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线二线 DY401DY401 机组油冷器散热效果差故障检查处理报告机组油冷器散热效果差故障检查处理报告 榆林压气站 1 故障描述 榆林压气站二线 DY401 压缩机组自 2006 年 11 月份投产运行至今 一直 存在润滑油温度不正常偏高问题 2007 年 6 月份 该机组运行过程中持续出 现机组润滑油温度经油冷器冷却后仍高达 55 左右 即使三台油冷风扇同时 工作 结合这一情况 经汇报公司协调 MAN 机组厂家技术人员到站查找原因 最终确认为机组油冷器散热汇管箱存在问题 2 处理过程 6 月 28 日 油站厂家欧德克公司来人到站检修机组油冷器 29 日 开始检修 DY401 机组油冷器 将油冷器中的润滑油排空后 拆下 进出油冷器油管 在进油管法兰两侧 油冷器汇管箱上方开出二个 100 650mm 的长方孔 检查汇管箱中隔板 该隔板与汇管箱的连接方式为 在汇管箱两侧长度方向上开有 12 5mm 的长槽 将 10mm 厚的隔板推入长槽中 然后隔板与汇管箱在两端宽度方向采用点焊方式连接 经检查 点焊处一端 间隙 4mm 左右 另一端间隙 8mm 左右 因间隙较大 全焊了二分之一左右 在隔板的正中央有一个 5 的小孔 经研究 决定将两端宽度方向有间隙处 全部焊住 并将 5 小孔也焊堵封住 因两侧长度方向上的长槽距离冷却翅 管较近 且考虑焊接应力变形问题 没有焊堵 焊堵完毕 将汇管箱内部清洁干净 在开方孔处用二块 150 700mm 的盖 板在汇管箱外侧焊接封住 将进出油冷器油管恢复 关闭出油管路阀门 打 开油泵 15s 冲洗油冷器 在油冷器对面排油口排油 共冲洗三次 导通润滑 油路 机组热备 7 月 2 日上午 11 15 切换机组试机 启动 DY401 停止运行的 DY402 DY401 机组运行正常 润滑油温度由处理前的 54 左右降至 48 以 下 而且外商将温控阀控制温度调高至 50 即温控阀处于半开半关状态 由温控阀控制润滑油温度 在一天 24 小时之内 温控阀可将油温控制在 3 波动范围之内 经检查油冷器两端温度 进油处温度 59 另一侧冷端 53 5 出油处 温度 48 说明油冷器工作基本正常 单程温度降 5 左右 总温降 11 左 右 当时环境温度为 32 说明这次油冷器问题处理正确 效果明显 7 月 3 日以后以同样方法继续处理了 DY403 DY402 结果同 DY401 一样 都将油温控制在 48 左右 油冷器检查开孔位 置 宽度方向 8mm 间 隙 3 原因分析 根据 DY401 机组油站厂家欧德克公司技术人员对该润滑油冷却器现场拆检 发现该油冷器润滑油进油管汇管与冷却润滑油回油管汇管之间存在一层隔板 此隔板在拆检时发现两侧分别有 8mm 和 4mm 宽的缝隙未进行焊接 当高温润 滑油通过油冷器进油管线进入汇管后会有一部份高温油未经散热翅管冷却散 热而直接从这两条细缝直接流到润滑油回油管线 由于该部分高温润滑油未 经过冷却 从而造成机组油冷器散热效果不好 宽度方向 4mm 间隙 红线范围内为润滑油进回 油汇管 中间有隔板隔开 润滑油进油管线 润滑油回油管线 上层三排丝堵为高温油 初次冷却散热翅管 说明 高温润滑油在油冷器散热翅管进入前将高温油进油汇管和冷却回油汇 管用隔板隔离开来 4 预控措施 为了预防该类类似故障的发生 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4 1 首先要加强机组相关参数的浏览查看 同时定期巡视检查现场相关设备 工作情况和现场一次表参数是否与 HMI 显示参数值一致 4 2 注意根据季节不同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及时调节润滑油循环管路上温 控阀的开度 确保润滑油冷却后温度正常 4 3 加强润滑油系统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按时实施 确保相关设备完好 4 4 定期对润滑油站油雾分离器后端排污管段进行排污 同时 对油雾分离 器进气空气滤芯定期轻吹 确保油站油雾分离器分离效果最佳 下层三排丝堵为高温油 再次冷却散热翅管 二线二线 DY402DY402 