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温温 病病 学学 模拟试卷 一 模拟试卷 一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7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37 分 分 1 在 内经 伏寒化温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 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 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 朱肱 B 汪石山 C 郭壅 D 吴又可 2 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 发热 B 局部红肿热痛 C 口渴 D 脉数 3 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 初起多热象不甚 B 易困阻清阳 C 易闭郁气机 D 易伤肺胃之阴 4 发热 咳嗽 胸闷 心烦 口渴 肌肤外发红疹 舌 赤 苔薄黄 脉数 其病变部位在 A 卫分 B 气分 C 营分 D 气营 5 舌苔薄黑而干 但无芒刺 其意义为 A 阳明腑实证 B 胃阴大伤 C 肾阴耗竭 D 阳明腑实兼阴亏 6 伏暑卫气同证 正确选方为 A 银翘散 银翘散加生地 丹皮 赤芍 麦冬 方 C 银翘散去牛蒡 加杏仁 滑石方 D 银翘散去豆 豉加细生地 丹皮 大青叶 玄参方 7 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 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 B 气分湿热留恋 其初起阶 段 湿中蕴热 多见湿轻热重证 C 湿困日久 阳气受损 D 湿热化燥化火 可深逼血分 8 暑温 证见灼热躁扰 神昏谵妄 斑疹密布 吐血便 血 角弓反张 四肢抽搐 喉中痰声 舌绛 苔焦 其治疗处 方是 A 神犀丹合安宫牛丸 紫雪丹 B 清瘟败毒饮合 安宫牛黄丸 C 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 D 犀地清络饮合安宫 牛黄丸 9 治疗春温初起 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 寒解汤 B 银翘散加减 C 清心凉膈散 D 白虎 汤 10 身热 腹满便秘 口干咽燥 倦怠少气 肢体颤动 苔干黄或焦黑 脉沉弱或沉细 其病机是 A 阳明腑实 B 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 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 D 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 11 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 清泄里热 B 顾护阴液 C 初病由外邪诱发者 当兼以解表 D 滋补肺胃 12 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 喻嘉言 B 吴鞠通 C 刘河间 D 俞根初 13 沈目南认为燥属 A 寒 B 次寒 C 热 D 火 14 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 发于冬春季节 B 初起有肺卫见证 C 后期多致肺 胃阴伤 D 病程短 15 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 A 身痛有汗 B 寒甚热 C 呕逆胀满 D 苔黄白而腻 16 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 身热息高 B 口渴自汗 C 肢倦神疲 D 脉散大 无力 17 湿温邪未化燥 不易见的表现是 A 昏蒙 B 脘痞 C 痉厥 D 舌白 18 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 血 两燔证的治疗方剂 A 化斑汤 B 甘露消毒丹 C 玉女煎去牛膝 熟地 加细生地 玄参方 D 清瘟败毒饮 19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 吴鞠通 B 王孟英 C 叶天士 D 薛生白 20 下列除哪项外 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 A 地理环境 B 人体体质 生活习惯 生产水 平 21 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 肺卫 B 卫气 C 阳明 D 肺 22 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 身热躁扰 B 昏狂谵妄 C 吐血衄血 D 舌质红 绛 23 牙齿燥如枯骨 见于 A 肾阴枯竭 B 肾火上炎 C 胃阴枯竭 D 肺胃阴 伤 24 身热 脘腹痞满 恶心呕逆 便溏不爽 色黄赤如 酱 舌苔黄浊 最佳治法是 A 通腑泄热 B 导滞通便 C 燥湿清热 D 清热泻 火 25 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 黄帝内经 B 伤寒论 C 伤暑全书 D 温病条辨 26 湿土之气 同类相召 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 终归 脾胃 是哪位医家所说 A 薛雪 B 叶桂 C 吴鞠通 D 王孟英 27 壮热 口渴 烦躁 头痛 肌肤发斑 吐血便血 舌绛苔黄 脉数 此为 A 气营两燔 B 气血两燔 C 卫气同病 D 热入血 分 28 叶天士指出 若斑出热不解者 胃津亡也 主以 A 酸寒 B 咸寒 C 苦寒 D 甘寒 29 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 温热逢源 B 外感温病篇 C 疫疹一得 D 时病论 2 30 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有传染性 B 发病的缓急 C 传变的快慢 D 以上均非 31 按三焦辨证 病在足少阴的主要病理是 A 热盛动血 心神扰乱 B 热邪久羁 肾阴耗 损 C 水不涵木 虚风内动 D 热灼营阴 心 神被扰 32 温病热在营血而兼挟痰湿或秽浊之气 其舌象是 A 舌红绛而干 B 绛舌上罩粘腻垢苔 C 舌绛而 有黄白苔 D 舌红绛苔黄腻 33 清热泻火法适应症的主要表现是 A 壮热烦渴 汗出 心烦 苔黄燥 脉洪数 B 壮 热 心烦谵语 舌绛苔黄 C 发热口渴 心烦溲赤 