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 (3)_第1页
轴对称图形 (3)_第2页
轴对称图形 (3)_第3页
轴对称图形 (3)_第4页
轴对称图形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案例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周岗中心小学 丁常娣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 教材通过飞机 蝴蝶和天安门的 实物图让学生观察 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 再做剪纸实验 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 称轴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 使学生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 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 学生学习这些知识 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 的图形特征的认识 另一方面 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 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并能用 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 通过观察 思考和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 白纸 彩纸 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 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 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 1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不美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 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 请再图中指出 2 3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板书 对折 电脑演示对折过程 2 实验 1 如下图 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 用剪刀把图形剪下 再打开 2 学生动手操作 3 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二 动手操作 理解新知 1 揭示概念 1 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 直线两侧的图形能 够完全重合 2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板书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出你所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3 这些图形叫做什么图形 为什么 2 巩固概念 A 把下面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 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3 1 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 2 全班交流 B 把上面的轴对称图形在折一折 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数一数各有几条对称轴 1 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 2 全班交流 强调圆为什么有无数条对称轴 3 小结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几条对称轴是由什么决定的 三 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1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智力抢答 1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 A 能完全重合 B 不能完全重合 2 平行四边形 是轴对称图形 A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3 数字 0 3 8 都 轴对称图形 A 是 B 不是 4 圆有 条对称轴 A 2 条 B 4 条 C 无数条 5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A 1 条 B 2 条 C 4 条 6 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A 1 条 B 2 条 C 4 条 7 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 1 条 B 2 条 C 3 条 8 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 1 条 B 2 条 C 3 条 9 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 1 条 B 2 条 C 不一定 根据三角形 类别定 10 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A 1 条 B 2 条 C 4 条 4 4 推理游戏 下面应该是什么图形 5 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 一张方格纸 怎样剪一剪刀 得到一个十字形 如图 一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 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 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猜测 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 作能力 体现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 为今后学习平移 旋转 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 在此 基础上 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 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 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 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 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 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是有难度的 3 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 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 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5 通过折纸 剪纸 画图 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 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 轴对称图形 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 动手操作使学生 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就成为本节 课的教学重点 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 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 因此 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 教法 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 根据教材的特点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 体为主要教学手段 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 供丰富 生动 直观的观察材料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适时地演示 并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发现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准确找出对称轴 从培养学生 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 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分如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三 演示导学 动手操作 四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这片美丽的花丛里 飞来了一只小蝴蝶和一只小蜻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什 么 学生可能会说 小蝴蝶在采花粉 也可能会说 小蝴蝶和小蜻蜓在说话 那 我们来听听它们说些什么呢 我是最美的 我才是最美的 原来它们在争论谁更 美 而且争得不相上下 一朵小花听见了 就给它们出了个主意 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 很美 不如这样吧 我们来设计一个一人一半的图形 那样的图形才是最美的吧 出示合成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你们觉得 和小蝴蝶小蜻蜓的图案相比 哪一幅图比较美 通过 观察 学生可能会说 小蝴蝶和小蜻蜓的图案比较美 也可能有小部分学生会说 一人一半的图案好看 对此 我不打算作任何结论 只是想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 学生的求知欲 为什么大多数同学认为这幅图没有那么美 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 大小不一样 学生的回答是自然的 也正是我所需要的 于是我追问 那象小蝴蝶小 6 蜻蜓这种两边大小一样的图形 我们叫它什么呢 预习的同学可能会说 对称图形 甚至说得更完整 轴对称图形 待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如下小结 轴对称图形在日 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美丽的轴对称图 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导入新课 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为后面的新知内容作 好铺垫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图形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把 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成员说一说 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脸谱 