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六专题六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点 一 地形对农业 聚落和交通的影响一 地形对农业 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 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如下表所示 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农业类型林业林业牧业种植业种植业 此外 地势平坦的地区 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农业更易向专业化 规模化 商品化 方向发展 如我国的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而地形崎岖的地方 农业发展的规模将会受到 制约 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影响表现原因典例 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 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 节省建设投资 土 壤肥沃 便于农耕 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 第三级阶梯上 如北京 上海 山区和高原 气候一般寒 冷 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 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 温度条件相对 优越 地形 水源等条件好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宁 位于湟水谷地 聚 落 的 区 位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 高原上 热带气候炎热 高原上相对较 为凉爽 巴西利亚 墨西哥城 影响表现原因典例 平原广阔的地区 聚落 多呈圆形或多边形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 用小 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 中心向四周发展 成都 北方的村落 聚 落 的 形 态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 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 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 件 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南方的村落 3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原则原因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 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且线路多呈 之 字 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呈 之 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 但一般避开沼泽 少占耕地 少过河 尽量经过村镇 小城 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 节约建设成本 保证运输安全 节约用地 线路走向 避开断层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 减小受灾害的影响 线网密度 山地 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 且人口密度较小 经济相对落 2 后 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 修建线路成本高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自然条件优越 且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需运 输的客货量较大 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 稍有坡度的 地方 地质条件要好 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 地基较稳定 点的区位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地区 应选择海湾 靠近城市 主要交通线经过 便于筑港 建仓库 连接交通线 便于船舶的 进出 靠近城市 有城市作为依托 吞吐量大 二 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 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 气候的影响具体表现 耕作制度 热带 亚热带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 中温带 寒温带一年一 熟 作物品种 热带 天然橡胶 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亚热带 水稻 小麦 油菜 柑橘 暖温带 冬小麦 花生 棉花 苹果 中温带 春小麦 甜菜 大豆等 耕地类型南方降水多的地区为水田 北方降水少的地区为旱地 对 农 业 农业类型降水较多的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降水较少的地区应发展牧业 工业区布局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或者与季 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对 工 业工业原料 气候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进而影响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部门的原料供应 如我国南方多甘蔗制糖厂 而北方多甜菜制糖厂 飞机场选址 飞机场宜建在少云 雾 雨 大风的地方 减小气象因素对飞机升降的影响对 交 通交通线设计 注意沿线的暴雨 冻土 积雪深度 桥涵孔径的大小 路基的高低要考虑当地 的暴雨强度 对 聚 落 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因为该地区气温适宜 降水适中 比较适合人 类生存 2 气候变化的原因 危害及其对策 1 原因 自然原因是太阳的异常活动 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 能源的使用量加大 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 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 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 致使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 危害 影响内容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改变海岸线 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的危险 自然灾害频率 和强度加剧 20 世纪后半叶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 2 4 而亚洲和 非洲的一些地区 近些年干旱频率增加 干旱强度增强 农业生产不稳 定 高纬国家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农作物增产 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干旱 加剧 农作物减产 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危害人体健康 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厄尔尼诺 干旱 洪涝 热浪 某些疫病流行 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3 对策 三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水资源的利用 1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2 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短缺 可按如下 思路分析 3 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 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水源性缺水 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 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4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A 开源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 植树造林 涵养水源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 B 节流 发展节水农业 防止和治理的污染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提高节水意识 2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问题及对策 1 特点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 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 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 较大 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 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 存在问题 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盐碱化 土壤污染现象严重 导 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 对策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 科学管理 加强建设和保护 3 我国的能源问题 1 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浪费严重 能源短缺 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 农业减产和地 面植被破坏 煤 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 造成大气污染 烟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 生酸雨 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 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等生态 问题 秸秆不能还田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农作物减产等 2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 增加石油产量 加快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 太阳能 水能 风能 海洋能等 加大技术革新 发展清洁燃烧技术 洁净煤技术 提高能源 的利用率 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 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4 四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四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分类 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 地质地貌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 台风 暴雨 洪涝 干旱 沙尘暴 寒潮等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海啸等 生物灾害 蝗灾 鼠疫等 1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特点 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特点 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 形成 热带气旋 强烈发展 强冷空气入侵形 成的冷锋天气 连续暴雨或短时大暴雨 长时间无雨或异常少雨 多发季节夏 秋冬 春 秋都有 夏秋为主春 冬多发 影响我国 主要地区 东南沿海多数省区东部 南部华北 西北 危害 破坏农业 交通 通信 公共设施 强烈降温 造成冻害 洪水冲毁 淹没农田和 公共设施等 粮食减产 人畜缺水 气象卫星的监测和预报 防御 雷达监视减 轻灾害 采取防寒措施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等 非工程措施 土地管理 等 长期 水利建设 植树 短期 发展耐旱作物 2 地质灾害 1 地质灾害的成因 分布和危害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危害 地震破坏建筑 危及生命 火山喷发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 拉雅带造成人员 财产损失 滑坡破坏或掩埋农田 建筑物 泥石流 降水量较大 植被覆盖状况较 差的山区 堵塞江河 摧毁城填 危及生 命 财产安全 2 地质灾害多发区成因分析 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我国西南地区是多种地质灾害频发地区 分析其成因时可综合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原因的综合分析思路 1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 地壳活动强烈 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 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 3 由于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导致水土流失 荒漠化加重 4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一旦发生灾害 给社会经济造成的 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5 5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2011 南京模拟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虚拟水不是真实 意义上的水 而是以 虚拟 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 看不见 的水 下图为 2002 2007 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 单位 109 m3 a 读图回答 1 2 题 1 虚拟水资源流动量最多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图中信息表明 A 甲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干旱缺水 B 乙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农产品总产量少 C 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更合理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配 D 虚拟水资源都是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出口到生产效率低的国家 2011 南昌十校联考 右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路示 意图 该地北部高 南部低 读图回答 3 4 题 3 M 处公路穿越的地形是 A 河谷 B 盆地 C 陡坡 D 平地 4 该地公路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 沙尘暴 B 寒潮 C 泥石流 D 干旱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 图中海拨最高点为 A 处 回 答 5 6 题 5 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A 东南 西北 B 东西 C 东北 西南 D 南 北 6 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6 A 河流 B 地形 C 交通 D 气候 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下图反映了 1995 2005 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 心的变动趋势 读图完成 7 8 题 7 以下有关 1995 2005 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1995 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 B 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C 1998 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 D 1998 年至 2000 年有西移趋势 8 这 10 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A 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 B 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 C 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快 D 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9 2011 北京高考 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 灾害链中 依次是 A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崩塌 B 泥石流 地震 崩塌 滑坡 C 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D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2011 年 9 月 5 日中新网 据共同社 5 日报道 日本和歌山县警方统计 第 12 号台风 塔拉斯 在县内造成的死亡人数增至 25 人 至此 日本全国死于此次台风的人数已达 37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