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第 1 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第 2 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12 第 3 讲 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 17 第 4 讲 等腰三角形 25 第 5 讲 等边三角形 37 第 06 讲 实 数 43 第 7 讲 变量与函数 50 第 8 讲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第 9 讲 一次函数与方程 不等式 64 第 10 讲 一次函数的应用 69 第 11 讲 幂的运算 81 第 12 讲 整式的乘除 87 第 13 讲 因式分解及其应用 94 第 14 讲 分式的概念 性质与运算 101 第 15 讲 分式的化简 求值 与证明 109 第 16 讲 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118 第 17 讲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26 第 18 讲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39 第 19 讲 勾股定理 146 第 20 讲 平行四边形 158 第 21 讲 菱形与矩形 167 第 22 讲 正方形 179 第 23 讲 梯 形 189 第 24 讲 数据的分析 198 模拟测试卷 一 208 模拟测试卷 二 211 模拟测试卷 三 214 B A C D E F 第第 1 讲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 方法 破译 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高 角平分线 中线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 面积相等 3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 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 还有 HL 法 4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 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 具 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 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 确定还需要证 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 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根据条件 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 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 并不全等 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 平移 翻折 旋转 等倍延长线中线 截取等等 经典 考题 赏析 例 如图 AB EF DC ABC 90 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A 5 对B 4 对C 3 对D 2 对 解法指导 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 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 一对全等三角形 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 从而 推出第二对 第三对全等三角形 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 解 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 ABC 和 DCB 中 ABC DCB SAS A D ABDC ABCDCB BCCB 在 ABE 和 DCE 中 ABE DCE BE CE AD AEDDEC ABDC 在 Rt EFB 和 Rt EFC 中 BECE EFEF Rt EFB Rt EFC HL 故选 C 变式题组 01 天津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F C E DB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02 丽水 已知命题 如图 点 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 AD BE A FDE 则 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如果是 真命题 请给出证明 如果是假命题 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 并加以 证明 03 上海 已知线段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连接 AB DC E 为 OB 的中点 F 为 OC 的中点 连接 EF 如图所示 添加条件 A D OEF OFE 求证 AB DC 分别将 A D 记为 OEF OFE 记为 AB DC 记为 添加 以 为结论构成命题 1 添加条件 以 为结论构成命题 2 命题 1 是 命题 命题 2 是 命题 选择 真 或 假 填入空格 例 已知 AB DC AE DF CF FB 求证 AF DE 解法指导 想证 AF DE 首先要找出 AF 和 DE 所在的三角形 AF 在 AFB 和 AEF 中 而 DE 在 CDE 和 DEF 中 因而只需证明 ABF DCE 或 AEF DFE 即可 然后再 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 证明 FB CE FB EF CE EF 即 BE CF 在 ABE 和 DCF 中 ABDC AEDF BECF ABE DCF SSS B C 在 ABF 和 DCE 中 ABF DCE AF DE ABDC BC BFCE 变式题组 01 如图 AD BE 是锐角 ABC 的高 相交于点 O 若 BO AC BC 7 CD 2 则 AO 的长为 A 2B 3C 4D 5 A B C D O FE A C E F B D A E 第 1 题图 A B C D E B C D O 第 2 题图 02 如图 在 ABC 中 AB AC BAC 90 AE 是过 