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规范_第1页
微生物检验规范_第2页
微生物检验规范_第3页
微生物检验规范_第4页
微生物检验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检验规范微生物检验规范 1 目的目的 明确微生物检验方法和监控标准 规范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 通过对原 料 产品及生产线各要求环节进行微生物测试 从检测结果来判定原料 产品 及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微生物情况是否符合公司和国家规定的标准 确保产品 品质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需要作微生物检验的原料 每批产品及微检监控点 3 职责职责 3 1 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检验实验器材和无菌室的准备工作 3 2 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原料和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微检样品抽样 保存 登记和微生物检测工作 3 3 成品制程人员负责成品微检样品的抽样工作 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成 品微检样品的保存 登记和微生物检测工作 3 4 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出具检测报告并作出符合性判定 3 5 品保科长负责微生物检测报告的审核 4 作业程序作业程序 4 1 实验器材 4 1 1 实 验 器 材 培 养 基 和 试 剂 1 超净工作台 2 恒温培养箱 36 1 3 低温培养箱 25 28 4 恒温水浴锅 46 1 5 电子 托盘天平 精确到 0 1g 6 高压蒸汽杀菌锅 7 烘箱 8 酒精灯 9 记号笔 10 打火机 11 镊子 12 药匙 13 生物滤膜 14 培养皿 9cm 6cm 15 锥形瓶 300ml 500ml 硅橡胶塞 16 试管 17 小发酵管 18 试管架 19 接种环 20 显微镜 21 塑料篮子 22 移液管 1ml 5ml 10ml 23 膜过滤设备 24 医用不锈钢剪刀 4 1 2 培养基和试剂 1 总菌数培养基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2 大肠菌群培养基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VRBA 煌绿乳糖胆盐 BGLB 3 霉菌 酵母菌培养基 虎红培养基 4 氯化钠 6 乙醇 7 二氧化氯粉剂 8 过氧乙酸 4 2 微 生 物 检 验 的 前 准 备 4 2 1 检验所需器具的灭菌 4 2 1 1 培养皿及移液管的干热灭菌 洁净干燥的培养皿 倒放于专用培养皿铁筒内 洁净干燥的移液管 尖端 朝下 置于移液管专用的铁筒内 把铁筒放在烘箱中 于 120 干热灭菌 120 分钟后 调至 160 180 干热灭菌 120 分钟后 关掉烘箱 自然冷却 至 60 以下 方可打开烘箱门取出置无菌室冷却备用 4 2 1 2 锥形瓶及移液管的湿热灭菌 洁净的锥形瓶 塞上硅橡胶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瓶口 洁净的移液管 用 牛皮纸包扎完善后 置于蒸汽灭菌锅中 于 121 湿热灭菌 20 分钟即可 4 2 1 3 镊子 接种环等的火焰灭菌 接种环 镊子要在酒精灯上须灼烧过方可使用 稀释操作时试管口应在火 焰上方 培养基容器口边在火焰上方 4 2 1 4 化学灭菌 75 酒精 100 10 6ClO2 无菌超净台 手部及不能加热灭菌的 PE 或塑胶制品 桌子等需用化学灭 菌法 操作台 桌子 凳子 地面在使用完后均用 100 10 6 ClO2擦洗灭菌 4 2 2 培养基及其缓冲稀释液的配制和湿热灭菌 4 2 2 1 0 9 生理盐水的配制 称取 2 25g 氯化钠 溶于 250ml 蒸馏水中 经湿热灭菌即可 4 2 2 2 75 酒精的配制 取 375ml 无水酒精 则需加水 375 0 75 375 125ml 4 2 2 3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条件 测定项目培养基名称培养基量 1000ml 蒸馏水杀菌条件 菌落总数平板计数培养基23 5g 121 15 分钟 大肠菌群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41 5g煮沸灭菌 2 分钟 大肠菌群煌绿乳糖胆盐40g 121 15 分钟 霉菌酵母虎红培养基35g 121 20 分钟 灭菌完全后的培养基置于 46 1 的水浴锅中 待培养基的温度降至 46 1 方可用 4 2 2 4 湿热灭菌的步骤 1 检查蒸压釜中有否足够的水 2 检查所有载有液体瓶子的螺旋盖 或塞 是否有松动 3 检查各待灭菌物品是否已用牛皮纸包裹完善 4 小心地关好杀菌釜的盖 门 除非每个锁都已彻底锁紧 否则不得加压 5 检查排气道或排气阀是否打开 6 加热 使所有空气从排气道中随着蒸汽自动排出 蒸汽要猛烈排放 2 3min 以保证蒸压釜内冷空气全部排出 关闭通风阀或排气阀 7 继续加热 至达到预定压力及温度 设备和培养基将在 121 下维持 20min 以进行灭菌 所需压力要连续维持一定时间 8 所需加热时间一过 停止加热 在排气阀不打开的情况下让压力自动下 降到零 否则不要打开蒸压釜 当压力为零时 小心打开排气阀 待蒸气 排尽后 打开蒸压釜盖 让它敞开几分钟以泄去多余的热蒸汽 并将釜内 原载有的物品充分冷却 9 取出釜内原载有培养基或生理盐水的瓶子 将这些瓶子存放在无菌室的 传递箱中待之冷却备用 灭菌完成后的培养基 温度降至 46 1 方可使用 所有灭菌完成后的物品 在使用前都必须保持包裹完善无破损的状态 4 2 3 无菌室及超净台的灭菌 4 2 3 1 每天实验前 后把无菌室地面及超净台打扫干净 每天用 100 10 6 ClO2 消毒桌面 地面 每月用 2 过氧乙酸熏蒸 4 2 3 2 实验结束后打开紫外灯对无菌室空间和表面进行杀菌 1 小时 4 2 3 3 实验前 提前 1 