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导热油炉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1页
燃气导热油炉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2页
燃气导热油炉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3页
燃气导热油炉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4页
燃气导热油炉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QWYQW 系系 列列 燃气有机热载体锅炉燃气有机热载体锅炉 安装使用说明书安装使用说明书 北京安事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事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西营中街 19 号 电话 传真 010 网址 http www anshijin com E mail zhenkong001 敬告用户 敬告用户 安装使用热载体加热炉 须按规定在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审 批手续 安装单位须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 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 方 能安装 有机热载体炉的操作人员 应经过有机热载体炉方面知识的培训 并经特种 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发证 一 概一 概 述述 YQW 系列有机载热体燃气加热炉是以天然气为燃料 以有机热载体 导热油 作为传热介质的热动力设备 其核心部件为导热油炉 由于有机热载体具有热稳定性 能好 传热性能佳 低蒸汽压 以及无毒无味 对设备无腐蚀等许多优点 有机热载 体加热系统在工业应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 1 结构简介 本炉体采用卧式三回程全封闭结构 主要受压元件为双层螺旋盘管弹性结构 内 层盘管的内侧 锅炉外层盘管堵头 前炉门构成燃烧室 内层盘管的外侧 外层盘管 的内外侧为锅炉的对流换热面 锅炉最外侧为锅炉烟道及保温层 烟气流程经燃烧室尾部进入内层盘管的外侧和外层盘管的内侧形成的通道及外层 盘管的外侧通道 然后进入锅炉尾部汇合排入烟气余热换热器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烟 气行程为三回程 烟气余热换热器的介质为水 烟气通过烟气余热换热器换热可提供热水 同时降 低烟气温度 提高锅炉综合热效率 盘管由多根锅炉钢管并行 导热油从锅炉入口联箱经外层盘管进入 经外层盘管 到内层盘管 然后通过锅炉出口联箱排出 锅炉前炉门为整体可拆式炉门 采用螺栓连接 检修 维修方便 1 2 产品型号说明 Y Q W Q 燃气代号 额定供热量 kw 加热炉形式为卧式 燃气燃烧器 液相强制循环 二 出厂情况二 出厂情况 2 1 主要设备组成 主机部分 燃气炉本体 燃烧部分 燃烧器 配电及控制器 辅机部分 膨胀罐 储油罐 油气分离器 过滤器 燃气过滤器 仪表 温度传感器 双金属温度计 压力表 玻璃板液位计液位控制器等 泵 热油循环泵 齿轮注油泵 2 2 出厂资料 锅炉质量证明书 锅炉监检证 锅炉总图 流程图 地基图 锅炉强度计算书 锅炉热力计算书 锅炉烟风阻力计算书 锅炉水动力计算书 锅炉设计说明书 安装使用说明书 供货明细表 三 三 导热油导热油 导热油的质量和使用应符合GB23971 有机热载体 GB24747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 术条件 3 1 导热油特点 热稳定性好 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可长期使用而性能保持稳定 平均寿命达 36000 小时 约 4 年 传热性能佳 具有较高的比热 导热系数 是一种优良的载热介质 抗氧化能力强 加入高效抗氧剂 使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在低温 70 下接触空气时 氧化非常缓慢 对其性能影响可忽略不计 在正常运转下 可 以不加氮封 流动性能好 凝固点低 使用温度可达 10 粘度适中 输送性能好 不易 