机组油站油雾分离器故障检查处理报告机组油站油雾分离器故障检查处理报告 榆林压气站 1 故障描述 2008 年 5 月 18 日 我站值班人员在例行进行站场设备巡检时发现二线 DY402 机组润滑油站油雾分离器风机运行状态下存在较大的声响 同时 油 雾分离器风机外壳温度较高 发现这一情况后 立即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到现 场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经过仔细的检查发现除存在 以上问题外 油雾分离器风机异响为有规律的间歇性 2 原因分析 根据二线三台机组油雾分离器实际运行情况分析 存在以上故障的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点 2 1 由于三台机组油雾分离器滤芯自 2006 年投运以来未进行过更换 公司 一直未采购该备件 造成润滑油站油雾分离器油气分离效果差 滤芯 阻塞严重 油雾分离器风机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行 相关机械部件疲劳损 伤 2 2 由于榆林本地正值多风沙及柳絮较多时期 造成油雾分离器冷却空气进 气滤芯阻塞严重 该备件自 2006 年投运以来未进行过更换 公司一直 未采购该备件 经常通过利用压缩空气轻吹的办法清洁该滤芯 但该 滤芯使用时间过长 轻吹后冷却空气通过能力已经明显下降 从而造成 油雾分离器风机运行温度持续较高状态下运行 2 3 在此情况下 油雾分离器风机长时间不停运转 可能造成风机叶轮扇叶 微变形 旋转过程中到某个部位刮蹭风机外壳 2 4 另外 油雾分离器风机叶轮主轴上下轴承及轴承座存在磨损严重现象 3 处理过程 2008 年 5 月 19 日 鉴于 DY402 机组处于备机状态 同时 机组润滑油 站油温分离器风机在机组备用和运行状态下短时间不工作不会造成机组正常 运行或备用 结合这一实际情况 站领导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拆卸检查 具体步骤如下 3 1 切断 DY402 机组润滑油站油雾分离器驱动电机电源 并悬挂 禁止操 作 的提示牌 3 2 现场将机组油站油雾分离器风机驱动电机供电线缆与驱动电机接线盒断 开取出并标识各线缆的相位 3 3 拆除该油雾分离器油气出口管线法兰螺栓 3 4 利用机房行吊将该油雾分离器驱动电机及风机整体吊卸 3 5 拆卸油雾分离器驱动电机主轴与风机叶轮主轴的连轴器 将油雾分离器 驱动电机与风机分离 3 6 拆卸油雾分离器冷却空气进气管段和油气排出管段 发现该两个管段内 的滤芯已经由于长时间高温运行出现高温焦灼现象 滤芯外层材质为较 薄的海绵 3 7 拆卸油雾分离器风机叶轮主轴上轴承盖 检查拆卸上轴承 经检查上轴 承正常 无磨损现象 3 8 拆卸油雾分离器风机上机壳 检查风机机壳内部发现风机下机壳内部一 处存在磨痕 应该是叶轮叶片旋转运行到此处的刮蹭痕迹 3 9 取出油雾分离器风机叶轮及主轴 检查主轴下轴承及轴承座是否有磨损 现象 经检查轴承座圆周方向有明显的磨损痕迹 轴承也有磨损现象 3 10 由于没有相应的备件 立即拆卸该轴承到市里购买同型号的轴承准备 更换 安装过程 3 11 由于油雾分离器风机主轴下轴承座一出现磨损痕迹 该备件无库存也 为非标准件 为保证新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间隙 我站人员尝试将不同 厚度的塞尺片包裹在轴承外圆圆周上 经过几次尝试 放上一个 0 02mm 厚的塞尺片刚好使轴承与轴承座配合合适 3 12 复装油雾分离器风机叶轮主轴 3 13 安装风机叶轮主轴上机壳及主轴上轴承盖 3 14 安装油雾分离器冷却空气进气管段和油气排出管段 重新购买合适的 海绵并进行组装临时性新滤芯 3 15 安装风机驱动电机连轴器将风机主轴与驱动电机主轴连接好 3 16 重新吊装已将复装好的油雾分离器风机 并将风机油气排放口法兰与 排气主管线法兰连接好 3 17 重新接好风机驱动电机电源 启动风机运行正常 无异常声响 风机主轴上轴承盖 油雾风机进排气 管段 风机连轴器 风机机壳 油雾风机叶轮 