A 点的一条直线 AE CE 于 E BD AE 于 D DE 4cm CE 2cm 则 BD 03 北京 已知 如图 在 ABC 中 ACB 90 CD AB 于点 D 点 E 在 AC 上 CE BC 过点 E 作 AC 的垂线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AB FC A F EC B D 例 如图 ABC DEF 将 ABC 和 DEF 的顶点 B 和顶点 E 重合 把 DEF 绕点 B 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时 AC 与 DF 相交于点 O 当 DEF 旋转至如图 位置 点 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 AFD 与 DCA 的 数量关系是 当 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 位置时 中的结论成立吗 请说明理由 B E O C F 图 F A B C D E F A B E C D D A 图 图 解法指导 AFD DCA AFD DCA 理由如下 由 ABC DEF AB DE BC EF ABC DEF BAC EDF ABC FBC DEF CBF ABF DEC 在 ABF 和 DEC 中 ABDE ABFDEC BFEC ABF DEC BAF DEC BAC BAF EDF EDC FAC CDF AOD FAC AFD CDF DCA AFD DCA 变式题组 01 绍兴 如图 D E 分别为 ABC 的 AC BC 边的中点 将此三角形沿 DE 折叠 使点 C 落在 AB 边上的点 P 处 若 CDE 48 则 APD 等于 A 42 B 48 C 52 D 58 02 如图 Rt ABC 沿直角边 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 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 DEFB DEF 90 C AC DF D EC CF EFB A B P DE C 第 1 题图 A C D G 第 2 题图 03 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 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 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 下图形式 使点 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 AB ED 若 PB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 并证明 BF A C E N M P D D A C B F E 例 第 21 届江苏竞赛试题 已知 如图 BD CE 分别是 ABC 的边 A C 和 AB 边上的高 点 P 在 BD 的延长线 BP AC 点 Q 在 CE 上 CQ AB 求证 AP AQ AP AQ 解法指导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 经观察 证 AP AQ 也就是证 APD 和 AQE 或 APB 和 QAC 全等 由已知条件 BP AC CQ AB 应该证 APB QAC 已具备两组边对应相等 于是再证夹角 1 2 即可 证 AP AQ 即证 PAQ 90 PAD QAC 90 就可以 证明 BD CE 分别是 ABC 的两边上的高 BDA CEA 90 1 BAD 90 2 BAD 90 1 2 在 APB 和 QAC 中 APB QAC 2 ABQC BPCA 1 2 1 A B C P Q E F D A B C D F E AP AQ APB QAC P CAQ P PAD 90 CAQ PAD 90 AP AQ 变式题组 01 如图 已知 AB AE B E BA ED 点 F 是 CD 的中点 求证 AF CD 02 湖州市竞赛试题 如图 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 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 直距离 MA 为 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 75 如果梯子底端不动 顶端靠在对面的墙 上 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 NB 为 bm 梯子倾斜角为 45 这间房子的宽度 是 A B C bmD am 2 ab m 2 ab m A E C B A 75 C 45 B N M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D 03 如图 已知五边形 ABCDE 中 ABC AED 90 AB CD AE BC DE 2 则五 边形 ABCDE 的面积为 演练巩固 反馈提高 01 海南 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 度数是 A 72 B 60 C 58 D 50 第 3 题图 第 1 题图 C A ODB P 第 2 题图 A C A B B a c c a 50 b 72 58 02 如图 ACB A C B BCB 30 则 ACA 的度数是 A 20 B 30 C 35 D 40 03 牡丹江 尺规作图作 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 O 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 OA OB 于 C D 再分别以点 C D 为圆心 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 1 2 CD 点 P 作射线 OP 由作法得 OCP ODP 的根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 04 江西 如图 已知 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 ABC ADC 的是 A CB CD B BAC DAC C BCA DCA D B D 90 E 2 1 NA B D C 第 5 题图 A B C D E A B C D 第 4 题图 第 6 题图 M 05 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 ABC 和 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 如图 当 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下面的结论 不正确的是 A ABE CBD B ABE CBD C ABC EBD 45 D AC BE 06 如图 ABC 和共顶点 A AB AE 1 2 B E BC 交 AD 于 