堵塞管线 设备 可用于寒冷地区 无毒无味对设备不腐蚀 LD50 大于 5000mg kg 属基本无毒类物质 对加热系 统无需采取防腐措施 3 2 导热油主要理化性能及质量指标 见表 1 AD 325 导热油质量指标 序号 No 项目 Item 单位 Unit 范围 Range 标准 Standard 试验方法 Experiment method 1 密度 20 Density g cm3 0 98 1 02GB T1884 2 外观 Appearance 黄色透明 Light yellow transparent 目测 Visual inspection 3 闪点 开 Flashing point 160GB T3536 4 运动粘度 Viscosity m s 40 8 16GB T265 5 酸值 Acidity KOH g 0 05GB T4945 6 残炭 Carbon residue m 0 05GB T268 7 水分 Water ppm 300GB T11133 8 凝点 Freezing point 20GB T3535 5 3009 馏程 Distillation range 95 360 GB T6536 10 使用状态 Use of state 液相 Liquid 11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Maximum permissble Service temperature 330GB T23800 12 最高允许膜温 Maximum allowable film temperature 360GB T23800 13 产品组成 Composition 烷基二苯基化合物 Mixed aromatics 3 3 导热油的确定 导热油的确定首先应考虑工艺湿度要求及导热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之间的关系 导热油严禁超温使用 因此 选择导热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应比工艺需用的主流体最 高工作温度高出 10 15 其次选择导热油应考虑导热油性能特点 包括密度 粘 度 闪点 酸值 残炭及馏份等 同时还应考虑温度与导热油的比热 粘度 导热系 数的关系 导热油需要量导热油需要量 1 2 A B C D 式中 A 加热炉炉管容油量 m3 B 用热设备容油量 m3 C 膨胀罐内所需油量 m3 D 供热管线容油量 m3 导热油失效的判别 导热油长期在高温下使用 其品质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它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在 超温条件下运行 品质劣变加速 因此 定期对导热油取样分析 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要着重控制和观察分析以下几项指标 酸值 mgKOH g 达到 0 5 时应引起重视 按 GB264 方法测定 粘度变化达到 15 时应引起重视 按 GB265 方法测定 闪点变化达到 20 以上时应引起重视 按 GB267 方法测定 残炭 W 达到 1 5 时应引起重视 按 GB268 方法测定 当分析导热油上述指标时 不能孤立地看其中的某一项 但有两项以上指标不合格时 该导热油应给予更换或再生 四 供热系统主要配套设备简述四 供热系统主要配套设备简述 4 1 膨胀罐 高位 功能 膨胀罐 起到导热油因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时的补偿作用 高位罐 罐置于高位 起着补充压头的作用 排气罐 新油装入系统后 可通过它排出整个系统的导热油在升温过程中分离出 的气体 补充罐 在系统中出现导热油不足时 能自动及时补充 中间罐 在向系统注导热油时可把导热油先注入罐内 导热油能从罐内自动注入 加热炉和整个系统 氮封罐 系统中由于操作情况需要以及选用的导热油品位不同的要求采用氮封措 施时 此罐可起氮封罐作用 4 2 储油罐 低位 功能 提供和回笼全系统需用的导热油 运行中补给全系统需添加的导热油 接收膨胀罐油位超高时溢流的导热油或当膨胀罐油位低时将导热油给予补充 接受由于安全阀打开后溢流的导热油 通过插入底部的溢流管起到冷油油封作用 4 3 热油循环泵 热油循环泵是导热油闭路强制循环的动力 它要有足够的流量和扬程 并且要求 密封性好 耐高温的油泵 在系统的配置上必须要有一台热油循环泵作为备用 以便 连续运行 我公司专门配套的风冷式热油循环泵为单级悬臂式结构 无需附加冷却系统 4 4 油气分离器 油气分离器用于分离及排除导热油中的气体 水蒸汽及低挥发组份 在温度变 