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_第1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_第2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_第3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_第4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5 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二课时教案之二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朗读感悟 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 乐观的 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 板书课题 二 引导质疑 师 看到老师写的课题 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 自读感悟 1 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 仔细读课文 边读边想 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 上面问题的句段 读一读划的句段 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读好所划的句段 2 学生自学 第 2 页 共 5 页 3 小组交流 四 班内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 1 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 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 在云雾中飘飘悠悠 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 险 上山九百多级 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 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 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 大汗淋琳 甚至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 石阶多 上去不容易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她穿一套褪 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 不累 我每天早晨扫上山 傍晚扫 下山 扫一程 歇一程 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 说得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 淡淡的 眉毛下 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 吃 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 而 第 3 页 共 5 页 且还有花鸟做伴 我能舍得走吗 30 年后 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 老 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开朗自信 豁 达 2 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 描写游人的 表现句子 老人说的话 让学生对比着读 谈一谈从 中体会出什么 练习感情朗读 五 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 年后 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 看到 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 写一段话 附板书 天游峰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离不开 扫路人 第 4 页 共 5 页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乐观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 效果不太好 课堂较为沉 闷 且教学环节比较松散 不够紧凑 课后经过反思 以后 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准备不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竟然连 续出现低级错误 课前制作的课件中 连续两次出现 输入错误 并且在一张幻灯片上出现了三处错误 这 是不可原谅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 课前必须仔细检查 课前准备情况 2 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游峰的特点 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天 游峰的句子 学生在回答以后 我用课件出示了其中 的一句 课时这句话中 我少打了一句话 下山九百 多级 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 我也及时更正了 可 是在课后 我觉得在课堂上 我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 方法 那就是让学生进行辨析的读 即让学生将课文 的原句和省略了一句话的句子 分别读一读 说说这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 两句话虽然 意思一样 都是说天游峰的石阶有一千八百多级 可 第 5 页 共 5 页 是课文中的句子 给人的感觉石让人觉得天游峰的石 阶特别多 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进一步体会作者 的表达方法 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当然 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 首 先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 语文的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 引导 学生通过朗读 感悟课文中天游峰的特点和扫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