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陈_第1页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陈_第2页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陈_第3页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陈_第4页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 编制说明 本工艺规程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熔模铸特点 第二部分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熔模铸工艺流程 第三部分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熔模铸工艺规程 其中第三部分又分为一下四项内容 1 材料 2 工艺装备 3 工艺参数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本工艺规程是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熔模铸通用工艺规程 但其中某些 主要参数是结合本公司实际生产而确定 本工艺规程中的不尽之处 请参阅 产品标准工艺卡 及 工艺技术命令 表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2 溶解熔芯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精铸工艺规程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精铸工艺规程 一 特点 1 硅溶胶 水玻璃型壳采用面层和过度层恒温恒湿制壳 被层采用化学 硬化法 能使型壳迅速硬化而建立湿强度 故工艺周期短 工时消耗 少 生产效率高 2 水波离价廉易购 货源充足 其价格仅相当于其他两种粘结剂的 1 20 1 30 3 水玻璃性能稳定 耐火材料对涂料的稳定性影响小 制壳过程中对生 产现场的温湿度的要求也不象其他粘结剂那样严格 4 水玻璃型壳熔模铸型选的主要问题是铸件尺寸精度较低 表面质量较 差 难以满足外观质量高的要求 用硅溶胶工艺做面层和过度层可以 很好的互补各自的优缺点 即减低成本又能提高外观质量 5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熔模铸选适用于精铸不锈钢 碳钢 合金钢 球铁 铝合金等精铸件 二 1 碳钢工艺流程 2 不锈钢工艺流程 蜡处理射蜡修蜡组树 清洗 焙烧脱蜡制壳 蜡处理 压蜡 熔芯 压模头 修蜡蜡检组树清洗 制壳 脱蜡焙烧 浇注 振壳切割抛丸 精喷检验 焊补 整修 检验入库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3 浇注 振壳 切割 磨浇口 固熔化处 理 抛光 钝化 焊补 修整 咬酸 喷砂 抛丸 三 工艺规程 一 蜡处理 1 材料 1 材料种类 石蜡 低分子聚乙烯蜡 可选用成品模料 2 材料性能 石蜡的性能指标 熔点 软化点 抗拉强度 MPa 伸长率 自由收缩率 灰分 52 70 300 23 0 32 0 2 50 50 0 70 0 11 密度 g 3 水分 含油量 机械夹杂物针入度灰分 0 88 0 91 35 0 5无 无 低分子聚乙烯蜡的性能指标 熔点 软化点 抗拉强度 MPa 伸长率 自由收缩率 灰分 54 350 18 0 22 8 3 00 60 0 69 0 03 2 工艺装备 脱蜡槽 水洗槽 化蜡桶 搅蜡机 100 目过滤网 3 工艺参数 1 热水温度 100 2 加热温度 100 3 沸腾时间 1h 4 搅拌时间 直至模料的白点消失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4 5 关掉蒸汽后静置沉淀时间 1 5 2h 6 在蜡桶中静置时间 4h 7 静置后冷却时间 2h 8 水的去除 待蜡冷却后从化蜡桶底阀排出 附 新模料的性能指标 熔点 软化点 收缩率 抗拉强度 MPa 流动性 mm 针入度 mm 焊接强度 MPa 灰分 图挂性 mm 56 58312 051 25110 22 20 670 090 