剪纸 旗 子的图形特点 通过观察 思考和交流 在全班汇报时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这些图形 都很美 有的可能会说 这些图形的两边分别对应相同 通过观察 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 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 初步体会到这些图形的两边分别对应相同 接下来 将由老师演示导学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三 演示导学 动手操作 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这样的轴对称图形 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先把长方 形纸对折 在折好的一侧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把它剪下 再把纸打开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和前面看到的图形有没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 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感性认识 电脑形象的演示 教师适时的引导 学生动手操作 从而 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通过观察学生 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 甚至多条直线分别对折 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 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 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 这个环节安排了折一折 画一画 剪一 剪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 动手 操作进行实践 找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四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 游戏 全体起立 每人做一个姿势 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 抢答 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 兴趣 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所学的数字 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 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3 判断 1 下面的数字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7 0123456789 2 下面的字母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ABCDEFGH 3 像这样写法的汉字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 工 用 中 日 直 水 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 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 谁还能举例说一些这样的汉字 师生共同品位中国文字的对称美 从而宏扬中国文化 做到知识性 技能性和艺术性溶 为一体 4 拓展练习 5 推理 回顾全课 归纳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新课后的总结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完整的认识 课的结尾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切合教学 有民族 文化特色的题材渗透在数学学科中 配上轻音乐 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最后是布置一个 小小设计师 的作业 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蝴蝶和小蜻蜓比美的情境 教师只是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教学 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 在教学过程中指 导学生观察 思考 操作并引导概括 获取新知 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 们身边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 也经常要用到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带着思考 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继续体验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 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 8 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第 56 61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 使学生初步体会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并初步知道 对称轴 2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在一组实物图案或 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能用一些方法 做 出一些简 单的轴对称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使学生在认识 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 感受到物体或 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具学具教具学具 课件 剪刀 长方形纸 正方形纸 信封 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 边形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看一看 想一想 1 谈话 师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 喜欢 师 刚才在楼下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再玩纸飞机 你们玩过吗 生 玩过 师 谁会折纸飞机 能上台教教老师吗 请同学上台演示怎样折纸飞机 师 首先将长方形纸怎么折 生 对折 板书 对折 师 对折到什么程度 生 完全重合 板书 完全重合 学生若说不出完全重合 教师可帮助总结 2 观察 9 师 要想纸飞机飞的又高又稳 飞机的左右两边的翅膀必须怎么样 完全一样 我们把这种物体的两边形状相同 大小相等的现象称为对称 板 书 对称 3 寻找 这条折痕两边就是对称 长方形的纸就是对称的物体 教师同时 展示 其实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对称的物体 你们知道吗 学 生可回答 课件演示 教学设想 利用学生熟悉的纸飞机引入 可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 折纸飞机 使学生认识到折纸飞机的过程必须对折且要完全重合 为教学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埋下伏笔 最后 通过观察折好的纸 飞机的特征 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对称现象 了解对称在 现实中的一些作用 并为从对称的实物抽象成轴对称图形作出铺垫 二 折一折 画一画 1 师 日常生活中 我们不但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对称的物体 还能 看到很多对称的图形 刚才折纸飞机用的长方形纸就是对称的物体 画出的这条折痕 我们 叫它对称轴 板书 对称轴 那长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 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 所以我们一般要画 的比图形长一些的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课件演示注意有 2 条对称 轴 2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 并画出对称轴 请同学上台演示画法 教 师提醒怎样快速画对称轴 课件演示注意有 4 条对称轴 3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A 对折 如果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B 观察 如果两边对称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想 本节设计利用学生最熟悉的长方形 正方形教学对称 轴有两个目的 一是分散难点 为下面的练习做出铺垫 二是长方 形 正方形的几种对折方法学生都很熟悉 好让学生明白轴对称图 形可能有几条对称轴 通过调换方向对这可以找到 三 议一议 辩一辩 教师出示信封 里面装有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纸片 每组一 个信封 每个信封分别装有三个不同的三角形或三个不同的梯形或 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出示要求 1 先判断 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10 2 再验证 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 交流 每个图形有几种折法 就是有几个对称轴 4 把你的发现填到记录单里 教学设想 本节设计一是检验前面内容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合 作精神 交流能力 二是通过折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明白判断轴对 称图形不但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 还要完全重合 四 悟一悟 说一说 1 课件出示图标 国旗 交通标志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课件出示 C C H H I I N N A A 让学生判断每个英文字母及 中国 是不是 轴对称图形 3 出示半个奥运五环 猜想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4 出示方格图 教学轴对称图形画法 教师引导先找对应点可快速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想 第一题是书上课后 想想做做 第一 第五 第六题 的代表 因为这三题内容太多 所以我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 难度 适中的的题目 第二题就是取代课后 想想做做 第二题 可以渗 透些思想教育 及方便过渡到下一题 第三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自然过渡到第四题 第四题取代书上的第三题以完成教学目标二 五 全课总结 提问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 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 