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流颗粒运动轨迹浓度场改变论文_第1页
旋转流颗粒运动轨迹浓度场改变论文_第2页
旋转流颗粒运动轨迹浓度场改变论文_第3页
旋转流颗粒运动轨迹浓度场改变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旋转流颗粒运动轨迹浓度场改变论文旋转流颗粒运动轨迹浓度场改变论文 摘要测试了圆管内旋转流的流场分布 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颗粒 在旋转流场中的径向运动轨迹 得到流动输运方向上含尘气流深度 场分布的改变 给出旋转流对颗粒的预分离基本发生在旋转流入口 后3倍管径长度上 1前言 固体颗粒进入旋转流场后主要受到惯性离心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大一些的颗粒被甩向边壁 小一些的颗粒则被流体带向下游 在这 个运动过程中 旋转流流场的不同轴向位置上颗粒相的浓度将发生 变化 一般认为颗粒进入管道边壁附近的某个区域后 不再发生径 向位移 即滞留在了颗粒层里 可以被捕集下来 旋转流场对颗粒 的分离作用与旋转流强度有关 也和颗粒尺寸有关 因此 可以通 过分析一这粒度分布的颗粒群在给定的旋转流流场中不同轴向位置 处的浓度变化来确定颗粒最佳预分离效果的管段长度 采用涡切向起旋器 如同切向进气旋风分离器的进气涡壳 引入旋 转流 参见图1 气流由涡切向进气口进入起旋器产生旋转流 由排 出口进入圆管测试段 改变气流在起旋器中旋转通道的长度将延长 气流的强制旋转时间 起到助旋作用 有利于含尘气流中颗粒的分 离 而对称性的起旋器切向入口可以改善旋转气流的偏心状态 根据上述思想 设计了3种不同的起旋器 按吸入气流在旋转通道中 的旋转角度分为0 90 270 以及具有对称进口的双进口起 旋器 2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分析 由于颗粒尺寸dp相对较小 可以将颗粒径向运动看作Stokes运动 R ep 1 0 有 其中 代入得 解得 式中F FD分别为颗粒受到惯性离心力 颗粒运动受到的空气阻力 N Utp Uzp Urp分别为颗粒运动切向速度 轴向速度 径向速度 m s m颗粒质量 kg p为颗粒真密度 kg m3 A颗粒投影面积 m2 Urp0颗粒径向速度的初值 m s 为颗粒运动的松弛时间 s 气体黏性系数 Pa S 考虑颗粒沉降时已达到沉降速度 即 就有 在旋转流场Ut Ur已知的条件下 就可得出任意时刻任意位置颗粒 的径向运动速度Urp 3颗粒分离模型的建立 根据本人测试 1 旋转流自起旋器出口截面绕圆管轴旋转180 即 旋转了半圈时 轴向的运动距离约为1 3倍管径长度 400mm 将 这段圆管沿轴向展 如图2所示 气流运动的迹线为线段OM 长度 时间分别为 作为分析颗粒在旋转气作用下沿径向的位移 将轴向Z 0 400mm管 段等距离划分 单元尺寸为20mm 切向起旋器进口径向宽度为54mm 假定颗粒群在起旋器出口截面半径150 100mm上均匀分布 以不 同半径 网格r0 n 100 间距5 150 mm n 1 11 上颗粒运动计 算颗粒运动轨迹 当颗粒运动到 z m r n 位置后 在气流速度 Ut m n Uz m n Ur m n 的作用下 有颗粒径向速度 颗粒自网格点 m n 运动到下一个网格点 m 1 n 时沿管壁运动的距 离为L L0 20 400 0 05L0 运动时间为 所以在 t时间内 颗粒沿径向的运动距离为 即颗粒将运动到网格点 z m 1 r n r m n 处 由此可以确 定颗粒运动轨迹 4颗粒运动轨迹及浓度分布分析 取颗粒的直径范围15 30 m 颗粒浓度C0 粒度分布为正态分布 分散度dc50 20 m 6 m 计算用颗粒群的粒径分为7种 5 m 10 m 15 m 20 m 25 m 30 m 35 m 4 1颗粒运动轨迹的计算 不同结构旋转起旋器 90 起旋器 270 起旋器和双进口起旋器产 生的流场内颗粒运动轨迹如图3 图4 图5 图390 起旋器流场中颗粒运动轨迹 图4270 起旋器流场中颗粒运动轨迹 图5双进口起旋器流场中颗粒运动轨迹 由图可知 在90 起旋器中 小于10 m颗粒的切向进入管道后 一 部分开始向轴心偏离 即混入轴心区气流中被带走 其他颗粒进入 管道后均能被离心力甩到边壁处堆积起来 15 m的颗粒运动到边壁 所走路程最长 轴向距离达到0 75D 在270 起旋器中 一部分小 于15 m的颗粒在切向进入管道后开始向轴心偏离 双进口起旋器的 流场中 发生轴心偏离的颗粒尺寸小于90 起旋器 且15 m颗粒运 动到边壁的轴向距离大于90 起旋器 即对同样分布的颗粒群来说 90 起旋器的分离效果显著 又进口起旋器次之 4 2旋转流场中颗粒浓度的分布假定在Z 0处 颗粒群均匀分布 浓 度为C0 则根据颗粒正态分布的频率计算公式 2 可以得到各粒级的 质量百分比浓度 见表1 颗粒分布频率表表1 粒径 m 5101520253035 百分比浓度0 29 1 66 4 7 6 65 4 7 1 66 0 29 在不同的径向位置上 根据颗粒运动轨迹图网格点上不同粒级颗粒 权重不同 得到浓度变化曲线 如图6所示 各图中数据线的单位颗 粒群的初始浓度C0 图6不同起旋器流场内的颗粒浓度分布 a 90 起旋器 b 270 起旋器 c 双进口起旋器 5结论 在Z 100m范围内 各粒级颗粒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分离 浓度场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