4 预控措施 为确保该油雾分离器风机的使用时间 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现率 我们需采 取如下预控措施 4 1 协调公司相关部门采购机组相关部位的备件 利用机组保养期间进行更 换 4 2 由于机组润滑油油雾分离器 HMI 无相关的参数可以观察 只能加强此设 备的日常巡视检查 风机主轴下轴承磨损 风机主轴下轴承座磨损 4 3 定期清洁油雾分离器风机空气进气滤芯 排放油雾分离器油气排放管线 后端凝析油 从而确保油雾分离器风机工作环境处于低温状态 4 4 利用机组保养期间 对机组润滑油站油雾分离器滤芯进行全面的清洁处 理 改善其过滤效果 4 5 定期巡视检查在机组润滑油站油雾分离器相关机械部件的运行情况 发 现故障及时处理 二线二线 DY401DY401 机组压缩机出口温度高故障检查处理报告机组压缩机出口温度高故障检查处理报告 榆林压气站 1 故障描述 2010 年 9 月 10 日上午 11 30 分 我站值班人员在机组上位机上发现二线 DY401 机组压缩机出口温度高现象 立即通知站领导组织站内工程师对现场 仪表 管线 阀门等进行检查 未发现问题 分析压缩机其他监测参数包括 振动 位移 温度均未发现异常现象 只是该温度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结 合目前机组情况 立即汇报北京相关领导后 联系 MAN 厂家技术人员 对 此现象进一步研究确定 分析可能为机芯内部组件漏气所造成的气体出口温 度过高现象 需对机组压缩机机芯组件进行拆卸检查 以确认造成气体出口 温度过高问题的原因 2 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对该设备的实际检查情况 初步分析引起此类故障主要原因如下 2 1 压缩机出口温度变送器故障 2 2 压缩机出口工艺气冷却器风扇停转 2 3 压缩机防喘振回流阀 4115 阀打开 2 4 压缩机机匣锁紧螺栓出现松动现象 2 5 压缩机机芯级间密封或轴封出现磨损现象 3 故障检查和处理方法 由于排查压缩机出口温度高问题需要拆检压缩机机芯 该项工作必须在 MAN 透平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专业维检修人员进行 经公司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9 月 28 日 MAN 厂家技术人员 西航陕京维保人员一起到站配合进行 DY401 机组 压缩机机芯拆检工作 具体检查 处理如下 3 1 切换机组驱动电机及各附属系统设备电源并悬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 关 断进出口阀门对机组进行放空至零并锁定进出口阀门 对进出口管线及压 缩机机壳进行氮气置换 3 2 断开压缩机驱动端相关润滑油 密封气 隔离气管线和相关温度 振动 速度等传感器的接线 3 3 拆卸压缩机驱动端联轴器及护罩 3 4 断开压缩机驱动 非驱动端相关滑油 密封气 隔离气管线和相关温度 振动 速度等传感器的接线 3 5 拆卸压缩机机匣非驱动端锁块和挡块 3 6 用专用工装和行抽出压缩机机匣组件 在抽出过程中发现压缩机机壳内有 一颗螺帽 经检查是压缩机机匣上的的锁紧螺帽脱落 3 7 拆卸驱动端轴承箱上盖 3 8 用液压工具分下压缩机驱动端靠背轮 3 9 拆卸驱动端轴颈轴承并检查正常 3 10 拆卸驱动端隔离气密封并检查正常 3 11 拆卸驱动端干气密封并检查正常 3 12 拆卸非驱动端轴承箱上盖 3 13 拆卸非驱动端内外止推轴承检查正常 3 14 用液压工具拆卸非驱动端止推盘 3 15 拆卸非驱动端轴颈轴承并检查正常 3 16 拆卸非驱动端隔离气密封并检查正常 3 17 拆卸非驱动端干气密封并检查正常 3 18 拆卸压缩机机匣端盖 3 19 分解压缩机的机匣 分解后发现压缩机机芯各级轴封和级间密封梳齿均 有 不同程度有损伤 并且隔板和机匣有变形现象 根据现象拆检发现的具体情况 MAN 厂家技术人员建议该机芯组件需要返厂进 行检测维修处理 由于面临冬季生产的压力 公司相关部门协调后将该故障机 芯组件于 