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论射雕三部曲中的母亲形象_第1页
48论射雕三部曲中的母亲形象_第2页
48论射雕三部曲中的母亲形象_第3页
48论射雕三部曲中的母亲形象_第4页
48论射雕三部曲中的母亲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毕业论文 2008-06-07 18:25:18 大 中 小 标签:文化 论射雕三部曲中的母亲形象 张玉林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在书中最主要乃至唯一的功能是作为爱情动物,金庸笔下的母亲形象少而单薄。以射雕三部曲为例,正面描写了包惜弱、李萍、穆念慈、黄蓉、殷素素、纪晓芙等八位母亲。她们的遇合不同,因缘各异,却在命运的导向上显示出惊人的相似。除李萍外,她们都执著的追求爱情,这些母亲在男女爱情和母子亲情间倾向于前者,更加弱化了她们的母亲角色。因此,她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物,在她们的生命里,似乎除了爱情,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关键词:金庸;射雕三部曲;母亲;女性形象 引 言 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以金庸小说中的女性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的比较少。一般只在一些论着中有所涉及,比如曹正文的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和陈墨的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都对一些女性人物作了一定的分析,吴蔼仪女士著的金庸小说中的女子以女性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说中女子的性格与心理,南开大学文学院陶慕宁教授的谈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简要地分析了小说中女性的共同特点。以单个的女性形象作为对象研究的主要出现在一些大学论文中。比如06年第二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所刊载的辽宁师范大学黄艳燕的解析射雕英雄传中的包惜弱形象,贵州师范大学黄杰的硕士学位论文金庸笔下的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等。在这些论文中,已经涉及了一些母亲,黄杰的论文中就写到了黄蓉从一个“妖女”到一个母亲的转变。金庸小说的文本在较广的层面上触及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死和爱情的永恒话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金庸所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超越了一般商业性看点的水平,成为富于结构意义与文化蕴含的一组群像。1 金庸笔下的女性,个个貌美如花,姿态万千,性情丰富,形象丰满。这些女性形象又不同于曹雪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群像塑造。金庸小说的女性与男性一样行走在江湖之中,与封建贵族的深宅大院不能等而视之,更多了几分民间生活气息,也更富于传奇色彩。因此更好看,更耐看。金庸小说中的女性更具有女性的特征,金庸的可贵之处在于刻画了女性姣美外表下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情爱的曲折。以射雕三部曲为例,包惜弱、李萍、穆念慈、刘瑛姑、武三娘、黄蓉、纪晓芙、殷素素、裘千尺等构成了一个形象系列。在这些母亲中,有平凡的农村妇女,也有曾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侠女,也有令人退避三舍的妖女,本文即以此为依据作简要的分类分析。凡此种种,虽遇合不同,因缘各异,却在命运的导向上显示出惊人的相似。她们都追求爱情,她们的升沉荣辱,幸与不幸,都视其所恋男子之取弃而定。这些“母亲”在男女爱情和母子亲情间倾向于前者,弱化了她们的“母亲”角色。 一包惜弱、穆念慈:凡女的无奈 行如弱柳扶风,动如轻风吹烟。用这句话形容包惜弱不能说不贴切。包惜弱是射雕英雄传中很不起眼的一个人物。不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很少去注意她。