 2 lg 2 lglglglg accbba cba 例 14 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DA AB 于 A DA BC 且 COD 90 求证 DC 是 O 的切线 解析 解析 DA AB DA BC BC AB COD 90 BCO AOD BCO AOD 用心 爱心 专心 OD OB OD OA OC BC OCDRtBCORt OCB OCD OC 是 BCD 的平分线 O 到 CD 距离等于 OB CD 是 O 切线 例 15 如图 在ABC 中 BAC 90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EM 和 AB AC 或延长 线 分别交于 D E 求证 EMDMAM 2 分析 分析 将EMDMAM 2 化为 AM EM DM AM 问题转化为证明 AMD EMA 解析 解析 BAC 90 M 是 BC 的中点 AM CM MAC C EM BC E C 90 又 BAM MAC 90 E BAM EMA AMD AMD EMA AM EM DM AM EMDMAM 2 例 16 如图 四边形 ABCD 中 AC BD 交于 O 过 O 作 AB 的平行线 与 AD BC 分 别交于 E F 与 CD 的延长线交于 K 求证 KO2 KE KF 分析 分析 待证式KFKEKO 2 变形为比例式 KO KF KE KO 须利用平行关系找比例关系 而已知条件中 KF AB 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似三角形 设 CD 与 AB 交于 H 则 CKO CHA COF GAB CKF CHB DKE DHA 只须从中找到能联系 KE KO 和 KO KF 的中间比 HA HB 即可 证明 证明 设直线 CD 与 BA 交点为 H EO HB DH DK HA KE DH DK HB KO HA KE HB KO 即 HA HB KE KO 同理可由 KF HB 得 HA HB KO KF KO KF KE KO 即KFKEKO 2 例 17 在 ABC 中 CD AB 于 D DE AC 于 E DF BC 于 F 求证 CEF CBA 用心 爱心 专心 分析 分析 要证 CEF CBA 已知 ECF BCA 须再找一组对应角相等或夹该角的 两边对应成比例 而所给条件全是垂直关系 这样在 Rt ADC 和 Rt BDC 中均可应用射 影定理 寻求 CF CE 与 CA CB 的关系 证明 证明 ADC 是直角三角形 DE AC CACECD 2 同理可得CBCFCD 2 CBCFCACE 即 CA CF CB CE 又 BCA ECF CEF CBA 例 18 等腰 ABC 中 AB AC 底边上高 AD 10 腰 AC 上高 BE 12 1 求证 3 5 BD AB 2 求 ABC 的周长 解答 解答 1 证明 证明 ADC BEC 6 5 12 10 BE AD BC AC AD BC BC 2BD 3 52 BC AC BD AC BD AB 2 设 BD x 则xAB 3 5 在ABDRt 中 100 3 5 2 2 xx 5 7 x BC 2x 15 AB AC 12 5 周长为 40 例 19 在 ABC 中 D F 分别在 AC BC 上 且 AB AC AF BC BD DC FC 1 则 AC 解析 解析 在 ABC 中 设 AC x AB AC AF BC 又 FC 1 根据射影定理得 BCFCAC 2 2 xBC 再由射影定理得 FCFCBCFCBFAF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即1 22 xAF 1 2 xAF 在 BDC 中 过 D 作 DE BC 于 E BD DC 1 BE EC 又 AF BC DE AF AC DC AF DE x x AC AFDC DE 1 2 在DECRt 中 222 DCECDE 即 2 2 2 2 2 1 2 1 x x x 1 4 1 4 2 2 x x x AC DC AF DE x x AC AFDC DE 1 2 整理得4 6 x 3 2 x 3 2 AC 例 20 ABC 中 D 在 BC 上 E 在 AD 上 BE 的延长线交 AC 于 F 1 若 BD DC AE ED 则 AF FC 的值为 2 若 BD DC ba AE ED dc 则 AF FC 的值为 答案 答案 1 1 2 2 bad ac 解析 解析 1 过 D 作 DG BF 交 AC 于 G BD DC AE ED AF FG GC AF FC 1 2 2 同理过 D 作 DG BF 交 AC 于点 G 则 b a DC BD CG FG d c ED AE FG AF 用心 爱心 专心 FG d c AFFG a b CE bad ac FG a b FG d c GCFG FG d c FC AF 1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1 已知ba 是非零实数 且ba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 1 a b B 22 ba C baba D baab 22 11 2 已知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 2 2 nanS nn 而1 1 a 通过计算 432 aaa 猜 想 n a等于 A 2 1 2 n B 1 2 nn C 12 2 n D 12 2 n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 n 为正奇数时 nn yx 能被 x y 整除 时 第二步归纳假设 应写成 A 假设 Zkkn 12正确 再推32 kn时正确 B 假设 Zkkn 12正确 再推12 kn时正确 C 假设 Nkkn 时正确 再推1 kn正确 D 假设 1 kkn时正确 再推2 kn正确 4 在等差数列 n a中 若0 n a 公差0 d 