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劝学劝学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1414 共三课时 共三课时 劝学 教案设计 14 劝学 教学要求与目标 1 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 对举 的行文方式 2 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点 难点 1 识记重点文言实词 虚词 2 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 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本文的可读性很强 易于成诵 宜采用诵读教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 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 开始照课本 朗读 要求字音无误 节奏鲜明 读得顺畅 继此再 读 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 最后 经 过分析 思考 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 达到熟练 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 跟先前书塾的死记 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 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 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 自觉诵读的要求 其次 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 第 2 页 共 11 页 时 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 毫 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最后 教师要给学生 示范背诵 必要时还可以逐句地领读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 分层地进行 但最后一定要 连贯地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 作者简介 诵读第 1 2 段 第二课时 诵读第 3 段 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连贯背诵全文 预习安排 1 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 輮 虽又 槁暴 砺 参省 乎己 知明 跂 生非异也 跬 骥 驽 锲 镂 螯 2 朗读全文至少二遍 3 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话作为你学习上的格言 抄 在笔记本上 加以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友情提醒字词读音 輮 虽又 槁暴 砺 参省 乎己 知明 跂 生非异也 第 3 页 共 11 页 跬 骥 驽 锲 镂 螯 2 指名读 3 齐读 二 作者简介 荀子 名况 时人尊称为荀卿 后因避汉宣帝刘 询的讳而改称孙卿 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 在齐国稷 下任祭酒 后去楚国 春申君用他为兰陵令 晚年定 居该地 从事著述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著有 荀子 现存 32 篇 荀子在哲学上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他反对 天命 鬼神迷信之说 提出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的著名论断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 志为转移的 强调天是物质的天 是没有意志的 人 能认识天 就可以 制天命而用之 他反对儒家的 先验论 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首先要通过感觉 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 在教育问题上 他和孟轲的性善说相反 认为人 性生来是 恶 的 其善者伪也 要有 师法之 化 礼义之道 才可以为善 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 的影响 三 诵读第 1 段 并理解积累 1 诵读 第 4 页 共 11 页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学 不可以已 輮 使之然也 木受绳 则直 金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 而日 参省乎己 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2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 于 于 于 以为 有 暴 停止 从 比 比 以之为 又 曝 日 四个 而 每日 名词做状语 而 1 2 却 而 3 并且 而 4 而且 木受绳 二句 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 2 解决疑难 3 学生练习翻译 4 试背诵 先自读两遍 再由教师领读一遍 然后检查试背 发现难点 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 5 文理分析 第一步 找观点 提问 这段话中哪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 第二步 弄清设喻的内涵 第 5 页 共 11 页 提问 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 追问 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 说明什么道理 6 熟练地诵读这一段 7 学生齐背一遍 四 诵读第 2 段 并理解积累 1 指名读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 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 吾 尝 终日 而思矣 不知 须臾 之所学 也 登高 而招 臂 非 加长也 而见者 远 君子 生 非异也 善 假于物也 2 齐读 3 学生解释词语 而 1 而 2 而 3 而 4 而 5 而 6 而 7 而 8 而 1 2 同 地 修饰关系 而 3 5 同 然 后 顺承关系 而 4 6 7 8 同 却 转折关系 彰 就是 明 的意思 利足 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 如 快手 利足 就是跑得快 致 表示动作结果 课本注为 达到 是 第 6 页 共 11 页 正确的 能水 能 擅长 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水 4 解决疑难 5 学生练习翻译 6 学生先齐读 后试背诵 7 文理分析 教师提问 本段有哪些设喻 先一一列举出来 追问 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小结 喻属起句 喻属结句 主导问 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 请归纳本段大意 学习了才能善假于物 学习 的作用 8 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9 作业 看读本中的文言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背诵 1 2 段 二 指名翻译 1 2 段 三 诵读第 3 段 并理解积累 第 7 页 共 11 页 1 指名读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蚓 无 爪牙之利 非 蛇鳝之穴 无 可寄托者 2 齐读 3 学生解释词语 兴焉 生焉 备焉 的 焉 或注为 于是 兼词 即一字兼两词 无以 可与 河曲智叟无以应 作比较 这里是 没有办法 的意思 注意 而致千里 无以至千里 加线字有什么 区别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句式有何特点 上 下 名词做状语 跃 驾 动词活用为名词 4 解决疑难 5 学生翻译 6 划分层次 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 第二层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 第三层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 第 8 页 共 11 页 提示学生 此段较长 可按上述层次 一层一层 地练习背诵 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 7 概括本段主旨后 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主旨是 学习知识必须有 锲而不舍 的精神 不断地积累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用心专一 学 习的态度 四 总结全文 1 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 先列出各段的论点 再分析这些论点 跟 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的关系 指出分论点就是中 心论点的论据 最后列表说明 学不可以已 不已 才能 知明而行无过 不停止的学 习 才能具有人生的意义 不已 才能 善假于物 不停止的学习 才能变得聪明智慧 学而不已 方能积累 不停止的学习 需要有 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师点拨 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跟他的 性恶 说是分不开的 因为 性恶 所以需要改 造 改造后即可为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 第 9 页 共 11 页 之然也 就说明了这一点 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 育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教育可以改 造人 使人为善 这种教育改造 有一个由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 所以又说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 备焉 2 设喻的运用 教师说明 严格地说 通常所谓 比喻论证 是 不确切的 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 常用来说明事物的 状态 大小 色泽等等 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 法 用于论证 应称为 设喻论证 学生讨论 从本文看 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 以其所知 喻其所不知 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 一是方式灵活 有时从 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 如 青 取之于蓝 而寒于水 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 同一道理 如 骐骥一跃 功在不舍 二是用一 连串的设喻 而内容逐步加深 如 登高而高 而 绝江河 2 对举的运用 第 10 页 共 11 页 说明 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 就是将有关的两个 事物同时举出 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 讨论对举的作用 教师要说明一下 上述对举句 组又都是设喻 那是就其目的来说的 而讨论对举的 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 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 五 作业 1 连贯地诵读这篇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背诵 方式 全班齐背一遍 听教师背诵一遍 指出背 错的地方 学生互查 二 检查完成练习情况 第一题 第二题 1 包括 于 的三种用法 相当于 从 如 取之于蓝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