舌红苔黄 D 发热微渴 心中懊憹 苔薄黄 脉数 34 症见身热面赤 渴欲凉饮 饮不解渴 得水则呕 胸脘痞满 按之疼痛 便秘 苔黄滑 脉滑数 此病证诊断为 A 风温阳明热结证 B 风温痰热结胸证 C 春温热灼胸膈证 D 春温热郁胸膈证 35 温毒病后期 余毒未尽 肺胃阴伤证 治疗选方是 A 清咽养营汤 B 沙参麦冬汤 C 五汁饮 D 竹 叶石膏汤 36 下列哪一项不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 A 发病急骤 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 B 传变迅 速 C 最易伤津耗气 D 易逆传心包 多窍闭动风 之变 37 决定湿温病转化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 A 邪气的盛衰 B 元气的盛衰 C 中气的 盛衰 D 肾气的盛衰 二 多项选择题 共二 多项选择题 共 5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8 王安道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A 强调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B 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C 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 D 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 治疗应以清 里热主 兼以解表 E 认为发于春季的温病 既有冬寒伏而后发者 也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 39 温病的特点是 A 温邪是其特异的致病因素 B 多有传染性 流行 性 季节性 地域性 C 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D 临床表现有特殊性 E 易内陷生变 致动风 出 血 闭窍等 40 营分邪热的转化途径有 A 转出气分 B 内陷心包 C 深入血分 D 引动肝风 E 转出卫表 41 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 A 热扰心包 B 营热扰心 C 血热扰心 D 胃肠实热扰心 E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42 下列哪些是对斑的正确描述 A 皮疹点大成片 B 压之色不退 C 触之不碍手 D 斑为阳明热毒 E 压之色退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共三 填空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43 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传染病专著是 其作 者是 44 伏暑的治疗当以 为主 初起兼以 45 暑湿是发生于夏季或 之交 感受 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四 改错题 共四 改错题 共 2 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 误 每小题误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4 分 分 46 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微恶寒 口微渴 舌苔薄 白 47 具有攻窜流走 蕴结壅滞特点的致病邪气是温疫 五 名词解释题 共五 名词解释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9 分 分 48 温疫 49 战汗 50 神昏谵语 六 简答题 共六 简答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8 分 分 51 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是怎样的 52 燥热病邪与风热病邪的异同点是什么 七 简答题 共七 简答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8 分 分 53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有何异同 在临床上如何 相辅运用 54 结合叶天士 到气才可清气 之语 谈谈你对清解 气热法的分类及使用注意点 七 病例分析题 七 病例分析题 10 分 分 55 李某 男 14 岁 发热 咳喘 3 天 于 1999 年 3 月 12 日初诊 患者曾自用解热药效不显 现仍有发热 测体 温 38 汗出热不解 口渴 咳嗽 喘憋 二便正常 胸透 示 双肺纹理增粗 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 舌红苔黄 脉数 请写出 病名 辨证 病机分析 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 二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7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37 分 分 1 对温病的治疗首先提出初起不可纯投辛温 应以寒凉 清热为主的医家是 A 刘河间 B 王安道 C 罗天益 D 朱肱 2 以局部红肿热痛 甚则溃烂为主要特征的温病 其病 因是 3 A 风热病邪 B 暑热病邪 C 伏寒化温病邪 D 温热时毒病邪 3 病变邪在气分的部位 下列哪项不正确 A 胃 B 肺 C 肝 D 胸膈 4 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肠腑 津枯肠燥便秘者 忌用苦寒攻下 C 病邪传里 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 不 宜盲目投用 D 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5 患者发热恶寒 无汗 头痛 周身酸痛 脘痞 心烦 口渴 渴不多饮 小便短赤 苔腻 脉濡数 治疗选方是 A 银翘散去牛蒡 加杏仁 滑石 B 银翘散加杏仁 滑石 C 新加香薷饮 D 三仁汤 6 下列哪项不是暑温的诊断要点 A 多发于长夏或夏秋季节 B 起病急 初起卫分证 短暂或无卫分证过程 C 变化较快 可有化火 生痰 生风等较多的病理变化 D 暑易挟湿而成暑湿病证 