但仔细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会发现,包惜弱其实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引导者,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承载的内容也很复杂。她自幼便心地仁慈,只要见到受了伤的麻雀、田鸡、甚至虫豸蚂蚁之类,必定带回家来妥为喂养,直到伤愈,再放回田野,若是医治不好,就会整天不乐,这脾气大了仍旧不改,以致屋子里养满了诸般虫蚁、小禽小兽。她父亲是个屡试不第的村学究,按着她性子给她取个名字,叫作惜弱。她嫁到杨家以后,杨铁心对这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十分怜爱。2小说一开始就很明确的点出了包惜弱的两个特点:心地仁慈、如花似玉。正因为包惜弱心地仁慈,她才会救下完颜洪烈。“这时她见这人奄奄一息的伏在雪地之中,慈心登生,明知此人并非好人,但眼睁睁的见他痛死冻死,心下无论如何不忍。”3如果不是包惜弱救了完颜洪烈,也不会引起完颜洪烈对她美色的觊觎,那么后面的故事也不会发生,因此说包惜弱是整个故事的引导者是有道理的。书中关于杨铁心和包惜弱一起生活的话写得并不多,如:这日杨氏夫妇吃过晚饭,包惜弱在灯下给砂夫缝套新衫裤。杨铁心瞧着妻子,说道:“我衣衫够穿啦!你身子弱,又有了孩子,好好儿多歇歇,别再给我做衣裳。”包惜弱转过头来一笑,却不停针。杨铁心走过去,轻轻拿起她针线。包惜弱这才伸了个懒腰,熄灯上床。4从这些细节描写上可以看出夫妇两人平日里是十分恩爱的,正是因为两年的夫妻生活在包惜弱的心里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成为日后包惜弱不断追思的源泉。雪夜变故之后,包惜弱以为丈夫已经死了。这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弱女子,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依靠,又身怀六甲的情况下,要么寻死,要么另谋依靠。她选择了后者,嫁给了完颜洪烈。不过,虽然嫁给了完颜洪烈,却穿粗布衣衫,居住在砖房小屋之中,怀恋着当初和杨铁心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包惜弱是一个被情所苦的女子,一方面不得不委身于完颜洪烈以自己和儿子得到安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自己“已经死去”的丈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儿子的教育一定也好不到哪去。包惜弱只是一个一味善良到不分善恶的母亲,她想告诉杨康他的父亲是谁却总找不到好的机会。而杨康在金国王府中养尊处优、以小王爷的身份长大,他贪慕虚荣不可自拔,这不能不说是包惜弱的失败。直到杨铁心“死而复生”,包惜弱才告诉杨康他的身世,杨康不能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杨铁心自尽身亡后,“包惜弱也不伤心,惨然一笑,双手拔出枪来,将枪柄拄在地上踊身往枪尖撞去,安然而死,容色仍如平时一般温宛妩媚”。5这时的包惜弱多么的冷静果断,简直就如视死如归的勇士一般义无反顾,既不顾念与完颜洪烈十八年的夫妻之情,更将与杨康的母子之情置之度外,与之前性格温柔、没有主见的她仿佛判若两人。包惜弱一心只想着和杨铁心的感情,抛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她死时,甚至还没把杨康拉回到认祖归宗的正道上来,就显示出一个母亲教育的失败。穆念慈也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在对杨过的教育上书中描写的实在太少,只知道她告诉杨过不要替他父亲报仇。穆念慈之所以叫儿子不要报仇,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坏人”。而她却一直不告诉自己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因为这样,杨过才会对黄蓉误会重重。可见,在作为母亲这个角色里,穆念慈和包惜弱都是失败者。她们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作为平凡的女人,没有办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不过她们对爱情的执著还是让读者大为感动。