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文 件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三、建设目标 四、总体规划 五、建筑设计 (一)功能布置 (二)剖面设计 (三)垂直交通 (四)造型设计 (五)装修设计 (六)无障碍设计 (七)灯光标志工程 六、经济技术指标 七、结构设计 八、给排水设计 九、电气设计 十、弱电设计 十一、通风空调设计 十二、消防设计专篇 十三、环境 及卫生 设计专篇 十四、节能设计专篇 十五 、图纸及概算另册 十六、人防部分(另详河南省人防院图纸) - 2 - 新城区医院 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为 了配合 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满足新区内工作人员及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市领导决定在新城区内建设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绿色环保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规划床位 1500 张。 医院选址位于新城区中心偏北地带,毗邻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的白龟山水库风景区。基地南靠龙翔大道,北临滍阳路,西侧为育英路,东侧是崇文路,总用地共 223 亩。周边道路中龙翔大道等级最高,是连系新城区与老城区的一条主要干道。 基地位处山坡北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达 16m。同时,基地与周边道路之间也存在一定高差,尤其与龙翔 大道之间高差较大。 基地周边多为小体量建筑,且布局凌乱,无法形成该区域的核心建筑。新区医院应建设为该区域的核心建筑,通过大型的建筑体量把周边建筑统一整合起来。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1、设计招标文件 2、规划红线图 3、 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纪要 (另附) 4、 平 发改 审服 201014 号 关于 新城区医院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另附) 5、 人民防空办公室行政审批文件关于新城区医院建设人防工程申请的批复平防审 20108 号 (另附) 6、 新城区医院建设筹备组会议纪要 平 新医纪 20102 号 (另附) 7、 新城区医院筹建组的回复意见 审查意见 8、 平 环 审 201012 号 新城区医院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审查意见的函 (另附) 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0、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2008)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 年版 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5、汽车、修车场、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范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7、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8、国家及省市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三、建设目标 新城区医院 建设规模为总床位 1500 张,日门诊量为 5000 人次,医院建- 3 - 成后将满足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家集医疗、科研、保健 、康复于一体的 绿色环保的 三级 甲 等 综合 医院。 四 、总体规划 ( 一 )功能布局 通过对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的分析,方案将医院布置于基地东南侧,且面向龙翔大道开设主入口 。西南侧则作为医院未来的发展用地。医院相关功能集中布置于两栋大楼内,一栋医疗综合楼(含医院所需的全部医疗用房及后勤保障用房)及一栋 值班公寓 楼。 医疗综合楼总建筑面积 179321 中地上 15 层,地下 2层、裙房 4 层,主楼 最大 建筑总高度为 室内外高差),裙楼 最大 建筑高度 班公寓楼总建筑面积 5448 上 6 层,建筑高度为 含室内外高差)。 医疗综合楼采用左中右的布局方式,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由东向西依次排列。门诊采用模块化设计,靠东侧崇文路布置。崇文路上还 开设多个门诊辅助入口,既方便了就诊病人,又分散了主入口的人流。医技位置居中,兼顾门诊及住院病人。住院部共 3 栋住院楼,由南向北依次为急危重症治疗中心住院楼(设500 张床位)、微创治疗中心住院楼(设 500 张床位)及肿瘤治疗中心住院楼(设500 张床位)。住院部位于用地中部,远离城市道路避免噪音污染,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住院环境。 值班公寓楼 位于基地北侧,设置 文体活动用房、 医院行政及 单身宿舍 。 