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 1 简述植物的生长型结构 Raunkiaer 分类系统 及其每 个生活型的特点 见课本 78 页 2 简述生物种间关系中消费性物理掠夺 答 生物种间关系中消费性物理掠夺包括 捕食 寄生 草食 1 捕食 广义上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害低 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 广义的捕食包括传统捕食 草 食 拟寄生 同种相残和放牧 2 寄生 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的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 的物质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象 3 草食 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 种子和果实 3 简述生物光周期现象及其光周期类型 举例说明 2013 2012 见课本 85 页 4 简述植物对水分不足的适应方式 植物对水分不足的适应方式主要体现在陆生植物上 陆生 植物分为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他们对水分不 足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 1 湿生植物 根据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可以分为阳性湿 生和阴性湿生 阳性湿生 有较发达的输导组织 叶片有角质层 喜 生长于浸水或潮湿土壤 阴性湿生 叶薄 气根吸收空气水分 蒸腾小 喜生 长于森林下部弱光 高湿环境 2 中生植物 根茎叶结构 抗旱能力介于湿生和旱生植 物之间 有一套完整的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 其根系和输 导组织均比湿生植物发达 3 旱生植物 根据旱生植物的形态 生理特征和抗旱方 式分为少浆液植物和多浆液植物 少浆液 植物 尽量缩小叶片面积 有各种减少蒸腾的特化 结构 根系发达 细胞内原生质渗透压高 抗旱能 力强 多浆液植物 有由根茎叶特化形成的贮水组织 表面积对体积比例小 叶片小或退化 角质层厚 气孔少 并下陷 有特殊的水分与光合代谢途径 5 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 2013 2012 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 发育 生殖 行为和分 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对生 物的作用规律主要包括最小因子定律和综合作用定律 1 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 任何特定因子 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求量 是决定该物种生存 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称为最小量定律 2 综合作用定律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 是孤立存在的 因而对生物的作用也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 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发挥作用的 包括综合作用 交 互作用 作用的主次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6 简述群落演替的水生演替系列 见课本 153 页 7 简述多度和盖度及其等级划分标准 Drude 等级标准 见课本 140 页 8 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意义 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 的关系 见课本 160 页 1 试述生态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 内容 15 分 见课本 6 7 8 9 页 2 试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意义 10 分 1 群落交错区也叫生态交错区 生态过渡带 是指 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过渡区域 其生境条件具 有特殊性 异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2 生态意义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异质性 特殊性和不稳 定性 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 错区域中 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 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这一现象称 为边缘效应 在水陆交接的边缘地带 如沿河两岸 河口三角洲 是人类生活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人类利用这些交错 区的水 肥 所 热条件发展集塘结构 滩涂养殖 有利 于农业结构多样化 目前 人类活动正在大范围的改变自然环境 形成 许多交错带 如城市的发展 工矿的建设 土地的开发等 这些新的交错带可以控制不同系统之间能量 物质与信息 的流通 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生物多样性 能流 物流及信 息流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候变化 土 地利用 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 也有助于对变化的环境 中怎样对变化的生态交错区进行管理 3 试述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及其主要过程 15 分 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在不 同层次 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 从环境 到生物体 再从生物体到环境 不断的进行着反复循环变 化的过程 其基本类型为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 沉积型循 环三类 1 水循环过程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 海水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 随 风在全球范围内迁移 遇冷凝结 形成云和冰晶 又以降 水形式返回地面和海洋 大陆上的降水 有些被植物阻留到达枯枝落叶层 有些渗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有些被滞留于地表洼陷处 有些被蒸发蒸腾进入再循环 有些进入江河湖泊形成地表 径流流回海洋 在太阳能 大气环流 洋流和热量交换的影响下 大气 海洋和陆地形成一个全球性水循环系统 2 气体型循环主要表现为碳循环和氮循环 碳循环 大气库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 进入生物库 另一部分通过溶解作用进入水体库 生物 库又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使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库 并且生 物库中的死亡的生物以有机碳的形式进入岩石库 水体 库中的碳通过沉积作用也进入岩石库 岩石库中的碳通 过燃烧又返回到大气库中 氮循环 大气库中的一部分氮气通过固氮作用以硝 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 