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皮科证治的几个要点_第1页
谈谈中医皮科证治的几个要点_第2页
谈谈中医皮科证治的几个要点_第3页
谈谈中医皮科证治的几个要点_第4页
谈谈中医皮科证治的几个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皮肤病中医辨治中的几个问题,广东省中医院欧阳卫权 博士,谈谈皮肤病中医辨治中的几个问题,一、有诸内,必形诸外;见诸外,必察其内。二、必须局部皮损与整体相结合辩证三、学会普遍的联系性四、强调证据五、分析、处理证据的客观与主观六、熟练掌握方证七、重视方证体质八、中医之境界,一、有诸内,必形诸外; 见诸外,必察其内。,皮肤病特点:皮损外现,望而知之。黄帝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皮科辩证必须:见诸外,必察其内。不可孤立看待外在的皮损,一切外在皮损都是机体内在阴阳失衡的反映!,常见皮肤病辨证中之流弊:一、见诸外,察其外。 红斑、红疹热清热 脓疱、脓水毒解毒 流滋、渗液湿利湿 瘙痒风祛风止痒二、见诸外,固知内。 脱发肝肾虚补肝肾 病久皮肤干燥血虚养血润燥 病久疼痛血瘀活血化瘀 急性红斑性皮病,早期:风热;中期:血热;后期:气阴虚疏风清热,利湿止痒,成了皮科“万金油”式辩证法则!,二、必须局部皮损与整体相结合辩证,考察机体内在阴阳失衡,仅凭局部皮损辩证,有失偏颇。必须四诊合参,从整体结合局部皮损,统一考察。举例:痤疮 局部:红色丘疹、粉刺,小脓疱风热、热毒。 整体:面色虚浮无华;四逆;月经不调,量少,色暗血块,痛经;脉弦细,舌偏胖大,苔白血虚、血寒、血瘀、水饮。,病案举例1:痤疮,陈某,女性,28岁。初诊2008年10月20日。面部生痤3年多,时轻时重,此次再发加重4月。曾就诊西医,给予泰尔丝、强力霉素、维生素B6等内服,外用班赛、维A霜外擦,效果均欠佳。局部:面部散在较多红色丘疹,部分小脓疱、暗红色结节,面部较油腻。整体:平素怕冷,四逆,面色无华,月经量偏少,常推后7-10天来潮,色暗,时有痛经但不甚。纳寐尚可。舌体胖大,舌质偏暗,边有齿印,苔白根厚微黄,脉细弦。,四诊合参,此血虚水盛,当归芍药散合二陈汤加减: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白芷10g,陈皮10g,法夏15g,桔梗10g,连翘10g,百部10g,生苡仁20g,7剂,水煎服。,二诊,药后丘疹颜色减淡,脓疱消失未再新发,暗红色结节略平塌。再予前方加减调整,前后服用1月余,面部痤疮基本消失,遗留少许暗红色印痕,且面色显光彩,怕冷、四逆均好转。,问:为什么要用当归芍药散加减?金匮要略: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病案举例2:带状疱疹,梁某,女性,62岁。发热1天就诊于急诊,T38.5,头痛,恶寒,伴咳嗽,无痰,咽干痛,查:神清,咽充血+,双扁不大,右肋下可及红色斑疹、丘疱疹,成团。遂建议转皮肤科就诊。局部:右腰腹大片红斑,及带状成簇水疱,疼痛甚。 整体:发热,T38.5,恶寒,无汗,疲倦甚;咳嗽,无痰,口干苦,咽痛甚,胃纳欠佳;舌质淡暗,舌边略红,苔薄微腻,脉沉细弦稍数。,疲倦、恶寒无汗、脉沉细,此少阴表证之麻黄细辛附子汤方证;然又见咽痛,口苦,纳差,此少阳小柴胡汤见证,口干,为兼入阳明之石膏证。故合则为少阳、阳明、少阴合病,处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小柴胡汤加石膏,咽痛加桔梗:麻黄5g,熟附子15g,细辛6g,柴胡20g,黄芩10g,法夏10g,党参10g,大枣20g,生姜10g,桔梗15g,石膏30g,炙甘草6g,2剂。外用云南白药、紫金锭、点舌丸三药研末,茶水调敷患处。,二诊,药后发热即退,精神转佳,疼痛亦减轻,部分水疱干涸结痂,胃纳尚欠佳,舌暗红,苔薄,脉沉细。少阳少阴之邪得解,改予芍药甘草汤、桔梗汤、瓜蒌散合方加减:白芍30g,炙甘草10g,瓜蒌30g,红花5g,桔梗20g,苍术10g,茯苓10g,4剂。三诊,药后疼痛减轻大半,水疱均已结痂。前方增量白芍45g,桔梗30g,炙甘草15g,5剂。四诊,疼痛已很轻微,稍痒。前方再加熟附子30g,以振奋阳气,鼓邪外出,加全虫6g,以通络止痛,5剂。服后疼痛完全消失而愈。