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化学稳步提升训练专题检测评估6_第1页
2013高三化学稳步提升训练专题检测评估6_第2页
2013高三化学稳步提升训练专题检测评估6_第3页
2013高三化学稳步提升训练专题检测评估6_第4页
2013高三化学稳步提升训练专题检测评估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专题检测评估专题检测评估 六六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铁表面镀锌 铁作阳极 B 轮船底部镶嵌锌块 锌作负极 以防船体被腐蚀 C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22 24OH Oe 4OH D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 22Cle 2 Cl 解析 选项 A 铁作阳极 铁要溶解 铁应该作阴极 选项 B Zn 的活泼性比 Fe 强 Zn 失去 电子而保护了船体 选项 C 钢铁吸氧腐蚀时在正极获得电子 选项的失电子能力 2 O D Cl 大于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在阳极失去电子变为 OH Cl 2 Cl 答案 A 2 茫茫黑夜中 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 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 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 Fe 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 铝合金是阳极 铝合金是负极 海水是电解质溶液 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 B C D 解析 较活泼的铝合金为负极 对 Pt Fe 合金网为正极 海水是电解质溶液 对 负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错 答案 A 3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已知 H 57 3 则和 HaqOHaq 2 H O l 1 kJ mol 24 H SO 反应的反应热H 57 3 2 Ba OH 2 1 kJ mol B 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 192 9 则的 1 322 CH OH gO g 2 CO g 2 2 Hg 1 kJ mol 3 CH OH 标准燃烧热为 192 9 1 kJ mol C 的标准燃烧热是 285 8 则 2 HgkJ mol 1 2 2 H O g 22 2 HgO g H 571 6 kJ mol 1 D 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是 280则 1 kJ mol 1 612622 3 C H O sO g H 1 400 22 3 3 CO gH O l 1 kJ mol 解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 关键在于明确有关反应热的各种概念及热化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正误判断 和反应时还生成沉淀 故反应热还 24 H SO 2 Ba OH 4 BaSO 包括沉淀的生成热 故 A 错 标准燃烧热是 101 kPa 下 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4 BaSO 氧化物的反应热 甲醇的标准燃烧热是 101 kPa 下 1 mol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3 CH OH l 二氧化碳的反应热 B 错 由的标准燃烧热知 H 571 6 2 Hg 2 2 H O l 22 2 HgO g 故 C 错 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是 2 800 故 1 kJ mol 1 kJ mol H 1 400 D 正确 1 612622 3 C H O sO g 2 3 CO g 2 3 H O l 1 kJ mol 答案 D 4 由日本某公司研制的一辆完全依靠 5 号干电池为动力的车 创下了平均时速 105 95 千米的 纪录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干电池车 已知干电池的原型就是原电池 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 法正确的是 A 原电池的构成中必须有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反应 逐渐溶解 而正极上有物质生成 C 原电池的正极是反应的还原剂 溶液中的离子在此被还原 D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解析 原电池的电极可以都是金属 也可以是一种金属 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氢氧燃料 电池中 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 而是氢气和氧气分别在电极上发生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 是氧化反应 反应物是还原剂 答案 D 5 2011 海南化学改编 11 某反应的H 100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1 kJ mol A 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 1 kJ mol B 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 100 1 kJ mol C 逆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 1 kJ mol D 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 1 kJ mol 解析 在可逆反应中活化能有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两种 题中焓为正值 焓变与 活化能的关系如图 答案 D 6 2012 江苏南通高三三模 5 电解 NaCl 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A 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Fee 2 Fe B 溶液中由石墨电极向铁电极移动 Na C 通电一段时间后 可看到铁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D 通电一段时间后 可看到试管中溶液变蓝 解析 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应为电解池的阴极 电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 答案 A 7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61262 624C H OH Oe 2 6CO24H C 放电过程中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H D 在电池反应中 每消耗 1 mol 氧气 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 L 2 CO 22 4 6 