M DE 交 AC 于 N 小华说 一定有 ABC AED 小明说 ABM AEN 那么 A 小华 小明都对 B 小华 小明都不对 C 小华对 小明不对 D 小华不对 小明对 07 如图 已知 AC EC BC CD AB ED 如果 BCA 119 ACD 98 那么 ECA 的 度数是 08 如图 ABC ADE BC 延长线交 DE 于 F B 25 ACB 105 DAC 10 则 DFB 的度数为 09 如图 在 Rt ABC 中 C 90 DE AB 于 D BC BD AC 3 那么 AE DE 第 10 题图 A B C D E 第 9 题图 EA B C D AB C D E F O C A E B D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10 如图 BA AC CD AB BC DE 且 BC DE 若 AB 2 CD 6 则 AE 11 如图 AB CD AB CD BC 12cm 同时有 P Q 两只蚂蚁从点 C 出发 沿 CB 方向爬 行 P 的速度是 0 1cm s Q 的速度是 0 2cm s 求爬行时间 t 为多少时 APB QDC D A C Q P B A EFB DC 12 如图 ABC 中 BCA 90 AC BC AE 是 BC 边上的中线 过 C 作 CF AE 垂 足为 F 过 B 作 BD BC 交 CF 的延长线于 D 求证 AE CD 若 AC 12cm 求 BD 的长 13 吉林 如图 AB AC AD BC 于点 D AD 等于 AE AB 平分 DAE 交 DE 于点 F 请 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 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14 如图 将等腰直角三角板 ABC 的直角顶点 C 放在直线 l 上 从另两个顶点 A B 分别作 l 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 D E 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并加以证明 若 DE a 求梯形 DABE 的面积 温馨提示 补形法 15 如图 AC BC AD BD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 E F 求证 CE DF 16 我们知道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 它们会全等 阅读与证明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显然它们全等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 可证明它们全等 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 它们也全等 可证明如下 已知 ABC 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 AB A1B1 BC B1C1 C C1 求证 ABC A1B1C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A B C D A1 B1 C1 D1 归纳与叙述 由 可得一个正确结论 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D B A C E F A E B F DC B D EC l A A E F C DB 培优升级 奥赛检测 01 如图 在 ABC 中 AB AC E F 分别是 AB AC 上的点 且 AE AF BF CE 相交 于点 O 连接 AO 并延长交 BC 于点 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 4 对B 5 对C 6 对D 7 对 F 第 6 题图 2 1 A B C E N M 3 2 1 A D E BC F A D E CO A E O B F C D 第 1 题图 B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02 如图 在 ABC 中 AB AC OC OD 下列结论中 A B DE CE 连接 DE 则 OE 平分 AOB 正确的是 A B C D 03 如图 A 在 DE 上 F 在 AB 上 且 AC CE 1 2 3 则 DE 的长等于 A DC B BC C AB D AE AC 04 下面有四个命题 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05 在 ABC 中 高 AD 和 BE 所在直线相交于 H 点 且 BH AC 则 ABC 06 如图 EB 交 AC 于点 M 交 FC 于点 D AB 交 FC 于点 N E F 90 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 1 2 BE CF ACN ABM CD DB 其中 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07 如图 AD 为在 ABC 的高 E 为 AC 上一点 BE 交 AD 于点 F 且有 BF AC FD CD 求证 BE AC 若把条件 BF AC 和结论 BE AC 互换 这个命题成立吗 证明你的判定 08 如图 D 为在 ABC 的边 BC 上一点 且 CD AB BDA BAD AE 是 ABD 的中 线 求证 AC 2AE A B EDC A BC D E A E B D C 09 如图 在凸四边形 ABCD 中 E 为 ACD 内一点 满足 AC AD AB AE BAE BCE 90 BAC EAD 求证 CED 90 10 沈阳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BC 和 DBE 按图 方式摆放 其中 ACB DEB 90 A D 30 点 E 落在 AB 上 DE 所在直线交 AC 所在直线 于点 F 求证 AF EF DE 若将图 中 DBE 绕点 B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 且 0 60 其他条件不变 请在图 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 并直接写出 1 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将图 中 DBE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 且 60 180 其他条件 不变 如图 你认为 1 中结论还成立吗 若成立 写出证明过程 若不成立 请写 出此时 AF EF 与 DE 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 11 嵊州市高中提前招生考试 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 