10 月 9 日送至 MAN 透平国内工厂进行检修处理 经过厂家近两个月 的检测维修 检修过程中对机匣锁紧螺栓 机芯级间密封和轴封进行了更换 为消除机匣 隔板变形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复处理 于 12 月 5 日返回我 站进行重新恢复组装 机体组装步骤如下 3 20 清洗并检查驱动端和非驱动端机壳密封系统腔体及外部相关管线 3 21 复装非驱动端干气密封 3 22 复装非驱动端隔离气密封 3 23 复装非驱动端轴颈轴承 3 24 用液压工具安装非驱动端止推盘 3 25 复装非驱动端内外止推轴承 3 26 复装非驱动端轴承箱上盖 3 27 复装驱动端干气密封 3 28 复装驱动端隔离气密封 3 29 复装驱动端轴颈轴承 3 30 用液压工具安装压缩机驱动端靠背轮 3 31 安装机组相关滑油管路 3 32 对断开各温度和振动线路进行接线并调整 3 33 拆卸机组低速轴联轴器及护罩 3 34 拆卸齿轮箱护板 3 35 在电机四周安装自制推力支架和推力板 3 36 用液压工具松开压缩机进气口法兰盘连接螺栓 3 37 机组对中检查并调整 3 38 用液压工具松开压缩机进气口法兰盘连接螺栓 3 39 复装齿轮箱护板 3 40 复装高速轴联轴器及护罩 3 41 复装低速轴联轴器及护罩 3 42 复装机组相关滑油管路 3 43 对机组进行氮气置换空气操作 3 44 解锁机组进出口锁定的阀门进行机组管线充压测试 经检查正常 3 45 恢复机组其他附属设备供电 启动润滑油加热设备将润滑油加热器 35 启动润滑油泵进行机组预润滑 3 46 启动机组试运行进行相应的负荷测试 经过 72 小时试运行正常 4 预防措施 结合此次压缩机组故障排除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如下预防该类故障发生的 措施如下 4 1 加强机组相关监控参数的实时浏览 对比参数变化趋势 结合机组 S8000 振动监测系统 及时排除机组存在的隐患 4 2 机组启机 停机 升速 降速过程中控制速度速率 防止机组发生喘振 4 3 密切关注上游各路来气压力变化 一旦出现压力突降现象及时处理避免机 组喘振发现 4 4 定期对同压缩机组进行预防性维护 确保机组运行正常 4 5 为彻底消除机组运行隐患 公司已于 2012 年 5 月对该机组进行了新机芯组 件更换及进出口管线割管对中作业 压缩机机壳中掉落的机匣锁紧螺母 二线二线 DY405DY405 机组主润滑油泵出口单向阀内漏故障检查机组主润滑油泵出口单向阀内漏故障检查 处理报告处理报告 榆林压气站 1 故障描述 2011 年 9 月 18 日 我站进行每周例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二线 DY405 机组 润滑油站主润滑油泵周围有大量的润滑油 由于该套润滑油设备为按照二线 前三台机组设计标准有国内厂家生产的设备 自 2009 年投产以来 一直断断 续续的出现润滑油站相关设备 管线漏油现象 结合这一情况 初步判断无 主油泵泵体机座与润滑油站箱体结合面螺栓松动 由结合面处向外渗油 2 原因分析 根据该压缩机组润滑油站自投产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经验分析 出现 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 1压缩机组油站主润滑油泵机座与油站箱体结合面紧固螺栓松动 2 2压缩机组油站主润滑油泵出口管线法兰螺栓松动 2 3压缩机组油站辅助润滑油泵机座与油站箱体结合面靠近主油泵一侧紧固螺 栓松动 2 4压缩机组油站辅助润滑油泵出口管线法兰螺栓松动 2 5压缩机组油站紧急润滑油泵出口管线法兰螺栓松动 3 故障检查和处理方法 由于此时 DY405 机组正在处于备机状态 机组润滑油站启动的是辅助润滑 油泵运行 因此考虑可能是机组辅助油泵与油站箱体结合面紧固螺栓松动造成 渗油现象 为了最终确定渗油位置 首先将油站箱体上的润滑油擦净 在进行 观察发现润滑油是从主油泵驱动电机与泵体联轴器观察口处流出的 同时 还发现在辅助油泵运转时 辅助油泵出口压力为 0 5MPa 