则有 7364 aaaa 类比上述性质 在等比数列 n b中 若0 n b 公比1 q 则 8754 bbbb的一个不等式关系是 A 7584 bbbb B 7584 bbbb C 8574 bbbb D 8574 bbbb 5 有一次测验 老师出了十道判断题 每题 10 分 要求学生认为题是对的要 错 的打 下表中列出了甲 乙 丙 丁四个同学的答案和老师对甲 乙 丙三个学生的 评分 根据此表来证定学生丁的得分是 题号12345678910得分 甲 80 用心 爱心 专心 乙 20 丙 70 丁 A 40 分 B 50 分 C 60 分 D 70 分 6 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 如图 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的正方形 其 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 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 4 2 a 类比到空间 有两个棱长均为a的正方体 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 则这 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 7 函数 1 013log aaxy a 的图象恒过定点 A 若点 A 在直线 01 nymx上 其中0 mn 则 nm 21 的最小值为 8 如图 已知在 ABC 中 ACB 90 CD AB 于 D AC 6 DB 5 则 AD 的长 为 9 已知 O 是 ABC 的外接圆 I 是 ABC 的内切圆 A 80 那么 BOC BIC 10 如图 已知在正方形 ABCD 中 P 是 BC 上的点 且 BP 3PC Q 是 CD 的中点 则 ADQ 11 在梯形 ABCD 中 AB DC AB CD K M 分别在 AD BC 上 DAM CBK 则 DMA 12 如图 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O 过 AC 的中点 D DE 切 O 于点 D 交 BC 于 点 E 且 DE BC 如果 CD 4 CE 3 则 O 的半径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13 一圆柱被一平面所截 截口是一个椭圆 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 5 短轴长为 4 被截 后几何体的最短侧面母线长为 1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14 如图 已知梯形 ABCD 中 AB CD 过 D 与 BC 平行的直线交 AB 于点 E ACE ABC 求证 AB CE AC DE 15 如图 已知 C 是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 O 上一点 CH AB 于点 H 直线 AC 与过 B 点的切线相交于点 D E 为 CH 中点 连结 AE 交延长并 BD 于点 F 直线 CF 交直线 AB 于点 G 1 求证 点 F 是 BD 中点 2 求证 CG 是 O 的切线 3 若 FB FE 2 求 O 的半径 16 已知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 2 2 nanS nn 而1 1 a 通过计算 432 aaa 猜 想 n a A 2 1 2 n B 1 2 nn C 12 2 n D 12 2 n 17 函数 xf在 1 1 上满足 xfxf 且是减函数 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 角 且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sincosff B sinsinff C coscosff D sinsinff 18 勾股定理 在直角边长为ba 斜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中 有 222 cba 类比 用心 爱心 专心 勾股定理 可得长 宽 高分别为rqp 对角线长为d的长方体中 有 A drqp B 2222 drqp C 3333 drqp D 2222 dqrprpqrqp 19 在平面几何中 若四边形 ABCD 有对角线 AB CD 则有 222 ADBDAC 2 BC 扩展到空间 在四棱锥 S ABCD 中 若面 SAC 面 SBD 则有 A 2222 SADSBCSCDSAB SSSS B SADSBCSCDSAB SSSS C 3333 SADSBCSCDSAB SSSS D SADSBCSCDSAB SSSS 20 已知 Rcbaxxxf 3 且0 0 0 cbcaba 则 bfaf cf 的值一定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正负都可能 2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如果ba 那么 33 ba 时 假设的内容应是 A 33 ba B 33 ba C 33 ba 且 33 ba D 33 ba 或 33 ba 22 在古希腊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 1 3 6 10 15 21 28 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 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 如图 试问三角形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A