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在 ABC 中 AB 5 AC 13 求 BC 边上的中线 AD 的取值范 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 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延长 AD 到 E 使得 DE AD 再连接 BE 把 AB AC 2AD 集中在 ABE 中 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2 AE 8 则 1 AD 4 感悟 解题时 条件中若出现 中点 中线 等条件 可以考虑中线加倍 构造全等三角形 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 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受到 的启发 请你证明下面命题 如图 在 ABC 中 D 是 BC 边 上的中点 DE DF DE 交 AB 于点 E DF 交 AC 于点 F 连接 EF 求证 BE CF EF A F D FC B E D A C B E A C B 图 图 图 A B E F C D A D E G C H B 问题拓展 如图 在四边形 ABDC 中 B C 180 DB DC BDC 120 以 D 为顶点作一个 60 角 角的两边分别交 AB AC 于 E F 两点 连接 EF 探索线段 BE C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加以证明 12 北京 如图 已知 ABC 请你在 BC 边上分别取两点 D E BC 的中点除外 连接 AD AE 写出使此图 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 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请你根据使 成立的相应条件 证明 AB AC AD AE 13 如图 AB AD AC AE BAD CAE 180 AH AH 于 H HA 的延长线交 DE 于 G 求证 GD GE 14 已知 四边形 ABCD 中 AB AD BC CD BA BC ABC 120 MBN 60 MBN 绕 B 点旋转 它的两边分别交 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 于 E F 当 MBN 绕 B 点旋转到 AE CF 时 如图 1 易证 AE CF EF 不需证明 当 MBN 绕 B 点旋转到 AE CF 时 如图 2 和图 3 中这两种情况下 上述结论是 否成立 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 若不成立 线段 AE CF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 写出你的猜想 不需证明 D A B C F N E M D 图 1 A B C F N E M D A B C F N E M图 2 图 3 A E B F C D C B A 4 3 2 1 N M A B O D P P C AB M N M N A B D C P 第第 2 讲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 方法 破译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角的内角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 有角平分线时常常通过下列几种情况构造全等三角形 经典 考题 赏析 例 如图 已知 OD 平分 AOB 在 OA OB 边上截取 OA OB PM BD PN AD 求证 PM PN 解法指导 由于 PM BD PN AD 欲证 PM PN 只需 3 4 证 3 4 只 需 3 和 4 所在的 OBD 与 OAD 全等即可 证明 OD 平分 AOB 1 2 在 OBD 与 OAD 中 OBD OAD12 OBOA ODOD 3 4 PM BD PN AD 所以 PM PN 变式题组 01 如图 CP BP 分别平分 ABC 的外角 BCM CBN 求证 点 P 在 BAC 的平分线上 02 如图 BD 平分 ABC AB BC 点 P 是 BD 延长线上的一点 PM AD PN CD 求证 PM PN E D A B C 2 1 F E D A B C D C AB 3 2 1 F E D C A B 例 天津竞赛题 如图 已知四边形 ABCD 中 AC 平分 BAD CE AB 于点 E 且 AE AB AD 如果 D 120 求 B 的度数 1 2 解法指导 由已知 1 2 CE AB 联想到可作 CF AD 于 F 得 CE CF AF AE 又由 AE AB AD 得 DF EB 于是可证 CFD CEB 则 1 2 B CDF 60 或者在 AE 上截取 AM AD 从而构造全等三角形 解 过点 C 作 CF AD 于点 F AC 平分 BAD CE AB 点 C 是 AC 上一点 CE CF 在 Rt CFA 和 Rt CEA 中 Rt ACF Rt ACE AF AE CFCE ACAC 又 AE AE BE AF DF 2AE AE AF BE DF BE DF 1 2 CF AD CE AB F CEB 90 在 CEB 和 CFD 中 CEB CFD CECF FCEB DFBE B CDF 又 ADC 120 CDF 60 即 B 60 变式题组 01 如图 在 ABC 中 CD 平分 ACB AC 5 BC 3 求 ACD CBD S S 02 河北竞赛 在四边形 ABCD 中 已知 AB a AD b 且 BC DC 对角线 AC 平分 BAD 问 a 与 b 的大小符合什么条件时 有 B D 180 请画图并证明你的结 论 例 如图 在 ABC 中 BAC 90 AB AC BE 平分 ABC CE BE 求证 CE BD 1 2 解法指导 由于 BE 平分 ABC 因而可以考虑过点 D 作 BC 的垂线或延长 CE 从而构 造全等三角形 证明 延长 C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F 1 2 BE BE BEF BEC BEF BEC ASA CE EF CE CF 1 F 3 F 90 1 2 1 3 在 ABD 和 ACF 中 ABD ACF 13 ABAC BADCAF D E C AB D F E B AC 图 1图 图 D CB A 图 2图 图 D BC A E P 图 3图 图 QS R P B AC 图 4图 图 EF BD A C 图 5图 图 E B C A BD CF CE BD 1 2 变式题组 01 如图 已知 AC BD EA EB 分别平分 CAB DBA CD 过点 E 求证 AB AC BD 02 如图 在 ABC 中 B 60 AD CE 分别是 BAC BCA 的平分线 AD CE 相 交于点 F 请你判断 FE 和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求证 