化时导热油通过油气分离器的缓冲作用来回于系统与膨胀罐之间 从而保证导热油在 液相状态下能稳定地运行 五 燃五 燃 烧烧 系系 统统 本系统采用高效节能进口双段火燃烧器 保证燃料充分燃烧 热效率高 同时由 于其先进自控性能 可以对导热油的加热温度精确控制 保证用热设备工况稳定 其 自控先进性也表现在能自动监察故障的发生 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关机 这样就保证 了本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5 1 燃烧器及控制系统 5 1 1 自动点火与停炉 系统启动循环泵以后 当锅炉接到启动的命令后 控制器将自动按程序进行点火 程序 预吹扫 点火 火焰检测 故障检测与处理等 自动点火程序结束 系统正 常运行的自动控制与检测 当接到下班的指令后 系统将自动执行自动停炉程序 5 1 2 循环泵控制 手动 锅炉正常运行时只启动一台循环泵 1 循环泵或 2 循环泵互锁 若开机启动 1 循环泵现要转换 2 循环泵工作 可进入手动状态先将 1 循环泵关闭 再把 2 循环泵 打开 退出手动状态 2 循环泵就开始自动工作 此后系统重新加电或复位后都启动 2 循环泵 用同样的方法可把 2 循环泵转换 1 循环泵工作 5 1 3 燃烧器自动控制 采集出口油温传感器 在自动状态下 必须在循环泵开启的条件下 按下面方式自控 当锅炉出口油温低于设定的出口油温度下限时 燃烧器自动由小火转变为大火燃 烧 当锅炉出口油温度达到设定的出口油温度时 燃烧器自动转化为小火燃烧 维持 工作温度 如果温度继续升温 超过温度上限 自动关闭燃烧器 当锅炉出口油温度高于设定的出口油温度上限时 关闭燃烧器设备 5 1 4 注油泵 2 2KW 手动控制 5 1 5 故障自动处理器 出口油温超温故障 当出口油温超过设定的出口温度上限值 20 或超过 350 时 电脑闪烁显示超温 温度 强制关闭受控设备 循环泵故障 在上班状态 系统检测不到循环泵反馈信号时 关闭燃烧设备 音响报警 燃烧器故障 燃烧器提供 燃烧器如果因各种故障不能正确点火 关闭燃烧设备 且燃烧器指示灯闪烁指示 音响报警 燃烧器及控制器使用说明详见出厂文件 5 2 燃料要求 燃烧系统选用燃气燃烧器 但要注意不同燃烧器对燃料的品质具有一定要求 因 此用户选用燃料必须与燃烧器匹配 六 安六 安 装装 锅炉的安装应符合以下标准 TSG G0001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T17410 有机热载体炉 TSG G0002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 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锅炉 辅机设备及系统管线的安装工作应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并在具有相应专业 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6 1 锅炉房的布置要求 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及载热体加热炉安全技术规程中的 有关规定 应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有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且不得和住房相连 应尽可能靠近用热设备 以减少热油循环泵压头损失和减少管道热损失 应有足够的场地便于加热炉的运输 安装 同时尽量考虑到今后扩建的可能 性 6 2 加热炉设备的布置要求 储油罐应处于供热 用热系统最低位置 它与加热炉间距不少于 5m 膨胀罐应设在高于系统中的其它设备和管道的最高液面 且膨胀罐底部必须高 于炉顶部 1 5m 以上 膨胀罐不得安装在炉体正上方 电气控制柜应设在明亮 洁净 无受热辐射处 热油循环泵四周至少应保持 0 4m 的距离 保证日常检查及安装 维修的空 间 6 3 主机安装 应在具有安装和吊装的人员指导下进行 加热炉本体基础条件图参见出厂资料 将其就位在基础上找正及固定 炉体安 装方位参见出厂文件中 设备布置参考图 要以管线布置和观察现场仪表及操作使 用方便为准 6 4 辅机安装 6 4 1 热油循环泵 热油循环泵外型及安装尺寸 基础条件等详见随机文件 具体安装详见该产品安 装使用说明书 6 4 2 注油泵 KCB 55 型齿轮注油泵外形结构尺寸及基础条件见随机文件 具体安装详见该产 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6 4 3 