另一部分通过大气固氮进入水体库 在土壤中的氮通过植物进入生物库 生物库中的氮通过 排泄分解进入土壤 土壤中的一部分氮又通过反硝化作 用进入大气 另一部分土壤中的氮随水流进入水体库 水体库中的氮又随水流进入土壤 3 沉积型循环主要表现为磷的循环 磷循环 水体库中的磷通过沉积作用进入岩石库 岩石库中的磷通过风化和侵蚀作用一部分以可溶性盐的 形式进入水体库 另一部分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 库 生物库中的磷通过细菌分解死亡的有机体随水流进 入水体库 2012 年 1 以森林植被为例 简述一个小集水区生态系统的水量 平衡 答 小集水区生态系统的水量的平衡需要一个完整的水 循环来维持 包括截取 渗透 蒸发 蒸腾和地表径流 森林植被在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过程为 在 降水过程中 林冠要截留一部分降水 另一部分透过林冠 降落到林地上 在林地上 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 另一部 分渗透到地下 林冠截留的降水直接或间接的蒸发或蒸腾 到大气中 地表径流蒸发到大气中 渗透到地下的水被植 物根吸收 又通过蒸腾作用到大气中 开始新一轮循环 通过以上水循环 小集水区生态系统的水量始终保持平衡 状态 2 简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涵义 3 简述 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依据 类型及生活型谱的 意义 见课本 78 139 页 4 简述 中国植被 划分群落的主要依据 以及主要分类 单位 答 我国生态学家在 中国植被 一书中采用了不重 叠的等级分类方法 贯穿了 群落生态 原则 即以群落 本身的综合特征为分类依据 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为三 级 植被型 高级单位 群系 中级单位 和群丛 基本 单位 植被型 凡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 同时对水 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群系 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群丛 凡是曾片结构相同 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 群落联合为群丛 5 简述光周期现象及其类型 见课本 85 页 1 试述生态恢复的目标及其过程 1 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使其 重新有益于利用 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 称为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的目标是把受损的生态系统返回到它先前的或类 似的或有用的状态 最终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明显的融合在 周围的景观中 或看上去类似或起的作用向某一熟悉且可 接受的环境 2 生态恢复的一般过程 本底调查 区域自然 社 会经济条件 水 土 气候 可利用的条件等 综合分析 恢复目标的制定 恢复规划 恢复技术体系组配 生态 恢复实施 生态管理 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 自然 社会 经 济复合系统的形成 2 退耕还林还草 是我国进行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试 述农田退耕后植被自然恢复属于哪种演替类型 以及演替 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农田退耕后植被自然恢复属 于次生演替类型 1 弃耕的农田地面受到直接的光照 挡不住风 昼 夜温差大 所以一些喜光植物尤其是禾本科 莎草科等一 年生杂草到处蔓生起来 形成一年生杂草群落 2 经过一定的时间 在原有的一年生杂草群落上 多年生杂草逐渐出现并占据优势 形成多年生杂草群落 3 而在某些地区 由于杂草群落使小气候条件产生 细微变化 一段时间后 小灌木逐渐入侵 并逐渐占据优 势 形成小灌木群落 4 小灌木群落不断发展壮大 形成灌木丛 5 灌木丛缓和了小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动 改善了土 壤的环境 较长时间后 乔木开始出现并不断生长 伸入 到上层林冠 形成荫蔽 使得林下的喜光植物逐渐消失 阴性植物得到发展并最终形成森林群落 3 试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见课本 29 页 2011 年 1 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 关系是什么 答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决定森林植被呈带状分布的主要是 气候条件 它按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三个方向改变 森 林植被也按这三个方向交替分布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主要呈现为地带性分布规律 在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随纬度高低而不同 提供给地球的 热量呈从南到北规律性差异 从南到北 植被带状分布为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 叶林等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的森林植被分布为森林 生态系统的维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 大气环流 大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 从东到西植被分布为 森林 植被 草原植被 干旱荒漠植被 这种以水分为主导因素 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经度方向带状依次更替的 称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度地带性 山地随着海拔升高 年平均气温降低 生长季节缩短 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增加 风速增大 太阳辐射增强 山地 森林生态系统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更替 称为森林 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 2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在同一森林生 态系统地带范围内的一个地区 由于地形地貌 水文条件 土壤而引起的不同森林植被组合与复域变化 任一森林植 被带内 可能有两类或更多类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存在 但 只有一个优势森林生态系统 关系 其中纬度地带性和经 度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 1 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的带状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 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2 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 似 3 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很多 4 纬向带是相对联系的 而垂直带是相对间断的 5 虽然纬度带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有相似性 但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2 