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9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文章来源m 老子有无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导入。二、学生讨论:大家如何理解各章内容?1.第二章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一些相互对立的事物: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多媒体显示:“老子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以类似诗歌的笔法论哲理,裁章遣词殊异,跳动性大,常于无字处为曲折,玩读时真似诗无达诂 。 ”(冯达甫老子译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2.第十一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9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多媒体显示并解说:“老子所说的道 ,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 ,它实在也很重视有 ,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章说有无相生 ,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9是空,可正是因为是空的,所以起了房子的作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它把无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生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 ”(冯友兰老子哲学讨论集第 117 页)3.第二十四章在本章中,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这其中仍然贯穿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这种观点、这种态度绝不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而仅是对现实斗争中某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的策略,这虽然说不上是在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但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却是消极退守和防御。当然,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贯主张。多媒体显示:“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司马迁史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9老子韩非列传 )4.第三十三章中国有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 “自知者明” ,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本章中讲述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老子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多媒体显示:“这一章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 ,宣传精神胜利法,说“死而不亡是长寿,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 (任继愈老子新译修订本第 132 页)评析: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 ,并不是宣传有神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5.第六十三章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9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老子反对以繁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 “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 。接下来,老子又说, “图难于其易” 。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掉以轻心。 “难之” ,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多媒体显示:“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 ”(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 )6.第六十四章这一章内容上讲与前一章相接续,仍然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9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出现。人“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说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认为,一个人要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多媒体显示:“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第五十一章,中华书局 1976 年版)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97.第七十六章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反复说明这样一种观点:柔弱胜刚强。老子向来主张贵柔、处弱,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初生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变得坚硬了;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这种直观、经验的认识,可以说是老子处弱、贵柔思想的认识论之根源。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为,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要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露突出,不要时时争强好胜,有良好的处世修养。这个结论还蕴含着:坚强的东西已经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多媒体显示:“老子之学最忍,他闲时似个虚无卑弱底人,莫教紧要处发出来,更教你支捂不住可畏!可畏!” (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二)三、课堂小结“中国有最当注意的两部书:一是儒家的论语 ,一是道家的老子 。这两部书,凡略通文字的人,都应当一读;并非号称专门的学者,才查配去研究。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平实道理;老子中所讲的,是做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9人治事的最高原理。 ”(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自序,东方书社 1946 年 11 月再版)四、作业:思考与练习二、三题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