,问:带状疱疹(蛇串疮)急性期多肝经郁热证,方用龙胆泻肝汤,为何能用麻黄、附子等辛温燥烈药?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病案举例3:激素依赖性皮炎,余某,女性,48岁。初诊2009年3月。面部发红斑瘙痒多年,曾长期外用激素药膏治疗,近1年多来又在我科门诊连续诊治,已易数医,先后给予西药抗生素、抗过敏、维生素、激素药,以及中药,并配合强脉冲激光等多种治疗,皮疹越治越甚,花费逾3万,未能明显改善。曾怀疑红斑狼疮,经相关检查后排除。后遵医生建议住院进行全面调理,住院治疗20余天,亦未效,经介绍来诊。,局部:面部红斑,伴明显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菲薄,呈火烧样灼热感,非常干燥,伴细小脱屑,自觉瘙痒刺痛。整体:形体中等,长期失眠,梦多易醒,易紧张,怕冷,疲劳,时胃胀不适。舌体稍胖大,舌质偏暗,略有齿痕,苔白,脉沉细略弦。,此人舌体胖大,苔白,是有水饮也。又“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金匮要略条文明确提示了证治方药,只是吾人不识而已。遂处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茯苓15g,五味子10g,干姜6g,细辛3g,法夏10g,杏仁10g,酒大黄3g,炙甘草6g,4剂。,二诊,药后面部火烧样灼热感明显减轻,面部红斑稍减,毛细血管扩张仍存,皮肤仍菲薄、干燥,已不痒,胃胀消失。前方加生苡仁30g,5剂。三诊,面部红斑明显消退,灼热感已消失,干燥减,然瘙痒又较甚,仍疲劳甚,睡眠多梦,口淡,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略弦。右眼结膜充血怕光疼痛已2周,既往偶有类似发作。眼科给与利巴韦林,地红霉素等治疗10余天未效。嘱停眼科药。改以温潜之法,真武汤加减:熟附子30g,龙骨30g,牡蛎30g,磁石30g,茯苓15g,苍术10g,赤芍10g,茯神20g,酸枣仁20g,白鲜皮30g,羌活5g,白芷5g,7剂。,四诊,面部红斑稍反复,无灼热感,瘙痒基本消失,稍干燥脱屑,疲劳及睡眠均好转,眼结膜充血疼痛已消。以此方加减服至4月30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减轻,晨起面部微热,傍晚手心热,右眼结膜再发充血,舌暗红,舌体稍胖大,苔白,脉沉细。此仍虚阳上扰,改予封髓丹:黄柏15g,砂仁12g,甘草9g,4剂。,药后好很多,眼结膜充血消失,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基本消失,手心热减。再予封髓丹合潜阳丹加减:熟附子20g,干姜10g,生龟板10g,黄柏15g,春砂仁12g,甘草12g,玄参10g,知母10g,7剂。诸症均消,仅时有睡眠欠佳,稍梦多易醒,舌体稍大,舌质显淡红,苔白,脉沉细。其后数年,曾来诊治过失眠、咳嗽、胃病等诸内科不适,而面部皮炎至今一直未再发作。,问:面部之干燥如此,难道无阴伤乎?此仅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其一,若果真有阴伤,则不当见胖大舌、滑润苔;其二,即使有阴伤,然于胖大舌、滑润苔见症中,当考虑乃水饮之邪阻滞三焦通道,津液不能上行濡于面,而使面部因“阴伤”而干燥如此。故正确之法在于发散水邪,使三焦通畅,津液畅行无阻,不滋阴而面得滋润矣!金匮要略: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病案举例4:慢性丹毒,程某,男性,84岁。初诊2005年10月18日。左小腿慢性丹毒迁延1年。前医予中药清热利湿解毒,西药抗菌消炎治疗后,有所改善,但一直未得痊愈,又因经济原因,遂间断给予静滴青霉素针数月,未有效果。局部:现局部仍肿胀疼痛,皮肤呈暗红色,压痛。整体:平素怕冷,膝冷,疲倦,稍汗出,口略干而喜温饮,二便可,舌淡暗,苔白厚,脉沉细。,此患虽为丹毒,但已迁延1年不愈,当从正虚责之。又患者年届高龄,明显有少阴肾阳不足之象,如怕冷、疲倦、膝冷、脉沉细等,医者不曾考虑,仍取清热利湿解毒一途,实胶柱鼓瑟,不知变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一遇炎症就死守清热解毒法,此种流弊由来已久,渐成痼疾矣!,为疏肾气丸加味:山萸肉12g,丹皮7g,熟地20g,淮山15g,茯苓10g,泽泻10g,桂枝5g,熟附子3g,牛膝10g,7剂。