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32013 届高三历史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冲关二轮通史冲关 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十七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联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5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48 分 1 在苏联的发展过程中 不同的领导人的政策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列宁直接领导十月革命 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B 斯大林领导了苏联的经济建设 使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 C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领域 缩短了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差距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西方史学家认为 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 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 园 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忽视消费品生产 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 A B C D 3 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 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 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 问题 并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 的道路 30 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 新政 90 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 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 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 的 4 苏联在 1925 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到 1937 年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导致这种变 化的原因是 A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欧美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D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5 右图反映了苏联 1913 年与 1940 年工业生产中钢铁 煤炭 石油工业的变化 从中得到 的历史结论有 2 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实现了轻 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 B C D 6 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如果图中 C G 那么 下列式子 成立的是 A B F B A E C D H D B H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一书中说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 苏联 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虽然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 但实质 上是成功的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 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 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该材料中 独特实验 指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有计划经济建设 D 赫鲁晓夫改革 8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B 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 C 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 D 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9 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 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 彼得格勒 列宁格勒 沙皇村 儿童村 勃列日涅夫 卡马河畔切尔西 斯大林格勒 伏尔加格勒 A B C D 3 10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A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经济 B 目的相同 C 成效相同 D 因改革陷入困境而停止 11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在一定时间内基本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后来这种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它使苏联在较短时间里迅速实现了工业 化 A B C D 12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 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 判断 列宁在夺权后进行的 实验 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建立计划经济 A B C D 4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52 分 13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 好 到 1980 年代 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过政府通过 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 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 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 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 陷 据耶金等 制高点 材料二 1999 年的最后一天 叶利钦 1991 1999 年任俄罗斯总统 在辞职讲话中说 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 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 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 1980 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共 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 3 你认为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在 向前迈进 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 间的关系 简要说明理由 14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 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 信中写道 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 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 忍受极度的困苦 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 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 重担 陈新明 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 到 1926 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 经达到 1914 年以前的水平 注 当时历史最高水平 在 1925 年逝世前不久 列宁已经 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 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 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 极大的损害 5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 新的沉重的负担 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 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 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 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 4 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15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 1921 年 3 月 21 日颁布了 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 法令 规定 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 家庭人口 收成 财产状 况 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 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 世界史 现代部分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2 分 2 结合史实 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 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 何分析的 4 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 有什么进步性 4 分 6 试卷答案 1 C 2 A3 D4 A5 A6 D7 C8 C 9 A 解析 1924 年列宁逝世后 彼得格勒改名列宁格勒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推翻沙 皇专制统治 1918 年沙皇村改名儿童村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 在苏共 二十大 上赫鲁 晓夫对斯大林的过错进行批判 甚至抹杀斯大林过去的功绩 1961 年斯大林格勒改名为 伏尔加格勒 1982 年 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 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改名卡马河畔切尔西应 发生在其后 由以上各地名变更历史事件的排序 故选 A 符合题意 10 A11 D12 D 13 答案 1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 计划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突破计划 经济体制 3 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 并言之成理 14 1 政策及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 2 措施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3 做法 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 来优先发展重工业 4 主题 苏俄 联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