这时主油 泵出口压力显示为 0 2MPa 发现这样情况后 分析可能是主油泵出口单向阀存 在内漏现象 拆卸主油泵驱动电机与泵体联轴器观察口处的防护网 发现驱动电机主轴 轻微的反转现象 从主轴缝隙中油润滑渗出 为了进一步确认主油泵出口单向阀内漏 我们做了以下测试 关闭主油泵出口单向阀后手阀 随着手阀的关闭 油泵出口压力降至 零 主油泵主轴不再有润滑油渗出 再次打开主油泵出口手阀 进行油泵切换 启动主油泵运行 主油泵 运行正常 出口压力正常 油泵主轴位置无润滑油渗出 辅助油泵出 口压力为零 通过以上测试最终确定 主油泵单向阀存在内漏现象需进行更换 由于站 内没有该备件 同时 机组启动后程序设定主油泵运行 所有短时间不影响机 组运行 我站将此情况回报公司 由公司协调厂家购买该备件邮寄至我站进行 更换 2011 年 11 月 5 日 油站厂家将该备件邮寄至我站 由于当时二线机组正 常进行保养作业 11 月 9 日 保养人员利用对 DY405 机组 8K 保养作业期间对 该单向阀进行了更换 更换作业步骤如下 3 1由于此处机组保养作业需要更换润滑油 在更换单向阀前已将油站箱 体及管线的润滑油放净抽出 3 2关闭润滑油主油泵出口手阀 3 3拆除单向阀上下管线保温层 松开单向阀紧固螺栓 为防止拆卸单向 阀时管线下沉将管线两端加装临时支撑 3 4取出单向阀清洗 对其进行严密性测试发现该阀门缺少存在内漏现象 3 5将新的单向阀进行严密性测试正常 安装到管线法兰上并用螺栓紧固 待机组保养完毕 重新启动主油泵检测单向阀连接法兰处有无渗油现象 主油泵出口压力是否正常 检查确认无异常现象 切换主油泵至辅助油泵 观 察主油泵出口压力是否为零 主油泵主轴处有无润滑油渗出 经现场检查确认 正常 4 故障预防 结合此次故障排除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如下预防该类故障发生的措施如下 4 1 加强机组相关参数的时时监控浏览 与其他机组进行趋势对比 4 2 加强机组启动 停运时的机组相关参数的检查及现场一次表及设备运行情 况检查 4 3 加强压缩机组的巡视检查及预防性维护力度 减少故障的发生 一旦出现 故 障及时处理 二线二线 DY401DY401 机组压缩机干气密封组件失效故障检查处机组压缩机干气密封组件失效故障检查处 理报告理报告 榆林压气站 1 故障描述 2012 年 9 月 5 日 接油气调控中心通知 按照公司生产运行处的指令 我站需调整压缩机组运行方式 二线 DY403 中压 运行机组停运 二线启 动 4 台机组 低压 运行 三线运行机组全部停运备用 我站按照通知要求 首先停运了二线 DY403 机组 然后启动二线 DY401 机组 在机组正常启动 过程中 当机组负荷达到 71 4 时 机组突然因压缩机干气密封一次泄漏量 大触发 HIMA 停机 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分析 DY401 机组干气密封组件失效 2 原因分析 根据该压缩机组压缩机干气密封组件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结合以往经验分析 出现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 1 压缩机组压缩机干气密封组件损坏失效 2 2 压缩机组压缩机压缩的工艺气气质较差 造成气体凝析液较多 导致干气 密封组件动静环粘连 压缩机转动时无法脱开 2 3 压缩机组压缩机机芯安装时轴向定位测量过程出现问题 造成干气密封组 件安装尺寸不正确 3 故障检查和处理方法 我站立即组织人员对机组密封气系统现场确认检查 机组密封气放空量很 大 机组密封气一次泄放压力变送器均达到满量程 1000KPa 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将机组进出口阀关断 进行机组放空为零 此时 机组密封气一次泄漏量 压力为零 为确认机组密封气组件是否存在故障 我们再次打开机组密封气控 制阀 4116 进行测试 机组密封气泄漏量压力驱动端瞬间增至 500KPa 非驱动 端瞬间增至 130KPa 泄漏量正常值为 35KPa 左右 据此 我站判断该机组干 气密封故障 