试述生物种间相互作用 根据种间关系的性质 种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正相互作用 负相互作用 中性作用 1 正相互作用表现为一方得利或双方得利 包括偏利共 生 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三种类型 偏利共生 指共生的两种植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 分为长期性的和暂时性的 互利共生 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 互 相得利 原始合作 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彼此都有所得 但二者不存在依赖关系 2 负相互作用表现为至少一方受害 包括竞争 偏害 寄生 捕食四种类型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种群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 分 为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 偏害 一种植物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 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 而对自身却无影响 寄生 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的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的 物质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 捕食 广义上来看 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 害低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 包括传统捕食 草食 拟 寄生 同种相残 放牧 3 中性作用表现为双方无明显的影响 3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答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 根据对水因子的不同适应 植物大致分为水生植物和旱生 植物两种类型 1 水生植物 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 可以分为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三种类型 其中沉水植物 分为有根类型 如黑藻 和无根类型 如苦草 浮水植物 分为扎根 如荷花 和不扎根 如浮萍 类型 挺水植物 如芦苇 2 旱生植物 分为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三种 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分为阳性湿生 如水稻 和阴性湿生 如大海芋 中生植物 如普通杂草 旱生植物分为少 浆液植物 如沙拐枣 和多浆液植物 如仙人掌 动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 根据对水因子的不同适应 动物大致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 动物两种类型 其中水生动物根据其对不同水体的适应 可分为淡水动物 如鲤鱼 和海洋动物 如鲸鱼 4 什么是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各自的特点是什 么 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 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 另一些物种侵入 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 序的发展变化 原生演替是指在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区域 及在未有过生物 的原生裸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 又称为初级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 替 原生演替的特点 1 从极端条件开始向中生化方向发展 经历的时间长 阶段多 2 不同的演替系列虽然起点不同 经历的阶段各异 但演替方向却趋于相同 演替的最后阶 段在湿润气候区是稳定的森林群落 在半干旱地区是草本 植物群落 次生演替的特点 1 次生演替是在外力作用下 使原有 植物群落解体或消失 直至形成次生裸地 再从次生裸地 上逐渐建立新的植物群落 并进行群落演替 2 当外力 干扰破坏作用停止后 次生演替一般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 的原生群落类型 若群落进一步被破坏 则进行逆行演替 3 次生演替由于起始点较高 因而建成新的群落并进行 演替时的速度较快 时间短 阶段少 5 什么是斑块 简述斑块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测度以及如何 保护 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价值见课本 160 页 测度 1 遗传多样性的测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染色体 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 DNA 多样性 2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物种总数 物 种密度 特有种比例 3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群落 多样性的测度 群落内生物多样性 群落 多样性的测 度 群落间生物多样性 群落 多样性的测度 地理区 域生物多样性 如何保护 1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立法 对关键地区实行优先保护 加大投资 加强公众教育等措 施 遏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趋势 2 迁地保护 对于濒危物种 建立基因库 植物园和动 物园 防止种质资源的消失 3 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对当 地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和风 险正在增加 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律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和转基因生物任意释放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建设同时进行 2 什么是生态恢复 其理论原理是什么 论述生态恢复的 过程 1 生态恢复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 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 称为生态恢 复 2 其理论原理主要有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 生态位理论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生物多样性原理 斑块 廊道 基底理论 3 生态恢复的过程 本底调查 区域自然 社会经济条 件 水 土 气候 可利用的条件等 综合分析 恢复目 标的制定 恢复规划 恢复技术体系组配 生态恢复实施 生态管理 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 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系 