同时,也很容易被读者所遗忘,因为她们的影响实在太小。 二 裘千尺、纪晓芙:侠女的堕落 在金庸小说中,“怨妇”特别多。裘千尺、瑛姑、梅芳姑、李秋水、班淑敏、秦红棉、温仪、戚芳、林朝英、徐潮生等等。裘千尺号称“铁掌莲花”,因无法忍受丈夫公孙止与婢女红杏出墙的丑闻,逼丈夫杀掉柔儿以绝后患。反被丈夫挑断手筋脚筋扔入谷底潭中,从此开始暗无天日的生活。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狰狞恐怖的容貌和乖戾、冷酷、蛮横的性格。虽然对公孙绿萼百般的呵护,但自私的她要用女儿的婚姻幸福来弥补自己曾有的缺憾,她可不知道“勉强没有幸福”。身体里燃烧的是复仇的火焰。最为可笑的是,她与公孙止生前切齿为仇,到头来却是同刻而死,同穴而葬。读者记住的是夫妻两人的感情纠葛,而不是她对女儿的疼爱。自然,裘千尺的故事只不过是金庸的虚构,为了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未免有些过甚其辞,但是,蕴藏其中的,却是一个万古常新的普遍真理:嫉妒是必须加以克服的恶德,否则,它就会变成一个魔鬼,害人害己害社会。在金庸小说中,同裘千尺相近的李莫愁、叶二娘之属,此辈大抵由痴恋某人不遂,因爱成仇,迁怒于世,乃大肆杀戮,人性渐失,堕入魔道。性格出色的女子往往不是绝顶美人,纪晓芙也是如此,书中说她是长条身材,肤色雪白的美貌女郎,然而相貌酷似她的杨不悔和赵敏一比就远不可及。纪晓芙在倚天之中出场不多,着墨亦不多,个性却最是鲜明深刻,这实在有些像中国画里的留白,既突出了主题,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张无忌在蝴蝶谷跟随胡青牛治病兼习医小有成就时,纪晓芙携杨不悔前来求医,这是她的第三次出场。当时身受重伤的她与女儿相扶相携,相依为命,远远落后于同时受伤的十四名江湖好汉,步履艰难的来到蝴蝶谷,读来实则是凄凉难言。更令人可感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名字,“她她叫 不悔” “姓杨,叫杨不悔!”。不悔!一个女子,她的清白名声,大好前途,人中龙凤的佳婿,父母之恩,师门之义,甚至于最宝贵的生命,统统放弃了,只为一段感情,对方,是正派人士人所不齿的大魔头,面对所有的非议,憎恶,叹息,不解,威胁,这个平常女子,没有一丝怨天尤人,只是坦坦荡荡、切切实实的回复两个字:不悔!就是这两个字,使一心报仇的殷梨亭勇气全失、伤痛万分,他爱恋了这么多年的女子,其实她的心还是在杨逍那里。而杨逍,在听到杨不悔这个名字时,这个风度翩翩的老花花公子,仰天长啸一番之后,一辈子的愧悔会伴随着他,象烙在他灵魂上的印。出身名门,拜得名师,又许配名家。本身又性情温柔,相貌姣好,可谓人生得意处尽集一身,美满之极。但天意弄人,这一切注定灰飞烟灭。如果她真的和殷梨亭在一起,则是侠士夫妻,名扬天下。如果真这样,那么对她的描述可能就一笔带过,就如黄蓉的母亲,在射雕英雄传中仅仅只有几句话的描述。正因为有了和杨逍的一段感情,她失去了名誉、地位乃至生命,却获得了刻骨铭心、终身不悔的爱情。纪晓芙用一死证明烈烈情怀,让人不禁泪沾衣衫。作为一个母亲,除了给予女儿一个“不悔”的名字外,别无建树。连临死的时候也仅仅是交托给了一个随时都可能死掉的人张无忌。裘千尺因情生恨,纪晓芙对杨逍无怨无悔。她们都堕落,不同的是,裘千尺令人憎恨,纪晓芙使人感慨;相同的是她们对自己心目中爱情的执著。 三黄蓉、殷素素:妖女的回归 在神雕侠侣中,黄蓉对子女的那种疼爱,是无愧于“良母”之称的。“黄蓉的心却分作了两半,一半给了丈夫,一半给了女儿”。6一段不太被人注意的话却道出了黄蓉从妖女到妇人的转变。她不再是心中仅有“靖哥哥”的可爱的妖女了。丈夫和女儿共同占据了她的整个心灵。黄蓉对子女的爱还可以从一些细节上表现出来,在神雕侠侣的第三十九回大战襄阳中,杨过救下郭襄,人人高兴。但作者写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等只用了一句“无不精神大振”一笔带过,惟独这样描写黄蓉:“黄蓉见爱女终于死里逃生,不禁喜极而泣,心里对杨过的感激真是难以言宣,便是为他死亦心甘情愿,忙奔向女儿身旁,割断她身上的绑缚”。这段描写,极为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母亲的形象。郭靖身为父亲却以民族大义放在了第一位,只有这位母亲更操心一些。“黄蓉望着女儿俏丽的脸庞,心想:三个儿女之中,我定要为你操心最多。你们三姊弟中,到底我最怜惜哪一个,可也真的说不上来也。”7黄蓉不但爱他的子女,而且对每个子女都是平等的,无私的,这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她对自己的子女很了解:大女儿任性妄为;儿子老实憨厚;小女儿很像黄老邪,行事不按常理,有事也不会说出来。