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利弊得失_第1页
新文化运动利弊得失_第2页
新文化运动利弊得失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利弊得失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利弊得失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发起的革新运动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这是一场进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关于这场运动 其初衷是推动科学与进步 本意是要促 进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改善 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 受到激进思想与全盘西化的思潮所影响 新文化运动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关键词 新文化 传统文化 利弊得失 1 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目的及运动的成就 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目的及运动的成就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于 20 世纪早期 在中国的文化界中 由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 次革新运动 这场运动以其对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和空前的思想解放 以及对人们追 求科学和民主的启发 因而亦被评价为 中国的启蒙运动 从客观上来讲 这场运动对中 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对青年思想的启蒙以及封建统治的动摇 是有着极大的进步作用的 1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 产物 亦是近代中国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的基础上必然的结果 1 政治方面 当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与军阀混战的形势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迫在眉睫 而 列强对袁世凯登基的支持 一方面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另一方面则使得中国的先进知 识分子不得不为改变中国的混乱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 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的要求实行民主主义 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 3 思想文化方面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而当时 的北洋军阀假借尊孔复古之名大肆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 经历过辛亥革命后 当时的 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 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主共和意识尚未在国民的脑海之中真正 形成 封建思想和意识仍旧根深蒂固 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冲破封建牢笼 通过普及民主共 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新文化运动当时所提倡的口号来有所了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 便是提倡 德先生 Democracy 与 赛先生 Science 即民 主与科学 同时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四个提倡 四个反对 即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统治 提倡科学 反动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不仅仅 是对新文化运动目的的概括 亦真正能够体现出新文化运动 新 之所在 不过这里需要 说明的是 新文化运动所反对的迷信盲从 绝不代表新文化运动对宗教信仰持反对态度 相反的 在陈独秀的文章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之中 明确的表达了对 较好的宗教 的支持 他在文章中写道 宗教在旧文化运动中占很大的一部分 在新文化中自然也不能 没有他 因为社会上若还需要宗教 我们反对是无益的 只需提供这较好的宗教来 供给这需要 来代替那较不好的宗教 所以说新文化运动还是提倡宗教信仰的 另外 需 要纠正的一个误区就是 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 从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到最激进 的钱玄同 都没有提出过要 打倒孔家店 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 打孔 家店 至于说打倒 孔家店 那是以后某些人的加工改造 据 五四精神新论 3 作为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与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 判 这一点是之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时都没能 做到的 同时 新文化运动真正做到了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加以弘扬 为新思潮的传播开 辟了道路 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 新文化运动为其后的五四运动的爆发 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亦使得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尝 试用马克思主义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 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而新文化 运动中提倡的白话文 以其通俗易懂而更易为人所接受 使语言与文字更紧密的联系在一 起 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二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捍卫者的批判 二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捍卫者的批判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 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 是基于 科学 与 民主 的精神 在伦理 道德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宗教 文学等等均与时俱进和进一步发展的 新文化 从其 真正目的来讲 这种新文化并没有要将传统文化一棒打死 而是探求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发 展 不过在新文化运动的进行当中 部分激进势力还是没能做到将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 而是将其作为落后的思想一味的加以摒弃和批判 这便是新文化运动的滥觞 1 首先 对于传统文化方面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以下看法与改良的主张 1 由胡适提出的 白话文运动 从客观上来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繁荣 事实上 白话 文运动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的 在历史上就曾经有政治家和学者提出了废弃文言文 采用白话文的主张 如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轩就曾经根据洪秀全的指示 颁布 戒浮文巧 言谕 提出了改革文体的方针 不须古典之言 梁启超也提出过类似于白话文的 新 文体 1917 年 1 月 胡适在 新青年 杂志中发表了 文学改良刍议 的文章 标志着 白话文运动的正式兴起 5 月 鲁迅在 新青年 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 标志着白话文在文艺上的突破 此后 白话文虽屡遭文言文支持者的非难和质疑 白话文 还是以其通俗易懂 便于文化传播 受到了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的支持 事实上 白话文运 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不仅仅是文体改革上的革命 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也为新文学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以及汉字改革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新文化运动对于孔子的态度 并非 打倒孔家店 这么简单 上文也曾经提到过 新文 化运动事实上并没有提出过全盘否定孔子思想的 打倒孔家店 的号召 而是集中和尖锐 的批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思想与道德观已不适用于现代生活 需要在现代生活中树立一 个新的道德观和思想来代替 同样的 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 亦没有将之 全盘否定 陈独秀在其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中说道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 是因为孝 悌范围太狭了 说什么爱有等差 施及亲始 未免太猾头了 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 其长的理想世界 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 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 是要把家庭的孝 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从中可以看出陈独秀本人并非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 只是觉得 传统文化过于狭隘 需要加以扩充 3 新文化运动主张将传统文化进一步的发展 使其变得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新文化运 动的过程中 古代文学艺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应有的推崇 特别是小说 白话文文学等等 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 诸子百家的学说与佛学的研究也进一步的深化 恢复 了它们应有的地位 同时 新文化运动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成分 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在新文化运动中 确实存在着部分激进分子 提出了全盘西化与盲目否定中华传统 文化的错误主张 而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与封建守旧派的界限模糊不清 部分传统文 化的捍卫者自然也被当做封建势力的卫道者来加以攻击和批判 这就显得有失偏颇了 1 在对待传统文化上面 上文曾经提到过 新文化运动的初衷和目的是将传统文化进一步 的发展 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但是传统文化毕竟存在不少落后 封闭甚至是野蛮的 东西 这就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或多或少的带有了一定的偏见 他们认为传统文 化代表的一定是腐朽与落后的东西 是应该加以摒弃的 与此同时 西方文化以其文明性 与进步性而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所推崇 于是乎 用西方思想来消解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便 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不少知识分子的利器 事实上 这种全盘西化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冲击是致命的 因为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的格局与体制 虽然全盘西化这个词语 是胡适先生与 1929 年在 中国文化的今日冲突 中才正式提及的 但是这种思潮在新文化 运动当中 在精英阶层的引导下 已于部分民众心中根深蒂固 这种错误的认知严重的危 害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 以钱玄同为首的激进派主张废除汉字 这无疑是错误的 按照钱玄同的看法 汉字难认 难记 难写 不利于普及教育 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 而与此相似的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 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 这实际是非常片面和偏激的看法 事实上 汉字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有着深厚的民族特点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汉字历经几千年 的发展经久不衰 充分的说明了汉字顽强的生命力 汉字的空间架构等方面的美感和科学 性都是其他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拟的 钱玄同等人所主张的 废除汉字 无疑是在当时激进 的知识分子全盘西化的思潮影响下产生的相当错误的认识 3 由于新文化运动存在部分 全盘西化 的错误主张 这也使得新文化运动遭到了部分传 统文化捍卫者的反对 于是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们不可避免的对这些人进行了批判 例如向来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世界 上进行宣传和阐释的辜鸿铭 就曾经就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中关于西化的主张与胡适 人进行一系列的论战 类似的例子还有杜亚泉 林琴南等等 新文化运动对待这些人 往 往是将之作为封建卫道士加以讽刺和抨击 却忽略了他们所提倡的对传统文化的捍卫与保 留 就这一点上来说 新文化运动对待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