统的形成 2010 年 1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的 地带性分布和水平地带性分布的关系 答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决定森林植被呈带状分布的主要是 气候条件 它按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三个方向改变 森 林植被也按这三个方向交替分布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主要呈现为地带性分布规律 在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随纬度高低而不同 提供给地球 的热量呈从南到北规律性差异 从南到北 植被带状分布 为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 针叶林等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的森林植被分布为森 林生态系统的维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 大气环流 大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 从东到西植被分布为 森林 植被 草原植被 干旱荒漠植被 这种以水分为主导因素 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经度方向带状依次更替的 称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度地带性 山地随着海拔升高 年平均气温降低 生长季节缩短 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增加 风速增大 太阳辐射增强 山地 森林生态系统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更替 称为森林 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 2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在同一森林生态系统地带范围内的一个地区 由于地形地 貌 水文条件 土壤而引起的不同森林植被组合与复域变 化 任一森林植被带内 可能有两类或更多类森林生态系 统同时存在 但只有一个优势森林生态系统 关系 其中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 1 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的带状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 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2 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 似 3 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很多 4 纬向带是相对联系的 而垂直带是相对间断的 5 虽然纬度带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有相似性 但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2 何为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 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的理论 途径与过程 1 生态恢复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 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 称为生态恢 复 而生态重建是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生态系统原貌 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生态 系统 2 其理论原理主要有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 生态位理论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生物多样性原理 斑块 廊道 基底理论 3 生态恢复的过程 本底调查 区域自然 社会经济条 件 水 土 气候 可利用的条件等 综合分析 恢复目 标的制定 恢复规划 恢复技术体系组配 生态恢复实施 生态管理 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 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系 统的形成 4 生态重建主要有两种途径 1 试图重新建造真正 的过去的生态系统 尤其是那些曾遭到人类改变或滥用而 毁灭或变样的生态系统 在重建中 选择正确的种类组合 并尽力重建原来的生态系统 2 对于那些由于人类活动 已全然毁灭的复合系统的多样性的生境代之以次生的系统 在这里 生态重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符合于人类经济需 要的系统 2009 年 1 试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生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 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1 寒温带针叶林 初级生产者上层多为针叶树种 结构 较为简单 下层为耐荫的灌木丛和草本植物 消费者有兔 鹿 鼠还有名贵的皮毛兽 2 温带落叶阔叶林 初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以落叶方式 越冬的阔叶树种 如桦树 林下常有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 层 消费者多为松鼠 鹿 狐狸 狼和鸟类等 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 高度明 显降低 乔木一般分为两个亚层 上层林冠整齐 一般为 高 20 米左右的常绿树种 第二亚层树冠多不连续 为 10 15 米的树种 灌木层较稀疏 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藤本植 物和附生植物较为常见 消费者多样 哺乳动物 鸟类 昆虫等种类丰富 4 热带雨林 初级生产者以高大乔木为主 下层附有多 种木质藤本及其他附生植物 消费者有各种大型珍贵动物 如长颈鹿 猴子 蟒等 鸟类和昆虫的种类数量都十分丰 富 2 试述生物对水分的适应特征及干旱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特征 1 动物对水分的适应性表现 形态适应 昆虫具有几丁质体壁 两栖类体表分泌黏液 保持湿润 爬行动物具有很厚的角质层 鸟类具有羽毛和 尾脂腺 哺乳动物有皮脂腺和毛 水生动物可通过鳃和体 表组织调节体内渗透压 生理适应 体内有贮水组织 血液中有特殊的蛋白质和 脂肪 不易脱水 如骆驼 行为适应 根据昼夜地表温度改变活动时间 迁移以避 开不良环境条件 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表现 水生植物 可分为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 他 们对水分的适应方式表现为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机械组 织不发达甚至退化 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及抗扭曲能力 适 应于水体的流动 有的植物叶片常呈极薄的带状或丝状 以增加采光面积 旱生植物 可分为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湿生植物 通气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 