设备安装 根据设备的布置的要求 各设备在相应的基础和位置上进行安装就位 坚固 其 中膨胀罐支承设计时应考虑其实承际荷重 膨胀罐 贮油罐及其辅助管线 要按当地 气候条件决定是否采取防冻措施 膨胀罐及膨胀管不得采取保温措施 6 4 4 燃烧器 燃烧器安装详见燃烧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6 5 管道安装 1 管道的安装应符合 有机载热体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的规定 并对照本使用说 明书及工艺流程图进行 2 管道主体材料采用 20 无缝钢管 同时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 2 供热管线应采用焊接和法兰连接 不允许用螺纹连接 其中的附件不应采用有 色金属 附件的螺纹连接也必须为端面密封 不允许螺纹密封 4 供热管线的布置沿导热油流动方向应有 2 3 的上升坡度 且在管段的最高点 设置排气口 最低点设置排污口 5 油气分离器与膨胀罐之间的膨胀管布管时呈向上倾斜至少有一段 1 5 2 米管 段 其坡度不得小于 30 这样便于散热 以及便于排气通畅 膨胀管线上严禁设置 隔离阀门 6 15 米以上直管段应设置热膨胀节 7 管道支架管径在 108 以上每隔 6 米 在 108 以下每隔 4 米设置一个合适的 固定或活动支架 8 管法兰采用不低于 PNl 6 等级的法兰 9 阀门采用不低于 PNl 6 耐温 400 以上的阀门 10 阀门与法兰 法兰与法兰的密封垫片采用耐油 耐高温的金属缠绕柔性石墨 垫片 11 供热管道 供油管道及烟道的重量不得架在相应设备上 应有各自的支撑 12 用热设备的导热油管线尽量采取低进高出 以利排气 13 管道安装完毕后 应按设计规定对管道系统进行严密性试验 以检查管道系 统及各连接部位的工程质量 其要求应符合 GBJ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标准 建议尽量采用气压试验 14 供热主管道安装完毕 可进行保温 保温材料应选用绝热性能好 不燃型的 保温材料保温 保温的技术要求必须符合 GB427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标准 七 调试七 调试 7 1 冷态调试 检查各单元设备的运转正常与否 检查冷态条件下的系统运行正常与否 使操作工熟悉和掌握操作要领 7 1 2 调试前的准备 加热炉安装结束后 必须经有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检查 验收合格后方可 投入使用 且须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检查加热妒运行系统所有设备及其管道的安装 支撑 热膨胀余量是否合理 安装 试验 验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检查管路系统试压盲板是否拆除 各类阀门开启是否灵活可靠 连接螺栓是否拧紧 密封是否严密 检查电气控制系统 仪器 仪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各报警装置 控制系统的显示 点火程序及熄火保护是否正常 所有机械传动机构是否按需要注入润滑脂 液 用手转动电机主轴 检查有无机械 故障 单机试运转 检查旋转方向及噪声是否正常 检查燃烧器的喷头是否畅通 调节风门是否灵活 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 凭操作许可证上岗 7 1 3 燃烧器的调整 详见燃烧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7 1 4 注油 接通电源 启动注油泵 向系统及膨胀罐注油 直至膨胀罐液面超过最低液位为 止 7 1 5 冷油循环 热油循环泵需连续运行 检查其压力波动情况 经常开启管道排空阀门 以排出 系统中的空气 检查系统管路 阀门 设备等有无漏油现象 冷油循环过程直至热油 循环泵出口压力波动平稳 同时保证系统无漏点为止 7 1 6 清洗过滤器 冷油循环一段时间后管道中存在的杂质通过油过滤器给予过滤 因此 应及时拆 除和清理过滤器 加热炉正常运行后 可定期清洗过滤器 7 2 热态调试 在冷态调试结束并进行连续运行四小时左右无故障后 方可进入热态调试 在整 个热态调试过程中 应保证热油循环泵连续运行 7 2 1 点火 检查燃气供给系统 燃料种类 输送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起动点火按钮 燃烧器经预吹扫后 电极棒持续几秒钟发出电弧 