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木偶戏 (2)_第1页
各地木偶戏 (2)_第2页
各地木偶戏 (2)_第3页
各地木偶戏 (2)_第4页
各地木偶戏 (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地木偶戏各地木偶戏 莆田莆田 木偶戏 莆田莆仙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 1 简要描述 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 俗称 柴头仔戏 它流行于莆田市各地及其兴化方言区 是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木偶戏剧种之一 2 历史 木偶戏艺术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 一直为莆仙人民所喜闻乐见 据唐 乐府杂录 和 宋 都城纪胜 记载 傀儡仔 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 史料记述的是汉代 平 城解围 的典故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酋长冒顿困于平城 谋臣陈平为解危困 访知冒顿甚 为好色 其妻阏氏对此十分嫉妒 陈平利用其矛盾 用雕刻的木偶化妆成美女 在城头上 翩翩起舞 冒顿看得目不转眼 而阏氏大发醋意 她担心城破之后 丈夫必纳 美女 于 是迫冒顿退兵 刘邦遂解平城之围 由于木偶退敌有功 汉高祖便将它珍藏宫中 后乐家 翻为戏 因此木偶戏艺术的产生和演进发展追究其根源 莆仙木偶戏也是上述承传而来的 从中原士族 南迁 的记载和唐代莆田 百戏 演出的情况看 唐是木偶戏较为完整的表 演艺术不断传入莆仙地区的年代 早在唐末中原战乱 人民为了 避乱 谪迁入闽居莆的很多 移民中十有九家皆祖籍 河南 他们当中有许多木偶艺术家 入莆后以供豪门贵族和普通百姓娱乐卖艺谋生 因而 保留古代中原的音韵 遗风和风俗习惯 十二世纪中叶 兴化军内百戏木偶戏 和南戏并盛 看戏热潮高涨 宋代盛极一时 莆田诗词家刘克庄有诗云 非惟儿童竟嗤笑 更被傀儡旁椰榆 方坐皋比开讲肆 忽看 傀儡至优场 郭郎线断事都休 却了衣冠返沐猴 棚上偃师何处去 误他棚下几个愁 盛况观一斑 明清期间 莆田秀屿 黄石 华亭和仙游榜头木偶戏班颇有盛名 五十年初 莆仙两 县各有一个专业木偶戏剧团 民间也有 40 多班 莆田县还参加晋江专区会演 1979 年仙 游盖尾前连木偶到福州演出近一个月 清末民初 莆仙木偶戏还远渡重洋 赴新加坡等东 南亚国家演出 很受侨民欢迎和好评 3 传承价值 莆仙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出现在舞台上时 就与民间宗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城镇乡村 寺 庙 宫 观由信仰而引发了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 凡有祭祀 节庆 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演出 主要是人员少 花费廉 小型简便 既热闹又实惠 娱神 又娱人 深受群众欢迎 因而不断发展繁盛 因此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 无疑是比莆仙戏 早 至今还称木偶戏为 戏兄 4 现状 莆仙木偶戏班发展很快 并有女艺师登台掣线演出 还配有录音 喇叭扩音器等 莆仙木偶戏可分三大类 一是尊者戏 即 目连戏 成为民间超度亡魂演出的剧目 往往与佛寺僧人的荐亡 拜忏法事仪式同时进行 二是 愿戏 这是莆仙民众为酬神还愿 演出的 谢恩 戏 疒鲁戏 是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出天花 麻疹等灾病演出驱逐瘟邪的 木偶戏 戏中还极力赞扬民间神灵陈靖姑除妖驱魔 救渡众生的事迹 北斗戏 是莆田民 众因小孩满月或生病愈后 请木偶戏班演出酬神还愿的戏 三是 散戏 是除宗教法事剧 之外的普通喜庆演出的戏 其主要还是为酬神还愿和娱神娱人 这种戏剧宗教祭祀活动的 出现 是中国木偶戏和人戏产生的最早例证 泉州泉州 木偶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 1 简要描述 被赞誉为 让木偶活起来 的泉州提线木偶戏 即 嘉礼 戏 又称 加礼 戏 古 称 悬丝傀儡 又名线戏 嘉礼 加礼 意即隆重的殡婚嘉会中的大礼 泉州地区每 逢民间婚嫁 寿辰 婴儿周岁 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 迎神赛会 谢天酬愿 都必须 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因此 泉州自古以来便称提线木偶戏为 嘉礼 戏 加礼 戏 2 历史 据传 唐末王审知入闽称王时 大建宫院 由中州聘请不少名士学子 并携带傀儡戏 具 置于宫中以供娱乐 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 故 嘉礼戏 的道白有中州音 到了宋代 嘉礼戏 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 明代的泉州傀儡戏 进一步与民间仪式 结合起来 得到较大发展 明代泉州李廷机曾为木偶戏撰联 顷刻驱驰千里外 古今事 业一宵中 可见当时木偶剧目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具备了表现纵横千里 包容古今的功 力 到清代乾隆 嘉庆年间 泉州的 嘉礼 戏已经十分成熟 脱离了属于片断 杂技表演的 弄傀儡 形式 形成规范的剧本体系 能够演规模宏大且细致复杂的历史戏了 虽然形 象只有固定的 36 个 但行当已分生 旦 北 杂四大类 可演 42 部大戏 如传统连台本 目连救母 可演七天七夜 清末民初 泉州一带有 50 多个木偶戏班遍布城乡 泉州东岳庙 关帝庙 元妙观 城 隍庙等 四大庙 均有固定戏班为祈天酬神专门演出 号称 嘉礼才子 的林承池曾与文 人杨秀眉创作了 说岳 水浒 等连本戏 从而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 林承池 连天章等人 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 如拔剑 插剑 弄蛇 伞舞 织布 弄钹等 大大丰富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艺术 千年来 泉州傀儡不仅成为泉州乃至闽南语系地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而且 