在医院西侧的预留用地内拟规划集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护理中心。中心依托新区医院强大的医疗资源,患者可 享受“大病不离院、小病不离床”的医疗服务,秉承“让家人放心,让老人安心”的服务宗旨。 模块化、秩序化的功能布局充分体现医院“大专科、小综合”的规划发展思路。急危重症治疗中心、微创治疗中心及肿瘤治疗中心的病房、医技、门诊一一对应,各功能紧凑合理、流线高效快捷,构成一个以医技为核心的规模化、专科化的大型医疗城。 (三)交通组织 本工程 按照“车流在外,人流在内”的原则,将地面机动车停放场地布置于基地外围。各车流由出入口进入后,就近停放与相应的停车场内 ,南侧利用入口广场的下部空间停车 237 辆,北侧停车 172 辆。 地下 机动车停车场位于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地下一层为门诊病人停车场 , 停车 62 辆 ,地下二层为住院病人停车场 , 双层机械停车 155 辆 。 共设机动车停车 626 辆。 非机动车地面停放场地也布置在基地外围,靠近各出入口。另外,门诊区地下一层还设计了供门诊病人使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停车 950 辆)。地下二层布置了行政办公专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停车 850 辆)。 (四) 景观规划 院区绿化顺应坡地布置,高低错落、丰富多变。门诊与医技之间的景观内街,延续了室外的坡地绿化,由南向北层层跌落。街内阳光明媚、廊桥纵横,内外景观相互交融 ,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工程 还在建筑内部设置多处绿化庭院,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丰富了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引进了更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 4 - 通过各种景观绿化形式的相互融合,使新区医院真正成为一所独树一帜的生态型医院。 (五)竖向设计 本工程 结合基地的自然高差,顺应基地外围道路走向,将院区分为几段台地处理。既可以保证各出入口与道路之间能顺畅衔接,又有效的减少了工程的土方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本工程 以基地现状绝对标高 出入口以其为基准,沿坡地向上或向下布置。主入口位于二层 高层,与龙翔大道路面标高取平,病人通过架设于二层的入口广场进入门诊大厅。急危重症治疗中心住院楼入口及门诊最南端的辅助入口位于 高层,微创治疗中心及肿瘤治疗中心住院楼入口和门诊最北端辅助入口位于 高层,后勤及值班公寓楼入口位于 高层。另外,顺应崇文路的坡度走向,门诊中部 体检中心入口的辅助入口位于 崇文路路面标高取平。 本工程 在不同的标高层开设出入口,利用立体交通形式组织医院各流线。门诊流线可由主入口或崇文路门诊辅助入口进入。急诊流线由主入口 进入。住院探视流线由西侧育英路次入口进入,由南向北依次到达各住院大楼。工作人员及后勤物资由滍阳路东侧出入口进入。另外,医院污物在地下室汇总后,由专用车辆经滍阳路西侧出口运出医院。通过出入口的分设,将原本大量集中的流线分散化解,各流线便捷清晰、快捷高效。 五 、建筑设计 方案将门诊大厅、医技主街、门诊主街和医技与门诊之间的景观内街,组成一个供病人休闲、交流、娱乐的大型共享空间。病人等候厅及竖向交通等公共空间均沿内街布置,使行走在医疗主街上的人们和候诊区的病人可以享受到明亮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另外,沿内街还布置 有咖啡、茶座、图书、购物等商业设施。 门诊均采用尽端式布置方式,互不交叉穿越。并且设有开敞明亮的候诊空间,电子叫号保证了安静的候诊环境、提高医护的效率。门诊西侧还设计一条医护走廊,并配有医护更衣室及医护专用卫生间等功能用房。门诊每层均设置多处挂号收费,分散了缴费人流,避免人员拥挤。 医疗综合楼平面功能布置如下: 地下二层: 平时 布置有医护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场、双层机械停车库、职工厨房、设备用房及太平间。 战时为医疗救护站和六级物资库,具体有河南省人防设计院设计。 地下一层:门诊区由南向北依次为门诊病人非机动车停车 场、门诊病人机动车停车场及 门诊预留用房 。医技区布置有 冷冻机房 、中心药库、中心供应、放疗中心及营养厨房。住院区依次为 配电房、水泵房、 设备用房、微创治疗中心住院大厅及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大厅。中心供应室位于手术部下方,中心供应严格按洁污分流原则,并依照工艺流程单向循环布置。污物的接收和清洁物品的发放,分设不同出入口,污物接收后经分类、清洗、打包、消毒等一系列工序后,检验、存放,再按定单发放。 一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传染门诊、体检中心、 检中心、 门诊预留用房 。医技区布置有病区药房、 静脉配置中心、 放射科、微创治疗 中心及对外餐厅。- 5 - 住院区依次为急危重症治疗中心住院大厅、康复中心及肿瘤患者俱乐部。 二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 门诊挂号收费、 中西药房、 内 科门诊、儿科门诊、肿瘤中心 及 门诊预留用房 。医技区布置有急诊中心、输液中心、超声中心、电生理中心、内镜中心及职工餐厅。住院区依次为急诊观察区、微创治疗中心护理单元及临终关怀病区。急诊部位置明显,方便夜间的急诊病人就医。