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9-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9-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9-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9-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9-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2013 2014 2013 2014 学年高中语文学年高中语文 9 9 相关读物试题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选修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60 分 1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儒者欲尊德性 尊 尊崇 推崇 B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大雅 诗经中的一种文体 C 究其所以纷纶 究 探 D 阳明得之为事功 事功 事业和功绩 解析 B 项 大雅 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 B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而为经世之书 圣如孔子 言为天铎 B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 春秋 C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虽源流不异 而所遇不同 D 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解析 A 项 动词 写作 动词 是 B 项 介词 表对象 介词 表比较 C 项 都是连词 表转折 D 项 介词 因为 介词 用 答案 C 3 下列加点的词 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B 朱陆异同 干戈门户 C 虽源流不异 而所遇不同 D 学者不知斯义 不足言史学也 解析 A 项 行事 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 B 项 干戈 文中是动词 动干戈 C 项 源流 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是 源头流派 的意思 D 项 学者 文中指求学的人 C 4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 彼不事所事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后人贵经术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晋灵公不君 解析 例句中的 事 是名词作动词 君 的用法与之相同 A 项中的 日 是名词作状 2 语 B 项中的 贵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 项中的 箕畚 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5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B 我欲托之空言 C 戍卒叫 函谷举 D 昔者龙逢斩 比干剖 苌弘胣 子胥靡 解析 A C D 三项均为被动句 B 项为省略句 答案 B 阅读文本选段 完成 6 10 题 天人性命之学 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 尊德性 而空言义理以为功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夫子曰 我欲托之空言 不 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 春秋 之所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 言为天铎 犹且不以空 言制胜 况他人乎 故善言天人性命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学术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切人事也 后人贵经术 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近儒谈经 似于人事之外 别有所谓义理矣 浙东之学 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 干戈门户 千古桎梏之府 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纶 则惟腾空言而 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于 春秋 知 春秋 之将以经世 则知性命无可空言 而讲 学者必有事事 不特无门户可持 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浙东之学 虽源流不异 而所遇不 同 故其见于世者 阳明得之为事功 蕺山得之为节义 梨洲得之为隐逸 万氏兄弟得之 为经术史裁 授受虽出于一 而面目迥殊 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彼不事所事 而但空言德 性 空言问学 则黄茅白苇 极面目雷同 不得不殊门户 以为自见地耳 故惟陋儒则争 门户也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切 切合 B 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究 考究 C 知史学之本于 春秋 本 根本 D 不特无门户可持 特 只是 解析 C 项 本 在此句中是动词 意思是 发源 来源 答案 C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3 分 3 A 虽源流不异 而所遇不同 言虽工 于我何与 B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不得苟且放过 C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亲亲 则诸父昆弟不怨 D 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仲夏即收者 则广南之稻 解析 A 项 都是连词 虽然 B 项 副词 尚且 副词 暂时 C 项 兼词 之于 各位 D 项 副词 才 判断词 是 答案 A 8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 全都是作者从正面说明 不可以空言讲 的一项是 3 分 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而为经世之书 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 圣如孔子 言为天铎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三代学术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朱陆异同 干戈门户 授受虽出于一 而面目迥殊 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A B C D 解析 第 句是从侧面说明 空言 被讥 第 句说明 朱陆 徒争 空言 排除这两项 即可 答案 C 9 下列对有关文句含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认为 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 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 写出了有益于 治国安邦的著作 史记 B 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讽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 只抽象地谈论 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 C 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 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 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 也 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 D 作者认为 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 境遇不同 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 但他们的 卓异处是有各自的事可做 解析 D 项 分析理解错误 根据文意应为 浙东学术 虽然源流是一样的 但因为他们 的境遇不同 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 答案 D 10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4 1 后人贵经术 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4 分 译文 2 究其所以纷纶 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4 分 译文 解析 所要翻译的两句话 都是判断句 第 1 句要注意 贵 即 的意义和用法 第 2 句要注意 究 纷纶 腾空言 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1 