59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配制新模料时 将新蜡料敲成小块放入化蜡桶中 加热温度不得超过 90 并严防局部过热 2 旧模料回收时 先将回收的模料加入已加热的热水中 搅拌均匀后放入化蜡桶 此时不 加热 过 2h 后 蜡水自然分离 蜡冷却后把水从化蜡桶底阀排出 而后 使温度保持在 80 90 1h 后待用 3 型壳之前的蜡模 若有废品出现 则直接进行回熔 不需进行处理 4 型壳之后及粘有涂料的蜡模 需经脱蜡后 进行蜡的回收处理 不 许放到回收缸中 5 将处理好的蜡液经 100 目筛过滤 倒入干净蜡桶中 使之静置 静 置时间应大于 4h 6 静置后 一般一天 将蜡放在水中冷却两天 冬天可不予冷却 10 将蜡桶内的蜡冷却后取出备用 二 压蜡 1 材料 石蜡 低分子聚乙烯蜡 可选用成品模料 分型剂 棉纱 2 工艺装备 搅蜡机 化蜡桶 双工位液压射蜡机 电炉子 冷却槽 泥子刀 3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3 2 熔蜡槽熔蜡温度 85 90 3 蜡水与蜡屑的比例 1 2 4 搅蜡温度 52 56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5 5 搅蜡时间 8 min 6 静置时间 10 20 min 7 射蜡温度 55 58 8 射蜡时间 10 20s 9 保压时间 3 5s 10 射蜡压力 1 2MPa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将废蜡模或回收蜡放入熔蜡槽进行熔化 此时须严格控制熔蜡温度 保持在 85 90 2 配制模料时 按配比将熔融的蜡水倒入双层搅蜡桶中 使桶壁保持 一定温度 加入蜡屑 搅拌至糊状 温度应保持在 52 56 之间 3 检查模具是否完好 装拆是否方便灵活 清楚模具结构及组装次序 蜡型取出方法等 4 将搅拌好的蜡 装入注蜡机蜡箱 自动枪口对准模具注蜡口进行射 蜡 带熔芯的蜡件 需先在模具内放入熔芯 然后进行注蜡 5 注完蜡以后冷却 将模具打开 取出蜡模 放入 15 3 的水中进行 冷却 带熔芯的蜡模放入单独的水槽中冷却 6 用压缩空气吹净模具上的水 均匀涂上一层分型剂后 方可使用 7 冷却好的模具 存放要有顺序 且有适当距离 以免碰伤 必要时 采用夹具等以免变形 8 蜡模某部位有缺陷时 若缺陷较小 可适当修补 否则报废 三 熔芯 1 材料 1 材料名称 尿素 白糖 分型剂 棉纱 2 材料性能 尿素的性能指标 熔点 抗拉强度 MPa 自由收缩率 灰分 密度 g 3 技术条件 130 1341 7 1 80 100 301 335GB2440 81 白糖的性能指标 2 工艺装备 电炉子 220V 1000W 自制不锈钢锅 泥子刀 勺子 容器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6 3 工艺参数 1 室温 15 30 2 湿度 40 60 3 尿素与白糖的配比 95 5 4 溶料温度 130 140 5 浇注温度 120 140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检查电路 装备是否正常 2 检查模具是否完好 拆卸是否方便灵活 3 溶料前 先将尿素及白糖按配比在容器内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熔化 4 溶料时 严格控制熔化温度 严防过热 一般不大于 145 以免尿 素产生缩合反应 使溶失性下降 吸湿性增大 及产生大量气泡和皮下 气泡 严重恶化熔芯表面质量 5 浇注时 速度不得过快 以免产生气孔 6 浇注后 待冷却完全后方可取模 7 模具温度过高时 用水冷却 然后用压缩空气将上面的水吹净 8 熔芯上的气孔 可用刀子沾取熔化之尿素补充 冷却后用刀子修平 9 熔芯上的飞边 毛刺需修净 合模线修平 10 合格之熔芯需存放于干燥之容器内 严防溅上水滴 四 压模头 1 材料 石蜡 低分子聚乙烯蜡 可选用成品模料 分型剂 棉纱 2 工艺装备 搅蜡机 化蜡桶 双工位液压射蜡机 电炉子 冷却槽 泥子刀 3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3 2 熔蜡槽熔蜡温度 85 90 3 蜡水与蜡屑的比例 1 2 4 搅蜡温度 52 56 5 搅蜡时间 8 min 6 静置时间 10 20 min 7 射蜡温度 55 58 8 射蜡时间 10 20s 9 保压时间 