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十三单元第十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 共 22 分 1 荀况在 荀子 议兵 中写到 凡兼人者三术 有以德兼人者 有以力兼人者 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 以德兼人者王 以力兼人者弱 以富兼人者贫 古今一也 反 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 以德服人 B 主张 性恶论 C 主张 施仁政于民 D 主张 性善论 解析 由材料中的 以德兼人者王 看出 荀子强调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 以德 服人 故 A 项正确 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问题 B 项错误 C D 两项都是孟子 的思想主张 答案 A 2 孔子谓季氏 鲁国大夫 八佾舞 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 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 忍也 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 仁政 的主张 B 爱惜民力的主张 C 克己复礼 的主张 D 仁义 和 王道 的主张 解析 为了巩固分封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 周代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鲁国大 夫居然用天子的八佾舞 在孔子看来 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其 克己复礼 的主张 答案 C 3 某班同学在编写 诸子百家论治国 的历史短剧时 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 兼爱非攻 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 社稷次之 C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D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楚诸子百家各家的主要主张或观点 A 为墨家思想 B 为 儒家孟子主张 C 是儒家孔子的主张 D 是法家的观点 答案 B 4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又说 甘 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孔子 仁 和 礼 的学说 B 庄子 齐物 的自由精神 C 老子 小国寡民 的思想 D 墨子 节用 兼爱 的主张 解析 材料信息 绝弃圣智 仁义 巧利 体现了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体现了作者 小国寡民 的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2 答案 C 5 明礼仪以化之 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法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 上 述材料说明荀子 A 重视礼仪教化 B 主张礼法并施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为政以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材料强调了通过 明礼仪 起法 正 重刑法 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 体现了荀子礼法并用的政治思想 答案 B 6 礼教始行 渊溯春秋 谁挚五常规伦理 儒风独树 麾开汉武 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 公 是指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解析 从材料中 挚五常规伦理 儒风独树 麾开汉武 可知是董仲舒 汉武帝时 董仲舒提出 大一统 思想 主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 位 答案 B 7 兼相爱 交相利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明生峭 其法而严刑 上述言论体现了哪些学派的观点 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兼爱是墨子的主张 邻国相 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老子的主张 严刑峻法是法家思想 答案 B 8 西汉武帝时期 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 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 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 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 为 父子是最亲近的 听说父亲与人斗殴 儿子自然紧张 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 至于误 中父亲并非本意 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 法律的执行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干扰 答案 B 用心 爱心 专心3 9 有人认为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学说 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 能 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解析 天人感应 学说的一种表现形式为神化皇权 认为人君受命于天 统治天下 即宣扬 君权神授 所以应当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答案 B 10 2010 年 1 月 15 日下午 15 时 31 分左右 北京时间 出现号称 千年最长日环食 天象奇观 历史上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 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 以戒 朕躬 是朕之不逮 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解析 天子代表天管理民众 但是天子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 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 谴责和警告 如果政通人和 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答案 C 11 对于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所产生的影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B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 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D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析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 百家争鸣 局面的结束始于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政策 答案 C 12 理会得熟时 道理便在面上 又如律历 刑法 天文 地理 军旅 官职之类 都要理会 虽未能洞究其精微 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 道理方浃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解析 本题通过设置新的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程朱理学关于认识论方面的思想 到宋 代朱熹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 理学注重个人的修养 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格物致知 就是指通过外在的修为 使人明事理 而材料中的 理会 能使事物通透 属于格物致知的范畴 用心 爱心 专心4 答案 A 13 朱熹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其中 天理 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天人感应 学说 D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解析 理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因此这里的 理 应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 秩序 答案 D 14 下列语句体现 以民为本 思想的是 君者仪也 民者影也 仪正而影正 民者 国之本也 财用所出 安危所系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A B C D 解析 本题以民生史观为理念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理解 题目中 项体 现了君主对民众的影响 项强调礼 法并用 都不符合题目的本意 答案 C 15 朱熹说 非礼勿视 勿听 勿言 勿动 便是天理 非礼而视 而听 而言 而 动 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即理也 B 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 理是万物本原 D 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解析 A 项是南宋陆九渊的主张 B 项说法绝对化 C 项是理学的哲学定义 只有 D 项 符合题干 既有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 又有对现实人生的关怀 答案 D 16 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主张理在气先 都强调意识第一 物质第二 要求克服私欲 维护统治秩序 心外无理 A B C D 解析 是客观唯心主义 是朱熹的观点 故排除 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 故也应排除 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 所以 是共性 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 所 以 是共性 答案 B 17 焚书 答耿中丞 