并配有抢救室、手术室、 室、挂号收费、输液、观察、拍片等一系列完整的医疗功能用房,可满足 24 小时服务。急诊部靠近其他医技部门及病房楼,方便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及 办理住院手续。 三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 妇产科手术区、妇产科诊疗区、中医科、皮肤科、口腔科、肿瘤中心 及 门诊预留用房 。医技区布置有血库、全院计算机中心、检验科、病理科及教学研讨区。住院区依次为血透中心、微创治疗中心护理单元及临终关怀病区。 四层平面:门诊区布置有 门诊手术 、 外科、耳鼻喉科、眼科、 专家门诊 及 图书阅览很病案库 。医技区布置有手术中心、综合 多功能厅。住院区依次为分娩中心、 心、及肿瘤治疗中心护理单元。手术中心采用双通道布置方式,病人经由换床室进入手术中心,医护则经强制性卫生通过进 入手术区。病人及医护均进入内部洁净通道内,术后污物则由外围污物廊运至污物电梯,到地下层汇总运出院外。 近手术中心,方便术后病人至 护。 五至十五层平面:布置有三大中心的标准护理单元,护理单元内病人电梯、医护电梯及污物电梯均分开设置,满足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使用要求。病房布置于南侧,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分别设有三人间、二人间、单人间共 40 张床位。病房均设有独立卫生间,配置综合医疗设备带,内含医疗气体管道接口、电气插座、呼叫讯号按钮、床头灯等。护士站位于护理单元中部,缩短了护理、流线,提高护理效率。 单元内还布置了供探视人员使用的公共卫生间。 值班公寓 楼平面布置如下: 一层平面:布置有医护活动健身用房。 二 至 三 层平面:布置有行政办公用房。 四至六层平面:布置有值班公寓。 (二)剖面设计 1、医疗综合楼 负二 层 负 一层 一 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五 十 五 层 室内外高差 建筑物总高 2、 值班公寓楼 一层 二 六 层 - 6 - 室内外高差 建筑物总高 (三)垂直交通 医疗综合楼及传 染楼设置了较为完备的垂直交通系统。 1、医疗综合楼: 住院部设 71 台医梯, 2 台客梯,医技部 设 6 台医梯, 4 台客梯, 2000梯 1 台, 200梯 2 台, 500梯 1 台, 门诊部设 5台医梯,自动扶梯每层 6 台,共设 24 台。 2、 值班公寓楼设电梯 2 台 。 (四)造型设计 本 工程 通过体块之间的穿插对比,创造出流动开阔的建筑空间与完整的建筑形态,既烘托了主体建筑,又增加了医院的凝聚力。主楼高耸挺拔,与裙房形成高低错落的立面效果,构成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树立标志性建筑形象。方案立面风格现代简约,积极运用 现代建筑材料,以体现现代医院的特征。主入口三层通高大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与主入口广场景观小品相映成辉,创造出医院开放性的建筑形象。明亮大气的景观内街造型柔美活泼,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立体绿化穿插其中,形成功能与环境互动的空间。三栋住院大楼气势磅礴、大气舒展,外形如三片风帆,完美的契合了白龟山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医院正如扬帆起航的巨轮,在医疗事业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永不停航 。 (五)建筑装修及材料做法 A、 建筑装修 外墙: 医疗综合楼 主楼采用浅色真石 漆涂料, 裙房 外墙 采用 花岗岩 干挂 , 外窗采用横向 300 宽铝格栅装饰 , 局部采用玻璃幕墙; 行政办公楼采用花岗岩干挂。 外窗:深灰色 断热型 铝合金窗框,浅蓝灰色 ( 6+12+6) 空玻璃,玻璃幕墙均采用蓝灰色 空玻璃。 外门:无框铝合金弹簧玻璃门。 标识:医院主楼墙上的院名采用 作。 屋面: 上人屋面均为防滑砖面层,其余均为普通水泥砂浆面层 。 地面:医疗主街和门诊、急诊、住院大厅、等候大厅等公共空间采用耐磨防滑抛光砖,诊室、医办、休息室等采用防滑抛光砖,病房采用 板。 放射科机房采用 浅色实 木地板。 停车库采用耐磨漆地面。 内墙面:医疗主街和门诊、急诊、住院 大厅、等候大厅等公共空间采用抛光砖饰面,诊室、医办、休息室、病房等采用乳胶漆饰面。 天棚: 医疗主街和门诊、急诊、住院大厅、等候大厅等公共空间采用轻钢龙骨铝板吊顶,诊室、医办、休息室、病房等采用轻钢龙骨硅钙板吊顶。 厕所污洗间采用轻钢龙骨铝扣板吊顶。 窗帘箱:均为硬木双轨窗帘盒(结合吊顶安装)。 内门:胶合板装饰门,木质防火门。 内窗:铝合金推拉窗。 踢脚板:随楼地面材料,高 120。 B、 材料做法 1、屋面 上人及非上人屋面:防滑面砖及 40 厚 石砼 面层 (内配 4150 钢筋双- 7 - 向), 20 厚 1 2 水泥砂浆找平 层, 60 厚挤塑聚苯 板保温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20 厚 1 2 水泥砂浆找平层,现浇板结构层。 