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顺乎世界之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 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 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 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 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通过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理性地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相关内容 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 对推动中国社会所 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法 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 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 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突出他们超越自 己时代的地方 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 努力做一 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难点 一 重点一 重点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 他们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 抵御外来侵略 但是 阶级属性的不同 社会背景 认 识能力使得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 提出他们自己的主张 形成自己的特点 地主阶 级为维护封建统治提出的学习西方的技术 把学习限定在物质层面上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 出君主立宪的主张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提出推翻封建政府 实现民主共和 把学习放在学 习制度上 二 难点二 难点 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结合他们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 影响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 把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复习并导入 图片 紫禁城的庄严肃穆 鸦片战争的炮火纷飞 19 世纪上半期 当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的时候 古老东方的中国依 然恪守着农业文明 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掀起了东西方文明 工业文明与 农耕文明 文明与野蛮的巨大撞击 在残酷的征服面前 古老的中国渐渐低下了妄自尊大 的骄傲的头颅 这 千年之奇变 是如何发生的 中国又往何处去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 地主阶级一 地主阶级 抵抗派抵抗派 2 一 阅读第一目 思考 1 分析历史背景 引用余秋雨 历史的脸谱 中关于鸦片战争东西方的比较 分析睁 眼看世界的原因 1773 1782 年 中国花了十年时间 编撰了 四库全书 被称为文化上的又一座万 里长城 而与此同时西方在物质科学 精神领域方面飞速前行 我们在收集古代文献 他们在探索现代未知 我们在注释 他们在设计 我们在抄录 他们在实验 我们在缅怀 他们在创造 鸦片战争中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 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 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开始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 惊醒了 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 魏源就是其中的先驱者 诗言志 林则徐的诗就表达了一个时代先驱者 的风骨 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1785 1850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戌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2 了解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 林则徐 魏源及其主要思想 3 了解其他主要代表者及代表作 4 P42 学习思考 多西方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是在西方的冲击下才开始现代化的 结 合林 魏的思想 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 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 其实是中国传统的 经世致用 思想的延续 虽然在 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 但他们力图变革的思想还是积极的 主动的 二 讲解 1 背景 很久以来 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 清朝统治 日趋衰微 阶级矛盾不断尖锐 政府财源枯竭 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崛起 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 使华夏 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开始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 寻求强国御侮 之道 2 主要思想 林则徐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 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 有偏狭自大 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 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 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 他努 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 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 主要通过 刺探西事 荷 翻译 西书 两个主要途径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 也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 人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 注意搜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 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 注意研究各国情况 动态 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 四洲志 介绍了世界 5 大洲 30 余国的 历史 地理和政情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 则是介绍了外国 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魏源 根据 四洲志 等书 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 编成 海国图志 一书 这是第一部 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备的专著 也是探寻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 蒙书 3 海国图志 系统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 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促使人们开阔眼界 引导人们注意世 界形势 了解世界 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教学关键教学关键 把林则徐 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活动放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大坐标 中 放在中国 千年未有之变局 中 从而在巨大冲突中认识林则徐 魏源等人在中国社 会转型时期的巨大精神引领作用 3 徐继畲的 瀛寰志略 和姚莹的 康輶纪行 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 一 阅读第二目 思考 1 补充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补充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 归纳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 近代思想 解放的贡献 3 分析得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托古改制 4 P43 学习思考 康有为为什么要借 托古改制 的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 答案提示 近代中国 儒家的传统思想和学说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 但是儒家思 想的正统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 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 康有为就把孔子描述成一 个主张 托古改制 的人 想利用孔子削弱反对势力 戊戌时期 梁启超因感奋国事阽危而升腾起变法自强的使命感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 的近代化奔走呼号 另以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向传统观念求助 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 标 力图冲破封建体制 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这是维新志士新旧杂糅的共同心理特征 梁启超也不例外 李华兴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 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和影响注重其启蒙作用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 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 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 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 甚至有的学者还说 正因为梁启超先生 的存在 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 除了知识 分子队伍之外 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 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 在那个时代 很少有 人没有受到过梁恩公他的思想的影响 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 家一样的启蒙运动 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 那就是梁启超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余秋雨旁述 5 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 讲解 1 原因 维新思想的产生 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西方资本主义的 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 首先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影响 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 影响下 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指导下 洋务运动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 门 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 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其次 外国势力 在中国的影响下也日益扩大 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 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逐渐改变 了旧有的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大多是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 买办和一些经常与外国 人打交道的官员 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 其积极意义 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和两点局限性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 论 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由此引出康梁的维新思想 5 影响 维新思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披着传统的外衣 但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所起 4 的作用还是巨大的 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起到了初步启蒙的作用 进一步扩大了资 产阶级新思想的影响 进化论的引进 改变了中国人看世界的基础 打破了几千年流行的 循环史观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 二是激发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 越来越 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投入到救国救民的队伍中 改变了乾嘉时期知识分子埋头故纸堆的情况 重新激发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 三是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客观上也有利于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维新派虽然反对革命 但是他们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使人们认 识到旧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既然如此 不能改革的话 那就只有走革命的道路 西学东渐的历程西学东渐的历程 1 1 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 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 主要学习以 船坚炮利 为 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 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 思 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2 2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 技术成果 器物层 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关社会支持系统 制度层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人们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文化气质等 思想层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 一 阅读第三目 思考 1 孙中山为救国提出了怎样的方案 2 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点内容有哪些 实质是什么 3 这次论战产生怎样的影响 4 革命派的救国方案结果如何 5 探究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探究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 目的 向西方学习 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 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挽救民族危机 异 方式 政体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 讲解 1 1894 年创立兴中会 提出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1905 年 成立 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2 论战内容有三点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要不要平均地权 3 影响 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