二诊,药后肿胀疼痛明显好转。患者十分高兴,谓服此方最为舒服有效。继守前方7剂而愈。2006年3月以他病来诊,未见再发。2010年再以小腿湿疹来就诊时,仍未再发,且对数年前治愈其丹毒一事仍赞不绝口。,问:本案小腿丹毒非疑难顽症,却拖延1年不愈,原因何在?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整体辩证与局部皮损辩证如何兼顾结合?1、急性病,病情轻者,整体不虚,局部皮损为主;整体有虚,兼顾整体;2、急性病,病情重者,整体不虚,局部为主,兼顾整体;整体有虚,整体为主,兼顾局部。3、慢性病,病情轻者,整体不虚,局部皮损为主;整体有虚,整体为主,兼顾局部;4、慢性病,病情重者,整体为主,兼(或不兼)顾局部皮损。5、不论急、慢,多在整体不虚、病情较轻时,考虑局部皮损的多些。急性病,看当下;慢性病,看体质。,三、学会普遍的联系性,系统论。人体是一个整体,符合系统论原理。系统内各要素、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都是密切联系的。看似漫无联系的各症候,其实有内在密切的关联性。学会普遍的联系性,中医往往可以达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一方统治多病之目的。学会普遍的联系性,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各类症候中抓到辩证的切入点,从而治愈疾病。,病案举例1:慢性荨麻疹,徐某,男性,58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身起风团瘙痒1月。外院治疗未效。有慢性肠炎史,一直我院内科服药治疗,时好时坏,饮食不慎即大便稀而泻,胃胀,痞满不适,时嗳气,口稍干。舌暗,苔白厚微黄,脉沉细弦。,四诊合参,此上热下寒之少阳、太阴合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芩10g,黄连3g,法夏15g,党参10g,干姜10g,大枣20g,炙甘草10g,荆芥10g,防风10g,生苡仁30g,白鲜皮15g。7剂。,二诊,药后好很多,风团基本不发作,胃胀、嗳气亦明显减轻,然停药半月后又有少许发作。嘱前方再服7剂。三诊,风团未发作。胃胀、嗳气基本消失,继服7剂巩固。,病案举例2:药疹?肺部感染,宋某,女性,58岁,初诊2011年4月2日。患者于2011年3月27日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3,咳嗽,痰黄,咽痛,鼻塞流涕,头微痛,自服小柴胡颗粒。次日发热退,但29日再次出现发热,上症仍存。就诊内科,检查血象:WBC 9.99109/L,N81.3%,测T37.2,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西丁钠静滴,头孢丙烯片、清感九味丸、九味双解口服液等中西药口服抗炎治疗。然发热未退,30日内科复诊时,测T38.0,伴恶寒,口干,咳嗽,咯少量灰白色痰,鼻塞,尿痛,查:咽充血(+),双扁桃体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行胸片检查:1、左肺舌段感染,建议抗炎后复查,2、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接诊医生给予头孢地嗪钠静滴,并给予猴耳环消炎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抗炎治疗。4月2日,发热仍未退,T37.5,但出现全身皮肤散发红色风团,瘙痒明显,遂由内科转来我科 。,现发热,恶寒,无汗,疲倦甚,全身起鲜红色风团,瘙痒,咳嗽甚,痰少色白,咽不痛,咽痒,痒即咳甚,口稍干,不欲饮,舌淡暗,舌体胖大,苔白根腻,脉沉细无力。血象:WBC 9.99109/L,N81.3%,测T37.2。胸片:1、左肺舌段感染,建议抗炎后复查,2、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考虑药疹?嘱停用之前全部药物。