2、楼面 ( 1)花岗石楼面和防滑地砖 a 8 厚 10 厚防滑地砖或 20 厚磨光花岗石 b 20 厚 1: 2 水泥砂浆结合层 c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d钢筋混凝土现浇面板 ( 2)塑胶板楼面 a 厚软质塑胶板面层 粘结,擦上光腊 b满刮粘结胶一遍,配合比:聚醋酸乙烯乳液:水 =1:(重量比) c 20 厚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 d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e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 3、地下室防水 ( 1)地下室外墙防水 a 40 厚挤塑聚苯乙烯板保护层 b 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 c 渗钢筋砼墙体 d 20 厚 1: 2 水泥砂浆掺 5%防水剂粉面层 , ( 2)底板下防水 a 20 厚 1: 2 水泥砂浆掺 5%防水剂粉面层 , b 渗钢筋砼底板 c 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d 垫层 4、外墙: 住院楼 为真石漆面层, 裙房及值班公寓楼为 140 厚 裙房为干 挂花岗岩。 5、内墙面: 除特殊注明外,采用 140 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 1)乳胶漆: a刷乳胶漆 b 5 厚 1: 泥白灰膏砂浆罩面压光 c 13 厚 1: 3 水泥白灰膏砂浆打底 ( 2)瓷砖墙面 a白水泥擦缝 b贴 5 厚釉面砖 c 8 厚 1: 泥白灰膏砂浆 d 12 厚 1: 3 水泥砂浆打底扫毛 6、门窗设计: ( 1)甲级防火门(木质):地下室设备用房、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必须配备自动闭门器及顺位器)。 ( 2)乙级防火门(木质),地上各层楼梯间及前室(必须配备自动闭门器及顺位器)、配电小室。 - 8 - ( 3)丙级防火门(木质)管道竖井检修门。 ( 4)用于走道,平时常开的防火门均有自动关闭信号 反馈功能。并双面均可手动开启装置。 ( 5)病房门 1300 2100(带观察窗母子门装饰门) ( 6)病房卫生间 800 2100 平开门 7、室外道路与广场做法 道路: a 30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路面横剖面坡度 1. 5% b 7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c粉煤灰三渣 d级配塘渣 e 路基碾压密实 98% 入口广场: a 60 厚防滑花岗石 b 30 厚 1: 2 水泥砂浆结合层 c 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 d钢筋混凝土现浇面板 8、砌筑墙体 ( 1) 外墙: 住院楼 为 240 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 +20 厚无机保温砂浆保温 层 。详见国标 06裙房及值班公寓楼为 140 厚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40 厚岩棉 板 保温层 +90 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砌块。详见国标 02 ( 2) 内墙面:除特殊注明外,采用 140 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详见国标 02 9、防撞扶手及护墙角: 病房单元走道两侧及墙阳角处安装乙烯脂 /聚丙烯彩色防撞扶手及护墙角。 (六)无障碍设计 全楼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有关节点遵照 行。 出入口均做防滑处理,设宽度 1500,坡度 1/12 的坡道,坡道面均做防滑处理。 在 踏步起始点及电梯门前铺设有触感提示的地面材料为视觉残疾者提供方便。 一层 四 层主街上均设残疾人专用厕所,有关要求按 计。 (七)灯光标志工程以及色彩分区 本医院为大型现代化医院,功能科室较多,为方便病人以及访客等外来人员及本院职工识别方向,全院统一设计图案文字加色彩引导图标。在电梯、楼厅、各科室入口、出入院门厅及各交通枢纽布置导向标志:包括安全疏散标志及地面层通向地下室入口标志。 医院各科室、病房及护理单元以不同颜色的防撞扶手、色带区分不同部门、各科室入口处以及护理单元、护士站以灯光色彩 标志区分不同部门。 为残疾人专用的设施,包括停车位、卫生间、电话间等均设有国际残疾人使用标志。 各类工程管道网均按国家有关标准涂刷不同颜色油漆,便于维修管理。 (八)建筑技术设计 1、采光:根据规范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大多数病房均有较好的朝向、良- 9 - 好的日照,主要房间的窗地面积均满足以下要求 诊室、休息室、值班室等 1/6 病房、示教室 1/7 对无自然采光条件的房间均采用人工照明。 2、通风 本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所有外窗均设开启窗,对无自然通风条件的房间及走道均设机械通风系统。 六、 技术经济 指标 总用地面积: 线内 总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219095 计容积率 192678 一期建筑面积 : 189095计容积率 169678 其中: 医疗综合楼面积: 179321计容积率 164230 入口广场 : 4326 班公寓楼 : 5448计容积率 5448 规划建筑面积: 30000 计容积率 23000 建筑占地: 27066 积率: 线内容积率: 筑密度: 绿 地率: 总床位数: 1500 床 机动车 停车数量: 626 辆 (含地下 217 辆) 非 机动车 停车数量: 3000 辆 (含地下 1800 辆) 七、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地南靠龙翔大道,北临滍阳路,西侧为育英路,东侧是崇文路,该工程由医疗综合楼(含医院所需的全部医疗用房及后勤保障用房)及值班公寓楼组成。 