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教学案_第1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教学案_第2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教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讲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天气系统与降水 考点一考点一 锋面与天气锋面与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 p47 1 1 天气 一个地区短时间内 阴晴 风雨 冷热 的大气状况 2 2 气团 1 概念 指位于对流层下部 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物理属性 如温度 湿 度 稳定度等 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 分类 冷气团 气温较 低 气压较 高 暖气团 气温较 高 气压较 低 3 对天气的影响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 晴朗 性质不同的气团交替控制 天气复杂多变 3 3 锋面系统 1 概念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分类 冷锋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暖锋 暖 气团主动向 冷 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3 对天气的影响 锋面附近常伴有 云 雨 大风 等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 p47 1 1 列表比较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项 目冷 锋暖 锋准静止锋 概 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2 方向移动的锋方向移动的锋或地形阻挡 使锋面 来回摆动或移动缓慢 的锋 主 要 区 别 气团势力冷气团强 暖气团弱暖气团强 冷气团弱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 移动缓慢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 冷气团 在后 冷气团在前 暖气团 在后 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 以锋 后为主 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小中大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天 气 特 征 3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 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 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 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 出现阴天 刮风 降 温 并有可能出现雨 雪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 爬升 冷却凝结产生 连续性降雨 暖气团平缓抬升或爬 升 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 气团的位置 气压升 高 气温和湿度骤降 天气转好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 气团的位置 气温上 升 气压下降 天气 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 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 春季节的大风 沙尘 暴 寒潮 严格地说 中国无典 型暖锋 天气 一场春雨一场 暖 江南 清明时节雨纷 纷 江淮地区的梅 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 天无三日晴 4 2 2 冷暖锋判断方法 平面图判断法 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 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 冷锋用线条加 黑 三角形表示 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 如 pm 暖锋用线条加 黑 半圆表示 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如 pn 2 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 冷气团移动的箭头 a 指向锋面 pm 而暖气团 b 则 背离锋面 此为冷锋 反之 为暖锋 pn 3 根据雨区的位置 雨区在锋后 a 侧 的为冷锋 雨区在锋前 c 侧 的为暖锋 侧视图判断法 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 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 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 冷气团势力强大时 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 而 暖气团运动速度慢 暖气团势力强大时 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因此冷锋锋面坡度比 暖锋锋面坡度陡 2 冷气团移动的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 说明冷气团势力强 应为冷锋 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 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 为暖锋 3 雨区的位置 冷锋主要在锋后 暖锋在锋前 5 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 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锋前 锋后 是根据锋面 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以锋线为界 在锋面的移动方向上 锋线前方为锋前 锋线后方为锋 后 例题 2017 江苏 2017 年 5 月 5 6 日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 雪 下图为 5 月 6 日 0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此时 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c 6 a 晴 西南风 b 阴 西北风 c 晴 东南风 d 阴 东北风 解析 1 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说明受到冷锋影响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图中甲地 位于冷锋锋后 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最可能降暴雪 乙 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 受暖气团控制 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 丁地位于锋面气旋东部 暖锋锋面附近 受暖气团 缓慢北移影响 可能有降雪 但强度不大 2 读图可知 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 天气晴朗 5 月 6 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 强 高压吹向低压 右偏 即该地吹东南风 考点二考点二 低压低压 气旋气旋 高压 高压 反气旋反气旋 与天气与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 p49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中心气流天气 气旋 低压 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反气旋 高压 北顺南逆 下降 晴朗 对应学生用书 p49 1 1 低压 气旋 与高压 反气旋 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7 气流方向 垂直方向上升下沉 水平方向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云层增厚 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 对我国的 影响 夏秋季节 影响我国东南沿 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 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 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 的伏旱天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脊 冬季 寒冷干燥的天气 蒙古 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2 2 气旋与反气旋气流方向的判定 运用手势来判断气旋 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北半球气旋 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如左下图所示 右手半握 大拇指向上 表示气旋 中心气流上升 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南风 西部吹偏北风 大 拇指向下 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 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北 风 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 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如右下图所示 