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庄哲学思想_第1页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_第2页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_第3页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_第4页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 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题目 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李艳玲李艳玲 学学 号号 2011101063 专专 业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 2 班班 年年 级级 2011 级级 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 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 以此 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流 派 道家 道家的 道 自然 无为 等著名的哲学概 念成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以 自然无为 为精华的老庄哲 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 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 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思想包含了对社会的有益启 示 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应学习的重要精神思想 一 老子的哲学思想中一 老子的哲学思想中 道道 的内涵的内涵 老子 春秋时思想家 道家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 姓李名耳 字伯阳 其代表作 老子 也即 道德经 以 道 解释宇宙万 物的演变 以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 乃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因而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 自然 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 殆 的永恒意义 老子的思想体系是以 道 为核心 他认为 道 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 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强调 道法自然 无为自化 道 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第一章 道可道 非 常道 便给 道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 道 有两层含义 首先 道 表示宇 宙的原始状态 即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其次 道 表示了 世界的本源 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 即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 三 三生万物 继而形成世界 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精神却在于 自然 二字 是一种 以 自然之道 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 主张 道法自然 对于人 类社会生活来说 要求人类顺应 自然之道 返朴归真 以 自 然 无为 作为社会 人生的理想状态 这一思想主张 对后 来的 黄老之学 以及魏晋文人的 隐世 思想等诸多哲学思想影 响深远 二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二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其思想影响很大 他 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 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 互相 依存 他说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声音 相和 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 的观点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曲则全 枉则直 物壮则老 等 另外 老子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等等 任何伟大的事业 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 是通 过积累的过程 待积累到一定程度 这个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同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认为 反者道之 动 弱者道之用 是说道是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道的作用是来扶 持弱小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盛与衰 而且盛极必衰 这就是转化 新生的东西开始比较弱小 而正因为它新生 它才有发展的前途 大家就要扶持它 所以 老子讲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等 但是 老子只是提出来这样一种转化的现象 并没有讲到转化的条件 老 子在强调转化的时候忽略了条件性 这一点是 道德经 辩证法思 想中的一个不足 三 庄子的哲学思想三 庄子的哲学思想 道道 的内涵的内涵 道家另一集大成者则是庄子 名周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 展了老子的思想 其同样把 道 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 并在老子 道 的思想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 从 有 和 无 的关系上看 道兼 有 无 庄子的 道 是 有 和 无 的统一 二者异名同实 无 就是 有 有 就是 无 从生命的意义上 庄子认为 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 人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 道 且 道 之于物 生生不休 变动不居 从对 道 的认识上看 道 无所不在 日夜萌于前 春夏 秋冬四时代序 道 在蝼蚁 在瓦甓 在屎尿 道 可道 可 名 道 的痕迹至显无遗 四 庄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四 庄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要是 天道无为 认为一切事物都在 变化 他认为 道 是 先天生地 的 从 道未始有封 庄 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 提倡无用 认为大无用就是有 用 从庄子的角度看 无用就是有用 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 所 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 即 道 是无界限差别的 属主观唯心主 义体系 庄学十分注重个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或心理状态 他探讨的是人 如何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和开放独立的人格 他孜孜以求的是人在 去常知 忘情欲 内心虚静明觉的状态下的一种逍遥自得 是人与 大自然融为一体即天人合一后的忘我境界 庄子强调 无名 无功 无己 在他看来 只有摆脱名利外物的困扰 超越 自我的存在 才能做到 无累 也才能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 庄子 中的人生理想 是追求无待 无累 无患的精神绝对 自由 而庄子认为也只有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 通过某种精神修养 才能获得这种自由 