医疗综合楼 :住院楼地上十五层,地下二层,其他医疗用房地上四层,地下二层。 值班公寓楼地上六层。 各子项工程概况如下表: 子项名称 地下 层数 地上层数 房屋高度 ( m) 结构体系 楼盖结构 基础形式 医疗综合楼 住院楼 2 15层 架剪力墙 结构 现浇梁板 桩基础 其他医疗用房 2 4层 架结构 现浇梁板 柱下独立基础 值班公寓楼 0 6层 架结构 现浇梁板 柱下独立基础 (二)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参数名称 医疗综合楼 值班公寓楼 - 10 -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二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 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50 地下室防水等级 一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丙类 地基基础设 计等级 甲级 丙级 (三) 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及其它工种所提供的有关图纸。 2、现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浙江省地方标准和有关规定、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006版)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008年版 )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009年版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01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建设部 2008年 版) 3、设计荷载 ( 1)风雪荷载 子项名称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基本雪压 医疗综合楼 (住院楼 ) N/ 按 100年重现期) 疗综合楼 (其他医疗用房 ) N/ 类 班公寓楼 N/ 类 2)使用活荷载 办公、病房、值班 N/梯厅、走廊、门厅、会议 N/堂餐厅 N/分隔的蹲厕卫生间 N/浴缸及坐厕卫生间 N/散楼梯 、大会议室 N/房(含药库、血库)、资料 N/T、核磁共振室 N/术室 N/腔诊室 N/毒室 N/梯机房、空调机房 N/ 11 - N/配电所、发电机房、水泵房 10 KN/车库 N/层消防车道 N/上人屋面 N/人屋面 N/屋面绿化 N/下室顶板施工荷载 3)填充墙荷载: 墙体部位 墙体材料 外墙( 240厚) 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0厚无机砂浆保温层 内墙( 140厚) 140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恒载和特殊设备荷载按实计算。 ( 4)人防地下室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详见人防设计 院设计专篇。 4、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 本工程地质资料 根据 河南地矿集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0 年 5 月 提供的 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间资料)进 行本工程基础结构初步设计 。 ( 1) 拟建工程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形为南高北低地面标高 对高差最大为 面最大坡度约 地貌单元属丘陵坡地。 ( 2)自然地坪以下土层自上而下分布如下: 层号 地层名称 地 层 描 述 承载力特征值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碎石粉质粘土 褐黄色,松散,可塑,干强度及韧性低,碎石含量占全重的 10150 60 粘土 姜黄、棕黄色夹灰绿色,硬塑,干强度及韧性高,含量约占全重量的 5%, 240 80 含粘土碎石 褐黄、棕黄色夹少量灰绿色,稍湿,稍密 石含量占全重量的 30 300 140 3200 强风化砂岩夹页岩 棕红色浅肉红色 ,夹褐黄色、灰绿色,层状构造,中厚 400 180 2300 ( 3)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据 不完全统计场地地下水位为 浮水位为 程为 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表覆盖层,且在场地西侧即高层建筑所在场地的地下水位较低,水量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大,雨后地表常有积水,受季节影响较大。 5、抗震设防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地类别: - 12 -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设计特征周期: 尼(弹性分析): =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医疗综合楼(抗震设防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6度计算,抗震措施按提高一度( 7度)的要求确定。 