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doc_第1页
关注留守儿童.doc_第2页
关注留守儿童.doc_第3页
关注留守儿童.doc_第4页
关注留守儿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父母越来越多地长期缺席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城市,有一小部分孩子成了“另类的留守儿童”,他们在物质上享受着富裕的生活,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父母的缺席无疑给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无疑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创伤,因此也就产生这种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于这些父母迫不得已而缺席的城市家庭的孩子,我们班主任应该给孩子准备一道道“营养餐点”,填补他们情感和家庭教育上空白。分析这些孩子,主要表现在:1.缺少父母关爱,他们孤僻、冷漠一些留守儿童出生后不久,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缺乏父母的爱抚,他们不爱与别人交往,不喜欢言语,时时感到很孤独、寂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不与同学玩耍,上学放学独来独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表情冷漠,俨然一个“忧郁王子”。2.缺乏自信,他们自卑。他们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和体贴,和其他同学比,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受欺辱时无人呵护,没有父母带着玩耍,没有人帮自己辅导功课,成绩不理想等等。他们感到不安、失望、忧伤、悲观,无所事事,做什么都没有自信心。3.溺爱使他们怯懦爷爷奶奶的溺爱,一味的娇惯、袒护,致使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进取心不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遇到困难便惊慌失措,经不起挫折和失败。这些祖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或者是文盲,认为对孩子爱就是多给些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不管孩子提什么要求,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不高兴。他们哪里知道其实这是害了孩子。4.他们养成了说谎的习惯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但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往往无法实现。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年过花甲,行动不便,耳不聪目不明,加上观念上的差异,教师很难与其沟通。给留守儿童以可趁之机,他们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骗爷爷奶奶,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在享受丰裕物质的时候,孤独的阴影笼罩在他们身上。童年是短暂而宝贵的,作为孩子,谁不想在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下度过一生中最初的时光啊。然而,许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不记事,于是把他们完全托付给别人照料,自己去忙事业。因此,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于这些父母迫不得已而缺席的城市家庭的孩子,我们班主任应该给孩子准备一道道“营养餐点”,填补他们情感和家庭教育上空白。一、每天送一份“家庭套餐”,努力争取家长的情感在场。通过与家长的电话交流、定期见面发现,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的不在场认为无足轻重,他们认为对孩子在物质方面从不吝啬,已经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同时也觉得,爷爷奶奶对孩子很爱护,孩子不会缺少爱。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向家长讲道理。告诉他们:家庭就像一个小舞台,每天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一出出情感悲喜剧。如果说孩子是主演的话,那么父母不仅是演员更是导演。戏演得如何,既有演员的因素,也包含导演的功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基石,如果这一问题被父母忽视,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必定会增高。同时,我把孩子的情感日记传给家长看,让家长从心底里产生触动,从而产生行动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短信平台每天提醒家长给孩子聊天,让孩子品尝到父母从远方送来的“家庭套餐”,努力争取家长的情感在场。案例一: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使孩子无拘无束。刘小俊是个高个子的13岁男孩,平时喜欢运动,喜欢名牌,从名牌车子、名牌手机到名牌衣服,他都了如指掌。父母长期在上海承包工程,就把他寄养在外婆家。因为父母赚了不少钱,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在物质方面,他都能享受得到。但是,他不爱学习,课堂作业抄别人的,回家痴迷于网络游戏,从来不做家庭作业,因而学习成绩差,为了隐瞒自己的缺点,还学会了撒谎。通过与家长沟通,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缺席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因素。我与家长约定,每天把孩子的情况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向家长汇报,家长呢,不管工作多忙,都要与孩子通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时时牵挂着自己,陪伴着自己。这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一清二楚,学生无法隐瞒自己的缺点,谎话也不敢讲了,平时对自己的行动也进行了约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作业都能完成了,学习也进步了不少。