所以庄子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 养 这对后世知识分子思想影响也极为深远 庄子道论源于老子而又加以发展 道 范畴的基本涵义 道论 基本架构以及其重要部分的人生修养之工夫与境界论也是 相同或相近的 但二者亦有不同的偏重 老子在宇宙生成论或本体 宇宙论上有偏重 庄子道论也含有其宇宙论 社会政治论 但不 发达 其偏重在精神修养的工夫论与境界论 尤其是自由精神与绝 对自由的心灵境界的追求方面 五 老庄哲学思想对当代的价值和启示五 老庄哲学思想对当代的价值和启示 在多元化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 在五光十色 变幻莫测 的现代人生中 在物欲横流 人们对物质财富趋之若鹜的今天 怎 样保持人们心灵上的宁静和心理上的平衡 不为功利所困扰 不为 财色所迷惑 达到清心寡欲 物我超脱之境 选择老庄哲学则会使 人找到解决方法 老庄哲学思想的精髓 天人合一 回归自然 适可而 止 清静无为 等观点均会使人找到心灵的归属感 天人合 一 思想应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和追求的境界 而 清静无为 回归自然 则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生活态度 道德经 的第四十五 章 清静为天下正 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 学道修道做到没有 自己的私自嗜欲 乐好清静 这样才符合 道 的体性 同时 修 道也要求我们对世俗的名利 声色和财富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用极 端的方式手段去获取 不要过分奢求 老子和庄子的和谐思想对解决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矛盾具有重 大的意义 道德经 中的 咎莫大于欲得 就是说灾祸发生的 最大原因 是因为嗜欲 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 又何尝不是呢 有 多少的贪污腐败 都是由于官员的贪得无厌而造成的 有多少的灾 祸悲剧 都是因为人永不满足的贪欲而造成的 最近频频有名人被 披露学历造假 甚至还有职称评委公然收受贿赂 研究成果抄袭的 现象已成常态 足以见得当今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 人们更应该学道 修道 用道家的 清净 思想来修养自身 以 道 为世人遵循的行为准则 以 德 来处世修善 这样才能使 自然界和人之间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友好共存 各自获得自身 的最大最优发展 实现全社会全面的协调的发展 老庄思想简论 一道法自然观 主张雕琢复朴的人性复归 纠编人性异化倾向 主张至公精神 用以扼制人们过分的权利欲和占有欲 崇 柔尚雌精神内圣外王之道 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对待观和矛盾转化学说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对待的状态中存在着 在这种对待关系中应从正面去透视负面意义 通过负面意义的 把握去显示正面的内涵 这种对待关系不是绝对永久保持 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 三被褐怀玉的超然人格和崇尚自由的批判理性 庄子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 不承认任何绝对权威 因而对现实一切秩序的怀疑批判及否定 及绝对追求自由 心斋坐忘逍遥无待的境界 忧患意识与隔离智慧 超越的哲学与文芦的超越 孔子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 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仁 仁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 爱人 即 对人尊重和同情 它是统摄 义 礼 忠 恕 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孔子的政治理论 德治 与 正名 孔子提出 德治 的治国主张 认为统治者应 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 他把 仁 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 他还提出 正名 的主张 认为上起天子 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 并由此提出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的人伦观 孔子的天命观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主张 敬鬼神而远之 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则 可以不问 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 孔子更注重人事 强调人的主观努力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放在优先地位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 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 他提出 因材施教 重视启发式教育 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 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 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殆 均衡发展 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 文 行 忠 信 四目并以 诗 书 礼 乐 等内容教导学生 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 智 体 美的均衡发展 孟子思想 性善学说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 孟子认为 人都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 仁 义 礼 智的萌芽和根本 他认为 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 那就是 自暴 自弃 自贼 仁政 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 仁 的思想 从其性善论出发 提出了 仁政 王道 的政治 学说 仁政 就是国君能够 与民同乐 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 仁政 学说 包含了对人民的 重视 即民本思想 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 是对我 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理想人格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 如 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 也 等等 如此种种 都是激励人心 传颂千古的名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 亲亲 长长 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以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后来 大学 提出的 修齐治平 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 即仁 义 礼 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 即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 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 把天想象 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 诚者 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 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所说的 王道 是 以德行仁 孟轲认为 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就是说 以 仁政 统一天下 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他认为实行 仁政 首先要争取 民心 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