点燃从燃烧器 喷出的燃气 此时火焰监视器处于工作监控状态 若点火未着发生熄火报警 燃料气 自动被切断 同时自动关闭燃烧器工作 此时应参照燃烧器使用说明书有关内容进行 检查 排除故障 7 2 2 烘炉 初次升温时 升温速度不宜过快 以不超过 20 h 为准 同时将导热油温度维 持在 100 以下 连续运行 5 小时左右 以排除炉本体中耐火浇铸料中的水份 并检 查烘炉过程中加热炉系统所有设备 管道工况 热膨胀等是否正常 不允许有漏油现 象 7 2 3 脱气 烘炉结束后 缓慢提高导热油温度 当导热油工作温度超过 100 时 系统中残 余的水份 导热油中少量水份和低挥发组份开始汽化 热油循环泵出口工作压力出现 波动 此时管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油气分离器经膨胀罐排气口排出 一般情况下 导 热油温度升到 105 130 之间 管道中气体量最大 此时应严格控制导热油的温度 必要时可停炉降温 反排气 当出现气体量较多时 可打开辅助排气管中辅助排气阀 管排出 脱气过程完成否以导热油温度至 120 130 时热油循环泵出口压力趋于平稳为标志 注意 在采取停炉降温操作时热媒循环泵不能停止运行 脱气阶段结束时 膨胀罐排气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膨胀罐始终通过溢流管与低 位罐连同并保持常压 脱水排气时 应及时补充导热油 以消除低液位报警为准 7 2 4 升温 随着供热管道中气体的排出与导热油的补充 热油循环泵出口压力趋于平稳 在 此前提下可以逐步提高导热油的工作温度 直至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 注意应控制升 温速度 不宜过快 7 2 5 检查 在热态调试过程中 必须全面检查加热炉所有主机 辅机 管道支架 膨胀节 或膨胀段 仪器仪表及电气控制是否正常 并及时做好温度 压力 流量等有关参 数的记录 八 经济运行操作八 经济运行操作 加热炉必须在冷态和热态调试结束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本系统锅炉安全稳定运 行的工况范围为 60 100 8 1 准备 加热炉在开炉前 必须认真检查调试中交接班记录 检查系统所有设备是否处于 良好状态 检查燃烧供给情况 根据工艺要求调节供热系统及燃烧系统各有关阀门的 开度 8 2 启动 待准备工作就绪后 可按下列顺序操作 接通电源 启动热油循环泵 观察并记录压力 压差或流量 温度等有关参数是 否正常 按燃烧器启动按钮 进行点火操作 观察从吹扫直至点燃升温过程是否正常 保 持导热油一定的升温速度 每小时升 30 至 50 8 3 负荷调整 根据负荷大小 自动采集温度控制 自动调节燃烧器的大火 小火 停炉的时间 在燃烧器允许的压力范围内可调整燃料压力 本系统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工况范围为 60 100 8 4 停炉 正常停炉时 先关闭燃料器 停止燃烧 待导热油温度降到 70 以下时方可停止 热油循环泵的运行 切断总电源 做好交接班记录 8 5 突然停电或紧急停炉处理 按照 TSG G0001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要求 锅炉房宜采用双回路供电 配备备 用电源 如果遇到突然停电可以迅速转换电源 保证循环泵可正常运行 在加热炉高温运行时 如果遇到故障需要紧急停止循环泵时 控制系统自动关闭 燃料供给 同时沿燃烧器铰轴将燃烧器移开 让炉膛与烟囱之间形成自然通风状态 将炉膛内的蓄热散发 以避免炉管内静止的导热油吸收炉膛内的蓄热而使温度升高 超过了导热油允许温度值 8 6 运行管理 8 6 1 应有专人负责加热炉及系统的管理 操作 维修等各项工作 并备有加热 炉及系统的技术资料 在锅炉房内应有带控制接点的工艺流程图 8 6 2 加热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8 6 3 应制定下列规章制度 岗位责任制 运行规程 交接班制 巡回检查制 设备维修保养制 消防 安全 保卫制 事故报告制 8 7 注意事项 加热炉房应配置因燃料泄漏的检测装置器材 不准用水作为灭火剂 导热油最高工作温度不得超过其许用温度 高温状态时要确保导热油循良好 膨胀罐 储油罐不得参与系统试压 膨胀罐的溢流管及储油罐的放空管不得加设阀 门 正常工作时 膨胀罐内导热油应处于高液位状态 储油罐内导热油应处于低液位 状态 停炉时必须待导热油温度降至 100 以下方可停止热油循环泵运行 如果点火不着 应立即关闭燃气阀 检查并排除故障后再按燃烧器启动操作程序进 行吹扫重新点火启动 九 维修与保养九 