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_第1页
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_第2页
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_第3页
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_第4页
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 李运华 郭 乙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1 9 1 摘要 通过对无卡轴旋切机床的工作原理 传动过程和刀架进给期望速度 函数 的分析 指出旋切控制的关 键在于刀具进给与原木实际转动速度的配合 采用旋转编码器实时检测原木转动线速度 以及刀架 进给速度 使用数字控制器和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对刀架进给过程进行控制 从而实 现了无卡轴旋切机床进刀速度伺服控制 该控制方法通过引入实际原木转速和 刀架进给速度的反 馈 采用 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理论与应用实践证明 该方 法具有 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 无卡轴旋切机床伺服控制 变速进给 自适应模糊控制 误差比率 中 图分类 号 T G5 1 T P 2 7 3 文 献标 识码 A S e r v o c o n t r o l f o r f e e d r a t e o f s p i n d l e l e s s v e n e e r l a t h e LI Yu n h ua GU0 Yi h o n g S c h o o l o f A u t o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E l e c t r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B e i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1 C H N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wo r k i n g p ri n c i p l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s p i n d l e l e s s v e n e e r l a t h e a n d t h e e x p e c t e d f e e d r a t e f u n c t i o n t he n c o n c l ud e d t ha t t h e k e y o f p e e l i n g c o n t r o l i s c o o r d i n a t i n g t h e f e e d r a t e o f t h e t o o l p o s t wi t h t h e a c t u a l p e r i p h e r a l s p e e d o f t h e l o g W e a p p l y r o t a r y e n c o de t o d e t e c t t he a c t u al pe r i p he r a l s p e e d o f t h e l o g a n d t h e f e e d r a t e o f t he t o o l p o s t u s e a d i st al c o n t r o l l e r a n d a s y n c h r o n o u s mo t o r wi t h s e n s o r l e s s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t o c o n t r o l the f e e d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t o o l p o s t S O t h a t t h e f e e d r a t e s e r v o c o n t r o l f o r s p i n d l e l e s s v e n e e r l a t h e i S r e a l i z e d B y i n t r o d u c i n g a c t u a l f e e d b a c k f r o m t he r o t a t i n g s p e e d o f t h e l o g a n d t h e f e e d r a t e o f t h e t o o l p o s t e mp l o y i n g t he a d a p t i v e f u