3 5s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7 10 射蜡压力 1 2MPa 五 溶解熔芯 1 材料 水 活性剂 洗洁精 2 工艺装备 水槽 3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3 2 水温 20 25 3 活性剂用量 0 2 0 5 4 洗洁精用量 适量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将取出的熔芯蜡模放入水槽内进行溶解 冷却 2 溶解完的蜡模 取出后需用毛刷清洗流道内的皂化物 3 清洗好的蜡模不得放在阳光下曝晒 清洗好的蜡模用压缩空气吹干 放入盘中 4 溶解所用水一般每班至少换 2 3 次 5 溶解熔芯时须两次溶解 以使熔芯材料溶解完全 六 修蜡 1 工艺装备 工作台 电炉子 修蜡刀 2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3 2 熔蜡温度 85 90 3 修蜡前蜡型静置时间 2 4h 3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蜡模从射出到修蜡 按等大小续放置 2 4h 2 去除蜡模上多余的飞边及合模线 需用刀子利口沿着蜡模小心而轻 柔地切削 采用平顺 圆滑的切削动作 并逐件目视检测 3 修蜡前应对待修之蜡模进行检查 剔除明显废品 4 蜡模上的缺肉 气孔 塌陷等 须用蜡水滴平 冷却后修整圆顺 5 组合叶轮时 必须用滴管将两边滴平 粘牢 6 修好之蜡模 须用压缩空气将蜡屑吹净 小心地摆放于蜡盘中 七 蜡检 1 工艺装备 工作台 游标卡尺 塞规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8 2 工艺参数 室温 25 3 3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根据 质检内容表 对蜡模做逐一检查 2 蜡检必须做到压蜡巡检 修蜡全检 组树抽检 八 组树 1 工艺装备 电炉子 220V 1000W 自制焊刀 工作台 2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5 2 焊接温度 以焊刀为暗红色为宜 3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组树前要对模头进行严格检查 剔除严重变形空心品 2 组树前需仔细考虑一下几点 便于沾浆涂挂 便于通风干燥 便于脱蜡 脱蜡时蜡液能够容易地从型壳流出 浇注时容易造成顺序凝固 以利补缩 便于切割 3 组树时浇口与模头间不得有焊缝 4 焊接时不得烫伤蜡模 5 成串之蜡树 组树时蜡件之间须保持一定距离 不得过大或过小 6 操作者须戴防护手套 以免烫伤 7 组好的蜡树须轻拿轻放 存放于挂架或蜡框内存放 1h 以上 九 清洗 1 材料 活性剂 洗洁精 水 2 工艺装备 清洗缸 3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3 2 水温 25 3 3 洗洁精用量 适量 4 活性剂用量 适量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在清洗缸中加入自来水 冬季要用温水 再加入适量活性剂 洗洁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9 精 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2 将待洗之蜡树放入清洗液中清洗 3 4s 取出后放在风干架上 3 清洗时要不断振动 以 7 8 下为宜 4 蜡树清洗要彻底 表面不得有任何油污存在 十 制壳 1 材料 1 技术参数 A 室温 面层 25 2 二层 25 2 B 湿度 面层 50 60 C 粘度 浆液 面层 38 3s 二层 35 3s 白浆 11 1s 注 用詹氏 4 粘度杯量 D 浆配置时的搅拌时间 面层 二层 8h E 浆的添加比例为 50 原浆 50 的新浆 F 浆添加后的搅拌时间为 4 6h G PH 值 8 5 10 5 H 浆料配比 a 面浆 硅溶液 锆粉 1 3 65 外加 0 15 的活性剂和 0 1 的消泡 剂 GP 注 以上百分比为硅溶胶的体积百分比 b 二层浆 硅溶胶 煤矸粉 1 3 65 d 砂粉料规格 锆粉 300 目 煤矸粉 200 目 面层锆砂 80 100 目 