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9《箱子岩》教案 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 3.9《箱子岩》教案 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 3.9《箱子岩》教案 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 3.9《箱子岩》教案 语文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 3.9《箱子岩》教案 语文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版语文版 9 9 箱子岩箱子岩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 了解湘西的一些风俗民情 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理解作品融抒情 议论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4 探讨文章的主旨 理解作者有关 历史 的思考 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 5 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 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抒情 议论句子的含义 把握作者有关 历史 的思考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在我国西南的湖南 贵州 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 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湘西 那里有 著名的吊脚楼 河街码头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 上世 纪二十年代 初期 有一位 20 岁的小伙子离开这里 到北京闯天下 但对故乡魂牵梦萦 十几年之后他 又回到了故乡 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 湘 行散记 这位小伙子就是现 代文坛上著名的 文学大师 沈从文先生 今天 我们就追随着沈先生的足迹 走进这片神 奇秀美的土地 走进沈先生 二 简介作者 沈从文 1902 1988 原名沈岳焕 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 以 边城 等作品享誉文坛 蜚声海外 1918 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 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 川 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 后 正式参军 1922 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 在郁达夫 徐志摩等人鼓励下 于艰苦 条件下自学写作 1930 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 创作日丰 有 石子船 虎雏 月下小景 八骏图 等 中篇小说 边城 于 1934 年问世 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1949 年以后 长期从事文物工作 1981 年出版了历时 15 年写成的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专著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 融写实 纪梦 象征于一体 语言格调古朴 句式简峭 主干突出 单纯而又厚实 朴讷而又传神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一 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 给人教益和启示 中篇小说 边城 是他的代表作 寄寓着沈从文 美 与 爱 的美学理想 是他表现 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 反映出湘西在 自然 人 事 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 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 隐痛 三 写作背景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20 岁以前生活 在沅水边的土地上 20 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他相信 真 的历史却是一条河 所以 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 长达千里的沅水中 才能发现真 2 正的湘西 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神秘的悬崖 箱子岩 就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 民的历史与现实 过去与未来的苦苦思考 沈从文 20 岁 1922 年 离开湘西 1934 年又回 到故乡 写成了一组记录自 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 湘行散记 箱子岩 便是其中的一 篇 箱子岩位于泸溪浦市之间 这个断崖同沅水流域许多滨河悬崖一样 都是石灰岩作成的 沿 河断崖绝壁是古穴居人住处的遗迹 那种赭色木柜一般方形木器 现今还 有三五具好好搁 在崭削岩石半空石缝石罅间 说来异常动人 对于它产生存在的意义 应当还有些较古的记 载或传说 年代久 便遗失了 四 课文研讨 一 本文写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 找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记叙 描写 的段落 明确 第一次作者对箱子岩记叙 描写的段落是第 1 3 4 段 第二次作者对箱子岩记叙 描写的段落是第 6 7 开头部分 9 19 段 二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第 1 3 4 6 7 开头部分 段 引导学生对作者两次在箱子岩 的所见所闻做初步比较 时间 自然景物特点 气氛 事件 感情 第一次 十五年前端午节 鲜艳 明丽 神秘 热闹 欢快 观看赛龙舟 热情地赞美 第二次 十五年后十二月七号过年前夕 寒冷 破败 单调 萧条 冷寞 死气沉沉 在一 家小饭铺里 遇见一个跛脚青年 深深的忧虑 三 引导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 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不同感受 1 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和十五年之后分别是什么样子 两组景物描写有 什么差别 讨论后明确 作者十五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 夹江高 矗 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 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 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 石 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 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 作者十五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 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 气候异常寒冷 停船时 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 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 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 悬岩 高处红木柜 只剩下三四具 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 作者描绘的十五年前看到的自然景物色彩鲜艳 景色明丽 带有一些神秘色彩 而十五 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却是寒冷 破败 单调 萧条的样子 2 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那些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的 第二次到箱子岩时又通 过那些事情渲染出过年前夕冷寞 死气沉沉的气氛的 讨论后明确 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时通过青年们赛龙舟 人们在两岸大声呐喊助兴 好 事者放鞭炮 人们半夜尽兴游玩等事情渲染出节日浓烈的气氛 第二次到箱子 岩时作者通 过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 人们围坐在一起烤火 聊天等事情渲染出过年前 夕冷寞 死气沉沉的气氛 3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场面的热烈气氛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 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 勇于向前 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 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 作者希 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 创造历史 改变历史 4 作者描绘端阳节赛龙舟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讨论后明确 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以及在 当地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 洋溢着勇敢 雄健 慷慨 诚实 热情的生命活力 3 5 跛脚青年在文中占了相当篇幅 他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异常恶劣 他引起了作者对乡村 人物命运怎样的思考 讨论后明确 跛脚青年的形象使作者看到了湘西世风日下 人们渐渐失去淳朴 善良的 品性 而靠邪路混世界的人反而为人们所钦羡 这是作者所担心的 忧虑之极 作者把这个 跛脚青年当成一副 以毒攻毒 的毒药 五 布置作业 思考题 