7 神识如蒙 少腹硬满 大便不通 苔垢腻 病机为 A 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 B 湿阻肠道 传导失司 C 热与血结 蓄于下焦 D 湿浊上蒙 泌别失职 8 湿温 身热不扬 脘痞腹胀 时欲恶心 口不渴 大 便溏泄 小便浑浊 苔白腻 脉濡缓 治疗选方是 A 雷氏宣透膜原法 B 雷氏芳香化浊法 C 达 原饮 D 藿朴夏苓汤 9 湿温病湿邪渐化热而卫表湿郁较轻者 宜选用 A 藿朴夏苓汤 B 三仁汤 C 王氏连朴饮 D 一加减正气散 10 身热 心烦不得卧 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 脉细数 治疗选方是 A 连梅汤 B 栀子豉汤 C 黄连阿胶汤 D 凉膈散 11 广温疫论 一书的作者是 A 余霖 B 吴有性 C 杨栗山 D 戴天章 12 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A 在阳明胃 B 在肺卫 C 在阳明大肠 D 在脾胃 13 下列何证属温病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 A 胃热炽盛 B 热陷心包 C 邪袭肺卫 D 热灼营 阴 14 湿遏热伏的舌象是 A 苔白如碱状 B 苔白厚而粘腻 C 苔黄 厚腻或黄浊 D 苔白腻舌质红绛 15 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A 身热不扬 B 夜热早凉 C 低热 D 发热夜甚 16 湿热疫毒伏于膜原 苔白厚腻浊者 治疗用方为 A 雷氏宣透膜原法方 B 小柴胡汤 C 达 原饮 D 甘露消毒丹 17 暑温病的基本治则是 A 清热涤暑 B 清暑生津 C 清泄暑热 D 清热解毒 18 湿温身热已退 脘中微闷 知饥不食 苔薄腻 其 治疗方法是 A 燥湿化浊 疏利中焦 B 芳香宣化 淡渗利湿 C 轻清芳化 清涤余湿 D 清热化湿 疏利三焦 19 暑湿病后期症见低热 神思不清 倦怠不语 不思 饮食 小便数且少 唇齿干 舌红而干 脉细或略数 治宜 A 清补元气 健脾和胃 B 轻清芳化 涤除余邪 C 益气养阴 化湿清热 D 滋养肺胃 甘寒生津 20 春温后期肾阴耗伤证 治疗选方是 A 加减复脉汤 B 六味地黄丸 C 复脉汤 D 大定风珠 21 以轩岐仲景之方为经 叶薛诸家之辨为纬 对温 病学的理论与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 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的医家是 A 吴鞠通 B 吴又可 C 叶天士 D 王孟英 22 既可化火 又可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A 风热 B 暑热 C 湿热 D 温毒 23 下列除哪项外 都与温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A 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对比 B 气候因素 C 社会 状况 D 失治误治 24 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A 身热夜甚 B 心烦 C 斑疹隐隐 D 舌红绛 25 温病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的舌象是 A 白苔如碱状 B 白砂苔 C 白霉苔 D 白腻苔而 舌质红绛 26 秋燥症见发热 耳鸣 目赤 龈肿 咽痛 苔薄黄 而干 脉数 治疗选方是 A 翘荷汤 B 桑杏汤 C 桑菊饮 D 银翘散 27 一患者寒热似疟 午后身热较重 天明得汗稍减 但 胸腹灼热不除 口渴心烦 脘痞 苔黄白而腻 脉弦数 治疗 选方是 A 达原饮 B 小柴胡汤 C 蒿芩清胆汤 D 雷氏宣透膜原法方 28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其病变在 A 气分 B 营分 C 血分 D 气营 29 暑湿病身热 心烦口渴 喜凉饮而不多 脘腹胀满 疼痛 大便泄利急迫 呕吐 小便黄赤 舌红 苔腻 脉濡数 治疗选方是 A 桂苓甘露饮 B 三石汤 C 白虎加苍术汤 D 清络饮 30 春温身热 口苦而渴 干呕 心烦 小便短赤 胸胁 不舒 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疗方法是 4 A 清热解毒 疏肝利胆 B 苦寒清热 通络止痛 C 清心降火 引热下行 D 苦寒清热 宣郁透邪 31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A 温热论 B 湿热病篇 C 温病条辨 D 以上都不是 32 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 创新论 立新法 制新 方 的医家是 A 朱肱 B 王安道 C 刘河间 D 吴又可 33 低热 手指蠕动 神倦肢厥 舌干绛而痿 脉虚弱 其病机为 热邪久留 肾阴损耗 B 肾阴耗损 肝风内动 热灼营阴 心神被扰 D 热入血分 耗血动血 34 阳明腑实 阴液大伤 其舌象为 A 苔薄黄干燥 B 苔老黄燥裂 C 灰燥苔 D 黑苔焦燥起刺 35 温病其人神志昏乱 躁扰不安 妄为如狂 并有少腹 硬满疼痛 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 其昏谵机理为 A 热结肠腑 胃热扰心 B 热闭心包 扰乱神明 C 瘀热阻闭 机窍失灵 D 以上均非 36 宣气化湿法主治下列何证 A 湿温初起 湿蕴生热 郁遏气机 B 湿渐化热 湿热俱盛 蕴伏中焦 C 湿温初起 湿重于热 侵于卫表 D 邪热与痰湿阻遏三焦 气化失司 37 张凤逵说 暑病首用辛凉 其代表方应为 A 辛凉轻剂桑菊饮 B 辛凉重剂白虎汤 C 辛凉平剂银翘散 D 辛凉轻润之剂桑杏汤 二 多项选择题 共二 多项选择题 共 5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8 温病命名的依据是 A 发病季节 B 病情轻重 C 发病季节与四时主 气结合 D 临床证候特点 E 流行情况 39 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 先犯肺卫 B 易伤肺胃之阴 C 易逆传心包 D 易遏脾胃之阳 E 易耗气伤津 40 气分证的来源是 A 由卫分传来 B 由营分之邪热外透至气 C 血分证透解而来 D 伏气温病发于气分 E 暑 热病邪直接侵袭 41 暑温病暑入阳明 治疗可选方剂有 A 白虎汤 B 白虎加人参汤 C 调胃承气汤 D 小承气汤 E 清暑益气汤 42 湿温病湿热蕴毒的临床表现有 A 发热口渴 B 身目发黄 C 咽肿 D 胸痞 腹胀 E 苔黄而腻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共三 