二层煤矸砂 30 60 目 2 工艺要点 A 浆料配比正确 粘度符合标准 PH 值合乎要求 B 浆液务必干净 不得有蜡屑 砂粒和粉尘 活性剂和消泡剂添加正 确 注 添加活性剂两分钟以后 方可添加消泡剂 不得发生涂挂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0 不上及气泡过多的现象 C 为了利于涂挂 二层蜡树沾浆前均应预湿 但预湿液不可存放太久 D 对于形状复杂 有浅沟 字件的蜡树 要采取特殊措施 如用真空 沾浆的办法 浆液粘度稍微降低 使用毛刷或高压空气吹等 E 沾浆时将蜡树斜放 轻置于浆液中 缓慢旋转 使浆液涂挂均匀 淋砂时将蜡树缓慢转动 并前后左右抖动 以至淋砂均匀 浮砂时 将蜡树斜放于浮砂桶中 轻轻取出后 反面放入 使浮砂均匀 F 每次沾浆以前都要抖掉上层浮砂 以利涂挂 G 对于有线沟的件 应挂面浆后水平放置 浅沟朝上 吹风加速干燥 然后再淋砂 即可保证质量 H 对于孔径较小的盲孔 要采用陶芯 对于间距较小且狭长的槽凹处 I 小孔在沾浆时如果糊住 应吹风后挂砂 若挂砂后堵孔 应待干燥后 通孔挂下一层浆 J 沾浆 挂砂 转运蜡树时务必轻拿轻放 防止碰伤碰掉蜡件 K 制壳间的温度 湿度务必严格控制 温度的波动不能太大 防止蜡模 变形或壳裂 正常情况下 面层干燥时间为 4 6h 二层的干燥时间 为 6 8 小时 工艺的制订应遵循如下原则 a 面层的干燥时间不宜过长 防止壳裂 b 室内温度偏低 湿度偏大时 应延长干燥时间 c 表面比较复杂时 面层可适当延长时间 d 表面比较简单 且出现大平面 面层 二层的干燥时间均应缩短 e 干燥时间应取得室温 湿度 风速的配合 必要时可将四个变量超常 变更 f 每种新产品均应试制壳 并在脱蜡后 做破坏性检查 g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1 1 水玻璃 水玻璃的技术指标 一类二类三类 级别 项 目121212 密度 20 Be 35 0 37 039 0 41 044 0 46 0 Na2O 78 210 2 SiO2 24 626 025 7 模数 m 3 5 3 73 1 3 42 6 2 9 铁 0 020 050 020 050 020 05 水不溶物 0 20 40 20 40 20 6 补充说明 熔模铸选用水玻璃的模数为 3 0 3 4 密度为 1 27 1 34g 3 选用 GB4209 84 中的 1 3 类 一类降低模数后使用 二类用水稀释使用 三类提高模数后使用 配制涂料用水玻璃技术要求 指标 用 途 SiO2 Na2O 模数 m 密度 g 3 加固层23 277 5 9 03 0 3 41 29 1 34 补充说明 购进的水玻璃需按上表要求进行调整或处理 才能用作配制涂料 每 水玻璃调整到要求密度所需加水量 ml 调整后水玻璃的密度 g 3 原水玻璃 g 3 1 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 1 2730 1 286029 1 29895728 1 30118855527 1 31147113825325 1 32175140108785024 1 33202167134104754923 1 34230193160129100724723 1 3525621918515312596694522 1 36283245210177147119926943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2 1 373092702352011701411148864 1 3833429525922519316413611085 1 39360319281248216186157131106 1 40384343306271238207179152126 1 41409368329293260229199172146 1 42433391352316282250220192166 1 43457414375338303271240212185 1 44480437397359324291260231204 1 45504460419380345311280251223 2 石英砂 粉 石英砂 粉 的化学成分 有害杂质含量 不大于分级代号SiO2 不小于 K2O Na2OCaO MgOFe2O3外观 98981 00 1洁白 97971 50 2个别砂粒有锈斑 96962 00 3个别砂粒有锈斑 93933 5个别砂粒有锈斑 90904 0个别砂粒有锈斑 石英砂 粉 的物理化学性能 