因此会为郭襄操心最多。黄蓉作为母亲也确有不够之处,毕竟郭芙就是她宠坏的。个人对郭芙不是太讨厌,不过她的性格和她犯下的错是事实,很多读者把这罪过一半都推到黄蓉身上,也因此增加了对神雕中黄蓉的厌恶。但我要说的是,这,真的不能全怪黄蓉。黄蓉自幼无母,缺乏良好的典范以供效仿,父亲虽是良师益友,但性格古怪,教导出的黄蓉也有些娇纵任性,所以他也不是黄蓉教育子女方面的好例子。试问象黄蓉这样没有个温柔贤淑的母亲,整日又和思想、做法都与众不同的“东邪”生活在一起,怎么可能知道怎样教导儿女?何况郭芙还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更是没有经验。后来吸取了郭芙经验的她教导出的郭襄不是挺不错的吗?在金庸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就算是父母双亡,身边也大多会有个或慈爱、或贤良的长辈,令狐冲有宁中则的关爱,程灵素有师傅的偏爱,就是杨过小的时候也有个温柔的妈妈呢!惟独黄蓉身边缺少个给予正确教导的父母、师傅或兄弟姐妹。这样讲来,教育郭芙的失败还能都推在她身上吗?而且既然黄蓉从小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她一定想让自己的孩子加倍享受到母爱,这是人之常情,所以难免就娇惯了一些。回看黄蓉,黄蓉涉足江湖始于一次叛逃,因为被父亲责骂,“刁蛮脾气发作,竟乘了小船逃出桃花岛”。8这次短暂的愤怒,使她从父权的空间(桃花岛)中走出,从传统女性角色中走出,来到深不可测而又喧嚣纷扰的江湖。她换了男装,又扮作乞丐,享受着男权秩序之外,政权秩序之外的双重自由。正是这种自由使她得以与“靖哥哥”把臂言欢,情深投契。就像所有传统读者所期待的那样,她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她的爱人,同时也是她的骑士、立法者乃至国王读者都清楚黄蓉聪明绝顶,在整个射雕三部曲中她奇计百出,可是数十年的江湖游历,黄蓉到底做了什么?她帮助郭靖练成绝世奇功;她帮助郭靖报了杀父之仇;她帮助郭靖镇守襄阳其实她什么都没做,其实她只是帮助她的“靖哥哥”做,甚至从没有想过要主动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因为作为女人,她即使具有书写的资质,也不具有自觉书写的意识。如果我们非要说她主动做了什么,那就只有一件事,也是她用全部生命和热情去完成的一件事,她做了“靖哥哥”的妻子,她做了射雕英雄身后的那个人。她的价值,必须寄植于郭靖的事业,她的幸福,只能是在郭靖身后。黄蓉,这位出身武林高门的才女,这位号称武林第一美人的象牙女郎,终于选择了那从蒙古来的愣头愣脑的傻小子郭靖做她的塞浦路斯王。虽然在小计小策小谋小略上,多是黄蓉出主意,但在大是大非上,总得郭靖定主张郭靖要把郭芙许配给杨过,尽管黄蓉对杨过颇有恶感,她却也并不反对;郭靖认为杨过与小龙女之爱有悖伦常,黄蓉便处处设法分开他师徒二人;郭靖要斩下郭芙一臂偿还杨过,黄蓉只能私放女儿,却不敢对丈夫说一个不字。正如郭芙所言:“爹虽肯听妈的话,但遇上大事,妈是从不违拗爹爹的。”9在黄蓉这张美丽的“空白之页”上,郭靖成功地书写了一篇南宋江湖版的驯悍记。以爱情的名义,最聪明最古怪最刁蛮最任性的妖女被驯化为贤女,乃至最终随夫殉难襄阳成为烈女。如果真要在夫妻感情和母女(子)感情之间作出选择,黄蓉选择的是一定是前者。在男主人公的母亲里着墨最多的是张无忌之母殷素素。可以说在倚天屠龙记前十回中扮演了女一号的角色。张翠山与殷素素的爱情,是金庸精彩营构的经典的情爱叙事片断之一。叙事结构的缜密推进,人物的心理、性格及其命运的细腻雕刻,意料不到波折重重的故事情节,语言的老练抒遣,武林场景,北溟风光,侠骨柔情,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灵,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永为夫妇的誓愿,必须先跨越“正邪”门户之见,正如他们所说:“倘若咱们是在陆地上,没经过这一切危难,倘若我也是这般一心一意要嫁给你,你也仍然要我么?”“一定会有很多阻碍波折,咱们的门派不同。”10继而要迈过兄弟情义与情爱之间的矛盾。海上暴风雨和殷素素故意不发银针促成他们在冰火岛结发生子,与谢逊义结金兰。但十载归来后,俞岱岩的残废真相,众门派逼问义兄的下落,使他们在“情义”与“情爱”的两难中只有选择牺牲自己,在此恨绵绵的情爱路上谱写一曲令人断肠的篇章。殷素素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完全迷失了自我。刚出场时的殷素素是美貌而厉害的女子,可以杀掉一家几十口而面不改色。然而美人也难过英雄关。她对张翠山一见钟情,不惜抛弃一切,洗心革面,与他想随,可称之为“改邪归正”。