AE CD AC 演练巩固 反馈提高 01 如图 在 Rt ABC 中 C 90 BD 平分 ABC 交 AC 于 D 若 CD n AB m 则 ABD 的面积是 A mnB mnC mnD 2 mn 1 3 1 2 02 如图 已知 AB AC BE CE 下面四个结论 BP CP AD BC AE 平分 BAC PBC PCB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 A 1B 2C 3D 4 03 如图 在 ABC 中 P Q 分别是 BC AC 上的点 作 PR AB PS AC 垂足分别是 R S 若 AQ PQ PR PS 下列结论 AS AR PQ AR BRP CSP 其中 正确的是 A B C D 04 如图 ABC 中 AB AC AD 平分 BAC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 E F 则 下列四个结论中 AD 上任意一点到 B C 的距离相等 AD 上任意一点到 AB AC 的距离相等 AD BC 且 BD CD BDE CDF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 6图 图 F E D P A BC 图 7图 图 P A BC E F 图 8图 图 D A B C E 图 9图 图 E DC A B 图 10图 图 K N M Q CB A F B D E CA O F E D A BC 05 如图 在 Rt ABC 中 ACB 90 CAB 30 ACB 的平分线与 ABC 的外角 平分线交于 E 点 则 AEB 的度数为 A 50 B 45 C 40 D 35 06 如图 P 是 ABC 内一点 PD AB 于 D PE BC 于 E PF AC 于 F 且 PD PE PF 给出下列结论 AD AF AB EC AC BE BC CF AB AF 点 P 是 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A B C D 07 如图 点 P 是 ABC 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点 P 到 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B 点 P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C P 与 B 的关系是 P B 90 D P 与 B 的关系是 B P 1 2 1 2 08 如图 BD 平分 ABC CD 平分 ACE BD 与 CD 相交于 D 给出下列结论 点 D 到 AB AC 的距离 相等 BAC 2 BDC DA DC DB 平分 AD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09 如图 ABC 中 C 90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DE AB 于 E 下列结论中 AD 平分 CDE BAC BDE DE 平分 ADB AB AC BE 其中正确的 个数有 A 3 个B 2 个C 1 个D 4 个 10 如图 已知 BQ 是 ABC 的内角平分线 CQ 是 ACB 的外角平分线 由 Q 出发 作点 Q 到 BC AC 和 AB 的垂线 QM QN 和 QK 垂足分别为 M N K 则 QM QN QK 的关系是 11 如图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DE AB 于 E DF AC 于 F 且 DB DC 求证 BE CF 12 如图 在 ABC 中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DE AB 于点 E DF AC 于点 F 求证 AD EF l1 l2 l3 图 1图 图 图 3图 图 D C ABP 图 4图 图 F G E P A B C D 图 5图 图 E O D B A C G P F E DCB A P D A BC Q P CB A 培优升级 奥赛检测 01 如图 直线 l1 l2 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 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 要求它到三 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则可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 二处C 三处D 四处 02 已知 Rt ABC 中 C 90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 D 若 BC 32 且 BD CD 9 7 则 D 到 AB 边的距离为 A 18B 16C 14D 12 03 如图 ABC 中 C 90 AD 是 ABC 的平分线 有一个动点 P 从 A 向 B 运动 已 知 DC 3cm DB 4cm AD 8cm DP 的长为 x cm 那么 x 的范围是 04 如图 已知 AB CD PE AB PF BD PG CD 垂足分别为 E F G 且 PF PG PE 则 BPD 05 如图 已知 AB CD O 为 CAB ACD 的平分线的交点 OE AC 且 OE 2 则两 平行线 AB CD 间的距离等于 06 如图 AD 平分 BAC EF AD 垂足为 P EF 的延长线于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G 求 证 G ACB B 1 2 07 如图 在 ABC 中 AB AC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P 为 AC 上任意一点 求证 AB AC DB DC 08 如图 在 ABC 中 BAC 60 ACB 40 P Q 分别在 BC AC 上 并且 AP BQ 分别为 BAC ABC 的角平分线上 求证 BQ AQ AB BP 第第 3 讲讲 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 考点 方法 破译 1 轴对称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 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如下性质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对称轴是 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如果它们的对应 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2 线段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中垂线 它反映了与线段的两种关系 位置关系 垂直 数量关系 平分 