左手半握 大拇指向上 表示气 旋中心气流上升 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北风 西部吹偏南风 大拇指向下 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 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 南风 西部吹偏北风 8 例题 2019 天津 读图 1 和图 2 回答 1 2 题 1 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 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2 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 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b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1 从图 1 中可以看到 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 布 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 多干燥天气 只有在低压区 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 锋面 形成阴雨区 降水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 2 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 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 压带 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考点三考点三 锋面气旋锋面气旋 对应学生用书 p50 1 1 概念 近地面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形成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一种常见的 天气系统 2 2 常出现地区 中纬 地区 3 3 锋面位置 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 低压槽 处形成锋面 其中西侧形成 冷锋 东侧形成 暖锋 4 4 天气 两个锋面附近气流 上升 强烈 往往产生云 雨 雪 甚至造成雷雨 暴 雨 暴雪 大风 降温等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 p50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 1 1 确定锋面位置 10 锋面出在低压槽中 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 2 确定风向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 如上图中 f g 处为偏北 风 e h 处为偏南风 3 3 确定气流 气团 的性质 图中 f g 都在锋面的北侧 风从北方吹来 来自高纬度地区 而 e h 正好相反 故 f g 处气温比南面的 e h 处气温低 确定 f g 为冷气团 e h 为暖气团 4 4 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由此可确定锋面 ab 是冷气团 f 主动向暖气团 e 移动形成的 为冷锋 cd 为暖锋 一般来说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 西侧的低 压槽处形成冷锋 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 锋后相反而已 即 左冷右暖 5 5 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可知 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 故在锋前 g 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 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 故在锋后 f 处等地出现比较狭 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气旋中心多阴雨天 气 例题 2018 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 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高压 低压 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 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 并分别说 11 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 个 在低压 气旋 中 四周空气汇集 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 面 气旋逆时针旋转 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 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 形成冷 锋 3 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暖锋过境 降水概率高 气温升高 暖空气控制 天气转好 气温较高 冷锋过境 气温下降 可能有降水 风力加强 冷空气控制 晴朗 气温较低 4 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中低纬度升温快 高纬尚未明显增强 南北温差加大 气压梯度大 大气运动快 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 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 1 读等压线图 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 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 部分 其数据由外向内增大 则为高压 图中间有个外大内小的等压线闭合部分 则为低 压 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 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 3 个 图中左 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的 气流水平辐合 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 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 反气旋 气流顺时针 水平辐散而形成 3 从图中看 p 点位于暖锋锋前 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 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 境 暖空气控制 冷锋过境 冷空气控制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 阴 晴 雨 雪等 和气温变化即可 4 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 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 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 力 大气运动快 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一 降水 1 1 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 降温过程和凝结核 2 2 降水的四种类型 12 降水 类型空气上 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 夏季受 热膨胀上升 强度大 历时短 范围 小 常有风暴 雷电 赤道及其两侧 中纬度 大陆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 暖湿空气移动时受地形 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 雨时较 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 暖空气 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 范围广 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 旋转上升 强度很大 多暴雨 伴 有狂风 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 3 3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 降水多 两极寒 降水少 回归线 分两半 东岸多 西岸少 中纬度 差异大 沿海多 内陆少 迎风坡 降水多 背风坡 降水少 二 等降水量线分析 1 1 人们根据降水量的观测纪录 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 叫做等 降水量线 2 2 疏密 反映降水量的变化 稀疏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别小 密集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 3 3 走向 反映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海陆分布因素和洋流 的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或与等高线平行 受地形地势影响 迎风坡降 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我国东部等降水量线与纬线平行 降水自南向北递减 受雨带 移动因素的影响 4 4 影响因素 1 大气环流 一般而言 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多 高气压带控制地 区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 西风带控制地区降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