填空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43 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 形成阶段是 44 难经 五十八难 说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 有 有热病 有温病 45 温病学产生之前 主要认为病邪是从 而入 明清之后认为病邪是从 而入 四 改错题 共四 改错题 共 2 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 误 每小题误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4 分 分 46 采用芳香宣透之品以疏化肌表湿邪 主治湿温初起 湿热病邪侵于卫表的治法是宣气化湿 47 湿温病初起禁汗吐下 五 名词解释题 共五 名词解释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9 分 分 48 温毒 49 外解里和 50 身热不扬 六 简答题 共六 简答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8 分 分 51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如何 52 上焦有哪些证候 其基本病理是怎样的 七 论述题 共七 论述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分 共 16 分 分 53 论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病因病机 证治特点 54 论述温病发热的机理 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八 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 10 分 分 55 孙某 女 52 岁 农民 发热 6 天 于 2000 年 7 月 3 日初诊 患者 6 日前因在野外务工 头顶烈日 当时感头晕 乏 力 返家后 遂之出现发热 测体温 39 面红 口渴 心 烦 自用抗感冒药治疗 出汗后热势稍降 测体温 38 2 口渴 心烦仍感明显 近 3 天来 发热不退 并有气短似喘 肢倦神疲 汗多 口渴 心烦溺黄 舌红稍干 苔少 脉虚数 无力 请写出 病名 辨证 病机分析 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 三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7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37 分 分 1 湿温病湿邪化燥 症见灼热烦躁 便下鲜血 舌质红 绛 脉数细 治疗选方为 A 黄土汤 B 独参汤 C 归脾汤 D 犀角地黄汤 2 春温表郁里热 引动肝风 其最佳治疗方剂为 A 双解散 B 神解散 C 寒解汤 D 凉膈散 3 增水行舟 的代表方是 A 增液承气汤 B 新加黄龙汤 C 增液汤 D 玉女 煎 4 宋代朱肱提出 A 温病分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 B 灵活运用经方 C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D 立新论 创新法 5 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疾病是 A 风温 B 春温 C 暑温 D 伏暑 5 6 病变重心在肺 易耗伤津阴的温邪是 A 风热之邪 B 暑热之邪 C 燥热之邪 D 湿热之邪 7 温病口苦而渴的机理是 A 阳明热盛 胃津受损 B 胆火内炽 津液受伤 C 热邪传营 劫灼津液 D 燥热伤肺 胃津受伤 8 壮热面赤 背微恶寒 头痛头晕 心烦气粗 汗多口 渴 舌红 苔黄燥 脉洪大而芤 治宜 A 白虎汤 B 白虎加人参汤 C 白虎加苍术汤 D 王氏清暑益气汤 9 暑温 身热息高 心烦溺黄 口渴自汗 肢倦神疲 脉虚无力 其病机为 A 暑热亢盛 津气受伤未甚 B 暑热未退 气阴 已伤 C 暑热虽去 津气欲脱 D 阳明暑热 太阴湿困 10 湿热酿痰 蒙蔽心窍的神志改变特征是 A 其人如狂 B 时清时昧 C 昏愦不语 D 神昏谵 语 11 王氏连朴饮所治病机为 A 湿热并重 困阻中焦 B 湿重于热 困阻中焦 C 热重于湿 困阻中焦 D 湿热交蒸 弥漫三焦 12 春温后期 阴虚而壮火尚盛者 宜用 A 青蒿鳖甲汤 B 加减复脉汤 C 大定风珠 D 黄 连阿胶汤 13 春温病发病的主要内因是 A 肾阴不足 B 里热炽盛 C 肝肾不足 D 肺胃阴 伤 14 温邪侵犯人体后的病理变化 主要是导致下列何项 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A 卫气营血与三焦 B 卫气营血 C 三焦 D 六经 15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常见兼挟证 A 兼痰饮 B 兼食滞 C 兼气郁 D 兼阴伤 16 湿热积滞交结肠胃 代表方剂是 A 枳实导滞丸 B 枳实导滞汤 C 调胃承气汤 D 葛根芩连汤 17 叶天士 温热论 中说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 者 可冀其战汗透邪 法宜 A 益胃 B 补气 C 益肾 D 补中 18 湿热证 始恶寒 后但热不寒 汗出胸痞 舌白 口渴不引饮 此语出自 A 吴鞠通 B 叶天士 C 薛生白 D 王孟英 19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黄帝内经 B 伤寒论 C 肘后方 D 诸病源候论 20 首先提出 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 因地 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 王安道 B 朱肱 C 王叔和 D 汪石山 21 提出 天行之病 大则流毒天下 次则一方 次则 一乡 次则偏着一家 的医家是 A 王叔和 B 庞安时 C 吴又可 D 雷少逸 22 温病与温毒的区别是 后者有 A 发热 B 头痛 C 局部红肿热痛 D 口渴 2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伏气温病的初起表现 A 灼热 B 烦躁 C 溲赤 D 脉浮数 24 病变中心在肺 易耗伤津液的温病原因是 A 风热病邪 B 暑热病邪 C 燥热病邪 D 湿热病 邪 25 将温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统称为 