解析 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变性 失去活性 A 不正确 通入燃料的 6126 C H O 极为负极 负极反应为 能放出应该是酸 61262 624C H OH Oe 2 6CO24 H 2 CO 性 所以右边写 不能在左边加 右边写项正确 正极反应为 H OH 2 H O B 2 6O 从两极反应可知 负极生成正极消耗即通过质子交换24H 24e 2 12H O H H 膜从负极到正极传导选项 C 不正确 从总反应 可知 H 61262 6C H OO 22 66COH O 每消耗 1mol 氧气 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 22 4 L D 项错 2 CO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答案 B 8 甲醇燃料电池 DMFC 可用于笔记本电脑 汽车等 该燃料电池是以甲醇为燃料 氧气为氧化 剂 电解质可以是质子交换膜 可传导氢离子 也可以是固体氧化物 可传导氧离子 甲醇和 氧气分别在多孔金属电极上发生反应 从而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是 A 电池放电时 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电池放电时 氧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 C 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的电池放电时 正极的反应为 2 44OHe 2 2H O D 电池的总反应是 32 23CH OHO 22 24COH O 解析 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电池放电时 负极反应为 2 3 2612CH OHOe 正极反应为 可以看出正极产生的移向负极 在负极 2 2CO 2 4H O 2 4Oe 2 2O 2 O 参加反应 B 选项错误 答案 B 9 2012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联考高三一模 12 如下图所示 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32 234CH OHOKOH 232 26K CO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乙 丙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甲池通入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3 CH OH 32 62CH OHeH O 2 3 8COH C 反应一段时间后 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固体 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2 Cu OH 4 CuSO D 甲池中消耗 280 mL 标准状况下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 1 45 g 固体 2 O 解析 甲池为燃料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乙 丙都为电解池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A 不正确 甲池中的电解质为 KOH 所以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错 电解过量溶HB 4 CuSO 液时 阳极获得阴极获得 Cu 所以往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CuO 才能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原 2 O 浓度 C 错 丙池中产生的固体为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2 Mg OH m 1 45 g D 正确 2 Mg OH 0 280 1 22 4 4 2 58 L L mol 1 g mol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答案 D 10 2012 江苏海门高三一模 9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 NaOH aq HCl aq H 57 3 则含 40 0 g 2 NaCl aqH O l 1 kJ mol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 放出小于 57 3 kJ 的热量 B 已知 H 483 6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 22 2 HgO g 2 2 H O g kJ 1 mol 241 8 1 kJ mol C 已知 H a 2CO g 2 2 2 C sO g 2 2 CO g 1 kJ mol 2 2 C sO g H b 则 a b 1 kJ mol D 已知 P 白磷 s P 红磷 s H b 但 a b C 不正确 D 中 反 1 kJ mol 2 H 应放热 所以产物更稳定 不正确 答案 A 二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6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8 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1 2011 新课标全国理综 11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 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232 3FeNi OH O 22 2 Fe OHNi OH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 正极为 负极为 Fe 23 Ni O B 电池放电时 负极反应为 22FeOHe 2 Fe OH C 电池充电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 D 电池充电时 阳极反应为 2 2 22Ni OHOHe 232 3Ni OH O 解析 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氧化剂得到电子 因此选项 23 Ni O A B 均正确 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 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 22FeOHe 2 Fe OH 2 2Fe OHe 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会升高 C 不正确 同理分析选项 D 正确 2FeOH 答案 C 12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6 A 电解过程中 铜电极上有产生 2 H B 电解初期 主反应方程式为 24 CuH SO 42 CuSOH C 电解一定时间后 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 整个电解过程中的浓度不断增大 H 解析 此题借助于电解稀硫酸 考查考生对电解池阴 阳极的判断能力 离子的放电顺序 以及离子迁移的掌握情况 Cu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为电解池的阳极 石墨为电解池的阴极 由于 Cu 为活性电极 所以首先放电而生成 