化学性质熔点 耐火度 莫氏硬度密度 g 3 膨胀系数 10 3 1 酸性1713168072 65 123 各层用石英砂 粉 的粒度 石英粉 目 石英砂 目 三层270 32020 40 四层270 32010 20加固层 五层270 32010 20 3 耐火粘土 耐火粘土的化学成分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3 化学成分 Al2O3SiO2Fe2O3CaOMgO 软质粘土26 32 54 5 60 1 1 2 3 7 0 43 0 76 0 05 0 95 硬质粘土 3543 5 58 40 1 2 30 05 1 70 03 0 4 耐火粘土的物理化学性能 化学性质熔点 耐火度 莫氏硬度密度 g 3 膨胀系数 10 3 1 酸性 1670 17101 22 6 所用耐火粘土的粒度 200 目 4 电熔刚玉 电容刚玉的化学成分 Al2O3 Na2O Fe2O3 SiO2 TiO2灼减 白刚玉 98 5 0 6 0 1 0 2 0 3 棕刚玉 93 0 6 0 8 3 0 电容刚玉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熔点 耐火度 莫氏硬度密度 g 3 膨胀系数 10 3 1 两性2030 2050200093 99 4 086 5 匣钵砂 硅酸铝质匣钵等化学成分及使用见 熔模铸选工艺 P157 6 表面活性剂 JFC 化学名称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 7 消泡剂 正辛醇 8 自来水 9 NH4Cl 不同温度下 NH4Cl 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10203040 溶解度 25 027 129 431 4 NH4Cl 溶液的 PH 值 5 6 NaCl 6 10 AlCl3 6H2O AlCl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2040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4 溶解度 31 0331 3631 65 AlCl3的技术条件 成分 级别 AlCl3 6H2O Fe2O3 游离酸 以 HCl 计 水不溶性 94 70 0 35 0 05 0 10 94 70 0 5 0 05 0 10 2 工艺装备 浆料桶 风动搅拌机 淋砂机 撒砂机 硬化槽 铁锨 水桶 粘度杯 秒表 温度计 湿度计 比重计 风扇 风干架 台称 地排车 3 工艺参数 1 室温 25 3 2 湿度 50 75 3 涂料配比及粘度 配比 水玻璃石英粉粘土 JFC 正辛醇 粘度 S 三层10 80 3 30 40 4 涂料搅拌时间 加固层 30min 5 涂料搅拌后静置时间 加固层 30min 6 涂料使用寿命 加固层 4 天 7 各层硬化及干燥时间 干燥时间硬化剂硬化时间 min 硬化前硬化后 三层AlCl330 45min 30min 四层AlCl330 45min 30min 五层AlCl330 45min 30min 六层AlCl330 45min 4h 封浆AlCl32 3s 8h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5 8 NH4Cl 硬化液的配比及密度 水 NH4Cl 硬化液密度 135500 7 1 0 9 AlCl3硬化剂的工艺参数 配比 AlCl3 6H2 O 水 浓度 密度 g 3 碱化度 PH 值 1230 331 16 1 19 101 4 1 7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涂料的配比 按配比称取水玻璃 耐火粉料与活性剂 将称取的水玻璃倒入搅拌桶内 开动搅拌机 将耐火粉料及活性剂加入搅拌桶内 进行搅拌 搅拌均匀后 静置一段时间后即可使用 2 硬化剂的配制 清理好硬化槽 不允许有任何杂质 AlCl3硬化剂是按 1 AlCl3 6H2O 2 水的比例称取 若 NH4Cl 受潮结块 先将其破碎后再使用 根据温度查出 AlCl3硬化剂的饱和浓度 算出所需 AlCl3及加水量并加 入 JFC 搅拌 每周送化验室化验一次 AlCl3含量 PH 值和 NaCl 含量 每月清理一次 AlCl3硬化槽 随时补充自然消耗的 AlCl3硬化剂 用 AlCl3硬化剂 3 制壳工艺要点 涂料使用前 需检测性能 测试流杯粘度 