z z y c o n tro l s t r a t e g y t h i s c o nt r o l me t ho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p r o v e s t h e p r e c i s i o n a n d a n t i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s y s t e m I t ha s b e e n p r o v e d b y t h e o r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a t t h i s me t h o d h a s e x c e l l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e a n d ma r k 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s p e c t Ke y wo r ds S p i n d l e l e s s Ve n e e r L a t h e S e r v o Co nt r o l S p e e d r e g u l a t i n g F e e d Ad a p t i v e F u z z y Co n t r o l Er r o r Ra 一 n 旋切机床是一种木工机床 用于将原木旋切成单 板 是胶合板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 其中无卡轴旋切 机床由于采用辊轴外圆夹紧待加工原木 可以大大 减小加工后剩余木芯的直径 提高木材利用率而受到 普遍重视 无 卡轴旋切机床 中一般至少需要3 个辊轴 其 中 P 9 2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毛坯 7结语 3 6万 t 垂直挤压机的成功建设 使北方重工成为 继美国威曼高登之后掌握大型挤压技术 并拥有世界 上最大挤压机的厂家 成为 国内唯一可生产超超临界 P 9 2 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供应商 在做好大口径厚 壁无缝钢管的同时 积极开展了钛合金 高温合金 的挤 压研究 奠定了进人航天航空用钛合金 高温合金产品 的基础 该垂直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线将为 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支撑 作者 白箴 1 9 5 6年 生 高级工程 师 研 究方向为 锻 压 工 艺及 其设 备 编辑谭 弘颖 收 稿日 期 2 0 1 1 0 7 一 o 4 文章编号 l l 2 o i 0 如果您想发表对本变的看法 请将文章编号填入读者意见调查袭中的相应位置 1 zuI 串 帚l 1朋 2个辊轴旋转 中心 固定 第 3个辊轴与切刀共 同安装 于进给刀架上 实现压尺 的功能 同时做为驱 动辊之 一 刀架 由电动机驱动做直线进 给运动 切刀完成单 板 的旋切 为确保旋切单板厚度均匀 进给速度要随 原木直径变化 因此 刀架进给速度 的控制精度至关 重 要 目前用凸轮进给方式控制刀架进给运动已逐渐 由 电气调速进给方式取代 而且 电气调速控制法 目前 电磁调 速 J 变频调速 和电液 比例 调速 都有应 用 目前国产旋切单板的厚度为 0 2 5 5 5 mm 而国 外旋切机床旋切单板的厚度最厚可达 1 2 m m 精密旋 切机床旋切单板 的厚度精度可达 0 0 2 m m 为了进一 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J o h n O l d h a m等采用多个小 A C S e r v o电动机来代替传统 的单个 A C电动机或 D C 电动机的方式 在同样功率输出的前提下 减小了电动 机的转动惯量 提高 了辊轴启 动和停止 的速度 J 在 理论研究方面 G u o L J 等研究了旋切速度 旋切角 刀 具安装高度等因素对旋切单板质量 的影响 6 J 蒋身学 等分析 了柔化辊和光滑压辊对单板质量及旋切参数的 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卡轴旋切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其 传 动系统 讨论了刀架进给期望速度函数 设计 了一种 实用的刀架进给速度伺服控制算法 通过高性能 D S P 数字控制实现了高精度 高速度旋切伺服控制 1 工作原理与运 动学分 析 1 1 无卡轴旋切机床工作原理 无卡轴旋切机床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 旋切过程 中的原木 由3个圆辊支撑 其 中辊轴 A和辊轴 B作为 驱动辊用来驱动原木旋转 并提供旋切 时的转矩 2个 驱动辊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转速基本相同 