在电解初期 由于阴极附近浓度大而 2 Cu H 浓度小 所以在石墨电极上 得电子的首先是当从 Cu 电极生成并迁移到石墨 2 Cu H 2 Cu 电极并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开始放电 也就是说 起初在石墨电极上生成后来生成 2 Cu 2 H Cu 所以在整个电解过程中的浓度起初减小 后来不变 H 答案 BC 13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溶液时 通电一段时间后 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0 1 4 CuSO mol 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 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 则电解过程 223 Cu OHCO 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0 4 mol B 0 5 mol C 0 6 mol D 0 8 mol 解析 电解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4 CuSO 42 22CuSOH O 2 2CuO 24 2H SO 加入的 0 1 mol 和生成的发生反应 相当于加入 0 2 mol CuO 和 223 Cu OHCO 24 H SO 0 1 mol 说明电解溶液时电解完后又电解了水 由电子守恒可得共转 2 H O 4 CuSO 4 CuSO 移了 0 6 mol 电子 答案 C 14 下图所示装置 是一种可充电电池 装置 为电解池 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 充放Na 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闭合开关 K 时 b 极附近先变红色 223 2Na SNaBr 24 3Na SNa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7 A 负极反应为 44Nae 4Na B 当有 0 01 mol 通过离子交换膜时 b 电极上析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 mL Na C 闭合 K 后 b 电极附近的 pH 变小 D 闭合 K 后 a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 解析 本题信息新颖 多数同学对所给的电池反应很不熟悉 习惯写出电极式的同学会因 为写不出电极反应式而做不出来 电源的正极反应为 电源的负极反应 3 2Bre 3Br 为 内电路为移动导电 由题意可知 b 极 阴极 2 2 22Se 2 4 S Na 2 22H Oe 极 阳极 所以 C D 均错误 对于 B 项当有 0 01 mol 2 H2OHa 2Cue 2 Cu 通过离子交换膜时 说明内电路通过了 0 01 mol 的电荷 外电路转移的电子也就为 0 01 Na mol 结合 b 极反应 产生的就为 0 005 mol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mL 只有 B 正确 2 H 答案 B 15 2011 海南化学改编 12 根据下图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烧杯 a 中的溶液 pH 升高 B 烧杯 b 中发生还原反应 C 烧杯 a 中发生的反应为 22He 2 H D 烧杯 b 中发生的反应为 22Cle 2 Cl 解析 由图知 烧杯 b 中的 Zn 棒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转移到 Fe 棒上 烧杯 a 中 通入的氧气在 Fe 棒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使 a 中溶液的 pH 升高 所以正确的为 A 项 答案 A 16 三氧化二镍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 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 用 NaOH 调节 23 Ni O 用心 爱心 专心 8 的 pH 至 7 5 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 2 NiCl 2 Cl 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 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ClO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 pH 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 22Cle 2 Cl D 1 mol 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 外电路中通过了 1 mol 电子 解析 此题将电极材料 放电离子巧妙隐蔽 全部信息都集中在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 2 Cl 上 所以此题是在考生已掌握电解初步知识的基础上 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及信息的捕捉能 力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在电解过程中产生说明阳极发生反应 从Cl 2 Cl 22Cle 2 Cl 而说明阳极为隋性电极 不可能为活性电极 铁电极 电解过程中 在阳极附近发生反应 所以浓度应减小 pH 减小 2 2ClOH 2 ClClOH O OH 答案 CD 三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4 小题 共 52 分 17 12 分 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硫铁矿燃烧产生的通过下列 2 FeS 2 SO 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又能制 24 H SO 2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 1 g 完全燃烧放出 7 1 kJ 热量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FeS 2 FeS 2 该循环工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 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 在 HI 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的目的是 2 H 4 用吸收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 用 MH 表示 NiO OH 作为电池正极材料 2 H KOH 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可制得高容量 长寿命的镍氢电池 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NiO OH MH 2 Ni OHM 电池放电时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充电完成时全部转化为 NiO OH 若继续充电将在一个电极产生扩散到 2 Ni OH 22 O O 用心 爱心 专心 9 另一个电极发生电极反应被消耗 从而避免产生的气体引起电池爆炸 此时 阴极的电极反应 式为 解析 则 4 