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否 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特征特征 对称对称 对称轴对称轴 方法方法 对折对折 完全重合完全重合 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称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二上 教学设计 二上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东南小学 陈成就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 第 68 页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 单的轴对称图形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欣赏 数学美 11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 能正确找 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准确找对称轴 教 学具准备 教 学具准备 1 教具 图片 剪刀 彩纸 课件 2 学具 蝴蝶几何图片 剪刀 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动画呈现 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 对称的房子 蝴蝶 蜻蜓 树叶 花 朵 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 谁来说说蝴蝶和蜻蜓怎么说 蜻蜓说 蝴蝶姐姐 你为什么总是绕着我飞呀 蝴蝶说 你不知道吧 在图形王国里我们都是对称图形呢 蜻蜓说 我才不信呢 师 你们想知道对称图形的那些知识 生 1 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生 2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的理念 让学生感受对称图 形的美 提出问题 二二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一一 教学对称图形教学对称图形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 出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 如下图 看看有什么发 现 生 1 我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 2 我发现年年有鱼的纸花的左右两边是不一样的 生 3 我发现京剧脸谱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12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 比一比 画一画 蜻蜓 树叶 蝴蝶 京剧脸谱的实物图共同的 特点 设计理念 教学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动手折一折 比一比 画一画 在 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 再次引导观察发现 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 亲历探索过程 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的 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 对称图形 板书 对称图形 二 说一说 找一找 二 说一说 找一找 1 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哪些不是对称的 2 请你归归类 小组讨论 哪些是对称的 哪些不是对称的 为什么 3 小组反馈交流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 那些不是对称图形 在 找的同时 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 到处都有对 称的事物 三三 教学轴对称教学轴对称 1 出示剪纸作品 如下图 师 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 是的 师 剪纸有对称轴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说说画对称轴时要注意什么 2 向学生提出任务 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 请学生动手剪纸花 在小组内交流剪法 让学生试剪课本第 68 页的上衣图 并让学生说说怎样剪 剪出来的图形才对称 生 我是先把纸对折 在右上角处用笔画出小半圆 左下角画出小长方形 然后照着 画的线剪 剪好后把对折的纸打开形成上衣对称图形 3 请学生画出京剧脸谱的对称轴 板书 对称轴 4 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 包括轴对称 中心对称 平移对称 旋转对 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 均衡的感觉 一种美感 13 设计理念 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 时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 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 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在折 画 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 比较 分析中体验轴对称 图形的特征 四四 巩固应用巩固应用 1 第 68 页的 做一做 你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 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并画出对称 轴 交流找对称轴的方法 2 第 70 页的第 2 题 让学生先用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的纸折一折 再画出来 3 第 70 页的第 3 题 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探索画的方法 应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五五 拓展应用拓展应用 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也找了许多图形的对称轴 接下来要请你们自己在方格纸 上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画出对称轴 学生展开设计想象的空间 小组交流 你画了图形 对称轴在哪里 二年级上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上传 廖小敏 更新时间 2011 11 28 14 16 28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暨阳学校 毛科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上册 p68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 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通过观察 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剪刀 直尺 彩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14 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 想听吗 故事 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小蜻蜓 一天 它遇见了蝴蝶 对蝴蝶说 我们是一家人 小蝴蝶 就奇怪了 说道 我是蝴蝶 你是蜻蜓 怎么是一家人了 小蜻蜓笑了笑说 在森 林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这不 你们瞧 小蜻蜓找到了什么 意图 教学伊始 用学生喜欢的故事作为引入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在故事中 设 置了一个疑问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 探究学习 1 课件出示蜻蜓 脸谱 树叶 蝴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片 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 2 把这些图形对折 会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展示图形对折 学生回答他们的发现 小结 像这样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 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 意图 这一环节 以四幅色彩鲜艳的图片为纽带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再以 折一折 为依托 引出对称图形 在这里让学生互相合作 共同发现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发 散了学生的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 生活经验 提升到 数学原型 的过程 而 这样的过程又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多样化活动中进行的 三 动手操作 感悟新知 1 看到这些漂亮的图形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 剪出一个这样的图形呢 在剪之前 让学 生说说应该怎样剪 师作示范 1 对折 2 在靠近折痕的一侧画出图形 3 剪出图形 2 让学生动手操作 依照前面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巡视 并指导学生 3 展示学生作品 对于展示的作品让学生描出折痕 4 作品评价 5 给出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 图形 这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轴 通常我们用虚线表示 板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学生齐读课题 6 指一指 画一画 让学生找出黑板上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并画出自己动手制作的图形的对称轴 7 同学们都做得很棒 那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吧 15 意图 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 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 主张通过实 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 发展思维 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学生自主探求制作方法 创 造对称图形之中 并对这些生成资源加以利用 感悟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美 学生在创作 作品的同时 也收获了知识 四 巩固练习 1 辩一辩 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 生回答时说说方法 2 指一指 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