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825-2019 果园生物炭施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37T 3825-2019 果园生物炭施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37T 3825-2019 果园生物炭施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37T 3825-2019 果园生物炭施用技术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B 1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8252019果园生物炭施用技术规程Guideline of Biochar Application in Orchard2019 - 12 - 24发布2020 - 01 - 24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37/T 3825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临邑县农业局土肥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文庆、邹朋、张娟、刘文龙、胡斌、马学文、郭新送、马强、孔少华、张民、李成亮、程彬、陈宝成、杨越超、宋付朋、时连辉。2果园生物炭施用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炭在果园土壤中的施用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苹果园、桃园、梨园的土壤管理,尤其适用于肥力较低的山地果园及土壤质地较差的果园。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0632009复混肥料(复合肥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物质biomass一切生物的生命体通称为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3.2生物炭Biochar生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经高温裂解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富碳固体物质。4 技术要求4.1 生物炭的原料要求生物炭的原料为生物质,主要选择产出量较大、资源丰富、易于获取的农林有机废弃物,包括玉米、小麦、高粱、稻子等作物的秸秆及果树等树木的枝条,其中以密度较高的树木的枝条为最佳,单位体积原料的产炭率高。新鲜的原料在炭化前应经过晾晒使其充分风干后方可应用。4.2 生物炭产品的要求生物炭应该是在缺氧的情况下对生物质进行高温裂解(也称炭化)而获得的固体产物,裂解温度一般在300 800 之间,在裂解过程中生物质会裂解为可燃气、焦油、木醋、生物炭等产品。其中生物炭为裂解完成后残留的黑色固体物质,若呈灰白色则为灰化严重,呈黄褐色或原料的原色则为裂解不完全,二者均是裂解条件或裂解时间控制不当条件下的产物,为不合格的产品。对于使用粉碎秸秆生产的生物炭产品可直接使用,而对于采用原状秸秆制得的生物炭宜对其进行适当挤压,以使其断成长度小于1 cm的小段或颗粒。对于较细的粉末应喷施5 %左右的水使其湿润以避免扬尘。4.3 生物炭施用方法4.3.1 施用时间果园生物炭的施用一般在秋季施基肥时施用,苹果以中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收前为最佳,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梨树最好的基肥施用时间是早熟的品种在果实采收后进行,中晚熟的品种在果实采收前进行。桃树在落叶前1个月左右施用。4.3.2 施用方法对于多年生的果树则可选择穴施并配施化肥(GB/T 150632009)及堆肥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为在果树两侧滴水线处(或树冠垂直投影外边缘处)挖长50 cm100 cm,宽30 cm,深40 cm的坑,然后施入生物炭及化学肥料或堆肥并覆土,覆土后使施肥穴的位置较其他部位略低,以利降雨时雨水向该处汇集并被保持,其他时间追肥或灌溉时也可在施肥穴部位进行。次年秋季生物炭再次施用时可变换挖穴的方向或位置以使生物炭在树冠周围均匀分布。4.3.3 施用量对于10年以下树龄的果树株生物炭用量在6 kg10 kg左右,每穴3 kg5 kg,对于树冠较小的幼年树可酌情适当减少用量,而对于树冠较大的产量较高的成年树可适当增加生物炭用或增加施肥穴的数量。化肥(15-15-15)的用量一般每穴1 kg,也可每穴再施用5 kg10 kg堆肥。随着生物炭的逐年施用其在土壤中的效果有逐年累加的效应,每连续施用23年后可停用几年再恢复施用。4.4 注意事项生物炭密度较小,宜随风飘散,运输时应装袋,施用时应尽量避开大风天气,施入土壤后应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