维修与保养 载热体加热炉系统和其它生产设备一样 也需要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修 在确 保安全的基础上 维护设备长久 正常的运行 载热体加热炉在低压状态下 密闭的系统内循环供热 因此没有水蒸汽锅炉的用 水处理及水垢清除等工作 相对地检查 维修较容易 日常检查的数据 定期检修的 记录是判断设备正常与否的重要资料 一定要整理好并和正常运行状态的资料对照 比较 做好运行监槐工作 及时发现 处理问题 而且 检修工作不仅靠有经验的专 职技术人员 而且也要特别重视于常资料的整理 积累 保管 这些日积月累的技术 资料也是宝贵的技术财富 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若发现有任何运行状态的变化 都不能轻视应及时找出原 因 进行处理 特别是当定期检修后运行再开动时 一定要和定期检修前的数据进行 认真的对照 看是否有差异之处 十 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十 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故 障 现 象故 障 原 因排 除 方 法 供热油管内发出气锤 声 热油循环泵进出 口压力表指针摆动 补充新油时混入空气或水 对新油进行煮油 加热炉进出口油温差 过大 热油循环泵供油量下降 超负 荷运行 加热炉与供热设备不匹 配 导热油变质 保温不良 消除油泵及管路故障 降至 正常负荷运行 合理使用加热炉 更换导热 油 重新保温 膨胀罐低液位报警 管路系统脱气后未及时将导热 油补充 管路系统漏油 补充新油 排除管路系统的漏油点 导热油流量低于 额定值 热煤循环泵吸空 导热油中含 有气 汽 管道阻力增大 加热 炉管漏油 消除油泵及管路缺陷 进行 煮油脱气 汽 清洗过滤器 检查阀门开启情况 检查炉内 加热盘管 导热油管路循环 不畅通 过滤器堵塞 导热油粘度增加 阀门未 全部打开 管内留有杂质 清洗过滤器 补充或更换导热油 打开阀门 清除管内杂物 喷嘴喷不出燃料 燃料过滤器堵塞 电磁阀失灵 截止阀未打开 清洗过滤器 检修更换 打 开截止阀 压差低于给定值 热油循环泵吸空 导热油中含 气 汽 过滤器阻力大 加热炉 管漏油 消除油泵及管路缺陷 进行 煮油脱气 清洗过滤器 检查 炉内加热炉盘管 燃烧器电源指示灯 不亮 燃烧器与炉体连接不好 重新调整 使燃烧头上的开关 闭合 点火失灵 点火电极脏或潮湿 控制器故 障 绝缘瓷管破裂 点火变压器 故障 擦干擦净 维修或更换控制 器 更换 更换 温度显示表不准确 仪表损坏 热电阻损坏 接线错误 更换 更换 检查重接 导热油温度升不上出 力降低 排烟温度正 常或偏低 风量过大 炉壁受损 冷风漏 人炉膛 调整风量 检修炉膛 排除 漏点 十一 节能管理十一 节能管理 11 111 1 用单位对锅炉及其系统的节能管理工作负责 从事节能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当 具备锅炉相关专业知识 熟悉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 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 11 211 2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且实施锅炉及其系统节能管理的有关制度 节能系统有关制 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 节能目标责任制和管理岗位责任制 二 锅炉及其系统日常节能检查制度 并且做好相应检查记录并且存档 三 锅炉燃料入场检验分析与管理制度 并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选用燃料 四 计量仪表校准与管理制度 五 锅炉及其系统维护保养制度 六 导热油处理管理制度 七 锅炉操作人员节能培训考核制度 锅炉作业人员锅炉经济运行知识的教育培训 考核工作计划 并且有培训 考核记录 11 311 3 用单位应当建立能效考核 奖惩工作机制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推行合同能 源管理 安排进行定期能效测试 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11 411 4 单位应当对锅炉及其系统所包括的设备 仪表 装置 管道和阀门等定期进行维 护保养 发现异常情况时 应当及时处理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