小时打开超净台紫外灯及无菌室紫外灯 关掉紫外灯后 打开无菌室和超净台通风装置 30 分钟后 即可进行实验操作 4 3 样品的抽样和判定标准 4 3 1 实验前应登记样品 给样品编号 记录检验时间 品项 规格 生产日期 批号 检测项目等 并根据样品数来配制培养基 4 3 2 样品的抽样和判定标准 天然水的产品名 抽样量 检测项目 频率 方法 标准 产品品项产品品项抽样频率抽样频率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检验时间检验时间 细菌总数滤膜法 50 个 100ml 大肠菌群滤膜法不得检出 霉菌酵母滤膜法 20 个 100ml 细菌总数GB 4789 20 个 ml 550ml 1 25L 天然水 正常 1 瓶 2 小时 线 开 关 机 2 瓶 线 霉菌酵母GB 4789 5 个 ml 恒温室放置 2 天后检验 备注 按抽样频率 检验方法一半采用 GB 4789 一半采用滤膜法 4 3 3 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样品的抽样和判定标准 各监控点名 抽样量 检测项目 频率 方法 标准 线别监控点检验项 目 检验方 法 标准规定检验频率 菌落总 数 大肠菌 群 源水 霉菌酵 母 取合适 的稀释 倍数做 滤膜法 监控项目1 次 周 菌落总 数 大肠菌 群 砂滤出水 碳罐出水 霉菌酵 母 取合适 的稀释 倍数做 滤膜法 监控项目 1 次 维护 后 水处 理 精滤出水菌落总取合适监控项目1 次 天 数 大肠菌 群 霉菌酵 母 的稀释 倍数做 滤膜法 菌落总 数 10cfu 100ml 大肠菌 群 0cfu 100mlRO 膜系统出水 霉菌酵 母 滤膜法 5cfu 100ml 1 次 维护 后 菌落总 数 50cfu 100ml 大肠菌 群 0cfu 100ml精滤 UV 后出水 霉菌酵 母 滤膜法 50cfu 100ml 1 次 天 菌落总 数 10cfu 100ml 大肠菌 群 0cfu 100ml 膜出水 膜产水储罐 兑制水储罐 兑制水 UV 后 霉菌酵 母 滤膜法 5cfu 100ml 1 次 天 菌落总 数 3cfu 100ml 大肠菌 群 0cfu 100ml氧化塔出水 洗瓶水 霉菌酵 母 滤膜法 0cfu 100ml 1 次 天 灌装头 开机前 2 个 每灌装头 灌装头 5 个 每灌装头 水线 洗瓶头 开机前 菌落总 数 霉菌酵 母 擦拭法 2 个 每洗瓶头 1 次 周 洗瓶头 5 个 每灌装头 封盖头 5 个 10cm2 盖滑槽 5 个 10cm2 拨盖星轮 5 个 10cm2 盖贮存槽 5 个 10cm2 盖斗 5 个 10cm2 盖输送带 5 个 10cm2 洗瓶夹 5 个 10cm2 门内壁 20 个 10cm2 充填槽外壁或顶部 20 个 10cm2 风送轨道 20 个 10cm2 输送带 接近灌装机 20 个 10cm2 冲洗后空瓶平均 2 个 瓶 盖下滑道中盖平均 2 个 盖 操作人员手部 50 个 双手 操作人员衣服 50 个 10cm2 4 4 微生物检测方法 4 4 1 滤膜法 适用于进行滤膜法检测的各种微检样品 4 4 1 1 仪器 冰箱 0 4 恒温培养箱 36 1 25 28 恒温水浴锅 46 1 电子天 平 精确至 0 1g 灭菌平皿 直径 60mm 或 90mm 膜过滤设备 滤杯 0 45 m 滤膜 超净工作 台 真空泵 高压灭菌锅 灭菌的剪子 镊子 玻璃瓶及其它物品 4 4 1 2 试剂与培养基 平板计数培养基 虎红培养基 煌绿乳糖胆盐培养基 0 9 生理盐水 121 灭 菌 20min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煮沸灭菌 2min 75 乙醇 100ppm 二氧化氯 4 4 1 3 操作步骤 1 将样品摇匀 取 100ml 倒入膜过滤装置中 打开抽滤泵 开始抽滤 抽干 滤液后关上抽滤泵 2 将镊子在火焰上灭菌 膜用灭菌过的镊子取下 在火焰旁正面贴于预先制 备的培养基平皿中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菌落总数 虎红琼脂培 养基用于培养霉菌和酵母菌 VRBA 培养基用于培养大肠菌群 膜下避免 出现气泡 3 培养 a 菌落总数 倒置于 36 1 的恒温箱中 培养 48h 2h 菌落总数以实际菌 数报告之 单位为 cfu 100ml 或 cfu ml b 霉菌和酵母菌 倒置于 25 28 恒温箱中 3d 后开始观察 共培养观察 5d 菌落总数以实际菌数报告之 单位为 cfu 100ml 或 cfu ml c 大肠菌群 倒置于 36 1 的恒温箱中 培养 18h 24h 取出平板 分别计数平板上 出现的典型和可疑大肠菌群菌落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菌落周围有红色 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 0 5mm 或更大 从 VRBA 平板上挑取 10 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 分别移种于 BGLB 肉汤管内 36 1 培养 24h 48h 观察产气情况 凡 BGLB 肉汤 管产气 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报告 经最后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试管比例乘以 中计数的平板菌落数 再乘以稀释倍数 即为每 100ml 样品中大肠菌 群数 例 在 VRBA 平板上有 100 个典型和可疑菌落 挑取其中 10 个 接种 BGLB 肉汤管 证实有 6 个阳性管 则该样品的大肠菌群数为 100 6 10 100ml 60cfu 100ml 4 4 2 国标法 适用于不能用滤膜法检测的各种微检样品以及规定用国标法检测 的样品 4 4 2 1 菌落总数 4 4 2 1 1 设备与材料 冰箱 0 4 恒温培养箱 36 1 恒温水浴锅 46 1 电子天平 精确 至 0 1g 灭菌吸管 灭菌平皿 直径 90mm 或 60mm 超净工作台 高压灭菌 锅及其它物品 4 4 2 1 2 培养基与试剂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0 9 生理盐水 121 灭菌 20min 75 乙醇 100 10 6 ClO2溶液 4 4 2 1 3 操作步骤 1 样品稀释及培养 a 以无菌操作取样品 b 