说 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 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5 B 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 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 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准确识记 材料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 认为不要把 孔学神化 要有自己的见解 答案 B 18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提出君权神授 强调尊君 B 提出了 天人感应 学说 C 继承德治主张 强调民本思想 D 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解析 理学形成于北宋 北宋五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是理学的开 创者 将儒学的忠 孝 节 义提升到了 天理 的高度 并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 严密思想体系 答案 D 19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 以郡县得私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 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解析 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 封建 分封制 秦朝的郡县制 西汉的郡国并行 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是为 一家 服务 并非为天下苍生考 虑 答案 C 20 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 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 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 其 A 主张学以致用 B 反对封建专制 C 主张男女平等 D 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 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 皆学之事也 可以得出学是为了解决 应对天下之事的信息 由此进一步得出答案 答案 A 21 据报道 日本皇太子的独生女起名为爱子 称号敬宫 这是出自儒家经典 孟子 中 仁者爱人 人恒爱之 有礼者敬之 人恒敬之 说 仁者爱人 一句 最接近孟子本 意的解释是 用心 爱心 专心6 A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 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 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 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孟子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因此 仁者爱人 的根本意图也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出发 孟子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地主阶级统治 答案 C 22 王夫之认为 天下唯器而已矣 据器而道出 无器而道毁 无其器则无其道 他所说的 器 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科学试验的仪器 D 万物发展的规律 解析 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的理气观 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有具体的事物 即 器 道 即事物的规律 则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 没有 器 就没有 道 答案 A 二 非选择题 第 23 题 18 分 第 24 题 18 分 第 25 题 13 分 第 26 题 13 分 27 题 16 分 共 78 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孔子曾说 三代皆敬事鬼神 夏道尊命 事鬼敬神而远之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周人尊礼尚施 事鬼敬神而远之 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 孔子答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材料 2 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 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 他的 力量无比庞大 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 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材料 3 西汉宣讲五经的八位国家级大师有六位是山东人 东汉设置的十四位经学博 士 山东儒生就占了八家 在 汉书 儒林传 中独自立目者有 27 人 山东儒生占 17 人 在 后汉书 儒林传 中单独立目者有 42 人 属于山东籍的儒生有 12 人 其中 郑玄打 破经学门户之见 融合各家所长 所开创的儒学为当时 天下所宗 自汉武帝擢升山 东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后 共计丞相 27 人 属于山东籍的就占了 12 人 无怪乎当时邹鲁一 带有这样的谚语 遗子黄金满籝 不如教子一经 如果把汉代的中国儒学比作一棵参天大树 那么山东儒学就是这棵树的根本和主干 据安作璋 两汉儒学与山东 1 据材料 1 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 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 段分析 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分 2 材料 2 中 韩素音高度评价了 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 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 用心 爱心 专心7 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8 分 3 概括材料 3 说明 山东儒学就是这棵树的根本和主干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 汉时期山东儒学独特的发展优势 6 分 解析 第 1 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认识变化 然后从生产力角度回答变化的 根本 原因 第 2 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 3 问要结合材料概括 可以从材 料中的数量上分析山东集中了全国著名儒生 从郑玄的举例来看说明山东儒生的代表作用 从公孙弘的例子来看说明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 答案 1 变化 由事鬼神到重视人 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原因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 展 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2 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 提倡 仁者 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主张 以德治民 提出可以 损益 旧章法 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 提出 有教无类 主张教育公平 背景 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 当时 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 经济 政治 文化 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 众多新因素萌生 发展 3 根据 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经学专家 对经学的解释对全国有引领作用 部分儒士 成为高官发挥政治影响 优势 作为儒学发源地 儒学有较为强大的感召力 经学人才辈 出 形成钻研经学的师承和风气 公孙弘等人读书做官的现实影响力 科学文化风气浓厚 经济发达区域 24 两千多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 从而呈 现出不同的形态 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 2009 年 9 月 26 日 在中国古代 至圣先师 孔子诞辰 2555 周年之际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 孔子奖 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 孔子奖 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 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 主 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 文化 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 部长和专家 材料 2 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 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 孔子奖 奖励世界上在教育 文化 哲学等方面有 突出贡献的总统 部长和专家 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 治者的重视 8 分 2 材料 2 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 4 分 3 近代以来直至 19 世纪末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 简要分析其原因 4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8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 统文化 2 分 解析 第 1 