温邪 的是 A 叶天士 B 薛生白 C 吴鞠通 D 吴又可 26 吴又可把通过空气感染的称为 A 天受 B 传染 C 上受 D 染易 27 营分证病机是 A 营热阴伤 扰神窜络 B 热入营阴 心神被扰 C 热入营分 血络受损 D 邪入营分 热炽津伤 28 热入心包的舌象是 A 舌质纯绛鲜泽 B 舌质深绛 C 舌绛光亮如镜 D 舌焦紫起刺 29 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A 身热夜甚 B 心烦不寐 C 斑疹隐隐 D 舌红绛 30 宣清导浊汤主要治疗湿温病何证 A 湿邪上蒙 小便闭阻 B 湿阻肠道 传导失司 C 湿热酿痰 蒙蔽心窍 D 湿热蕴蒸三焦 31 暑湿的治疗 当以何法为主 A 清热利湿 B 清泄暑热 C 涤暑泄热 D 宣化湿 邪 32 沙参麦冬汤不含 A 沙参 麦冬 B 玉竹 花粉 C 生扁豆 生甘草 D 生地 玄参 33 指出 暑必兼湿 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王纶 D 李东垣 34 温病热瘀互结下焦 治宜 A 清热化瘀 B 通瘀破结 C 活血化瘀 D 导滞通 便 35 烂喉痧多发生于 A 春季 B 夏秋季 C 冬春季 D 秋冬季 36 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 选方是 A 牛黄承气汤 B 导赤承气汤 C 增液承气汤 D 桃仁承气汤 37 湿温证见 灼热烦躁 便下鲜血 舌质红绛 治疗 最好选用 A 白头翁汤 B 黄土汤 C 神犀丹 D 犀角地黄汤 二 多项选择题 共二 多项选择题 共 5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8 温病中出现动风的原因有 A 阳明热盛 B 金旺木囚 C 心营热盛 D 血分热盛 E 水不涵木 39 祛湿解热法的作用是 6 A 宣通气机 B 运脾和胃 C 通利水道 D 化湿泄浊 E 清热解毒 40 身热肢厥 神昏谵语 可见于 A 热入心包 B 内闭外脱 C 气血两燔 D 气分热盛 E 阳气暴脱 41 湿温病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 治疗时可使用下列哪 些方剂 A 菖蒲郁金汤 B 苏合香丸 C 安宫牛黄丸 E 紫雪丹 E 至宝丹 42 下列哪些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A 风温 B 春温 C 秋燥 D 湿温 E 伏暑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共三 填空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43 提出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44 陆子贤说 斑为 疹为 45 温疫由于疫邪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 疫 疫两类 四 改错题 共四 改错题 共 2 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 误 每小题误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4 分 分 46 热陷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昏 舌绛 47 温病过程中发生战汗往往是疾病趋向好转的转折点 五 名词解释题 共五 名词解释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9 分 分 48 暑风 49 广义伤寒 50 凉血散血 六 简答题 共六 简答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8 分 分 51 温病病理变化有何规律性 52 营分证的基本病理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七 论述题 共七 论述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分 共 16 分 分 53 卫气营血与三焦证候的传变规律 54 如何理解张风逵所说 暑病首用辛凉 继用甘寒 再用酸泄酸敛 一语 八 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 10 分 分 55 王某 男 35 岁 高热 4 天 鼻衄 1 日 于 2001 年 4 月 5 日初诊 患者于 4 日前突然出现发热 恶寒 头痛 未加注意 继之高热不退 测体温 40 伴有口渴 烦躁 近 2 日鼻中 出血 3 次 每次 10 余毫升 胸部皮肤也有出血斑点 在某西 医院曾诊断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用西药治疗无效 而转 入中医求治 现上症俱存 查舌质红绛 苔黄 脉数 请写出 病名 辨证 病机分析 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 四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7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37 分 分 1 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 验齿 斑疹 妇儿科诊法的温 病著作是 A 温热论 B 温病条辨 C 温疫 论 D 湿热病篇 2 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 口渴 B 发热 C 舌红 D 脉数 3 胃气衰败的舌象是 A 白砂苔 B 白碱苔 C 白霉苔 D 白苔滑腻如积粉 4 温毒的治疗重在 A 清泄热毒 B 辛凉宣泄 C 清营凉血 D 活瘀止痛 5 湿温病出现下列何项时 为湿温病的变局 A 脾胃经 B 心肝经 C 三焦经 D 太阴肺经 6 湿温病湿热酿痰 蒙闭心包 治当 A 清热化湿 豁痰开蔽 B 芳香化浊 清心开 窍 C 轻清芳化 涤除湿邪 D 清化湿热 解毒利 咽 7 下列哪项不是三甲复脉汤中的组成 A 生牡励 生鳖甲 B 炙鳖甲 炙龟板 C 麦冬 生地 D 生龟板 阿胶 8 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 身热夜甚 B 吐血衄血 C 舌质红绛 D 昏狂谵 妄 9 壮热烦渴 头痛如劈 烦躁不安 肌肤发斑 吐血 衄血 舌绛 苔黄 脉数 其病变阶段是 A 气分 B 营分 C 气营血 D 血分 10 肠道热结 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A 