旋切单板所 需的转矩完全来源于驱动辊与原木外表面摩擦所产生 的转矩 从动辊 C 一方 面和2 个 驱动辊一起支 撑旋切 图l 无卡轴旋切机床工作原理示意图 u I I 耳 D e sig n a n d R 黜 a 设计与研究 过程中的原木 另一方面通过同轴安装 的旋转编码器 B检测原木旋转时的实 际线速度 用于刀架进 给速度 的伺服控制 无卡轴旋切机床旋切过程 中 随着被旋 切的原木 直径的减小 刀架要不 断往前进 给 保证驱动辊 A和 切刀的刀尖与原木的外表面始终接触 刀架 的进给速 度决定旋切出单板的厚度 进给运动通过变频 电动机 驱动丝杠螺母来实现 安装于丝杠末端的旋转编码器 A检测刀架的速度与位移 通过 闭环速度伺服控制实 现刀架的进给控制 1 2刀架进给运动学分析 无卡轴旋切机床旋切过程运动学示意 图见 图 2 为了保证旋切出的单板厚度一致 进刀过程 的基本要 求是 原木每旋转 1圈 刀尖点 P 相对于原木 的圆心 0前进的距离为单板厚度 E 当驱动辊与原木两者之 间无相对滑动时 认为原木 的线速度等于驱动辊的线 速度 随着旋切的进行 原木半径逐渐减小 由于线速 度不变 原木旋转 1圈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所 以要求刀 架的进给速度越来越快 设两固定辊的对称 中心点为 0 中心距为 两驱动辊与从动辊直径为 D 加工中 的原木直径为 d 旋切单板厚度为 E 由图 2知 L O 0 R O P c 1 而O 0 R o 0 一 0 l o D 2 d 2 M 2 4 所以 L W D d 一 d 2 刀架的进给速度 13 可以表示为 警 丢 3 图2 无卡轴旋切机床旋切过程运动学示意图 设原木 的线速度为 则单位时间内原木横截面 的面积减少值为 V c E 即原木横截面 的面积变化率为 LE 所 以 d 1 订 LE 4 由式 4 可得 75 设计与研究 嘲 n a n d R e se a rc h d I Td 将式 5 代人式 3 可得 5 1 6 一 J 原木的直径在工作过程中不方便直接测量 而 0 P 的长度 则容易测量 由式 2 可得 d与 间的数 学关系为 d 7 2 一D 4 L 将式 7 代入式 6 并进行整理可得无卡轴旋切机床 工作过程 中进给速度与刀架位置 和原木线 速度 的方程如下 一 r 一 叮 T D 2 L 一 4 L 一D 图 3给出了原木线速度不变时刀架进给速度 与 位置 的关系曲线 图 3中 双辊中心距 1 0 2 mm 原木的线速度等于驱动辊 的线速度 驱动辊转速为 9 0 r mi n 求得原木线速度 为 4 7 1 m r n s 辊子直径 D 1 0 0 m i l l 从 图 3可知 刀架进给速度变化率与切削单 板厚度有关 单板厚度越厚 进给速度变化范围越大 越难控制 通过控制刀架进给速度跟随期望进给速度 可 以实现旋切单板的控制 o I 2 5 2 0 蔫 1 5 螽 1 0 5 0 0 1 00 1 5 0 2 00 25 0 30 0 35 0 刀架坐标位置L mm 图3 刀架进 给速度与位 置的关 系曲线 图 2 刀架进给速度伺服控 制方 案 根据式 8 对无卡轴旋切机床 的刀架进 给速度做 伺服控制 无卡轴旋切机床刀架进给伺服系统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 4所示 刀架的进给驱动电动机为三相异 步电动机 电动机经减速传动链通过丝杠推动刀架前 进 而编码器 A与进给丝杠同轴 通过编码器 A可以 得到刀架的位置信息 和刀架的实际前进速度 进刀 速度伺服控制器中的电动机驱动环节采用无速度传感 器矢量控制变频驱动 图 5所示为伺服控制器基本功能结构图 控制器 的输入信号是原木外表线速度 和刀架位置坐标 获得原木外表线速度 和刀架位置坐标 后 可根 据 式 8 计算 出刀架的期望进给速度 然后对无卡轴 旋切机床的进刀速度 I 1 做伺服控制 目标是刀架的进 给速度 快速高精度地跟随期望进刀速度 三相交流 异步 电动机 卜 醍 木 卫 墨垡 里 堕 堕 编 码 器 A 恫服控制器I 一 图4 无卡轴旋切机床刀架进给伺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 伺 服控制器 基本功能 结构 图 数字控制器主要包括期望速度计算 速度前馈控 制 电动机速度 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和感应 电动机 的 矢量控制等 4个环节 2 1 期望速度计算与速度前馈控制 当前刀架位置坐标 通过编码器 A检测获得 编 码器 A与刀架驱动丝杠 同轴联接 根据编码器的脉 冲 累积数可以计算 出刀架 的坐标位置 同时根据采样 时 间内的脉冲数也 可以计算 出刀架 的前进速度 计算公式如下 赫 其 中 为机械零位坐标点 L s 为丝杠螺距 Mo 为编码 器 A的分辨率 即单圈产生的脉冲数 采样模式为四 倍频方式 分母上的数字 4为倍频系数 孔为编码器的 累计脉冲数 T为控制器采样时间 为采样时间内编 码器脉冲数 原木实际旋转线速度 通过编码器 B获得 编码 器 B与从动辊 c同轴安装 从动辊 c为自由辊 其旋 转完全 由与原木外表面的摩擦决定 两者之间无滑动 等 I 一 