找出课文有关议论抒情的段落 归纳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议 论 抒情融为一体的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 通过作者对湘西的优美描写 感受到那 里自然淳朴的风俗民情 同时 我们对作者两次在箱子岩的所见所闻做了比 较 今天 我 们继续比较作者笔下两类人物的描写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进一步探讨文章的主旨 归 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二 课文研讨 一 重点研读 9 20 段 分析比较作者分别描写跛脚青年 屈原和贺龙这两类人物的用意 1 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塑造跛脚青年这个人物形象的 为我们刻画了一 个什么样的人物 讨论后明确 1 作者对跛脚青年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动作行为描写 神情描写和语言描写 如 懒 洋洋 拉开 摊出 三个词语表达出他 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 说明他 蛮横 霸道 骄 气 发了财 哼 用得着瞒你们 本钱去七角 桃源行市只一块零 除了上下开销 二百 两货有什么捞头 我问你 这段语言描写形像地刻画出 他在众人面前既要炫耀 好卖弄 又狡黠地有所保留的心理 以及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 看不起别人的神态 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别人对他的言行来体现 如第 9 段中跛脚青年刚出场时 许多人见了他都同时叫唤 显示了他与众不 同的特殊地位 第 15 18 段写在他离开后通过成衣人和水手对他的讨论 说明他是一个吃喝嫖赌 无恶 不做的兵痞 无赖的形象 3 第 14 段作者运用了插叙交代了跛脚青年与别人不同的经历 他当过兵 负伤后跛 了脚 领到了一些抚恤金 还有了 什长 这个名分 做贩卖鸦片之类的 特别生意 4 第 19 段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写十五年前在渔船上欢乐跳踯的天真烂漫的小 孩子在十五年后成长为毒害乡民的什长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2 作者描写跛脚青年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 在作者眼里 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 跛脚青年的 所作所为显示了湘西人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 作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 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 3 作者写屈原和贺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作者之所以写屈原和贺龙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 屈原毕生为民请命 关注民生疾苦 以他的政治和文学才能成为当地人们纪 念的伟大先贤 人们纪念他 体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对贺龙 作者是充满敬佩 和期待的 二十年前贺龙只是一个平常的马夫 二十年后 就成了统领千军万军的一方豪杰 谁个人会注意这个小小节目 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 作者又一次提 到了 历史 这样的感叹流露出期 盼 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 4 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二 研读第 2 5 7 后半部分 8 19 后半部分 议论抒情的段落 引导学生抓住重 点句 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不同的体会 1 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1 感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这是节我所眼见的光景 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提起这件事 使 人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 那一派声音 那一种情调 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 事情 2 感叹乡民们与世无争 自然淳朴的生活 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进展毫无关系 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 方式看来 竟好象今古相同 不分彼此 2 作者第二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1 感叹乡民继续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 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 平常日子 按照一种分定 很 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 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 看落日同水鸟 2 感叹人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从整个说来 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 自然 已相互融合 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 性命之理 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 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 分解 3 为当地人一成不变的古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 明天 的命运感到担忧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 对历史毫无担负 另外尚有一批人 与自然毫不妥协 想 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 一份新的日月 行将消灭旧的一切 我们用什么方 法 就可以 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 明天 的 惶恐 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 重新来一股 劲儿 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4 为受到外面世界玷污的乡民的精神世界感到深深的忧虑 生硬性痈疽的人 照旧式治疗方法 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 尽它溃烂 到溃烂净尽 时 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 人也就恢复健康了 这跛脚什长 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 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 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3 作者两次到箱子岩感受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讨论后明确 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来看 作者这时已经在湘西以外的世界中生活了十五年 了 这十五年的时光 使他对外界社会和湘西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由十 五年前的热 血青年 变得深沉而充满理性了 他对乡民的性格弱点进行着沉重的反省 希望他们能脱离 原始蒙昧的状态 唤起他们的理性觉醒 作为一个有为奋进的 民族加人到社会竞争中去 4 如何理解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不同感受 讨论后明确 作者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既有由衷的赞叹 又有对湘西社会前途的 担忧 作者既希望乡民们能保持自然淳朴的民风 守住素朴道德的原始人性 又希望他们 能保持旺盛的原始生命力 抵抗现实社会的侵蚀 使湘西社会能够充满活力地与外面的世界 共同发展 另外文中对湘西民风的赞叹 也包含着作者对外界 复杂 堕落的社会风气的强 烈批判 三 探究主旨 引导学生通过前边对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 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 感受和体会这三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主旨的不同看法 然后归纳总结 大致如下 5 1 赞扬 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由衷的赞叹 2 感慨 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的感慨 3 担忧 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 4 批判 对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的强烈批判 5 期盼 对湘西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四 艺术特色 沈从文作为一位湘西作家 创作艺术颇具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郁的湘西风情 文章对湘西山区的自然景色与风土人情写得具体 逼真 如对傍 晚时分箱子岩及河上景色的描写 对赛龙舟场面的描写 对他第二次到箱子岩时在一家小饭 铺里所遇人物的语言 行为等等的描写都带有浓郁的湘西风味 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在描写赛龙舟场面时 作者正面描写青年桨手 划龙舟的英姿 侧面描写岸上人看划龙舟的热闹场面 对跛脚青年人的描写也采用的正 侧 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对比手法的运用 4 叙事与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