性能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手持浇口杯 小心地将模组浸入涂料缸中沾浆 以稍快速度提起 灵活 转动模组 使涂料被覆均匀 检查所有表面及流道是否均匀覆盖涂料 用压缩空气吹拂流道及拐弯等处 使其无闭塞 无气泡 待蜡模不再滴浆时进行淋砂 注意不得使砂粒扎入浆层中 以免造成铸 件表面恶化 为利于沾浆 蜡树沾浆前可进行预湿 但预湿液不可残留太多 面层 二层沾浆挂砂时 务必轻拿轻放 以免划伤 碰伤模壳 按要求将模组放入硬化槽内进行硬化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6 自硬化槽中取出模组时 需让其沥滴 不再沥滴时 方可进行风干 有细长盲孔者 可采用填浆或填砂工艺进行解决 面层硬化后风干前 须将模壳在清水中清洗 2 5S 以免面层与二层分 层 十一 脱蜡 1 工艺装备 热水脱蜡炉 脱蜡框 放蜡槽 2 工艺参数 1 热水温度 100 2 脱蜡水温 90 95 3 脱蜡时间 25 30min 5 脱蜡水溶液的 PH 值 PH 值 6 6 脱蜡水溶液的使用期限 3 5 天 4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完成制壳 封浆 到脱蜡至少 8h 2 将模组浇口端面处不必要的涂料 浮砂清理干净 防止脱蜡时落入型 腔内 3 将模组依次整齐地摆放在网栏内 浇口杯向上 只许摆放一层 且模 组间要留有间隙 4 打开蒸汽开关 加热脱蜡水 并将温度控制在 90 95 5 轻轻将网栏放入脱蜡池中 6 当浇口棒上方水面出现浮蜡 浇口棒完全浮起时 捞出浇口棒 回收 干净水面上方的蜡 7 吊起网栏将型壳中的水倒出 8 用热水反复冲洗型壳 然后倒置或侧放于干燥通风处进行自然干燥 9 脱蜡水的使用次数 最多不能超过每池 40 框 10 脱蜡池应每周大清一次 每班小清一次 11 脱蜡时要控制 NH4Cl 的浓度 随时调整脱蜡水的浓度 12 脱没的蜡放于蜡斗中 以备回收 十二 焙烧 1 工艺装备 箱式燃气焙烧炉 2 工艺参数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7 1 脱蜡后型壳装炉前放置时间 8h 2 焙烧温度 900 950 3 保温时间 2 3h 3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型壳焙烧前要仔细检查有无缺陷 并清理干净浇口杯边缘的砂粒 2 型壳装入采取浇口杯向下的方式 且不要与炉壁接触 3 陶壳间不要相互接触 炉门开始 10cm 内不要装壳 4 焙烧炉内需保持足够的氧化性气氛 每周至少用扫帚清扫一次炉床 5 型壳取出时 小心地用叉抬起 不得在炉床上滑动 取出前仔细观 察是否烧成完全 烧成完全的陶壳外在特征为白色或蔷薇色 否则为黑 色或灰色 6 取出后目视检查有无裂纹 同时翻转向上 置于砂箱中以待浇注 7 焙烧时 严防烧不透及过烧现象 烧不透会导致型壳强度不够 透 气性不好 过烧则易使型壳强度下降 模壳变形 十三 浇注 1 筑炉 1 筑炉用材料 270 320 目石英砂 80 120 目石英砂 40 70 目石英砂 10 20 目 石英砂 5 8 目石英砂 硼酸 水玻璃 石棉绳 布 石棉板 自制 铁皮坩埚 耐火粘土 2 筑炉工艺参数 炉衬材料配比 石英砂 80 120 目40 70 目10 20 目5 8 目 石英粉 270 320 硼酸 水 20 20 20 40 7 3 5 适量 炉领材料配比 石英砂 10 2020 4040 7080 120 石英粉耐火粘土硼酸水玻 璃 水 25 25 25 25 7 15 20 10 感应器材料配比 耐火粘土 水玻璃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8 70 80 20 30 炉壁厚度 上部 mm 下部 mm 6075 3 筑炉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检查感应器有无渗漏 感应线圈绝缘是否良好 2 用石棉布围好炉膛 用石棉绳堵好感应器与石棉板间的缝隙 石棉 绳 石棉布可用水玻璃吸湿 亦可采用感应器膏状材料均匀涂敷于 感应圈上 自然干燥 24h 或风干 3 按要求将硼酸放于容器内溶化后 加入混合好的砂粉中进行搅拌 搅拌过程中 防止砂土 铁屑及杂草混入 4 混好的料 用手感觉不散为宜 不得过干或过湿 5 将调好的筑炉料放在炉底石棉板上 每次铺以厚 20 50mm 的炉衬材 料 用撞槌捣固紧实 划松表面 再铺 