n B 1 2 1 nn C 1 2 n D 1 2 1 nn 2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等式 1 2 3 n 3 2 43 Nn nn 时 验证 n 1 时 左边应取的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 1 B 1 2 C 1 2 3 D 1 2 3 4 24 已知 yfxfyxf 且 21 f 则 nfff 21不能等于 A 1121nfff B 2 1nn f C 1 nn D 11 fnn 2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2 3 2 24 2 nn n 则当1 kn时左端应在kn 的基 础上加上 A 1 2 k B 2 1 k C 2 11 24 kk D 2 222 1321 kkkk 26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 直线平行于平面 则平行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已知 直线 b平面 直线a 平面 直线 b 平面 则直线 b 直线a 的结论显然是错 误的 这是因为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非以上错误 27 对 cba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给出下列判断 0 222 accbba ba 与ba 及ba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cacbca 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28 在同圆或等圆中 如 AB CD 则 AB 和 CD 的关系是 A CDAB B AB CD C CDAB D AB 2CD 29 已知D 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两点 若 BC所对的圆周角为25 AD所对 的圆周角为35 则 DC所对的圆周角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A 30 B 40 C 30 或80 D 80 30 圆内两条相交弦 其中一弦长为8cm 且被交点平分 另一条弦被交点分成1 4两部 分 则这条弦长是 A 2cm B 8cm C 10cm D 12cm 31 如图所示 在 ABC中 C 90 AB 10 AC 6 以AC为直径的圆与斜边交于 点P 则BP的长为 A 6 4 B 3 2 C 3 6 D 8 32 如图所示 已知A B C D E均在 O上 且AC为 O的直径 则 A B C 33 反证法证题的关键是在正确的假设下得出矛盾 这个矛盾可以是 与已知矛盾 与假设矛盾 与定义 定理 公理 法则矛盾 与事实矛盾 A B C D 34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00 2 acbxax有有理根 那么 cba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 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 假设cba 都是偶数B 假设cba 都不是偶数 C 假设cba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D 假设cba 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35 M不是N的子集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若Mx 则 xN B 若Nx 则Mx C 存在NxMx 11 又存在NxMx 22 D 存在NxMx 00 36 实数cba 不全为零是指 A cba 均不为零B cba 中至多有一个为零 C cba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D cba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用心 爱心 专心 37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 时 假设正确的是 A 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 假设三内角中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38 等式 475 2 1 21 2222 nnn 则 A n为任何正整数时都成立B 仅当n 1 2 3时成立 C 当n 4时成立 n 5时不成立D 仅当n 4时不成立 39 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 如果验证1 n时命题成立 并在假设 1 kkn时命 题成立的基础上 证明了2 kn时命题成立 那么综合上述 命题对于 A 一切自然数命题成立B 一切正奇数命题成立 C 一切正偶数命题成立D 以上都不对 40 平面内原有k条直线 它们的交点个数记为 kf 则增加一条直线后 它们的交点 个数最多为 A 1 kf B kkf C 1 kkf D kfk 41 如果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3 2 3 nn aS 那么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 12 2 nnan B n n a23 C 13 nan D n n a32 42 设Rba 那么1 22 ba是baab 1成立的 A 