后人看重经术 认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了 2 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 是因为他 们只是沸沸扬扬地争论空话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1 15 题 深虑论 明 方孝孺 虑天下者 常图其所难 而忽其所易 备其所可畏 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 中 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与 盖虑之所能及者 人事之宜然 而出于智 力之所不及者 天道也 当秦之世 而灭诸侯 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 以为兵革可不复用 天子之位可以世守 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 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 秦之孤立 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 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 宣以后 稍剖析之而分其势 以为无事矣 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 平 魏之 惩汉 晋之惩魏 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 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 杀其子孙 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 制其君 尽释其兵权 使力弱而易制 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 盖 世之才 其于治乱存亡之幾 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终至乱亡者何哉 盖智者可以谋人 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彼岂工于活人 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 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 非法术之所能制 不敢肆其私谋诡计 而唯 积至诚 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使天眷其德 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 不肖者足以亡国 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 而欲以区区之 智笼络当世之务 而必后世之无危亡 此理之所必无者也 而岂天道哉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岂其虑之未周与 虑 考虑 思虑 B 晋之惩魏 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 惩罚 引申为灭亡 C 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5 求 请求 D 其于治乱存亡之幾 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幾 通 机 机会 解析 B 项 惩 的意思是 警戒 借鉴 C 项 求 的意思是 寻找 D 项 幾 的意思是 先兆 预兆 答案 A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盖智者可以谋人 而不可以谋天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D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解析 A 项 介词 表被动 介词 比 B 项 结构助词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一般的领属关系 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项 都是连词 表 转折 却 但是 D 项 代词 他的 指示代词 相当于 其中的 后面多为数词 答案 C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B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C 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D 笼络当世之务 解析 A 项 智力 古义 智慧和力量 今义 指人认识 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 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B 项 活人 古义 救活别人 今义 活着的人 C 项 不肖 古今意思相同 都是品行不好 没有出息 D 项 笼络 古义 包揽 今义 拉拢 答案 C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 通篇紧扣题目 深虑 二字着笔 通篇一气 层次清楚 中心明确 B 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 虑天下者 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 表明他们虽 然思虑甚详 却每每祸出虑外 C 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 汉 魏 晋 唐 宋的史实 说明要想国家不灭 必 6 须有 出人之智 盖世之才 D 第三段用良医 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 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的深谋远 虑 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解析 C 项 理解错误 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 汉 魏 晋 唐 宋等乱出虑 外的史实 说明 智可以谋人 而不可以谋天 答案 C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分 1 以为无事矣 而王莽卒移汉祚 4 分 译文 2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 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4 分 译文 3 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5 分 译文 解析 第 句中 而 表转折 汉祚 即汉朝的帝位 第 句中关键是虚词的用法 第 句 第一个分句是反问 第二个分句是判断 注意表达这两种语气的虚词 岂 和 乃 还有 活 的特殊用法 答案 1 以为这样天下太平无事了 可是王莽终于夺走了汉朝政权 2 唐太宗听说有个 姓武的人 将来要杀害他的子孙 就寻找那些有嫌疑的人 尽数除掉 3 难道他们善于救活他人却拙于救活自己的儿女吗 这是因为他们只善于谋求人事而拙于 谋求天意啊 参考译文 思考治理天下存亡的人 常常谋求解决那些难以处理的事情 而忽略了那些容易处理的事 情 防备那些可怕的事情 而遗漏了那些不被怀疑的事情 可是 祸患常常在被忽略的事 情之中发生 动乱常常发生于不被怀疑的事情上 这难道是他们考虑还不周全吗 这是由 于考虑所能作用到的 是人事上应有的情形 而出于智力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那是天意 秦国强盛的时候 消灭了诸侯 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以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势力的强大 于是改变分封诸侯的做法而代之以郡县制 正当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再动用武力 皇位可以 世代相传时 却不料汉高祖刘邦崛起于田野之中 最终推翻了秦朝 西汉高祖鉴于秦朝王 族势孤力单 于是大封诸子及兄弟为诸侯王 以为同姓血缘亲族可以世代相传不会有变故 了 却没有想到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产生了纂位弑君的图谋 西汉武帝 宣帝以后 逐渐割 解各诸侯王的土地 削弱分散了他们的势力 以为这样天下太平无事了 可是王莽终于夺 走了汉朝政权 汉光武帝借鉴汉哀帝 汉平帝灭亡的祸患 曹魏政权借鉴汉朝的灭亡 晋 7 朝又借鉴曹魏政权的灭亡 他们各自借鉴了前朝灭亡的缘由 制定了防备的措施 然而 他们的灭亡 都超出了所防备的范围以外 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人 将来要杀害他的子 孙 就寻找那些有嫌疑的人 尽数除掉 然而武则天日日在他身边侍候 却没有被觉察 宋太祖看到五代时各方藩镇势力膨胀足以挟制君主 就全部解除了武将们的兵权 使他们 势力变小 容易控制 然而 没有想到他的子孙 终于遭受敌国的逼迫 这些帝王都有超 出常人的智慧 冠盖一代的才能 他们对于治乱存亡的征侯 想得很详尽 防备得十分周 密 但是 他们在这方面考虑详尽周密 却在那方面发生祸患 终于发生战乱直至灭亡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智慧只可以谋求人事的成功 却不能用它来谋求天意啊 良医的 儿女 大多死于疾病 良巫的儿女 大多死于魔障 难道他们善于救活他人却拙于救活自 己的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