捣实直至要求高度 并以 耐火砖抹平 6 炉底的厚度以感应器为准 一般在感应器以上 1 2 匝之间 7 将坩埚置于感应线圈的同心位置 定位后 用钢料压紧和固定 坩 埚放置与炉圈周围间距需均匀 不得倾斜 8 将坩埚底部的炉衬材料用叉子扒弄粗糙 每次装入 20 40mm 的炉衬 材料捣实 直到离炉顶 50mm 即感应圈匝上边缘止 9 炉壁打结至少 6 次以上 每次打结完需用扁铲划松表面 以防分层 减少炉壁使用寿命 10 按要求配制好炉领材料 打结炉领和炉嘴 11 炉嘴打结需圆滑 12 打结完成后 用水玻璃溶液 1 1 均匀涂刷于表面 2 烘炉 1 烘炉工艺参数 自然风干时间 24h 烧结电力及保持时间 烧结电力 kw 1020304050 保持时间 h 32211 烧结温度 1500 1520 烧结时间 1h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19 2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筑炉完成后 需自然风干 3 5 天方可送电烘炉 亦可采用自然干燥 24h 后用木材烘烤法进行烘炉 然后送电烘炉 送电烘烤时 在坩埚内加入金属料 缓慢送电加热 在 700 800 时 保持 3 4h 然后逐步加大电力 分级烘烤 继续升高电力 达到烧结温度 烧结 1h 烧结完的炉子 可以继续熔炼或停炉 以原冷却水的 2 3 冷却炉衬 3 4h 待用 3 熔炼及浇注 1 工艺参数 1 炉料配比 新料 旧料 3 7 或新料 旧料 4 6 2 元素烧损率 酸性炉 C Si Mn Cr Ti Al W V Mo Ni 5 100 1030 505 1040 6030 503 5 505 200 3 熔炼温度 1400 1450 4 打渣次数 2 3 次 5 脱氧时机 出钢前 7 10min 6 熔剂用量 碎玻璃 0 5 1 0 7 脱氧剂用量 Mn 铁Si 铁 21 8 浇注温度 1320 1380 9 浇包预热温度 700 750 10 孕育剂用量 每包铁水加 50g 孕育剂 11 浇注时型壳温度 夏天一般在 500 左右 冬天一般在 600 左右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20 2 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1 查炉体 如炉衬 感应器 冷却水管 炉子倾动机构等是否正常 2 检查变频装置 电源 水源及气源是否正常 3 将炉料按配料单逐项称取 4 装炉材料大小需均匀 5 装料顺序以先放生铁 后放回炉料 浇冒口及废旧料 为宜 然后 放入元素不易烧损之铁合金 全部熔化以后 再添加易烧损之铁合金 元素 6 炉料的配比一般采用 30 的新料 70 的回炉料 7 回炉料使用前 浇冒口需用滚筒清理表面的壳模砂及氧化皮等 8 回炉料使用时 严禁带有壳模砂及锈蚀 油污等 9 为防止 桥悬 装料时应注意 上部炉料不应超过感应器高度 长 棒形炉料应竖直装入坩埚 并力求做到 下紧上松 10 再加料时应注意将形状中等 容易预热者 先引入炉 而形状奇特 过大或过小者最后添加 11 炉料装好后即可送电熔化 开始送电几分钟可用较低的功率 当电 流波动较小后 采用最大功率 直至熔清 12 随着炉料的熔化 把未装完的炉料陆续装入 直至炉料全部化净 13 炉料开始熔化后 应及时撒上溶剂 以免氧化和吸气 14 炉料熔化过程中应严防产生 桥悬 一旦 桥悬 应及时捅料或 将炉子倾倒一定角度 使 桥悬 部分炉料熔化 15 炉料化清后 即可造渣 造渣一般用碎玻璃 工艺要求选渣 2 3 次 每次加入碎玻璃 0 5 1 但选渣次数不易太多 16 造渣以后即可脱氧 脱氧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锰铁进行预脱氧 然后加入硅铁进行出炉脱氧 脱氧后 应静置 1 2min 使脱氧产 物易于上浮 17 脱氧后 需再次覆盖一层溶剂 待温度合适 打渣出炉 18 浇包需预热 一般采用烘烤或钢液预热 2 3 次 19 出炉时 炉领及炉嘴 需用压缩空气或扫把从后向前清理干净 不 得有熔渣及砂粒存在 20 出炉前 浇包内的杂质 应清理干净 并放入 50g 硅粉 作为孕育 剂 21 浇注时 必须采取挡渣浇注 并做到浇注平稳 先粗后细 且不得 断流 硅溶胶 水玻璃复合工艺规程 21 22 浇注时 铁水以浇满浇口杯 2 3 处为宜 23 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