在和儿子的情感中,殷素素仅仅是做了一个母亲可以做的最基本的东西。黄蓉、赵敏、任盈盈等都可谓聪敏绝伦又骄矜不羁。此类女子皆身世不凡,禀赋超人,始则介乎正邪之间,亦正亦邪,可正可邪,行事每出人意表,诡异不可方物,终因善根不泯,本性真纯,乃能历万劫而成正果。以戏曲喻之,皆正旦也。殷素素本也可和黄蓉一样修成正果,只可惜在小说中,她所爱的人张翠山并不是第一男主角,因此金庸先生才会安排一个悲惨的结局。 四李萍、武三娘:贤妻的典范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母亲李萍临死时有这样一段描述:“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甚么大不了?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枉了在这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负了我们,也不必念他过恶。你记着我的话罢!”她凝目向郭靖望了良久,脸上神色极是温柔,说道:“孩子,你好好照顾自己罢!”说着举起匕首割断他手上绳索,随即转过剑尖,刺入自己胸膛。11世上的母亲,为了孩子,再恶劣的环境,再屈辱的日子,可以熬下去,这是人的天性,可反过来呢?终于,几十年含辛茹苦,孩子成材了,武功绝世,又成了成吉思汗的金刀驸马,这位母亲几十年的苦日子似乎到头了,可以等着锦衣玉食,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了。然而等到的是成吉思汗的锦囊密令。面对成吉思汗的雷霆震怒,刀斧手的斧钺相加,这位母亲又一次面临选择,一面是来之不易的安稳日子,一面是再一次的家破人亡,不光是自己,心爱的儿子能不能冲出帐外千军万马的重围,那恐怕也是个极渺茫的希望。也许还有一个折中的法子,暂时忍耐,保全性命,徐图他策。可是这位平凡的母亲,所言所行,足以让天下无数英雄豪杰汗颜。从此,有了郭靖可歌可泣的死守襄阳,力抗天下第一精锐蒙古骑兵数十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说一开始就介绍了李萍,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妇”。家遭巨变,普通人家连普通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李萍怀着身孕,被段天德胁迫着千里奔命,落魄漠北。一个普通女人,一夜间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庭,终日惊恐,颠沛流离,是什么支撑着她活下去?作者说是对仇人的恨,但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世间最平凡,最伟大的爱母爱,是为了腹中的孩子。才有了雪地产子一节。李萍是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网上金庸茶馆关于李萍的帖子中都是对李萍的赞扬和褒奖。“小僧读到这里的时候也为李大娘的大义折服”。“普通的名字,普通的样貌,他就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我觉得老金给他取的这个名字很不错,太普通,更显起锋芒。”12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农村妇女那种吃苦耐劳的特性。这样纯粹的母亲在金庸小说中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李萍才是金庸小说中的第一母亲。武三娘是金庸小说中最贤惠的妻子,何以这么说?其夫暗恋自己的养女何沅君,且不准其嫁人。并在养女的婚宴上闹,被少林寺的高僧治住,一气之下,竟疯疯癫癫,从此全然不记得自己妻儿。在武三通疯了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只是一两岁,是武三娘一手把孩子拉扯大,支撑着整个家庭。同时,武林中把她丈夫暗恋养女的事传为笑谈,由此带来的耻辱和难堪,武三通是不知道的,也只能由她这个弱女子承受了。武三娘心中有许多的委屈可从不絮絮叨叨,她做的一切,不是要向谁表功,只是出于对丈夫的关爱。天幸武三通终于有觉悟的时候,武三通喊一声“娘子”,武三娘就立时感动,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有所值,似乎数十年的牺牲和委屈全都烟消云散,“近十年从未见丈夫对自己这般关怀,心中甚喜”,武三娘任劳任怨,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却也是可怜复可叹。