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挠度测试实验_第1页
混凝土挠度测试实验_第2页
混凝土挠度测试实验_第3页
混凝土挠度测试实验_第4页
混凝土挠度测试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实 验验 报报 告告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试验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名称 试验一试验一 量测仪器的认识及机械式百分表的使用量测仪器的认识及机械式百分表的使用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试验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项目名称 试验一试验一 量测仪器的认识及机械式百分表的使用量测仪器的认识及机械式百分表的使用 实验类型 实作实作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认识结构静载实验用的各种机械式量测仪表 了解它们的构造和性能 学习安装技术和 使用方法 2 通过实测 可进一步熟悉等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化 二 实验内容二 实验内容 1 认识百分表 磁力架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练习使用 2 测量简支梁挠度 与理论值做分析比较 三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 包括量程 分度值 精度等 三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 包括量程 分度值 精度等 材料材料 1 静力加载装置一套 包括反力架 液压千斤顶 传感器 量程 100N 精度 0 01N 等 2 等强梁一根 为 Q235 的 14 号工字钢 且在梁两侧有加筋板封口 E 200GPa 两侧无 封口板时 Ix 720cm4 3 百分表及磁性表架各三只 量程 10mm 精度 0 01mm 4 钢皮尺各二只 精度 1mm 四 实验步骤四 实验步骤 1 将千斤顶固定在靠近跨中位置 并把传感器调零 2 用磁力架将百分表固定在支座 1 2 处并在靠近跨中处固定一块百分表 分别记为测表 测表和测表 同时将百分表外表盘调零 内表盘指针保持在 2 3 内的量程 1 2 3 尽量为 1 3 的量程左右处 3 用钢皮尺测量支座 1 与支座 2 之间的距离 记做 L 测量测表距离支座 1 的位置 记 3 做 x 则测表距离支座 1 的距离为 L x 测量液压千斤顶支撑位置距离支座 2 的距离 3 记做 b 则液压千斤顶距离支座 1 的距离为 a L b 简支梁支撑情况见图一 4 用刚皮尺测量梁截面加筋板的高度和宽度 分别记做 h t 梁截面见图二 5 两次分级加载 F 20kN 40kN 60kN 80kN 90kN 100kN 并记录测表 号的读数 1 3 f1 f2 f3 见表一 图一 图二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表一为百分表实验测量值 平均值 f1 f2 级 f3 为两次测量值的平均数 2 表二为距离实验值及理论挠度值 截面二次矩 I Ix 2 t h 12 理论挠度 w F b x L x b 6 E I L 3 表三为误差值 测表三消除支座沉降的影响为f0 f3 f2 x f1 L x L 绝对误差 d d f0 w 相对误差 d d w 表一 表二 F N h mm t mm L mm a mm b mm x mm I mm4 w mm 2 00E 04107 06 011956145815008 35E 060 408 4 00E 04107 06 011956145815008 35E 060 816 6 00E 04107 06 011956145815008 35E 061 224 8 00E 04107 06 011956145815008 35E 061 632 9 00E 04107 06 011956145815008 35E 061 836 1 00E 05107 06 011956145815008 35E 062 040 表三 F N f1读数 mm f1平均 mm f2读数 mm f2平均 mm f3 mm f3平均 mm 2 00E 041 242 1 528 1 385 1 297 1 277 1 287 1 545 1 970 1 758 4 00E 041 673 1 961 1 817 1 507 1 647 1 577 2 582 2 919 2 751 6 00E 042 102 2 384 2 243 2 015 2 011 2 013 3 444 3 707 3 576 8 00E 042 553 2 773 2 663 2 442 2 430 2 436 4 320 4 536 4 428 9 00E 042 774 2 996 2 885 2 598 2 558 2 578 4 669 4 988 4 829 1 00E 052 976 3 194 3 085 2 797 2 597 2 697 5 103 5 298 5 201 F N w mm f0 mm 绝对误差 d mm 相对误差 d mm 2 00E 040 4080 4140 0051 4 00E 040 8161 0340 21827 6 00E 041 2241 4290 20517 8 00E 041 6321 8600 22814 9 00E 041 8362 0720 23613 1 00E 052 0402 2780 23812 六 六 讨论讨论 由表三可以看出 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 相对误差大多在 10 20 之间浮动 最 大时达到 27 最小时只有 1 根据实验方法分析 可能存在的误差有 1 加载时并非是集中荷载 而是一定的分布荷载 2 加荷载时产生的浮动引入误差 3 加载时的偏心影响梁内里分布 4 百分表置零时产生的机械误差 5 百分表灵敏度的误差影响 6 在读数过程中 引入随机误差等 7 距离测量时产生的随机误差 虽然存在的相对误差为 10 20 之间 但绝对误差多在 0 2mm 左右浮动 最小时为 0 005mm 最大时只有 0 238mm 误差较小 实验与理论相比较为接近 七 结论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