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国古代经典诗词鉴赏先秦诗的顶峰诗经与楚辞 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古典诗歌的体式特征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要点3、对“诗六义”、“香草美人”等技法有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诗经及其作品选讲;2、楚辞及其作品选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朗诵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语 “经”,说文:“经,织也。从糸,巠声。”形声字,“巠”为“绷直”、“笔直”。“糸”与“巠”结合表示“绷直的丝线”,即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 “经”:道之常,即万世不变之真理也。(康熙字典)“典”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经典” :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宗教典籍经、著名的文献典籍。后来,凡是典范性、权威性的,久不衰的万世之作,都尊称之为经典,它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是具有时代性,甚至阶级性的。“文学”,在我国古代合称几乎没有现代文学的含义,析称文、文章则近之。“文”:即“纹”,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后引申为文华辞采。“章”: 周礼考工记:“赤与白谓之章”。“文章”可以理解成文华辞采的事物,后引申为作品。此外,说文解字:“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文章”也可理解成华采作品的段落或篇章。 “学”:本义是教,引申为知识学问,后引申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再引申传授知识的地方。 “文学”( 现代意义上)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作品”: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的,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切智力成果。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文学鉴赏”是读者以语言为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离开文学鉴赏,文艺作品潜在的价值就无从实现。由于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经历以及艺术修养、艺术感受能力的不同,在鉴赏时出现相同、相近,抑或相异、相反的感受和评价都是正常的事。回到正题,本课程叫经典文学作品鉴赏,将选择经典诗词、经典小说、经典散文、经典戏曲,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先看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先了解一下古典诗词的体制特征。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制特征1、定义与特征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的基本特征: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2、重要分类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是“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是“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3、发展历程我国诗歌大致发展历程:诗经 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要点1、意象与意境的捕捉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如在眼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 ”;一是“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其一.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其二: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三: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2、诗味的体悟诗味即诗的意味、趣味,是作品所能唤醒欣赏者的审美情绪,给予欣赏者审美愉悦的特定品性。诗味的精魂与本质在于诗人对宇宙人生真谛的体会与表现,优秀的诗歌往往意蕴无穷、余韵悠长。读者要就需要对诗歌作品字斟句酌,反复吟咏,借助联想想象,体悟诗歌中所寄寓的深幽婉曲的情思与意趣,从而领悟诗歌的主旨与意蕴,即体会“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如后文要讲的诗经秦风蒹葭。3、诗语与诗法的解析诗歌意象与意境的捕捉,诗味的体悟都要以诗语与诗法的解析为前提与基础。诗语即诗家语,诗语即诗家语,具体含义颇为复杂,大致是与散文语言不同,要求精练、含蓄、跳跃等,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 诗法历来争论不休,有主张要诗法的,有主张不要诗法的,有主张有诗法而能出于诗法之外的。如:方东树昭昧詹言云:“有法则体成,无法则伧(音仓)荒。率尔操觚,纵有佳意佳语,而安置布放不得其所,退之所以讥六朝人为杂乱无章也。”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吕本中夏均父集序:“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法法矣。”诗法主要讲究:字法、句法、章法及其各种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字法:“诗眼”(绿、闹、)、“字音”(押韵、平仄)、“字义”( 杜诗有“身轻一鸟”的缺诗,诗写的是一个勇猛的武将,驰马战斗,说他像一只鸟那样轻灵活泼。王安石、刘贡父等补为:起、落、疾、下、浮、飞等。后来,得到一个善本,才知道是“过”。大家都叹服了。)此外,还有虚实、显晦、清浊、雅俗、轻重等等。句法:甚是复杂,老杜说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错综(老杜: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实为:“鹦鹉啄残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借叶衬花、倒装、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叠句等等。章法:律师讲究起承转合,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常见表现手法:古典诗歌常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此外,常见修辞手法有夸张、复沓、重叠、跳跃、象征、借代等。在具体诗歌解读中,慢慢道来。三、中国古典诗歌选讲一:先秦诗的顶峰诗经与楚辞(一)、诗经及其作品选讲1、诗经概况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2、诗经选讲【1】诗经秦风蒹葭选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解说: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赏析: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2】诗经邶风静女选讲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解说: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赏析: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 “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我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我们除了深受感动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3】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离离:繁茂貌。行迈:远行。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摇摇:心神不宁。醉:昏昏沉沉貌。此何人哉:这(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背景: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主旨:“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赏析: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3、诗经的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创作手法。【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与灵活的句式。【4】、丰富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二)、屈原及楚辞作品选讲1、屈原及楚辞概况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公元前278年,自沉汩罗江自杀。他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炽热的爱国感情,对理想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使其作品的主旋律。其作品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影响极大。2、楚辞作品选讲九歌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注释:欸(音哀):叹息声。绪风:余风。邸:同“抵”,抵达,到。方林:地名。.舲(音零)船:有窗的小船。榜:船桨。汰:水波。容与:缓慢,舒缓。.淹:停留。回水:回旋的水。这句是说船徘徊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滞不前。枉陼: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辰阳:地名,在今湖南辰溪县西。溆浦:溆水之滨。儃佪:徘徊。这两句是说进入溆浦之后,我徘徊犹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示本买卖合同4篇
- 2025大学实习生劳动合同3篇
- 双排脚手架买卖合同2篇
- 健康险合作合同
- 单位代理记账合同4篇
- 专业买房产合同6篇
- 水葫芦清理施工方案
- 钢筋绿篱施工方案
- 工字形桥台基础施工方案
- 公路混凝土地基施工方案
-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课件
- 35770-2022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教材
- 流水别墅案例分析
- 录入与排版教学计划
- 呼吸衰竭小讲课课件
- 气瓶检验员考试题库
- AAMA2605-铝窗(板)更高标准有机喷涂的非官方标准、性能要求、测试程序
- 第一章三国演义讲义课件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西语国家概况
- GB/T 5271.29-2006信息技术词汇第29部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