日晡热甚 B 热不扬 C 往来寒热 D 夜热早凉 11 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A 邪入气分 热炽津伤 B 热入阳明 正邪抗 争 C 邪入气分 里热炽盛 D 邪入气分 热瘀内 阻 12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干咽燥 脉虚神倦 其病 机是 A 胃经热盛 熏蒸于外 B 热邪入留 肾阴耗 损 C 湿热困脾 气机郁阻 D 热邪久羁 水不涵木 13 下焦蓄血 瘀热扰心神志异常的表现是 A 心烦不寐 神昏谵语 B 昏谵躁扰 妄为如狂 C 神昏谵语 舌蹇肢厥 D 时清时昧 时有谵语 14 热陷心包 心窍阻闭可归属于 A 气分证 B 营分证 C 血分证 D 气营分证 15 湿热酿痰 蒙闭心窍为 A 气分证 B 卫分证 C 营分证 D 血分证 16 邪伏膜原的典型舌苔是 A 白腻 B 黄腻 C 白腻如积粉 D 白腻而滑 17 苔白腻舌红绛的病机为 A 脾湿内阻气不化液 B 湿重热轻 C 湿遏热 7 伏 D 热在营血而中挟痰浊 18 察斑疹色泽可测知病势轻重 提出 红轻 紫重 黑危 的医家是 A 余霖 B 雷丰 C 叶桂 D 吴瑭 19 斑疹色红艳如胭脂者表示 A 邪热外透 B 血热炽盛 C 热毒深重 D 毒火内伏 20 余邪留伏阴分 其发热的类型是 A 夜热早凉 B 身热夜甚 C 日晡潮热 D 身热不扬 21 战汗多发生在 A 卫分阶段 B 气分阶段 C 营分阶段 D 血分阶段 22 下列哪项不是虚风内动 A 角弓反张 B 口角颤动 C 手足蠕动 D 心中憺憺大动 23 温病邪初传气 热势不甚 气失宣畅之证 可用 A 轻清宣气 B 辛寒清气 C 清热泻火 D 清泄膈热 24 温病治法中 分消走泄 属于 A 祛湿法 B 通下法 C 和解法 D 清气法 25 燥湿清热法的最佳代表方是 A 王氏连朴饮 B 三仁汤 C 藿朴夏苓汤 D 白虎加苍术汤 26 温病高热烦躁 痉厥 神昏谵语 最佳选方是 A 至宝丹 B 紫雪丹 C 安宫牛黄丸 D 止痉散 27 证见神识昏蒙 时清时昧 时有谵语 舌红苔腻 脉濡滑数 宜用 A 安宫牛黄丸 B 清宫汤 C 菖蒲郁金汤 D 至 宝丹 28 关于温病滋阴法的作用和应用 以下哪项提法欠妥 A 属于 补法 的范围 B 具有滋补真阴 生津养液 润燥制火等作用 C 按其适应证可分为 滋阴润肺 益胃生津 滋补肾阴 三种 D 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是加减复脉汤 29 增水行舟 用于 A 津枯肠燥 B 腑实阴伤 C 腑实兼气液两亏 D 肺燥肠闭 30 身热 口干唇裂 腹满便秘 小便短少 舌苔焦燥 脉沉细 治宜 A 急下存阴 B 滋阴攻下 C 增液润下 D 导滞 通下 31 风温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 温病条辨 D 外感温病篇 32 对风温的病因 病机和证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 专著是 A 叶香岩 外感温热篇 B 朱肱 类证活人书 C 陈平伯 外感温病篇 D 吴鞠通 温病条辨 33 身热面赤 渴欲凉饮 饮不解渴 胸脘痞满 按之疼 痛 便秘 苔黄滑 脉滑数有力 方选 A 小陷胸加枳实汤 B 小陷胸汤 C 小承气汤 D 凉膈散 34 身热 心烦不得卧 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 脉细数 选方是 A 连梅汤 B 黄连阿胶汤 C 加减复脉汤 D 青蒿鳖甲汤 35 治暑之法 清心利小便最好 语出 A 张凤逵 B 王纶 C 吴鞠通 D 李东垣 36 暑温初起 病邪多侵犯 A 卫分 B 气分 C 卫气同病 D 气营同病 37 王氏清暑益气汤中不含 A 西洋参 知母 B 石斛 麦冬 C 竹叶 荷 梗 D 党参 苍术 二 多项选择题 共多项选择题 共 5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8 鉴别新感与伏邪温病的主要依据有 A 传变趋势 B 初起证型 C 伤阴程度 D 发病季节 E 病势轻重 39 卫气营血辨证在温病辨证中的意义有 A 明确病变深浅层次 B 确定证候类型 C 确定病 变性质 D 确立正确的治法 观察病邪感受的途径 40 气营 血 两清法的代表方剂有 A 吴鞠通加减玉女煎 B 清瘟败毒饮 C 白虎加人 参汤 D 化斑汤 E 普济消毒饮 41 暑温暑入心营的正确治法是 A 清营泄热 B 清心开窍 C 针刺人中 合谷 D 刮痧 E 十宣放血 42 湿浊上蒙 泌别失职 临床可见 A 热蒸头胀 B 小便不通 C 呕逆神迷 D 神昏谵语 E 舌苔黄腻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共三 填空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43 按三焦辨证 邪在上焦 包括 和 的病变 44 湿蒙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志 舌苔 45 温病兼挟瘀血时 其治法可分为 四 改错题 共四 改错题 共 2 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 误 每小题误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4 分 分 8 46 咳嗽不爽 痰多 脘腹胀满 大便秘结 苔白而干 此证辨为秋燥病肺热腑实 47 引起春温病的原因是温热毒邪 五 名词解释题 共五 名词解释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9 分 分 48 新感温病 49 两阳相劫 50 暑厥 六 简答题 共六 简答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8 分 分 51 温病与温疫 温毒的联系与区别 52 滋阴生津法的作用及分类适应证 代表方各是什么 七 论述题 共七 论述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分 共 16 分 分 53 春温的阳明热结证与风温相比 有何主要特点 其 证治 方剂是什么 54 如何理解湿温病汗 下 润治疗三法 八 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 10 分 分 55 张某 男 35 岁 发热 脘痞恶心 5 天 西医诊断 为 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炎 先后给予胃舒平 胃复安及 PPA 治疗 效不显 于 2001 年 7 月 15 日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素有胃炎病史 