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3 设函数 n a是公比为 1 aa 首项为b的等比数列 n S是前n项和 对任意的 Nn 点 1 nn SS在 A 直线baxy 上 B 直线abxy 上 C 直线abxy 上 D 直线baxy 上 44 已知数列 n a满足 2 11 naaa nnn baaa 21 设 nn aaaS 2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Saa 2 100100 B abSba 2 100100 C abSba 100100 D abSaa 100100 45 1 3 1 2 1 1Nn n nf 计算得 2 3 2 f 2 5 8 24 ff 用心 爱心 专心 316 f 2 7 32 f 推测当2 n时 有 46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 1 43 1 32 1 21 1 Nn n n nn 时 从 kn 至1 kn 时 等式左边需增添的项是 47 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为r 三边长分别为cba 则三角形的面积 cbarS 2 1 类比上述结论 若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为R 四个面的面积为S1 S2 S 3 S4 则四面体的体积V 48 观察图中各正方形图案 每条边上有 2 nn个圆点 每个图案中点的总数是S 按 此规律推出S与n的关系式为 49 求证 2 1 2 1 3 1 2 1 1 2 1Nnn n n 50 已知数列 n b是等差数列 100 1 10211 bbbb 1 求数列 n b的通项 n b 2 设数列 n a的通项 n n b a 1 1lg 记 n S是数列 n a的前n项和 试比较 n S与 1 lg 2 1 n b的大小 51 已知数列 n a中 2 2 aa a为常数 n S是 n a的前n项和 且 n S是 n na与 na的等差中项 1 求 31 a a 2 猜想 n a的表达式 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3 求证以 1 n S a n n 为坐标的点 2 1 nPn都落在同一直线上 52 若命题 np对n k成立 则它对2 kn也成立 又已知命题 2p成立 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A np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B np对所有正偶数n成立 C np对所有正奇数n都成立 用心 爱心 专心 D np对所有大于1的自然数n成立 53 已知数列 n a的前n项和 2 2 nanS nn 而1 1 a 通过计算 432 aaa 猜想 n a A 2 1 2 n B 1 2 nn C 12 2 n D 12 2 n 54 上一个n层的台阶 若每次可上一层或两层 设所有不同上法的总数为 nf 则下 列猜想中正确的是 A nnf B 21 nfnfnf C 21 nfnfnf D 321 2 1 nnfnf nn nf 5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n 时 152 2221 n 是31的倍数时 当1 n时原 式为 从1 kk时需增添的项是 56 已知整数对的序列如下 1 1 1 2 2 1 1 3 2 2 3 1 1 4 2 3 3 2 4 1 1 5 2 4 则第60个数对是 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1 D 2 B 3 B 4 A 5 A 6 8 3 a 7 8 8 4 9 160 130 10 QCP 11 CKB 12 8 3 13 10 14 由已知EBCD DE BC AEC BACEAC ABCACE CB CE AB AC ACB CEABCBAC DEACCEAB 15 1 CH AB DB AB AEH AFB FD CE AF AE BF EH HE EC BF FD F 为 BD 中点 2 连 CB OC AB 为直径 ACB 90 F 为 BD 中点 BCF CBF 90 CBA CAB ACO OCF 90 CG 为切线 3 由 FC FB FE FCE FEC FA FG AB CB 2 2 22BGACBGFG 222 BFFGBG 用心 爱心 专心 0104 2 FGFG FG 6 AB BG 24 22 r 16 B 17 A 18 B 19 A 20 A 21 D 22 B 23 D 24 D 25 D 26 A 27 C 28 B 29 C 30 C 31 A 32 90 33 D 34 B 35 D 36 D 37 D 38 B 39 B 40 B 41 D 42 C 43 D 44 A 45 2 2 2 n f n 46 21 1 kk 47 4321 3 1 SSSSR 48 44 nSn 49 证明 设 n nf 2 1 3 1 2 1 1 1 当1 n时 2 1 11 f 原不等式成立 2 设 Nkkn 时 原不等式成立 即 k k 2 1 3 1 2 1 1 2 1 k 2 1 成 立 当1 kn时 22 1 12 1 1 kk kfkf 2 1 2 1 22 1 12 1 2 1 2 1 11 kk kkkk 项共 k kkk 2 111 2 1 2 1 2 1 2 1 1 2 1 2 1 kk 1 2 1 22 1 12 1 1 kkk kfkf 1 2 1 22 1 12 1 2 1 kkk k 项共 k kkk k 2 2 1 2 1 2 1 2 1 1 2 1 k 1 kn时 命题成立 综合 1 2 可得 原命题对 Nn 恒成立 点评 点评 在证明1 kn命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