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当已知条件中出现了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高 或垂线 或求几条折线段的最 小值等情况时 通常考虑作轴对称变换 以 补齐 图形 集中条件 经典 考题 赏析 例 兰州 如图所示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 然后在上面打 3 个洞 则纸 片展开后是 解法指导 对折问题即是轴对称问题 折痕就是对称轴 故选 D 变式题组 01 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 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铺平 得到的图形是 02 荆州 如图 将矩形纸片 ABCD 沿虚线 EF 折叠 使点 A 落在点 G 上 点 D 落在点 H 上 然后再沿虚线 GH 折叠 使 B 落在点 E 上 点 C 落在点 F 上 叠完后 剪一个直 径在 BC 上的半圆 再展开 则展开后的图形为 例 2 襄樊 如图 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 将 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 得到 A B C 则与点 B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0 1 B 1 1 C 2 1 D 1 1 解法指导 在 ABC 中 点 B 的坐标为 1 1 将 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 A B C 由点的坐标平移规律可 得 B 1 2 1 即 B 1 1 由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的规律可得点 B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1 1 故应选 D 变式题组 01 若点 P 2 3 与点 Q a b 关于 x 轴对称 则 a b 的值分别是 A 2 3 B 2 3 C 2 3 D 2 3 02 在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 P 3 2 点 Q 是点 P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将点 Q 向右平 移 4 个单位得到点 R 则点 R 的坐标是 03 荆州 已知点 P a 1 2a 1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 限 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例 3 如图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 ABC ACB 90 沿线段 CD 折叠 使点 B 落在 B1处 若 ACB1 70 则 ACD A 30 B 20 C 15 D 10 解法指导 由折叠知 BCD B1CD 设 ACD x 则 BCD B1CD ACB1 ACD 70 x 又 ACD BCD ACB 即 x 70 x 90 故 x 10 故选 D 变式题组 01 东营 如图 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 点 D C 分别落在点 D C 的位置 若 EFB 65 则 AED 等于 A 70 B 65 C 50 D 25 02 如图 ABC 中 A 30 以 BE 为边 将此三角形对折 其次 又以 BA 为边 再一次对折 C 点落在 BE 上 此时 CDB 82 则原三角形中 B 03 江苏 观察与发现 小明将三角形纸片 ABC AB AC 沿过点 A 的直线折叠 使 得 AC 落在 AB 边上 折痕为 AD 展平纸片 如图 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 使点 A 和点 D 重合 折痕为 EF 展平纸片后得到 AEF 如图 小明认为 AEF 是等腰 三角形 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实践与运用 将矩形纸片 ABCD 沿过点 B 的直线折叠 使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 折痕为 BE 如图 再沿过点 E 的直线折叠 使点 D 落在 BE 上的点 D 处 折痕为 EG 如 图 再展平纸片 如图 求图 中 的大小 例 4 如图 在 ABC 中 AD 为 BAC 的平分线 EF 是 AD 的垂直平分线 E 为垂 足 EF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B CAF 解法指导 EF 是 AD 的中垂线 则可得 AEF DEF EAF EDF 从而利用角平分线的 定义与三角形的外角转化即可 证明 EF 是 AD 的中垂线 AE DE AEF DEF EF EF AEF DEF 2 4 3 3 B 1 2 4 B 1 1 2 B 4 变式题组 01 如图 点 D 在 ABC 的 BC 边上 且 BC BD AD 则点 D 在 的垂直平分线 上 02 如图 ABC 中 ABC 90 C 15 DE AC 于 E 且 AE EC 若 AB 3cm 则 DC cm 03 如图 ABC 中 BAC 126 DE FG 分别为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 则 EAG 04 ABC 中 AB AC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 F 若 AB 12cm BCF 的周长为 20cm 则 ABC 的周长是 cm 例 5 眉山 如图 在 3 3 的正方形格点图中 有格点 ABC 和 DEF 且 ABC 和 DEF 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 请在下面的备用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 DEF 解法指导 在正方形格点图中 如果已知条件中没有给对称轴 在找对称轴时 通 常找图案居中的水平直线 居中的竖直直线或者斜线作为对称轴 若以图案居中的水平直 线为对称轴 所作的 DEF 如图 所示 若以图案居中的竖直直线为对称轴 所作的 DEF 如图 所示 若以图案居中的斜线为对称轴 所作的 DEF 如图 所示 变式题组 01 泰州 如图 在 2 2 的正方形格点图中 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 ABC 请你 找出格点图中所有与 ABC 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个 02 绍兴 如图甲 正方形被划分成 16 个 全等的三角形 将其中若干个三角形涂黑 且满足下列条件 