根系不发达无根 毛 生长于潮湿土壤 中生植物 无通气组织 不能生长于干旱和积水土壤中 旱生植物 叶片面积小 角质层厚 气孔少 根系发达 有特化的贮水组织 原生质体亲水性强 干旱对生物的影响 2008 年 1 根据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阐述森林在碳循环中的作 用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 方面 全球碳循环过程 大气库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 作用进入生物库 另一部分通过溶解作用进入水体库 生物库又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使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库 并 且生物库中的死亡的生物以有机碳的形式进入岩石库 水体库中的碳通过沉积作用也进入岩石库 岩石库中的 碳通过燃烧又返回到大气库中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量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碳素 森林 的生物量与其成长阶段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森林据其年龄 可分为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其中碳的 累积速度在中龄林生态系统中最大 而成熟林 过熟林由于其 生物量基本停止增长 其碳素的吸收与释放基本平衡 从森 林的年龄结构来估算吸收碳素的潜力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 碳汇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 因此 森林生态系统得到切实有 效地保护 那么它将是一个重要的碳汇 2 林产品 森林生态系统林产品的固碳量是个变化很大的 因子 一般林产品根据其使用寿命可分为短期产品和长期 产品 像燃料用木 纸浆用木等属于短期产品 而胶合板 建筑用木则属于长期产品 林产品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很大 程度上也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使用寿命长的 林产品可以延缓碳素释放 缓解全球大气碳浓度的增加 在这 么长时间里 通过再造林完全可以实现碳素的良性循环 因 此应尽量加工耐用 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 3 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 这一部分含碳量在整个森林 生态系统中占的比例虽少 但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碳库 减 缓它的沉淀和分解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量也起到一定 的作用 4 森林土壤 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不同的森 林其土壤含碳量具有很大的差别 2 根据我国光热水资源分布状况阐述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 性分布规律 水平地带性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 纬度地带性 我国东部地区 紧邻海洋 气候温暖湿 润 但自北向南仍出现温度依次升高 降水量依次增大的 现象 因而在温润的条件下 自北向南依次出现 寒温带 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季雨林 而西部内陆腹地 受强烈的大陆性影响 气候炎 热干燥 从北到南 出现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 打 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 因此 自北向南的变化依次为 温带荒漠 半荒漠带 暖温带荒漠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 草原带 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2 经度地带性 我国西北地区处于亚洲大陆腹地 而东 南部紧邻海洋 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 水分 梯度常沿经向变化 导致植被沿东部沿海湿润区的森林植 被 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植被规律更替 出现 森林 草原 大荒漠 荒漠的经度地带性 天山北坡由下 至上出现荒漠带 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带 山地针叶 林带 2007 年 12 简述全球碳循环过程及森林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全球碳循环过程 大气库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 作用进入生物库 另一部分通过溶解作用进入水体库 生物库又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使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中山市教体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79人(第四期)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东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招聘司法协理员拟聘用人员(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北京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二批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北京环卫集团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福建省柘荣法院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福建国智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河南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招聘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河南中钢网招聘24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银行招聘常考点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马山县公安局第一次招聘警务辅助人员6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完整表(打印背诵版)
- 开封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技术文件(世赛选拔项目)
-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规范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海洋休闲设备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 心脏搭桥手术病历
- 托育早教中心家长常见问题(百问百答)
- QFD质量功能展开的未来发展趋势
- 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 围墙新建及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