z u l 1年 寻 I朋 则原木外表线速度计算式如下 1 0 式 中 D为从动辊直径 和 分别为一个采样周期 内编码器 B脉冲数和分辨率 T为采样周期 获得原 木外表线速度 I c 和刀架位置坐标 后 根据式 8 可 求得刀架的期望进给速度 无卡轴旋切机床的工作过程是快速且连续变化 的 随着旋切过程的进行 每个瞬时的期望进给速度都 不一样 由于旋转编码器的采样 时间限制 设定采样 控制周期 2 0 ms 控制器每 2 0 m s 采样两个旋转编 码器 计算 当前 的期望进刀速度 然后根据进刀速 度误差的大小做速度调节 为了加快系统响应过程 让刀架进给速度快速进入 小偏差状态 伺服控制器的 电动机速度控制环节中包含一个速度前馈环节 该前 馈环节取为比例环节 并设计电动机矢量控制的前馈 角速度输入为 1 1 式中 为电动机输 出轴到刀架推进丝杠轴的传动 比 为推进丝杠螺距 2 2自适应模糊控制 无卡轴旋切机床旋切原木过程 复杂 且受原木密 度 硬度和形状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切削负载的波动非 常大 这时基于模 型的速度伺服 控制策略难 以奏效 为提高鲁棒性 这里电动机速度控制器采用 自适应模 糊控制算法 川 根据旋切状况 的变化 自适应地修正 控制参数 其具体结构如图 6所示 电动机运行 电流 图6 自适 应模糊控 制器 的具体 结构 基于图 3可知 在整个工作行程中 刀架进给速度 变化范围非常大 若采用常规误差定义方式设计 闭环 控制器 为了满足全速度范围内的准确控制 需要在每 个工作点都要设计相应的误差 与输 出的隶属度 函数 若 以误差 比率代替误差大小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入用以 实现对速度的控制 则在全速度范 围内只需要一 张隶 属度函数表 误差比率定义如下 矿 z u 1l 毕 帚I 1 朋 D e s ig n a n d R 黜 a 设计与研究 1 2e 1 其 中 为刀架期望进给速度 为通过传感器反馈 的刀架实际进给速度 在基本模糊控制器 的输 出端 经过模糊推理后给 出的控制量同样为比率形式 该比率形式的控制量 乘 以一个 自适应调节的比例系数 K 如果有空载补偿 时 加上空载补偿系数 然后再乘 以进给速度前馈 量 还原为正常控制量 关于模糊 自适应控 制器的详细设计参见文献 1 2 2 3 空载补偿控制 无卡轴旋切机床初始行程阶段 由于切刀还未接 触原木外表面 进给驱动电动机处于空载阶段 而当切 刀突然接触原木外表面时 负载变化巨大 相当于给系 统突然加了一个阶跃负载 系统若不能及时调整速度 进刀速度会突然减慢 造成 刚开始旋切 的一段单板严 重偏薄 为了补偿这一过程的负载冲击 当电动机还 处于空载阶段时 让进给速度增大一定 比例 即在切刀 没接触原木前 进给速度高于期望进给速度一定 比例 用来补偿切刀突然接触原木时的速度损失 在进给驱动电动机空载阶段 刀架期望进给速度 直接由驱动辊的线速度算 出 而不是 由编码器 B采样 计算获得 因为此时原木与从动辊 c接触 不充分 编 码器 B无法真 实反 映原木 实际旋转线速度 根据实 际应用经验 原木空 载补偿系数 与木材 的硬度有 关 木质软和含水量高的原木例如杨木一般选择 1 0 比较合适 而对于硬度稍大的树种 宜再大一些 3 系统 实现 以及实验对 比分析 在一 台实际的无卡轴旋切机床上进行了控制系统 的相关实验 其驱动辊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经减速器 驱动 辊轴长度为 1 4 0 0 m m 直径 1 0 0 m m 恒定工作 转速为 9 0 r ra i n 刀架进给机构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 经减速器和丝杠螺母机构驱动 电动机的速度矢量控 制环节通过变频器实现 旋转 编码器 A和旋转 编码 器 B与控制器之 间通过光 电隔离实现 电气保护 伺 服控制器采用 rr I 公司 的 D S P T MS 3 2 0 L F 2 4 0 6 A 其外 设包括 P WM 正交编码器接 口等 非常适合感应电动 机的运动控制 整体系统几何参数如下 双辊中心距 为 1 0 2 mm 驱动辊转速为 9 0 r rai n 机械零位坐标 为 1 0 0 l ri m 丝杠螺距 为 6 m m 传动比 为 1 9 2 1 从动辊的直径 D为 1 0 0 m m 设定单板厚度 E为 1 0 m m 所测刀架实际进给速 度与刀架坐标 L 的关系如图7 所示 从图7中可以看 设计与研究 D e s g n a n d R e s e o rc n 出 实际速度能够很好地跟踪期望速度 吕 置 趟 图7 进 给速度 一 位置 曲线 图 实验原木的直径为 2 8 6 m m 为经过粗加工后的标 准圆形 切削后剩余木芯直径为 3 0 m m 旋切 出的单 板长度为 2 0 2 2 IT I 因为我们最终关心的是旋切 出的 单板的厚度均匀度 所以在单板的长度方向上 用千分 尺按顺序测量了 1 0 0个点 为了检验空载补偿的作用 在前 1 0 c m长度范围内测量了1 O 个点 以后大约每隔 2 0 c l n测量 1 个点 图 8为单板厚度分布 图 横坐标 