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5每课一练1 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5每课一练1 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5每课一练1 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5每课一练1 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5每课一练1 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语文 语文 4 9 4 9 报任安书报任安书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5 5 鲁人版必修 鲁人版必修 4 4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 阙然 蝼蚁 诎体 箠楚 槛阱 枪地 赭衣 缧绁 强颜 羑里 答案 答案 n ng qu l u q chu ji n qi ng zh l i xi qi ng y u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曩者辱赐书 2 若望仆不相师 3 幸勿为过 4 用之所趋异也 5 关木索 6 被箠楚受辱 7 心惕息 8 以稍陵迟 9 恨私心有所不尽 10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11 曼辞以自饰 答案 答案 1 从前 2 埋怨 3 责备 4 实行 实施 5 戴上 6 蒙受 遭受 7 惊惧 8 渐渐 9 遗憾 10 考察 探究 11 美好的言辞 3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其次诎体受辱 2 及以至是 言不辱者 3 则仆偿前辱之责 4 及罪至罔加 5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7 退而论 1 诎 通 屈 2 以 通 已 3 责 通 债 4 罔 通 网 5 底 通 抵 6 失 通 佚 7 策 通 册 书策 答案 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2 4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曩者辱赐书 2 请略陈固陋 3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 流俗之所轻也 5 倡优畜之 答案 答案 1 使动用法 使对方蒙受耻辱 2 形容词用作名词 固塞鄙陋的意见 3 名词用作动词 显露 4 形容词用作动词 轻视 5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 意气勤勤恳恳 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 且负下未易居 下流多谤议 4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答案 答案 1 古义 情意和语气 今义 意志和气概 2 古义 卓越 今义 洒脱 不拘束 3 古义 低下的地位 今义 卑鄙龌龊 4 古义 口头向人陈说 说话 今义 区别于书面语 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人固有一死 用之所趋异也 2 诗 三百篇 3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答案 答案 1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2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课堂巩固课堂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 11 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 仲尼厄 而作 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 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 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 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 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 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 孙子断足 终不可用 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略考其行事 综其终始 稽其成 用心 爱心 专心3 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为十表 本纪十二 书八章 世家三十 列传七十 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 会遭此祸 惜其 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 辱之责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 被称道 B 屈原放逐 乃赋 离骚 赋 创作 C 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 责 责任 D 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诚 确实 实在 8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9 以下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现司马迁 愤而著书 的思想的一组是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文王拘而演 周易 仲尼厄而作 春秋 人 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思来者 终不可用 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A B C D 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 而发愤著述的事例 意在自况 B 作者身受 腐刑 却不以为辱 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 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 唯有历经磨难 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 就 用心 爱心 专心4 D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 借鉴前人 而不拘泥于前人 力求有自己的见 解 11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诗 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 答案 答案 7 C 解析 责 通 债 指下狱受腐刑给先人带来的耻辱 8 D 解析 A 项 通晓 四通八达 B 项 于是 却 C 项 言论 说 D 项都是助词 的 9 C 解析 是讲拥有财富 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 是讲 史记 的创作目 的 是讲俗人不能理解自己 10 B 解析 据文中 则仆偿前辱之责 可知 B 项中 不以为辱 不符合文意 11 1 诗经 三百篇 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2 也想用来探究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 成就一家的学说 3 即使被千刀万 剐 我难道会后悔吗 一 基础积累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剖符 p u 系狱 j 倡优畜之 x 剌谬 l mi B 阙然 qu 愠色 w n 卜祝 b 定计于鲜 xi n C 桎梏 倜傥 t n 强颜 qi n 怯夫慕义 qi D 囹圄 y 沉溺 n 赭衣 zh 贪生恶死 w 答案 答案 D 解析 A 项 系 应读 x B 项 愠 应读 y n C 项 强 应读 qi n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定计于鲜也 鲜 不以寿终 B 且夫臧获婢妾 犹能引决 获 女性奴仆 C 退而论书策 论 讨论 D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 流传 答案 答案 C 解析 论 按次序编辑起来 用心 爱心 专心5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2 岂无山歌与村笛 答案 答案 1 介词 引进对象 可译为 和 跟 同 2 连词 表示联合 可译为 和 跟 同 4 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 常使用尊称或谦称 以表示礼貌或谦虚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 少卿足下 C 仆非敢如此也 D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答案 答案 B 解析 A 项 牛马走 谦词 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 B 项 足下 书信中 对对方的尊称 C 项 仆 自称的谦词 D 项 下愚 谦词 愚昧无知 5 下列各项与 文王拘而演 周易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 B 孟德之困于周郎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答案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与 B 项都是被动句 A 项 介词结构后置 C 项是省略句 D 项 是判断句 二 阅读鉴赏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6 10 题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悲夫 士生之不辰 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 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 而世戾 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 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 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 荡荡 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 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天道微哉 吁嗟 阔兮 人理显然 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 才 之鄙也 好贵夷贱 哲 之乱也 炤炤 洞达 胸中 