6 年 5 天前因朋友聚会致胸闷恶心 发热 测体温 37 5 食欲不振 大便溏腻不爽 色黄 口 渴而干 但不甚渴饮 舌苔黄滑腻 脉濡数 请写出 病名 辨证 病机分析 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 五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7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37 分 分 1 舌绛光亮如镜见于 A 胃阴大伤 B 肝肾阴伤 C 热入心包 D 热灼营阴 2 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导致的猝然烦躁 闷乱的病 证称为 A 冒暑 B 暑秽 C 暑厥 D 暑风 3 不符合气分证辨证要点的是 A 壮热不恶寒 B 脉数 C 口渴 D 苔黄 4 暑温暑入血分 主要治疗方法有 A 凉血解毒 开窍熄风 B 清热解毒 散瘀养阴 C 清热凉血 开窍活血 D 清营凉血 清泄暑 热 5 湿温病身热不扬 脘痞腹胀 时欲恶心 口不渴饮 大便溏泄 小便混浊 苔白腻 脉濡缓 首选方剂是 A 雷氏宣透膜原法 B 雷氏芳香化浊法 C 茯 苓皮汤 D 宣清导浊汤 6 下列哪项不是口渴不欲饮的机理 A 湿温病湿重热轻证 B 温病挟痰饮 D 阳明 气分有热 7 确立 暑温 病名的医家是 A 王肯堂 B 喻嘉言 C 吴鞠通 D 叶天士 8 下列哪项不是暑温所具有的特点 A 发病急骤 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 B 传变迅 速 C 最易伤津耗气 D 易逆传心包 多闭窍动风 9 称 长夏湿令 暑必兼湿 的医家是 A 张凤逵 B 王安道 C 叶天士 D 王纶 10 夏暑发自阳明 语出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王安道 D 朱肱 11 暑温与湿温的鉴别要点是 A 发病季节 B 传变规律 C 初起证候 D 是否留有后遗症 12 决定湿温病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 A 邪气的盛衰 B 元气的盛衰 C 中气 的盛衰 D 肾气的盛衰 13 证见寒热往来 寒甚热微 身痛有汗 手足沉重 呕逆胀满 舌苔白厚腻浊 病机为 A 邪遏卫气 B 湿热秽浊郁伏膜原 阻遏阳气 C 湿浊困阻中焦 D 湿邪久恋 损伤阳气 14 温病证见发热口渴 胸痞腹胀 肢酸倦怠 咽肿溺 赤 苔黄而腻 最适合的方剂是 A 三石汤 B 甘露消毒丹 C 王氏连朴饮 D 三仁 汤 15 湿热困阻中焦 湿热俱盛 相互交蒸 其首选方剂 是 A 雷氏芳香化浊法 B 王氏连朴饮 C 藿 朴夏苓汤 D 白虎加苍术汤 16 薛氏五叶芦根汤中不含 A 藿香叶 薄荷叶 B 鲜荷叶 佩兰叶 C 芦根 冬瓜仁 D 竹叶 桑叶 17 伏暑的病因是 A 温热病邪 B 暑热病邪 C 湿热病邪 D 暑湿病邪 18 称 伏暑 暑温 湿温 证本一源 前后互参 不 可偏执 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俞根初 D 王孟英 19 宣白承气汤的组成是 A 大黄 芒硝 石膏 杏仁 B 麻黄 芒硝 石 膏 杏仁 C 大黄 瓜萎皮 石膏 杏仁 D 大黄 桑白皮 石膏 杏仁 20 桃仁承气汤是桃仁 大黄 芒硝加 A 桂枝 甘草 B 赤芍 丹皮 当归 C 白芍 甘草 D 当归 甘草 21 清营汤中的银花 连翘 竹叶的作用是 A 清气分未尽之热 B 清泄上焦邪热 C 清 热解毒 D 清透营中之热 转出气分而解 22 首先提出戾气病因的著作是 A 温疫论 B 温热论 C 湿热病篇 D 温热经纬 23 将温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统称为 温邪 的是 9 A 王叔和 B 叶天士 C 吴又可 D 王安道 24 温病的病程发展具有 A 季节性 B 地域性 C 阶段性 D 特异性 25 苔白厚而干燥舌质红 其临床意义为 A 湿遏热伏 B 湿热内蕴 C 胃气衰败 D 脾湿未化 胃津已伤 26 下列哪项不是导滞通便法的适应症 A 发热腹满 B 恶心呕逆 C 舌苔黄浊 D 大便燥结 27 暑温病的基本治法是 A 清泄里热 B 清暑泄热 C 清热解毒 D 清心泻火 28 春温后期 症见身热 心烦不得卧 舌红苔黄或薄黑 而干 脉细数 治疗宜选用 A 黄连阿胶汤 B 连梅汤 C 三甲复脉汤 D 栀子豉汤 29 一患者症见发热汗出 口渴不欲多饮 脘痞呕恶 心 中烦闷 便溏色黄 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濡数 治宜 A 疏利透达 和解化浊 B 清热解毒 豁痰开 蔽 C 辛开苦降 清化湿热 D 芳香宣化 燥湿理 脾 30 大头瘟病的病因是 A 温热时毒 B 湿热时毒 C 燥热时毒 D 风热时毒 31 轻法频下 多用于湿热积滞阻结肠道之证 方宜选 A 大承气汤 B 枳实导滞汤 C 增汤 承气汤 D 新加黄龙汤 32 叶天士云 两阳相劫 中的 两阳 是指 A 阳明与少阳 B 太阳与阳明 C 太阳与 少阳 D 风邪与热邪 33 吴鞠通指的 辛凉轻剂 是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白虎汤 D 桑杏汤 34 提出 太阴内伤 湿饮停聚 客邪再至 内外相引 故病湿热 的医家是 A 章虚谷 B 叶天士 C 吴鞠通 D 薛生白 35 夏季患者见心热烦躁 消渴不已 舌红绛 苔黄燥 其病机为 A 暑入心营 B 阴虚火炽 C 暑伤心肾 D 邪留阴分 36 暑伤肺络称为 A 暑风 B 暑瘵 C 暑秽 D 冒暑 37 治疗温病气阴两伤 正气欲脱的方剂是 A 生脉散 B 参附龙牡汤 C 白虎加人 参汤 D 王氏清暑益气汤 二 多项选择题 共多项选择题 共 5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8 温疫的特点是 A 发病急骤 B 有强烈的传染性 C 可以引起大流 行 D 病情多较险恶 E 属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 39 温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A 从外感受 B 致病迅速 C 部位有别 D 变化较快 E 性质属热 40 使用清营凉血法应注意的事项有 A 热在气分而未入营血者 不可早用 B 清营凉血 法只适用于热入营血分证 C 挟湿者 慎用 D 若气分邪热仍盛者 需配合清气法 E 热势不 甚者不宜用 41 和解祛邪法适用于 A 邪留三焦 B 热郁胆腑 C 邪郁少阳 D 邪结肠腑 E 邪伏膜原 42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具有 A 身热 不恶寒 反恶热 B 腹满胀痛 口渴不多 饮 C 大便泄泻 色黄热臭 D 