为测量点的顺序 竖坐标为单板厚度值 从 图 8中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 前 1 0个 点为旋切开 始时单板 的前 1 0 c m 从图中可 以看到 前 5个点 的厚度快速逼近设 定厚度 1 r f l m 即旋切单板 的长度在 5 c m 以内就进入 设定单板 的厚度范 围 系统反应非常迅速 这要得益于 空载补偿系数的应用 除去旋切起始阶段的 1 0个点 后面的厚度 值上 限为 1 0 2 m m 下 限值 为 0 9 9 m m 可见通过控制系统对进刀速度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 其切削精度 采样序号 图8 单板厚度一 测量序号折线图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无卡轴旋切机床传动过程的运动学分 析求得了刀架进给期望速度 函数 指 出旋切控制的关 键在于刀具进给与原木真实转动速度的匹配 文 中设 计了一种采用旋转编码器实时检测原木转动实际线速 度以及刀架进给速度 通过数字控制器对刀架进给速 度进行控制的实现方案 基于所提 出的控制器架 构 采用 自适应误差 比率模 糊控制算法 同时引入空载补 偿 可以实现宽范 围速度跟踪并解决 在旋切初始阶段 单板厚度偏薄的问题 从而有效地提高旋切机床 的生 产率和旋切质量 所开发的实际系统已应用于实际生 产 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梢纯 朱孝生 巴兴强 等 单板旋切厚度均匀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 9 9 7 2 5 2 7 5 7 7 2 王瑞灿 无卡轴旋切机床 电磁调速智 能数控技 术 的应用 研究 J 林木机械与木工设备 2 0 0 1 2 9 8 1 3 1 4 3 鲁霞 胡国清 无卡轴旋切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J 液压 与气动 2 0 0 9 4 5 3 5 4 4 G u o L J D e s i g n o n v a r i a b l e s p e e d f e e d i n g m o d e l a n d a u t o ma t i c c o n tr o l s y s t e m f o r h y d r a u l i c l o g c o r e v e n e e r l a t h e C P r o c e e d i n g o f t h e S e e a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o n f e r e n c e o n Mo d e l i n g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2 0 0 9 4 7 3 4 7 7 5 J o h n O l d h a m D e l ta AC s e r v o mo t o r v e n e e r l a t h e d ri v e s y s t e m U S A U S 2 0 0 7 0 1 5 7 9 9 2 A1 P 2 0 0 7 0 7 1 6 G u o L J Mo d e l i n g a n d s i mu l a t io n o f p i t c h ang l e for l o g c o r e v e n e e r l a t h e C P r o c e e d i n g o f t h e S e c o n d I n t e rna t i o n al S y mp o s i u m o n T e s t Au t o ma t i o n a n d I n s t r u me n t 2 0 08 1 3 8 5 1 3 8 8 7 蒋身学 戴春平 王建和 柔化辊和光滑压辊对单板质 量及 旋切参 数 的影 响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7 3 1 4 6 1 0 8 C e r r u t o E C o n s o l i A R a c i t i A e t a 1 Ad a p t i v e f u z z y c o n t r o l o f h i g h p e rf o r ma n c e m o t i o n s y s t e ms C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I n t e rna t i o n a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Po we r E l e c t ron i c s a n d Mo t i o n Co n t rol 1 9 9 2 88 9 4 9 Wa h b a M MI MO I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