李萍和武三娘都是金庸小说中的贤妻的典范,她们尽自己的能力关爱自己的丈夫,教育自己的孩子。与武三娘相似,仪琳、小龙女(小昭近之) ,这类女子或因宗教原因,或由特殊境遇而不谙世故,思维逻辑单一呈线性,情感至纯至洁,不涉一丝邪念。一旦钟情某男子,便倾心于彼,执着而任性,不计利害,不虑得失,充满无私的奉献精神。 结语 从唐宋到清代的侠义小说中,侠客多被描述成“无情”、“无欲”的“铁面英雄”。这种江湖文化的既定规则,是建立在兄弟情谊基础上的一种流动状态的文化。它担心:女性的魅力会威胁兄弟之间的情义,爱情的力量会让江湖人物回归常态生活。所以,对女性的贬低、对爱情的排斥,是江湖文化为自己设置的保护层,也是中国古典武侠小说的共同叙事特征。但是,爱情终究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爱情,现实人生不免单调乏味;同样,没有爱情武侠小说就不可能对人生与人性进行深入的开掘。因此,“新武侠小说”开始大量地描写爱情故事,又被称为“新武侠言情小说”,金庸更是其中一位“写武侠爱情的高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词,也是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曲不离口”的一首词。更是贯穿金庸小说爱情题材的主题曲。就上文中所论述的母亲而言,不论是平凡女子包惜弱、穆念慈,被称之为妖女的黄蓉、殷素素,曾经是侠女而后堕落的裘千尺、纪晓芙,还是贤妻中的武三娘。她们都追求爱情,她们的升沉荣辱,幸与不幸,都视其所恋男子之取弃而定。唯有特殊的是李萍。金庸赋予这些人物青春、美貌、聪敏和善良,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共同特征,真正的特征必须是人物的灵魂精髓和人格核心,是全书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性格基础”,渗透在人物的一切言行中,而且对全书思想寓义的最终形成不可或缺。按此标准,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具有如下特征:她们是“爱情动物”,以她们清纯的性情反衬男性世界的污浊。不但上述几人,包括书中的大小配角,几乎无一例外。她们在书中最主要乃至唯一的功能是作为男主人公的追求者、追求对象、恋人或妻子。金庸笔下的母亲形象少而单薄。男主人公的母亲里,着墨最多的是张无忌之母殷素素。倚天屠龙记里前十回她实际上担任了女一号的任务,但她在书中主要是“张翠山的恋人、妻子”,而非“张无忌的母亲”。她在张翠山自刎后毫不迟疑地殉情,当时张无忌只有十岁。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胡夫人,她殉情时胡斐尚在襁褓之中。刀白凤并没有为独子段誉选择生存。这些“母亲”在男女爱情和母子亲情间倾向于前者,更加弱化了她们的“母亲”角色。女性在小说可能担任的两种最常见角色其中的一种淡化得近于无,使得她们在爱情中的表现更加突出。离开爱情故事的框架,她们的美丽与善良无人能赏;她们的勇敢与多情也将失去“用武之地”;她们的才艺点缀在自己的爱情里,更点缀在书中。尤其是她们的去留行止紧紧追随意中人,并且常常是女性主动相随,这在古代的真实生活中不能发生,却在金庸小说中多次出现:书剑恩仇录中总兵千金李沅芷“霍霍青霜万里行”,仗剑追赶余鱼同;射雕英雄传里穆念慈一路偷偷追随杨康,只为在窗外偷偷看他一会儿;天龙八部里王语嫣这个标准闺秀竟跟着慕容复万里远赴西夏,钟灵离家寻找段誉竟至脸上微有风霜之色;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多次尾随张无忌,关键时刻就冒出来;笑傲江湖里仪琳和父亲不戒和尚下恒山上华山找令狐冲,而圣姑任盈盈以未嫁之身背一个青年男子到少林寺治伤,在中国古代简直匪夷所思。爱情是女性个体生命中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是她们的灵魂。如果没有爱情,她们就丧失了人生的路标,她们的人生不再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因此说“金庸笔下的女子并不是完整的人物,她们中的大多数集中于一个片面爱情。她们的生命除了爱情,似乎没有什么别的东西”。13金庸尝试着在刻画男女爱情之外描述女性作为母亲的一面。侠客行后记中金庸称这部书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但描写的母子之情很纯,没有浓厚的层次感。纵观金庸小说,母亲这一形象的刻画都不太突出,完全淹没了在了爱情主题之下。 参考文献: 陶慕宁.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