二、每天褒一锅“心灵鸡烫”,填补学生缺失的情感空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转换教师的权威角色,是填补学生因为父母缺席而产生情感空白的好办法。为了让孩子信任老师,我试着改变对孩子姓名的呼唤,直接用“女儿、儿子”叫学生,称呼上的改变一下使孩子的心贴近了。同时,每天利用午饭后的半个小时时间,带着我的宝贝“儿子、女儿”走出校门,让他们品尝我为他们特意准备的“心灵鸡汤”。我非常庆幸我们学校是被公园环抱中的“公园”。我带着学生静静地走在公园的小径中,听鸟儿鸣脆,听虫儿歌唱;看柳树嫩黄,赏桃花粉红。一路上孩子开心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最后的时间往往留给我的“心灵鸡汤”一个个小故事。此时,没有了老师、同学,有的只是母亲和孩子;此刻,没有了谎言和隐瞒。有的只是诚信和坦白。心与心的距离在林间拉近,老师与学生的代沟在谈笑间泯灭,孩子在我的“心灵鸡汤”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案例二:寄居在姨妈家的小胡是个网络迷。记得那是一个普通的午间,我和我的孩子照旧走在公园里,忽然,小胡哼了起来:“一天夜里,两人相遇,三更半夜,四脚朝天”,听着这首明显低级趣味的打油诗,我一时哭笑不得。连忙向他问清原由来自网络。是呀,上网玩游戏是他的最爱。这个寄宿在姨妈家的“家伙”向来无法无天,我该怎么劝他呢?是喋喋不休地唠叨,还是不动声色地熏陶?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午间的“大杂烩”变成了我的“心灵鸡汤”,我给孩子讲着一个个小故事,有沉迷网络的最后走向犯罪的少年的故事,有自己外甥为了与游戏绝缘砍下三只手指的故事,有在网络上受骗上当的故事。由于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心灵鸡汤”,孩子特别喜欢喝,滋补也特别有效。过了一段时间,小胡悄悄地告诉我,他除了找资料或者和远方的父母视频聊天外不再上网了。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笑了。因为我的“心灵鸡汤”,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显得特别有营养,孩子们特别喜欢喝,所以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喝老师妈妈的“心灵鸡汤”机会成了我们班一个特别的奖赏。三、不定期的“活动聚餐”,树立孩子的大家庭意识。父母的教育缺失常常使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自私、缺乏自信与安全感。帮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此种心理的关键所在。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班级活动中,老师关注孩子,用心呵护学生的心灵,针对性地让孩子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事实上,每个孩子有了才能,会引以为自豪,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二:父母离婚让孩子选择沉默。黑黑的男孩王小明性格温和,今年12岁的他刚上四年级,成绩不理想。在他上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和父亲离婚了,一年后,母亲有了新家,父亲也有了新家,他一个人由奶奶抚养,父母赚钱不少,他的生活费也不少,平时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在学校里,小明一直都默默无闻,十分孤僻!在许多人眼里他都是个非常沉默的孩子,别人觉得他内向!而事实上,这个本该活泼开朗的孩子,只是把自己的快乐压抑在心里,或者说许多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呆着,都不知道应该把开心表现给谁看!所以久而久之就变得不爱说话!“六一”节快要到了,同学们都在热烈讨论班级爱心跳蚤市场的事,只有他默默望着窗外,心游离在教室之外,也许碰到这种情况,你会生气,难道你不是班级的一员,这样大的事竟然会无动于衷。但他的这种淡漠的神情却深深刺伤了我,一个12岁的少年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孤独。“小明,玩具一角的布置由你负责,你再配备两名助手,没问题吧?”我把问题抛给了他,马上有同学向他报名,看着一对人围在自己的身边,他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不过一会儿便露出了笑脸,开始选助手了。也许是从来没有做过负责任人,我发现,随后的几天,孩子对自己的工作非常卖力,选工具,贴标签,忙得不亦乐乎,还不时发现他甜甜的笑容。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师对他们细心观察,同学对于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给予热情帮助,大家在活动中的友好、团结、合作,让孩子感觉到不在孤单,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他们感受到了类似于父爱和母爱的温暖,兄妹般的亲情,使他们燃起了希望之火,使他们树立了生活、学习的信心。四、按需配给的“营养餐”,培养孩子的归属感。一千个儿童有一千个不同的家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个性。集体活动确实能锻炼孩子的坚强,乐观,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的。特别的“营养餐”给“特别的你”。对于他们,老师要对其实行个体的“营养补助”个别辅导,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案例四:开饭店的父母把她寄托给了朋友。谢小费是五(1)班的女学生,聪明活泼的她成绩优秀,但是到北京开饭店的父母把她托给了自己的朋友,敏感的小费认为父母不喜欢她,(因为爷爷奶奶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后来,她的妈妈又生了一个儿子,放在她身上的精力也少了,小费更加叛逆了,任何事都要和父母作对,和大人作对。在学校里也变得我行我素。我就把她作为我个别辅导的对象。首先我尽量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沟通,因为她在面对老师时,时常显得比较逃避,所以要对她进行研究和帮助,首先就应该了解她,并让她敢于跟我说话,有沟通研究才得以继续进行。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尽量多花些心思和时间去帮助她,让她觉得我是一个可以帮助她的人,让她能更好地接受我。在学习上,多加表扬,内外部动机相结合。在批改她的作业的时候,给予最大程度的鼓励。如她有做作业,与其他同学相比,降低打分标准,就给予一定的肯定。如果这次作业做得比较工整或完整,就加以表扬,批语写“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让她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如果她做得较好了,就在全班面前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