6、使用环境分类 二 下室、外墙、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其他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构件、水池、集水井。 其余属于一类环境。 7、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 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算。 ( 四 ) 设计说明 1、 结构体系概况及分析 医疗综合楼:住院楼为 15 层,其他医疗用房为 4 层,三幢住院楼与其他医疗用房之间设 120沉降兼抗震缝;其他医疗用房长 x 宽为 ,故根据功能及使用要求把整个其他医疗用房用抗震缝兼伸缩缝分为六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因住院楼长 78 米,故在住院楼中部设 2000加强带,其他医疗用房设置多道加强带以此来减少结构超长的不利影响。人防地下室不设缝,连成整体。 各幢高层建筑平面形状见下表: 子项名称 结构类型 长度 L 宽度 B 高度 H( m) L/B H/B 裙房层数 高度类型 平面形状 医疗综合楼 住院楼 A 框架 剪力墙结构 78 矩形 住院楼 B 框架 剪力墙结构 78 矩形 住院楼 C 框架 剪力墙结构 78 矩形 从上表得出,各高层建筑均不属于超限高层结构范畴。 2、 抗震等级 医疗综合楼:住院楼框架为二级,剪力墙为二级, 其他医疗用房:框架为三级 值班公寓楼:框架四级。 3、 上部结构 根据建筑布局及功能 要求,楼屋面采用全现浇梁板体系。 医疗综合楼:住院楼利用中部电梯间、楼梯间布置剪力墙。剪力墙厚为 350、300、 250;柱截面住院楼为 1000 1000、 1000 900, 600房为 600 600,500,随着层数的增加,截面递减;梁断面为 300 900, 30030000 600, 250 500 等,截面估算详见结初图纸。楼板厚度一般为 120 厚。门诊大厅局部运用钢结构。 值班公寓楼 :柱截面主要为 500 500;梁截面主要为 250 700, 250 600,250 500 等。楼板厚度一般为 120 厚。 - 13 - 4、地下室结构 医疗综合楼地下室抗渗等级为 板厚均为 400墙厚 350疗综合楼地下室顶板厚 180防水池壁厚 250下室底板下做 100厚 5、 地基基础 根据 河南地矿集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提供的 中间资料 ) ,住院 楼 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桩端以( 4)层强风化砂岩夹页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身直径 为 900, 1000, 1200, 扩大头直径为 1200 2600不等。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详平面图。桩端进入持力层 3m。附属用房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以( 3) 层 粘土碎石为持力层。 值班公寓楼: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以( 2) 粘土 层 为持力层。 6、 基坑维护 本工程建设场地较开阔平坦,拟建建筑物与已有建筑物及道路距离较大,基坑挖土有条件进行放坡,建议放坡坡率 1:1。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坡面防护及基坑周围地面的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浸泡边坡土体。基坑挖土完成经验槽合格后应及时浇注素混凝土垫层,以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 (五) 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2009年 11月版)对各子项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考虑双向地震力作用与地震作用下偶然偏心的影响,把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各楼的嵌固端。 主要计算结果指标如下: 1、 医疗综合楼 周期折减系数 地震调整系数 计算振型数 2 ( 1)住院楼自振周期 振型号 周期( S) 平动系数 扭转系数 主楼 A 主楼 B 主楼 C 主楼 A 主楼 B 主楼 C 主楼 A 主楼 B 主楼 C 1 2 4 住院楼 1 均小于 足规范要求。 2、 其他主要控制参数 经计算楼层侧向刚度均大于相邻上部楼层的 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的80%。 地震力作用方向 住院楼 A 住院楼 B 住院楼 C 规范限值 X Y X Y X Y 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与其上一层之比最小值 93 14 - 有效 质量系数 90% 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宜大于 应大于 层最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宜大于 应大于 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最大值 1/1867 1/1458 1/2113 1/1561 1/2011 1/1527 1/800 楼层最小剪重比 医疗综合楼其他医疗用房及值班公寓楼经计算各项参数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六) 结构处理 ( 1)上部结构处理: 医疗综合楼:上部建筑体型较复杂、且超长。