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涂黑部分成轴对称图形 如图乙是一种涂法 请在图 1 3 中分别设计另外三种涂法 在 所设计的图案中 若涂黑部分全等 则认为是同一种不同涂法 如图乙与图丙 例 6 如图 牧童在 A 处放牛 其家在 B 处 若牧童从 A 处出发牵牛到河岸 CD 处 饮水后回家 试问在何处饮水 所求路程最短 解法指导 所求问题可转化为 CD 上取一点 M 使其 AM BM 为最小 本题利用轴对称知识进行解答 解 先作点 A 关于直线 CD 的对称点 A 连接 A B 交 CD 于点 M 则点 M 为所求 下面证明此时的 AM BM 最小 证明 在 CD 上任取与 M 不重合的点 M AA 关于 CD 对称 CD 为线段 AA 的中垂线 AM A M M A M 在 A M B 中 有 A B A M BM A M BM A M BM AM BM AM BM 即 AM BM 最小 变式题组 01 山西 设直线 l 是一条河 P Q 两地相距 8 千米 P Q 两地到 l 地距离分别为 2 千 米 5 千米 欲在 l 上的某点 M 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 P Q 两地供水 现在如下四种铺 设管道方案 图中的实线表示辅设的管道 则铺设的管道最短的是 02 若点 A B 是锐角 MON 内两点 请在 OM ON 上确定点 C 点 D 使四边形 ABCD 周长最小 写出你作图的主要步骤并标明你确定的点 演练巩固 反馈提高 01 黄冈 如图 ABC 与 A B C 关于直线 l 对称 且 A 78 C 48 则 B 的度数是 A 48 B 54 C 74 D 78 02 泰州 如图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 折痕为 AB 再以 AB 的中点 O 为顶点把平角 AOB 三等分 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 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 O 为顶点的等腰 三角形 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03 图 1 是四边形纸片 ABCD 其中 B 120 D 50 若将其右下角向内折出 PCR 恰使 CP AB RC AD 如图 2 所示 则 C A 80 B 85 C 95 D 110 04 如图 阴影部分组成的图案既是关于 x 轴成轴对称的图形又是关于 y 轴成轴对称的图 形 若点 A 的坐标是 1 3 则点 M 和点 N 的坐标分别是 A M 1 3 N 1 3 B M 1 3 N 1 3 C M 1 3 N 1 3 D M 1 3 N 1 3 05 点 P 关于 x 轴对称的对称点 P 的坐标是 3 5 则点 P 关于 y 轴对称的对称点的 坐标是 A 3 5 B 5 3 C 3 5 D 5 3 06 已知 M 1 a 2a 2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在第二象限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1 a 1 B 1 a 1 C a 1 D a 1 07 杭州 如图 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 08 贵阳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09 已知点 A 2a 3b 2 和 B 8 3a 2b 关于 x 轴对称 则 a b 10 如图 在 ABC 中 OE OF 分别是 AB AC 中垂线 且 ABO 20 ABC 45 求 BAC 和 ACB 的度数 11 如图 C D E F 是一个长方形台球桌的 4 个顶点 A B 是桌面上的两个球 怎样 击打 A 球 才能使 A 球撞击桌面边缘 CF 后反弹能够撞击 B 球 请画出 A 球经过的路 线 并写出作法 12 如图 P 为 ABC 的平分线与 AC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PM BC 于 M PN BA 的延 长线于 N 求证 AN MC 13 荆州 有如图 的 8 张纸条 用每 4 张拼成一个正方形图案 拼成的正方 形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中 同色的小正方形仅为 2 个 且使每个正方形图案都是轴对称 图形 在网格中画出你拼成的图 画出的两个图案不能全等 培优升级 奥赛检测 01 浙江竞赛试题 如图 直线 l1与直线 l2相交 60 点 P 在 内 不在 l1l2上 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 P 的对称 点 先以 l1为对称轴作点 P 关于 l1的对称点 P1 再以 l2为对称 轴作 P1关于 l2的对称点 P2 然后再以 l1为对称轴作 P2关于 l1 的对称点 P3 以 l2为对称轴作 P3关于 l2的对称点 P4 如 此继续 得到一系列 P1 P2 P3 Pn与 P 重合 则 n 的最 小值是 A 5 B 6 C 7 D 8 0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 l 过点 M 3 0 且平行于 y 轴 如果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 2 0 B 1 0 C 1 2 ABC 关于 y 轴的对称图形 A1B1C1 A1B1C1关于直线 l 的对称图形是 A2B2C2 写出 A2B2C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如果点 P 的坐标是 a 0 其中 a 0 点 P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是点 P1 点 P1关 于直线 l 的对称点是 P2 求 PP2的长 03 荆州 某住宅小区拟栽种 12 棵风景树 若想栽成 6 行 每行 4 棵 且 6 行树所处位 置连成线后能组成精美的对称图案 请你仿照举例在下面方框中再设计两种不同的栽 树方案 04 宜昌 已知 如图 AF 平分 BAC BC AF 垂足为 E 点 D 与点 A 关于点 E 对称 PB 分别与线段 CF AF 相交于 P M 求证 AB CD 若 BAC 2 MPC 请你判断 F 与 MCD 的数量 关系 并说明理由 05 在 ABC 中 BAC 90 点 A 关于 BC 边的对称点为 A 点 B 关于 AC 边的对称点 为 B 点 C 关于 AB 边的对称点为 C 若 S ABC 1 求 S A B C 06 湖州市竞赛试题 小王同学在小组数学活动中 给本小组出了这样一道 对称跳棋 题 如图 在作业本上画一条直线 l 在直线 l 两边各放一粒围棋子 A B 使线段 AB 长 a 厘米 并关于直线 l 对称 在图中 P1处有一粒跳棋子 P1距 A 点 b 厘米 与直线 l 的距离 C 厘米 按以下程序起跳 第 1 次 从 P1点以 A 为对称中心跳至 P2点 第 2 次 从 