患者发热、恶寒、无汗,此太阳表证;但疲倦甚,脉沉细无力,说明已陷入少阴。故急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扶阳解表:麻黄9g,熟附子15g,细辛3g,苍术10g,茯苓10g,苏叶15g,防风15g,前胡10g,杏仁10g,2剂。二诊,药后精神好转很多,发热恶寒退,风团已消,基本不再发作,白天咳嗽减,夜间仍有阵发性干咳,咽痒即咳。,少阴已解,邪出太阳之表,故改以麻黄汤加味:麻黄10g,杏仁15g,桂枝10g,苏叶15g,防风15g,炙甘草10g,2剂。三诊,风团未发作,咳嗽已愈,喉中有痰不多,稍怕热怕冷,仍觉疲累,口干不苦,舌暗,苔白,脉弦细。仍是少阴阳衰,当扶阳抑阴,改予真武汤合半夏厚朴汤化裁:熟附子20g,白术15g,茯苓20g,法夏20g,厚朴10g,苏子10g,桔梗15g,枳壳10g,5剂。药后精神振奋,诸症悉除。,病案举例3:银屑病,颜某,男性,13岁。2010年11月12日初诊。已患银屑病5年,多方治疗效果欠佳。现头皮、躯干、四肢泛发红斑、鳞屑,皮疹基底红斑略暗,鳞屑肥厚,呈斑片状、地图状,部分呈污秽色,时瘙痒。患者形体中等,肌肤不甚坚实,肤色虽不黯黑粗糙,但亦非白嫩皮肤,食纳、睡眠正常。舌体略胖大,舌质淡红略暗,苔白,脉沉弦。诉平素不易汗出,但若汗出畅快则皮疹有好转。其父母带之多方就医,皮疹均未完全消退过,今慕名从湖北宜昌前来求诊。,四诊合参,患者舌象并无明显热象,且舌体大,舌质略暗,舌苔白,提示内有水湿蕴阻。患者诉平素不易汗出,汗出畅快则皮疹会好转,更提示需发越水湿方可愈病。故给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以发越水湿:熟附子15g,麻黄9g,细辛6g,桂枝10g,生姜10g,大枣20g,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土茯苓30g,丹参20g,炙甘草6g,蜂房15g,15剂。外搽消炎止痒霜(本院自制中成药)、复方蛇脂软膏。,因患者路途遥远无法复诊。2010年12月18日,其家人再来求方购药。诉服前方后皮疹好转很多,余无不适。遂再书前方30剂。2011年2月10日,患者发来电子邮件汇报病情,信中说:“通过这几个月的治疗,皮癣几乎看不见了,只是大腿上仍然可见一些红色皮癣,皮屑掉落全无,也无瘙痒情况,总的来说挺好的。”并附照片多张,证实皮疹已基本消退,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仅腰背、大腿少许红色皮疹。嘱前方中加入鸡血藤30g以养血活血。后又间断服药30余剂,除头皮少许皮疹外,余皆消退,了无踪影。家人还欣喜地透露,以前常发鼻衄一症,至今一直未再发作。,四、强调证据,不能滥联系,联系要有证据,一切推理要有证据。重证据: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证据收集手段:望、闻、问、切 望:望神、色、形、态; 闻:闻声音、气味; 问:问既往病史、现在症及一切有关病情的信息; 切:切肤、切脉。熟练掌握好四诊,是辨证准确的首要前提!,四诊中的4个问题:1、四诊不用,仅凭主观用药,无辨证论治精神;2、四诊不精,察而不知,证据收集不全面;3、四诊收集信息全面,但症候纷繁复杂无从下手,乃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不强;4、四诊疏漏,漏掉重要细节。,五、分析、处理证据的客观与主观,如何看待同时出现矛盾的证据?如何理解舍脉从症?舍症从脉?如何看待“无症可辨”?如何看待同一病人不同医师不同处方?如何看待各家学说?,分析证据辩证:重客观原则性处理证据论治:有主观灵活性辨证犹如警察破案,重客观证据!论治犹如元帅指挥,有主观色彩!,六、熟练掌握方证,各种辩证工具:阴阳辩证八纲辩证六经辨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最后都要落实到方证上方与证,必须熟练方与证的辨析湿热证: 龙胆泻肝汤 萆薢渗湿汤 四妙丸 气虚证: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血瘀证: 桃红四物汤 血府逐瘀汤辨方证犹如邮递员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