取样品 25 g ml 加入到 225ml 灭菌生理盐水中 经充分混匀制成 1 10 的样品匀液 c 用 1ml 灭菌吸管吸取 1 10 稀释液 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盛有 9ml 灭菌生理 盐水的试管内 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液面 振摇试管 混 合均匀 做成 1 100 的稀释液 d 另取 1ml 灭菌吸管 按上述操作方法 制备 10 倍系列递增稀释样品匀液 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 即换用 1 支 1ml 灭菌吸管 e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试样污染情况估计 选择 2 个 3 个适宜稀释度 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 对于菌数较少的样品 采用原倍 在进行 10 倍递 增稀释的同时 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1ml 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同 时分别取 1ml 稀释液加入无菌平皿中作空白对照 及时将 6 7ml 或 15 20ml 冷却至 46 的培养基倾注入平皿 采用原倍培养的 直接将培养基注入培 养皿中作为空白 f 待琼脂凝固后 翻转平板 置 36 1 恒温箱内培养 48 2h 2 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 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 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 CFU 表示 a 选取菌落数在 30 300CFU 之间 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 于 30CFU 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 大于 300 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 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b 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 则不宜采用 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 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 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 而其余一半 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 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 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c 当平板上出现菌藻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 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 落计数 3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a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 计算两个平板菌落 数的平均值 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 作为每克 或毫升 中菌落总 数结果 b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 按下式计算 N C n1 0 1n2 d 式中 N 样品中菌落数 C 平板 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 菌落数之和 n1 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 n2 第二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 d 稀释因子 第一稀释度 c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300 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 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d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 30 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 以稀释倍数计算 e 若所有稀释度 包括液体样品原液 平板均无菌落生长 则以小于 1 乘以 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f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 30 300 之间 其中一部分小于 30 或大 于 300 时 则以最接近 30 或 300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4 菌落总数的报告 a 菌落数在 100 以内时 按 四舍五入 原则修约 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b 大于或等于 100 时 第三位数字采用 四舍五入 原则修约 取前两位数字 后面用 0 代替位数 也可用 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 