P2点以 l 为对称轴跳至 P3点 第 3 次 从 P3点以 B 为对称中心跳至 P4点 第 4 次 从 P4以 l 为对称轴跳至 P1点 画出跳棋子这 4 次跳过的路径并标注出各点字母 画图工具不限 棋子按上述程序跳跃 2011 次后停下 假设 a 8 b 6 c 3 计算这时它与 A 的 距离是多少 07 湖州 如图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 2 3 B 4 1 若 P p 0 是 x 轴上的一个动点 则当 p 时 PAB 的周长最短 若 C a 0 D a 3 0 是 x 轴上的两个动点 则当 a 时 四边 形 ABCD 的周长最短 设 M N 分别为 x 轴和 y 轴上的动点 请问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M m 0 N 0 n 使四边形 ABMN 的周长最短 若存在 请求出 m n 不必写解答过程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第第 4 讲讲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考点 方法 破译 1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因此它的性质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 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方法是 从定义入手 证明一个三角形有两条 边相等 从角入手 证明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依据是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等角 对等边 3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角平分线 平行线 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垂线 或高 等腰三角形 线段中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将 2 倍角转化为相等角构造等腰三角形 2 1 3 1 2 2 1 4 3 2 1 经典 考题 赏析 例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 40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底角为 解法指导 若问题中涉及到三角形的高 则要分别考虑三角形的高是在三角形的 外 三角形内的情况 解 如图 1 当一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时 ACD 400 A 500 B ACB 1800 500 2 650 如图 2 当一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时 ACD 400 DAC 500 DAC B ACB 2 B B ACB 250 故填 650或 250 C A D B A C D B 图 2 图 1 变式题组 01 呼和浩特 在等腰 ABC 中 AB AC 一边上的中线 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 15 和 12 两个部分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 B 11 C 7 或 11 D 7 或 10 02 黄冈 在 ABC 中 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 500 则 B 度 03 襄樊 在 ABC 中 AB AC 12cm BC 6cm D 为 BC 的中点 动点 P 从 B 点出发 以每秒 1cm 的速度沿 B A C 的方向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 t 那么当 t 秒 时 过 D P 两点的直线将 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 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 2 倍 例 如图 在 ABC 中 AB AC 点 D 在 AC 上 AD BD BC 求 A 的度 数 解法指导 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多 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用方程的思想求角 的度数 解 设 A x BD AD A ABD x BDC A ABD 2x BD BC C BDC 2x AB AC C ABC 2x 在 ABC 中 A ABC ACB 180 x 2x 2x 180 x 36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从业人员考试背题及答案解析
- 创新引领珠宝设计-实现设计与市场的完美融合
- 银行从业考试专业选择题及答案解析
- 泰康之家养老活动策划方案
- 家族企业架构咨询方案
- 2025北京医院面向社会招聘精神卫生专业医师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云南昆明市晋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第一批第二轮面向社会招聘6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海洲街道办事处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西安经开第五小学教职工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浙江统计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化训练-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 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策划与实施方案
- 临床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 山体.施工合同样本
- 肺结核课件培训
- 2025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锅炉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个体诊所管理暂行办法
- 志愿服务条例知识培训课件
- 破圈与共生:2025中国社交媒体全球化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