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 (2)ppt课件.ppt_第1页
书法鉴赏 (2)ppt课件.ppt_第2页
书法鉴赏 (2)ppt课件.ppt_第3页
书法鉴赏 (2)ppt课件.ppt_第4页
书法鉴赏 (2)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鉴赏 1 第一章 书法艺术的本质 一 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在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实用书写过程中逐步完善它的形式法则和表现技巧 最终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人们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书写方法 便捷 的要求是促使汉字及其书体演变的最基本原因 实用性 汉字首先是作为记录语言 交流思想的信息传播工具而存在的 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 是汉字在其应用过程中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艺术性 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渐渐讲究起结构 用笔和章法的美观来 从而使汉字书法的艺术性逐渐提高 各种书体的形式法则和表现技巧也随之趋于完善 这是人类爱美本性的自然表现 汉魏以后 文人士大夫的参与 书法艺术开始自觉 书法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书法作为艺术的深层内涵得到发掘 强调寄情寓意和个性风格 并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已达到儒家的人格境界的一种修炼方式 现代社会 书写工具的巨大变化 揭示出书法艺术进入现代社会后必然演变成纯艺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 书法进入现代社会后 其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2 二 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定性中国书法是从实用的汉字的书写中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 其在漫长的历史中养成了特定的形式和表现技巧 书法 不写字无以成 书 胡涂乱抹无以成 法 书 的规定性 文字有其内涵 汉字是以各种形态的点线为基本组合单位的 字的偏旁构造既有其既定的不可变形 又具有在态势上谋求艺术结构的无穷的变化余地 图片 这样的被赋予了书家情感 气质的线条运动和结体的构成变化创造书法的形式美感 工具和材料的规定性 毛笔 变化无穷墨 墨分五彩 3 三 书法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 书法体现着一切客观物象所共同具备的抽象美的丰富构成形式和运动节律 内在美 点画线条的运动及构成形式的无穷变化表现书家的情怀 自我精神和审美理想 书如其人 4 四 书法艺术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空间性 书法是一门造型艺术 书写者在文字的偏旁组合基本原则的规定下进行艺术的造型 处理好 黑 与 白 的关系 计白当黑 时间性 书法的创作过程必须是一次性完成的 书写者在书写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汉字的点画便有先后的呈现在书法作品中 5 第二章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6 第一节 书法形式美的四大要素 书法的形式美是以笔法 结体 章法 墨法为四大要素而实现的 四者相辅相成 组合为书法实在的美的形式 以其空间构成的丰富多彩和时间运动的韵律节奏打动人心 7 笔法 指笔锋运用的各种方法 运笔过程中会产生无穷的变化 方笔 圆笔 中锋 侧锋 藏锋 露锋 提按 转折 各种笔法在中锋的基础上进行调节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汉 蔡邕 8 9 结体 一般指单个字的布白 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积累 隋代的智果 心成颂 唐代的欧阳询有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 到了清代就演变成九十二法 黄自元的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字的结体一般讲究纵横聚散 变化无穷而又能归于整体的和谐统一 至如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 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 中则过之 后乃通会 唐 孙过庭 稳中求险 险中求稳 10 章法 一 指作品整体的布白 字数多少 尺幅大小 和外在的形式 如扇面 对联 条幅 横批 的不同 有各种的变化 二 章法的基本格式有三种 有行有列 有行无列 无行无列 11 12 墨法 宋元以前 一般讲究墨色乌黑醒目 厚重有立体感 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 对墨色干湿浓淡以至晕化效果的追求也影响到书法 出现了淡墨 宿墨 涨墨 焦墨等各种用墨的方法 墨法的丰富加强了书法线条的内涵和表现力 大大充实了书法形式美的内容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3 14 第二节四大要素的联动关系 书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书写的过程中必须把四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 四者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受到笔势的制约 书写者应根据笔势的需要合理的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15 四大要素的联动关系 其一 篆书的笔势表现在内在的贯气 每个点画的形态是完整且独立的 笔画间没有外在的联系 笔锋内藏 其书法的韵律是靠书写动作的连贯性产生的运动节奏造成的 其二 楷书 行书 草书的笔势则表现为外在的贯气 这种贯气充分表现在点画之间就势直接对应的笔顺连贯中 并由笔画的起笔处和收笔处的笔锋的承上启下的运动造成点画的形态 笔画之间 牵丝引带 较多 其三 隶书的贯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其点画的笔势连贯性已显露出外在的对应势头 但还没有完全达到行草书那样直接的对应关系 总结 各种书体的点画形态 正是依据各种运笔的笔势运动的节律特点产生出来的 16 