按 四舍五入 原则修 约 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c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 则报告菌落蔓延 d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 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e 称重取样以 CFU g 为单位报告 体积取样以 CFU mL 为单位报告 4 4 2 2 酵母和霉菌 4 4 2 2 1 设备与材料 冰箱 0 4 恒温培养箱 25 28 恒温水浴箱 46 1 电子天平 精确 至 0 1g 灭菌具塞锥形瓶 500ml 灭菌平皿 直径 90mm 或 60mm 灭菌试管及其它灭 菌设备 4 4 2 2 2 培养基与试剂 虎红培养基 0 9 生理盐水 121 灭菌 20min 75 乙醇 100 10 6 ClO2溶液 4 4 2 2 3 操作步骤 1 样品稀释及培养 a 以无菌操作取样品 b 取样品 25 g ml 加入到 225ml 灭菌生理盐水中 经充分混匀制成 1 10 的样品匀液 c 用 1ml 灭菌吸管吸取 1 10 稀释液 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盛有 9ml 灭菌生理 盐水的试管内 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液面 振摇试管 混 合均匀 做成 1 100 的稀释液 d 另取 1ml 灭菌吸管 按上述操作方法 制备 10 倍系列递增稀释样品匀液 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 即换用 1 支 1ml 灭菌吸管 e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试样污染情况估计 选择 2 个 3 个适宜稀释度 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 对于菌数较少的样品 采用原倍 在进行 10 倍 递增稀释的同时 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1ml 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同时分别取 1ml 稀释液加入无菌平皿中作空白对照 及时将 6 7ml 或 15 20ml 冷却至 46 的培养基倾注入平皿 采用原倍培养的 直接将培养基注 入培养皿中作为空白 f 待琼脂凝固后 翻转平板 置于 25 28 霉酵培养箱中 3d 后开始观察 共 培养观察 5d 2 计算方法 通常选择菌落数在 10 150 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 同稀释度的两 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 即为每克 或毫升 检样中含霉菌和 酵母数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报告方式可参考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 3 报告 每克 或毫升 样品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数以 cfu g ml 表示 4 4 2 3 大肠菌群 4 4 2 3 1 设备与材料 冰箱 0 4 恒温培养箱 36 1 恒温水浴锅 46 1 电子天平 精确 至 0 1g 灭菌吸管 灭菌平皿 直径 90mm 或 60mm 超净工作台 高压灭菌 锅及其它物品 4 4 2 3 2 培养基与试剂 煌绿乳糖胆盐 BGLB 0 9 生理盐水 121 灭菌 20min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 琼脂 VRBA 煮沸灭菌 2 分钟 75 乙醇 100 10 6 ClO2溶液 4 4 2 3 3 操作步骤 1 样品稀释 a 以无菌操作取样品 b 取样品 25 g ml 加入到 225ml 灭菌生理盐水中 经充分混匀制成 1 10 的样品匀液 c 用 1ml 灭菌吸管吸取 1 10 稀释液 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盛有 9ml 灭菌生理 盐水的试管内 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液面 振摇试管 混 合均匀 做成 1 100 的稀释液 d 另取 1ml 灭菌吸管 按上述操作方法 制备 10 倍系列递增稀释样品匀液 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 即换用 1 支 1ml 灭菌吸管 e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试样污染情况估计 选择 2 个 3 个适宜稀释度 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 对于菌数较少的样品 采用原倍 在进行 10 倍 递增稀释的同时 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1ml 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同时分别取 1ml 稀释液加入无菌平皿中作空白对照 及时将 6 7ml 或 15 20ml 冷却至 46 的培养基倾注入平皿 采用原倍培养的 直接将培养基注 入培养皿中作为空白 2 平板计数 a 选取 2 个 3 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两个无菌平皿 每皿 1mL 同时分别取 1mL 生理盐水加入两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b 及时将 6 7ml 或 15 20ml 冷至 46 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VRBA 倾 注于每个平皿中 小心旋转平皿 