问结合孔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世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结 合所学知识 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不难概括 先秦以前遭遇冷遇的境况是因其思想学说未 能适应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第 2 问回顾儒学发展历程 不难得知到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改 造儒学以适应大一统的需要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第 3 问联系新 文化运动 第 4 问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吸其精华 去其糟粕 答案 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 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 还深深地影响着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 泽被世界 观点 仁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礼 主张贵贱有序 以礼仪规 范人们的言行 德 主张以德治民 注重教化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出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 不受重视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 纷进行改革 其观点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 必然遭到冷落 2 西汉 变化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主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 西方民主思想 的传播 4 本着传承文明 更新文化的宗旨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25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1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 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 2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 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仁义礼智信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 两会 发言的重要内容 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 仁义礼智信 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逐步实现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 并落实到精神文 明建设中去 1 材料 1 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4 分 2 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 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4 分 3 首先提出 仁义礼智信 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 李汉秋教授建议将 仁义礼智信 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说出你的理由 5 分 解析 本题以新的背景材料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 解答第 1 问要结合史实 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即可 解答第 2 问时要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并要 从统治者需要的角度入手 解答第 3 问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切入 从如何对待传统道德 用心 爱心 专心9 这一方面展开 答案 1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2 孝 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孝 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 忠 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3 董仲舒 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 道德范畴 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将 仁义礼智信 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吸取其精华 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 政 焉用杀 子欲善 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为政 材料 2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 明 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 3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 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 4 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 汉 唐 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请回答 1 材料 1 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与材料 1 相比 材料 2 有何发展 分析其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 3 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2 分 3 根据材料 3 4 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原因 5 分 4 综合以上材料 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儒学演变的相关知识 材料 1 引自 论语 为政 的对话 体现了孔 子的德治思想 到汉代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后适用了当时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 并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三国魏晋南北朝至宋前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为维 护封建统治 在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驱使下复兴儒学 然而 明末清初 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 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离经叛道的言论 儒学经历 先秦的冷遇 汉时的独尊及之后的挑战 复兴等 说明儒学在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统治的需 用心 爱心 专心10 要 答案 1 为政以德 提倡大一统 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2 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 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 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为维护封建统治 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 位 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 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 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 大公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 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 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材料 2 所谓天子者 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 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任务二 风筝的制作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浙教版
- 机械厂仓储管理制度
- Project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化肥厂备品备件存储规章
- 教育培训机构保密合同范本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合同
- 第6课 竖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4.9.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
- 第7课 网络文明博客-博客的使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辽师大版2015七年级下册-辽师大版2015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06细菌内毒素方法介绍-蔡彤
-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课件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卡)表
-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单元备课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人工智能(AI)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