机组无法启用 结合以上机组实际情况 我站将此情况汇报公司相关部门 由公司协调专 业队伍到站进行故障处理 2012 年 9 月 8 日 公司压缩机处协调 MAN 透平公司技术人员和西航陕京 维保人员到站进行该故障的检查处理工作 具体检查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3 1 切断机组驱动电机及其他附属设备供电电源 关闭机组进出口阀并锁定 对机组进行放空压力至零 3 2 对机组进出口管线及机壳进行氮气置换直至可燃气浓度降至爆炸下限的 10 以 下 3 3 拆除压缩机外部相关管路 3 4 拆除压缩机非驱动端相关探头接线 3 5 拆除压缩机驱动端相关探头接线 3 6 拆除压缩机驱动端护罩及高速连轴节 3 7 拆除压缩机驱动端靠背轮 3 8 拆除压缩机驱动端轴承组件 3 9 拆除压缩机驱动端干气密封组件 3 10 拆除压缩机非驱动端止推盘 3 11 拆除压缩机非驱动端止推轴承和轴颈轴承组件 3 12 拆除压缩机非驱动端干气密封组件 由公司压缩机处协调二线机组干气密封福斯厂家技术人员到站现场对该干 气密封组件进行拆检 具体拆检情况如下 3 13 拆除驱端干气密封组件 进行外观检查 各密封圈外观完好 未见异常 干气密封组件后端盖外表面 与工艺气接触面 有黑色污物附着 干气密 封组件本体及干气密封组件内部有少量黑色液体 3 14 拆除非驱端干气密封组件 进行外观检查 各密封圈外观完好 未见异常 干气密封组件后端盖外表面 与工艺气接触面 有相对较淡的黑色污物附 着 黑色污物黑色污物 黑色液体黑色液体 对驱动端干气密封进行解体检查 3 15 驱动端干气密封壳体内主密封周围有黑色液体 黑色液体呈油状 无天然 气味 辅助密封面被润滑油污染 3 16 驱动端干气密封主密封静环工作面有划痕 并有多处碎块脱落 3 17 动环工作面有划痕 并有两道裂纹 上部密封圈已被高温碳化 底部两道 密封圈损坏 并散落大量金属颗粒及已经融化的金属堆积物 经检查 金 属颗粒物为主轴套底部被磨损脱落所致 黑色污物黑色污物 3 18 辅助密封动环 静环工作面无痕迹 表面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宿舍楼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方案
- 鸡群种蛋管理技术
- 2025年环境标准试题及答案
-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 2025年生态环境技术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试题及答案
- 智算中心高效负载均衡实施方案
- 保险公司2019年终工作总结1(二篇)
- 办公流程管理系统海上员工使用说明书
- 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放射治疗技术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民丰县盼水河铅锑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2030中国高速示波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餐饮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新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思考
- 《空调维护培训资料》课件
- 医院节能培训课件
-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 烟气CEMS在线比对验收调试报告附表D.1-12计算公式(HJ-75-2017)
- 学生请假安全协议书
- 隐形眼镜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过敏性休克应急处置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