将培养基与样液充分混匀 待琼脂凝固 后 再加 3mL 4mLVRBA 覆盖平板表层 翻转平板 置于 36 1 培养 18h 24h 3 平板菌落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 30 150 之间的平板 分别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和可疑 大肠菌群菌落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 直径为 0 5mm 或更大 4 证实试验 从 VRBA 平板上挑去 10 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 分别移种与 BGLB 肉汤管内 36 1 培养 18h 24h 观察产气情况 凡 BGLB 肉汤管 产气 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5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报告 经最后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试管比例乘以 3 中计数的平板菌落数 再乘以稀释倍数 即为每克 每毫升 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例 10 4样品 稀释液 1mL 在 VRBA 平板上有 100 个典型和可疑菌落 挑取其中 10 个接 种 BGLB 肉汤管 证实有 6 个阳性管 则该样品的大肠菌群数为 100 6 10 10 4 g mL 6 0 105 CFU g CFU mL 附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 检样 25g 25mL 样品 225mL 稀释液 均质 36 1 18h 24h 36 1 18h 24h 4 4 3 空气落菌检验 4 4 3 1 设备与材料 恒温培养箱 36 1 霉酵培养箱 25 28 电子天平 精确至 0 1g 灭 菌平皿 直径 90mm 高压灭菌锅及其它物品 4 4 3 2 培养基与试剂 虎红培养基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121 灭菌 20min 4 4 3 3 操作步骤 1 在已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倾注已经过灭菌后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和虎红培养基 静置使其自然凝固 2 将已凝固的培养基正向放置于需检测空气落菌的地点 将培养皿的盖取下 盖 口朝下 轻轻搭放在培养皿的边缘 3 将培养皿放置 30 分钟后 盖好培养皿盖取回 菌落总数平板倒放于 36 1 恒温箱中培养 48h 2h 霉酵平板倒放于 25 28 低温培养箱中培养 5 天 4 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 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 以防遗漏 4 4 4 空气浮游菌检验 4 4 4 1 设备与材料 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 恒温培养箱 36 1 霉酵培养箱 25 28 电子天平 精确至 0 1g 灭菌平皿 直径 90mm 高压灭菌锅及其它物品 4 4 4 2 培养基与试剂 选择 2 个 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均液 接种 VRBA 平板 稀 释 计数典型和可疑菌落 BGLB 肉汤或复发酵试验 报告 虎红培养基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121 灭菌 20min 4 4 4 3 操作步骤 1 在已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倾注已经过灭菌后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或 虎红培养基 静置使其自然凝固 2 将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置于被测区域 打开采样盖 对采样盖进行擦拭消 毒 将预先制备的平皿开口置于采样器上 盖上采样盖 设置采样的流量 为 50L 3 采样结束后 打开采样盖取出平皿盖好 菌落总数平板倒放于 36 1 恒 温箱中培养 48h 2h 霉酵平板倒放于 25 28 低温培养箱中培养 5 天 4 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 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 以防遗漏 4 4 5棉签擦拭试验 表面微生物评估 4 4 5 1 仪器 擦拭用棉签 0 9 生理盐水 121 灭菌20min 酒精灯 75 酒精 记号笔 其它同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 4 4 5 2 培养基与试剂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虎红培养基 4 4 5 3 操作步骤 1 将棉签和生理盐水 121 灭菌 20min 2 手经 75 酒精消毒后 或戴用酒精浸泡过的手套持棉签的后端部擦拭 3 擦拭 a 设备及其它平整的表面 用无菌棉签擦拭 10cm2 面积的设备或其它平整 的表面 往返涂擦两遍 每擦拭一遍 将棉签转动一次 如检测表面狭长 可使其总面积达到 10cm2 如所检测表面面积较小 可适当减少擦拭面积 b 灌装头或其它不规则表面 用无菌棉签擦拭灌装头表面 尽量擦拭整个 灌装头 往返涂擦两遍 每擦拭一遍 将棉签转动一次 c 手部 让受试者张开手指 用无菌棉签擦拭手指缝 然后 手指并拢 用棉签擦拭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 以及手掌 往返涂擦两遍 每擦拭一遍 将棉签转动一次 严格遵守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