mol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 22 1 411FeSO 232 28Fe OSO 2 FeS 1 3 408 kJ 120mol 1 7g mol 1 kJ g 2 书写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222 2SOIH O 24 22HIH SOHI 22 HI 整理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 22 2SOH O 242 H SOH 3 对于 2HI平衡体系 分离出平衡正向移动 有利于提高 HI 的分解率 22 HI 2 H 4 电池放电发生原电池反应 负极上 MH 发生氧化反应 其电极反应式为 因为电解质溶液呈碱性 所以 MH 放电后生成的以的MHOHe 2 MH O H 2 H O 形式出现 充电完成时 该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 NiO OH 阴极材料为 MH 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 根 据电解池工作原理 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但是题中信息为与阴极产2H 2e 2 H 2 O 物可发生化学反应 则被氧化 在碱性条件下以形式存在 2 H 2 OOH 答案 H 3 408 22 1 4 11 FeSsO g 232 2 8 Fe O sSO g 1 kJ mol 22 2 2SOH O 242 H SOH 3 减小浓度 使 HI 分解平衡正向移动 提高 HI 的分解率 2 H 4 MHOHe 2 MH O 22 24H OOe 4OH 18 13 分 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 电解稀的溶液的装置 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 4 MgSO 剂 此时溶液呈红色 指示剂的 pH 变色范围 6 8 8 0 酸色 红色 碱色 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A 管溶液由红变黄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B 管溶液由红变黄 A 管溶液不变色 B 管溶液不变色 2 写出 A 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3 写出 B 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4 检验 a 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5 检验 b 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6 电解一段时间后 切断电源 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 该电解池 A 管中铂丝为阴极 电极反应式为 B 管中铂丝为22He 2 H 阳极 电极反应式为 管附近产生故溶液由红变黄 B 管44OHe 2 O 2 2H O A OH 附近产生溶液仍呈红色 A 管附近产生的与结合生成沉淀 但停止H OH 2 Mg 2 Mg OH 电解后 生成的与反应 白色沉淀溶解 溶液仍呈红色 检验 a 管中产生的 2 Mg OHH 的方法是 用拇指按住管口 取出试管 靠近火焰 放开拇指 有爆鸣声 证明是 检验 b 2 H 2 H 管中产生的的方法是 用拇指按住管口 取出试管 放开拇指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复 2 O 燃 证明是 2 O 答案 1 写 也可 2 22He 2 H 2 22H Oe 2OH 2 H 2 2MgOH 2 Mg OH 写 也可 3 44OHe 22 2H OO 2 2H O 4e 2 4HO 4 用拇指按住管口 取出试管 靠近火焰 放开拇指 有爆鸣声 5 用拇指按住管口 取出试管 放开拇指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 6 溶液呈红色 白色沉淀溶解 或大部分溶解 19 14 分 2011 江苏化学 20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 研究热点 已知 42 CHgH O g 2 3 CO gHg H 206 2 1 kJ mol 42 CHgCO g 2 2 2 CO gHg H 247 4 1 kJ mol H 169 8 2 2 H S g 22 2 HgSg 1 kJ mol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与反应生成 4 CHg 2 H O g 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CO g 2 Hg 热分解制氢时 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 使部分燃烧 其目的是 燃 2 2 H S 2 H S 烧生成的与进一步反应 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SO 2 H S 的热分解也可得到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2 3 H O 2 H 所示 图中 A B 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4 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下图 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 22 CO NH 过 阴 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电解时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是一种储氢合金 350 时与反应 生成和仅含一种金属元 2 5 Mg Cu 2 Mg Cu 2 H 2 MgCu 素的氢化物 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0 077 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Mg Cu 2 H 解析 1 要求 的H 可通过题干所给两 42 2 CHgH O g 2 CO g 2 4 Hg 式中 式 式 所以H 165 0 2 1 kJ mol 2 由于的分解是吸热反应 则部分燃烧的目的是提供热量 与反应的化 2 H S 2 H S 2 SO 2 H S 学方程式为 22 2SOH S 2 32SH O 3 由图可看出 分子在高温时先增大后减少 说明二者均发生了分解 生成了 H O 原 2 H 2 O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子 又因为 A B 平衡时的量之比大约为 2 1 则可推知 A 为 H 原子 B 为 O 原子 4 阳极失电子生成化合价升高 6 首先写出 22 CO NH 2 N 22 6CO NHe 2 N 溶液显碱性用配平电荷 再用 2 3 CO OH 22 68CO NHeOH 2 N 2 3 CO 配平 最后用 O 检查是否配平 2 H O 22 68H CO NHeOH 2 N 2 32 6COH O 5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 Mg Cu 原子数之比可知金属氢化物只能是 Mg 的 2 Mg Cu 2 MgCu 氢化物 再由 H 元素质量分数为 0 077 可知该氢化物为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得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