豁也 昏昏罔觉 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 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 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 古 人惟耻 朝闻夕死 孰云其否 逆顺还周 乍没乍起 无造福先 无触祸始 委之自然 终归一矣 注 复礼 合于礼的要求 谅 信 才韪 w i 才质美好 韪 善 吁嗟 x ji 感叹词 才 品质 哲 哲人 明智的人 炤 zh o 炤 通 昭昭 明白 否 p 运气坏 还周 循环 还 通 环 用心 爱心 专心6 6 下列加点的词语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恒克己而复礼 克 约束 B 信美恶之难分 信 相信 C 好贵夷贱 哲之乱也 夷 轻视 D 没世无闻 古人惟耻 闻 闻名 7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 以下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现司马迁 悲 的内容的一组是 士生之不辰 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 惧志行之无闻 虽有形而不彰 徒有能而不陈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 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人理显然 相倾夺兮 我之心矣 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 哲已能选 A B C D 9 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赋的抒情叙事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从内容看 应该是司马迁受刑之后的作品 B 这篇赋既包含着怀才不遇 生不逢时的感慨 又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衷曲 传达出作 者的爱国之志 磊落胸怀和内心渴望 C 全文围绕 悲 字展开 最后以 委之自然 终归一矣 的悲叹结束 表达出作者 对社会无能为力 决定退隐山林的消沉情绪 D 本文虽然是一篇短赋 但却写得颇具特色 在大量的反复铺陈和排比对偶中 显示 出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 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2 没世无闻 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 孰云其否 答案 答案 6 B 解析 信 确实 用心 爱心 专心7 7 C 解析 A 项 助词 取消主谓独立性 无实义 结构助词 的 B 项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代词 这样 C 项 连词 表转折 却 D 项 句末 语气词 表判断 句末语气词 表疑问 8 A 解析 写自己加强修养 写自己胸怀爱国之志 写自己内心的渴望 9 C 解析 全篇表达的是坚持理想的执著情怀 10 1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 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 2 终身 默默无闻 古人当做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 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1 13 题 乐全先生文集 叙 苏 轼 孔北海志大而论高 功烈不见于世 然英伟豪杰之气 自为一时所宗 其论盛孝章 郗鸿豫书 慨然有烈丈夫之风 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 而开物成务之姿 综练名实之意 自见于言语 至 出师表 简而尽 直而不肆 大哉言乎 与 伊训 说命 相表里 非 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常恨二人之文 不见其全 今吾乐全先生张公安道 其 庶几乎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 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 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自少出仕 至老而归 未尝以 言徇物 以色假人 虽对人主 必同而后言 毁誉不动 得丧若一 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 事君者 世远道散 虽志士仁人 或贬以求用 公独以迈往之气 行正大之言 曰 用 之则行 舍之则藏 上不求合于人主 故虽贵而不用 用而不尽 下不求合于士大夫 故 悦公者寡 不悦者众 然至言天下伟人 则必以公为首 公尽性知命 体乎自然 而行乎 不得已 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 然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 所与人主论天下事 见于 章疏者多矣 或用或不用 而皆本于礼义 合于人情 是非有考于前 而成败有验于后 及其他诗文 皆清远雄丽 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 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 诸葛孔明也 轼年二十 以诸生见公成都 公一见 待以国士 今三十余年 所以开发成就之者至 矣 而轼终无所效尺寸于公者 独求其文集 手校而家藏之 且论其大略 以待后世之君 子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为一时所宗 宗 效仿 B 常恨二人之文 恨 遗憾 C 是非有考于前 考 依据 D 手校而家藏之 校 校对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分别表现张公文品和人品的一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8 13 请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呜 呼 士 不 以 天 下 之 重 自 任 久 矣 言 语 非 不 工 也 政 事 文 学 非 不 敏 且 博 也 然 至 于 临 大 事 鲜 不 忘 其 故 失 其 守 者 其 器 小 也 答案 答案 11 D 解析 校 抄写 12 D 解析 A 项前一句说的是孔融的文品 B 项前一句说的是诸葛亮的文品 C 项 两句说的都是人品 13 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言语非不工也 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然至于临 大事 鲜不忘其故 失其守者 其器小也 三 语言运用 14 下面是为司马迁写的两副对联的上联 请选其中之一补出下联 1 刚直不阿 留将正气凌霄汉 2 一代君权痛蚕室 参考答案 1 幽愁发愤 著成信史照尘寰 2 千秋史笔溯龙门 解析 对联既要做到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又要语义相连 15 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错句 请你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 不必仿句 式 例 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 但他还是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写出了千古绝唱 史 记 点评 多次 一次又一次 你难道比汉武帝还残忍吗 1 错句 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 不顾身体的腐烂 写出了千古绝唱 史记 2 错句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 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 答案示例 1 受之腐刑 身体就得腐烂 判了无期徒刑 还不就得当无期限的徒弟 2 求求你们了 司马迁受了宫刑已经够惨的了 你就别再让他变成孔乙己了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找准错句中的知识性错误 然后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反驳 为了增强语势 可以用反问句或感叹句 16 鲁迅评价司马迁的 史记 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请仿照鲁迅的评 用心 爱心 专心9 论 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个 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论 评论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 可以表现 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 每则不超过 20 字 1 诗经 2 论语 3 红楼梦 答案 答案 1 悠远的民谣 先民的歌唱 2 仁者的叮咛 智者的思想 3 流泪的宝黛恋 失去的大观园 类文欣赏 送董邵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怀抱利器 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 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 俗与化移易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而观于其市 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可以出而仕矣 赏析 董邵南 韩愈的朋友 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 多次举进士 不第 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 作为董邵南的朋友 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 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 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 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 故写 此赠序 作为临别赠言 作者先是表示同情 慰藉 勉励董生有所遇合 而主旨所在 却 是用委婉方式 规劝他为朝廷效力 建功立业 正如前人所言 送之 所以留之 轻松练笔 司马迁本来好端端地当他的太史令 谁知一语不慎 得罪汉武帝 被处宫刑 他心中 的悲愤 在 报任安书 中可充分体现 然而司马迁深知 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泰山 或 重于鸿毛 在生死关头他承受了生命之重 给后人留下了巨著 史记 让自己流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