第三章 书体与幅式 第一节各种书体的演变与特征 17 书体概述 书法中把某一历史阶段形成的 在点画 结构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形 势特征和书写规则 并能自成系统的文字形体样式 称为一种书体 书体主要有五大类 篆书 隶书 草书 行书和楷书 五种书体在汉魏之际已基本完备 此后 尽管有的书体内部仍在分化 但就大类而言 已经不再有新的书体出现 因此 书法史上把先秦到汉魏称为书体演进期 以后的书法史进入以个性创造 风格翻新和流派传承的为主的发展时期 其间出现的一系列所谓的 书体 大都与个性 风格 流派有关 18 各种书体的源流与特征 篆书 篆 有抽引 指画线 和图案花样 指结构 之意 通常包括大篆和小篆 大篆 甲骨文 籀文 古文 草篆 小篆缪篆 殳书 19 20 21 各种书体的源流与特征 隶书出现于战国中晚期 成熟于西汉中期 古隶 指隶书成熟之前还尚未脱去篆意的隶书 青川木牍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八分 成熟的隶书 特点为 脱去篆意 体式方阔平整 横向取势 左右相背 用笔逆入平出 主笔作蚕头燕尾并呈起伏之势 斜向左下的笔画多收笔上挑 乙瑛碑 礼器碑 22 23 各种书体的源流与特征 草书草书主要分为章草 今草 狂草三种 草书在战国秦国文字隶变以后的各种草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发展的契机是实用时对书写速度的要求 大幅度的隶书草化始于西汉中后期 章草 早期带有隶意的草书 今草 狂草 24 25 26 27 各种书体的源流与特征 行书出现于东汉前期 源于日常隶书手写体的简化和草写并受到不断完善发展的草法的影响 东汉晚期 行书成为相对独立的书体 行楷 行草 28 29 各种书体的源流与特征 楷书 真书 真楷 正书 今隶 楷书脱胎于隶书 其最先成型的是小楷 是从简牍之类的日常朱墨书迹里萌生的 其形成约在汉魏之际 小楷 魏碑 唐楷 30 31 32 第二节书法作品的幅式 既可指书画作品的装裱样式 也可指未经装裱的作品本身的样式 主要有条幅 中堂 屏条 对联 横幅 手卷 册页 扇面 斗方 匾额 柬札 题画 33 中堂 34 对联 35 斗方 36 条屏 37 横幅 38 条幅 39 书法鉴赏 40 第一节书法鉴赏的对象与特点 书法鉴赏是通过具体的感受 体验 分析 判断等方式 对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鉴别 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及理解书法作品和书法现象的活动 书法鉴赏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自觉的 有意识的专门鉴赏外 观摩展品 读帖 等随机性的观赏亦属于鉴赏性活动 书法鉴赏是实现书法作品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提高观赏者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41 书法鉴赏的对象 书法鉴赏的对象是 书法 即 字 而不是书写内容 即通常所谓诗文 书法作品的点画 结构 用墨 布白 节奏 韵律等形式因素及其所表现的情性 神采 意境等属于 艺术通感 的内容 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一般不宜将两者强行扯在一起 除非两者有某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 才有必要借助于诗文以增强对书法作品的理解 获得深切的审美体验 书法鉴赏的对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书法与一般字迹的无形界限最终是由鉴赏者掌控的 而且它从来就不是凝固不变的 书法鉴赏的对象是为作者以外的观赏者所能欣赏的书法作品 所谓鉴赏乃指对他人作品的鉴赏 作品必须在传播过程中经由鉴赏环节才能产生社会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 鉴赏是作品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功能的唯一途径 42 书法鉴赏的特点 书法鉴赏是寓鉴于赏 渗透着理性的感性活动 鉴赏比一般性欣赏更具广度和深度 总体上仍偏重于感性 这是书法鉴赏与以理性为基本内容的现代书法批评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古人鉴赏的文字较简练 言简意赅 今人则较多解说 书法鉴赏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书法鉴赏是观看者与作品之间保持不断对话的能动过程 因而不可能是纯客观的 但也不应是纯粹主观的 既有客观依据 又具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的书法鉴赏 是促进书法创作 书法批评的重要动力 也是书法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优秀的书法作品 正是在这样的鉴赏中不断获得新的审美价值并得以持续发挥其社会功能 43 第二节书法鉴赏的内容 方法与要求 书法鉴赏的内容与方法 44 书法鉴赏的内容与方法 感知 感知实际上是沉入作品并与作品交流互动的过程 也是体验艺术创作 分享创造的经验与乐趣的过程 一般方法 先从作品的整体形象 气韵着手 反复浏览全篇 捕捉作品的情感倾向和风格类型 再具体考察用笔 用墨 点画 结构 章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审美效果 揣摩作品是如何通过这些方面来体现其性情与风格的 描述 即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 艺术手法 精神内涵及自己的感受等 作品的艺术特征 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用笔 用墨 结构 章法等方面 解释 即说明论证自己的所见所感 鉴赏完成以上三个步骤 实际是在观念上部分的复原创作的基本过程 评价 即审美判断 古人谓之 批评 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艺术价值 重要影响 历史意义 艺术上的得失 给人的启示等 予以评述 其中包括对已有批评的批评 一般的直观性欣赏 大都止于第一步 专门的鉴赏 包括以上四项内容 在鉴赏过程中需要调动书法创作 书法史论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 这四项内容往往相互渗透 彼此包涵 而不是各自独立的 45 书法鉴赏的基本要求 要有一定的感知鉴别书法美的能力和开阔的审美视野 培养和提高书法感知能力 除了多看历代不同类型的代表作之外 最有效的途径是亲自练习书法 最好能有一定的书法创作经验 要提高书法鉴别能力 应加强美学和书法史论的修养 还应该学会比较 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不同风格之间是相互补充而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