故通过变形缝把上部结构分为九个 较为规则的结构单元 。分缝后单体采取在楼板的中部设置混凝土膨胀加强带,抵抗混凝土收缩变形。 提高顶部几层特别是屋面的楼板和端跨梁的配筋率,屋面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提高楼层周边梁的侧向构造钢筋的配置。屋面女儿墙等混凝土外露构件每12 米设伸缩缝一道。加强屋面层的保温措施。 加强施工阶段的养护。楼面混凝土采用改性聚丙烯抗裂纤维混凝土。 ( 2)地下室处理: 医疗综合楼:因地下室面积较大且超长,故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外墙、顶板隔 40米设混凝土膨胀加强带,掺抗裂纤维。基础底板设置褥垫层,调节基础底板的变形。地下室外墙水平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 外侧受力钢筋的外侧增设一层焊接钢筋网,防止地下室外墙开裂。地下室顶板采用双层双向贯通钢筋。加强过渡区域及应力集中部位梁板配筋。 材料方面,地下室混凝土采用改性聚丙烯抗裂纤维混凝土。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水泥,骨料采用采用碎石;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外 加剂的品种、质量和剂量。 在施工上,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以部分抵消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加强混凝土养护,特别是前期养护。 (七) 主要结构材料 1、 钢材 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 热轧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 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 、热轧钢筋。 型钢、钢板、钢管、螺栓: 条: 筋, 焊接: 列; 筋焊接: 列; 筋焊接: 列。 2、 混凝土 ( 1) 医疗综合楼 桩身混凝土: 础承台混凝土: 下室:住院楼框架柱 、梁、板 属用房及纯地下室框- 15 - 架柱 、梁、板 层:住院楼框架柱 、梁、板 属用房( 1屋面层)框架柱 、板 415 层:住院楼框架柱 、梁、板 机房层 屋面:住院楼框架柱 、梁、板 ( 1) 通用构件:圈梁、过梁、构造柱采用 ( 2) 地下室底板、地梁、承台、外墙、水池及地下室顶板采用抗裂防渗透混凝土,抗渗等级 面采用抗裂防渗透混凝土,抗渗等级 3、 砌体及砂浆 240 厚外墙: 240 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 +20 厚无机砂浆保温层 。 140 厚内墙: 140 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八) 本初步设计的构件截面尺寸在施工图设计时,可按实际情况调整。 八、给排水设计 (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 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 年版)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005 年版)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88 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10、建筑提供平面图及 剖面图 (二)设计范围 1、给排水总平面 2、建筑给水系统 3、建筑热水系统 4、饮用水系统 5、冷却循环水系统 6、建筑排水系统 7、建筑雨水系统 8、给排水主要设备表 9、建筑消防系统(消防专篇) 10、污水处理系 统(环保专篇) (三)概况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 一栋医疗综合楼及一栋值班公寓楼,规划老年护理中心和规划健康产业中心等建筑。 医院南面为城市主干道龙翔大道,北面为滍阳路,东面为崇文路,西面为育婴路,医院地势南高北低。 (四)给水系统介绍 1、给排水总平面 - 16 - ( 1)水源 本设计拟从滍阳路和育婴路各引 入一路 水管,供医院生活、消防用水,两路给水院内成环,保证用水可靠性。接入点处位置详见给排水总图。 ( 2)医院日用水量分布如下 用水点 用水量 标准 最高日 用水量 小时变 化系数 最高日最 大时用水 备注 门急诊用水 15L/人 75T 000 人 病房用水 400L/床 600T 0T 1500 床 医护人员 200L/人 300T 5T 1500 人 手术用水 800 L/台 50T 3 台 循环补充水 1440T 60T 4000T/小时 中心供应 10 个点 厨房用水 20L/人餐 120T T 6000 人餐 /天 绿化用水 2L/81T 次 /天 浇灌道路 次 次 /天 不可预见水量 0% 合计 经计算,全院最高日用水量为 中包括中央空调冷却循环补充水1440 吨 /天),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为 ( 3)排水概况 本工程室外排水雨污分流,污废分流,污水经化粪池后和废水合并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根据院区地势南高北低,本工程污水最终排入北面的滍阳路市政雨污水管线。