苔黄焦燥 脉沉弱 E 肛门灼热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共三 填空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43 邪在下焦 主要为 脏腑的病变 44 肠腑热结而阴液亏虚证的治法是 增 水行舟 法的适应证是 45 烂喉痧是感受 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腐烂 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四 改错题 共四 改错题 共 2 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小题 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 误 每小题误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4 分 分 46 化斑汤是由白虎汤加犀角 生地 47 风温病后期易伤肝肾之阴 五 名词解释题 共五 名词解释题 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9 分 分 48 蒙上流下 49 逆传心包 50 内闭外脱 六 简答题 共六 简答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8 分 分 51 风热邪袭肺卫 燥热邪袭肺卫 湿热袭于卫表其治 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52 治上焦如羽 的含义是什么 举出三张方剂 七 论述题 共七 论述题 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分 共 16 分 分 53 论述温病的传染性 流行性 季节性 地域性特点 54 论述温病中痉的分类 原因 表现 治法 代表方 剂 八 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 10 分 分 55 陈某 女 10 岁 咳嗽 3 天 于 2001 年 9 月 10 日 初诊 患者于 3 日前因外出郊游 出现咳嗽 少痰 自觉全身 轻微怕冷 测体温 37 8 咽干鼻燥 口渴 头痛少汗 舌 边尖红 苔薄白欠润 脉右寸数大 家人给予银翘制剂治疗 10 病略有好转 但上症仍存 胸透正常 血象无异常 请写出 病名 辨证 病机分析 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模拟试卷 六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7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小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37 分 分 1 轻清宣气法的使用应是 A 热郁胸膈 气失宣畅 B 热入阳明 邪热炽盛 C 邪热内蕴 郁而化火 D 湿温初起 侵于卫表 2 风温证见身热 神昏 舌蹇 肢厥 便秘 腹部按之 痛 舌绛苔黄燥 脉数沉实 其病机是 A 热陷心包 阳明腑实 B 热陷心包 C 阴亏肠燥 D 阳明腑实 3 下列哪些不是对暑风的描述 A 多发生于小儿 B 暑风就是暑痫 C 暑热亢盛引 动肝风即为暑风 D 治宜清泄暑热 镇肝熄风 4 春温身热夜甚 少腹硬满 按之疼痛 小便自利 大 便色黑 神志如狂 舌紫绛 脉沉实 治宜 A 通下泄热 活血逐瘀 B 清营养阴 清心开 窍 C 活血化瘀 凉血止血 D 豁痰开窍 化瘀散 结 5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发病因素 A 体质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气候因 素 6 时病论 的作者是 A 雷丰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 王孟英 7 温病学中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专著是 A 温疫论 B 温病条辨 C 温热论 D 湿热病篇 8 下列哪项不是湿温初起的禁忌 A 苦寒攻下 B 滋养阴液 C 辛温发汗 D 宣化表里之湿 9 温病过程中的发热 是由于感受温邪后 机体对温邪 的一种什么样的反应 A 变态反应 B 全身性的反应 C 局部反 应 D 正气的反应 10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 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 家是 A 吴又可 B 吴鞠通 C 刘河间 D 王安道 11 温病学发展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监测物理试卷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包场高级中学高二(下)开学政治试卷(含解析)
- 房屋施工合同(合集15篇)
- 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份额分析
- 汉字公开课课件
- DB64-T 1750-2020 宁夏砂石土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 永州简介课件
- 水质检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粉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反思
- 供水管网排水与防渗水技术方案
- 塔吊拆除安全操作方案模板
- 巡检员质量培训
- 无线电技术设施运行维护定期巡检项目总表
-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 GB/T 702-2017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20238-2018木质地板铺装、验收和使用规范
- GB/T 1303.1-1998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 GB/T 11684-2003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 家具厂精益改善推行报告课件
- 第2章 动车组检修工艺基础动车组维护与检修
- 筋针疗法牛君银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