以其独特技艺和精彩演出 成为一般民众 乃至士大夫文人雅俗共赏 喜闻乐见的民间戏 曲艺术 3 艺术特色 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 泉州傀儡戏至今保存七百余出传统剧目和由三百余支曲 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 傀儡调 包括 压脚鼓 钲锣 等古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 法 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 传统基本线规 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 偶 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在泉州傀儡戏传统剧目中 保存着大量古代泉州地区民间婚丧喜庆及民间信仰 习俗 的内容 保存着 古河洛语 与闽南方言俚语的语词 语汇 古读音 并且也保存着许多 宋元南戏的剧目 音乐 演剧方法 演出形态等珍贵资料 因而 对 闽南文化学 闽 南方言学 与 宋元南戏学 等 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 关注 4 传承价值 由于泉州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 历史 人文等关系 泉州傀儡戏于明末清 初即开始向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流播 并在当地生根开花 为传播闽南方言 文化 延续民族文化传承 沟通海峡两岸同胞及东南亚各国侨胞感情 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发挥了 重要的桥梁作用 晋江晋江 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 1 简要描述 晋江布袋木偶戏即南派布袋戏 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 以泉腔演唱 有别于唱北调 的漳州北派布袋戏 2 历史 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 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 拾遗记 及五代 化书 南宋 巳末元日 中的史料记载 明中时至清末 是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 民间传说和 台湾通志 称 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 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 戏状元 的梁炳麟 清 中叶 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 并传至台湾 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著名艺人 清末民 初 泉属各县一些著名的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 如清同治 光绪年间的闽南 五虎班 民 国时期 安溪 惠安等地的布袋戏班几乎遍及全县 但至建国前夕 由于经济衰退 泉属 诸县的布袋戏班社处境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 20 世纪 50 年代 晋江等县组织挖 掘记录了 200 多个布袋戏剧目和音乐曲牌 新时期以来 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 建团 50 多年来 多次进京演出 参加戏剧赛事和 国际木偶节 并获得省级 国家级的奖誉 剧目 白龙公主 五里长虹 获得文化部嘉 奖和第九届文华奖 3 现状 南派布袋戏具有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的特点 地域文化特征明显 其艺术风格独特 行当脚色分工细致 木偶头雕刻形神兼备 表演细腻 动作传神 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但由于受到当前商品经济的影响 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遭到不断冲击 如不加以保护 将 面临消亡的危机 漳州漳州 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 1 简要描述 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 景戏 指花戏 掌中戏 傀儡戏剧种之一 漳州布袋木偶 戏是由木偶表演 剧目 音乐 木偶制作 服装 道具 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 术 2 历史 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 南宋时兴盛于漳州 明末即流传到广东 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地区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 社 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 其中主要有 福春 福兴 牡丹亭 三派 各有特色 近 二百年来 至今已传承八代 3 艺术特色 漳州布袋木偶戏 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 使之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 念 做 打 以及喜 怒 哀 乐的感情 又能表演一 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 具有技巧高超 造型精美等独特风格 布袋木偶戏的操纵是用手 由下而上 以手掌作为偶人躯干 食指托头 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撑着左右两臂 技艺高 超的艺人双手可以同时表演两个性格 感情各异的偶人 布袋木偶戏尤为擅长武打场面和 善于刻画人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