具体接口见给排水总平面图,具体接管位置须在施工图以前进行实测。 2、建筑给水系统 医院所有供水水源采用市政给水水源,大楼内部加压供水,消防用水医疗综合楼和值班公寓共用消防水池和水泵,生活用水单独加压。 医疗综合楼室内给水系统共分为三个区,负二层至一层作为一区(直供区),因常水压基本能保证正常供水,为节约能耗,平时采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为确保用 水可靠性,从低区变频增压供水设备开旁路备用;大楼二至八层为一个区(低区),采用地下室变频泵加压供水,变频泵一用一备。九层及以上采用屋顶水箱供水(高区)。屋顶水箱补水泵及变频泵统一设于大楼地下室水泵房内,泵房内设不锈钢水箱,供水泵取水,水箱总容积为 360 吨,水箱分为两格,便于清洗。大楼给水采用主干管加横支管层层供水。给水系统按医疗综合楼 栋、医技区域、门诊区域共 5 个系统单独设置,便于分期实施。 值班公寓楼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 除全院总水表和进建筑物水表外,医疗综合楼门诊每个楼层、病房楼每个护理单元均单独设置水表,便于甲方按科室、护理单元计量核算。 医院重要区域给水:手术室采用双路供水,常规情况采用本系统(医技区域变频供水)供水,停水时或管道检修时,采用住院楼 A 栋屋顶水箱供水;血透纯水原水从屋顶水箱单独引来,屋顶水箱设有 25 吨专供血透、手术洗手专用储水,并有不被挪用措施。 3、建筑热水系统 ( 1)大楼病房卫生间、手术洗手、中心供应、厨房餐厅等部位设置集中热水供水系统。室内热水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水采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结合的供热方式,热水出水温度为 60。 C。热水分区同冷水系统。热水系统划分情 况见- 17 - 下表: 场所 日用水量 制热方式 供热 /循环方式 系统一 住院楼 A 幢高区 42m3/d 空气源热泵 全日 /机械 系统二 住院楼 A 幢低区 42m3/d 太阳能 /电辅助 全日 /机械 系统三 住院楼 B 幢高区 42m3/d 空气源热泵 全日 /机械 系统四 住院楼 B 幢低区 42m3/d 太阳能 /电辅助 全日 /机械 系统五 住院楼 C 幢高区 42m3/d 空气源热泵 全日 /机械 系统六 住院楼 C 幢低区 42m3/d 太阳能 /电辅助 全日 /机械 系统七 食堂、餐厅 50m3/d 太阳能 /电辅助 定时 /无 循环 系统八 中心供应、手术 50m3/d 太阳能 /电辅助 全日 /无循环 热水管网采用机械循环供水方式。 4、饮用水系统 在病房每个护理单元配餐开水间内均设置一个 开水炉,容量为120L/h。供住院病人、医护人员饮用水。 5、冷却循环水系统 根据暖通专业提供的资料,大楼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循环水泵统一设置于地下室设备用房内,冷却塔考虑设于裙楼屋面,总循环水量约为 4000T/H,为减少噪声对附近病房的影响,选取无风机喷雾型低噪音冷却塔。按常规每组冷却塔风机功率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对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24-2025学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锦州市名校2024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涧南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房屋租赁合同附带租客入住培训
- 汽车零部件采购合同签订与质量认证要求
- 2025至2030中国印刷用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报告
- 公交车优化调度系统实施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自行式割草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腹主动脉瘤药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写字表
- 工厂十周年活动策划方案
- 天津汇融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肿瘤的健康科普
- 广东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
- 2025至2030中国清洁机器人市场经营效益与投融资发展状况报告
- 产品标品牌管理制度
- 高压气体绝缘设备中SF6分解产物检测SO2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 DBJ04-T494-2025 《坡地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 ecmo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1711.3-2025基础机电继电器第3部分:强制定位(机械联锁)触点继电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