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有些范文_第1页
红茶有些范文_第2页
红茶有些范文_第3页
红茶有些范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茶有些范文红茶有些范文 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 深受国内外人的喜欢 红茶的品种非 常之多 味道也不经相同 下面我们看看红茶有哪些 品种分类 加工分类 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 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 小种红茶 工夫红茶 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正山小种 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 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 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 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 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 1 正山小种 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 所以又称为 星村 小种 或 桐木关小种 2 外山小种 主产于福建的政和 坦洋 古田 沙县等地 xx江西 的铅山一带也有出产 红碎茶 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 碎茶 片茶 末茶 产 地分布较广 遍于云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主要供出口 速溶红茶 速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加工品 用纯天然茶叶原料 通 过现代生物科技 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萃取浓缩 再经干燥喷雾而 成的纳米级颗粒状固体 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体饮品 有时候也 被称为红茶茶珍 即溶红茶 马边功夫 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 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 选用 海拔1200 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 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规格分类 红茶根据茶叶的在茶树上的部位和完成后茶叶的形状分为不同规格 白毫 Pekoe 简称P 白毫 碎白毫 Broken Pekoe 简称BP 切碎或不完整的白毫 片茶 Fannings 简称F 是指比碎白毫更小的细片 小种 Souchong 简称S 小种茶 茶粉 Dust 简称D 茶粉或抹茶 切碎 撕裂 卷曲红茶 Crush Tear Curl 简称CTC 四大品种 祁门红茶 中国 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 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 为历史名茶 出产于19世纪后期 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 有 茶中英豪 群芳最 王子茶 等美誉 祁门红茶依其品质高低分为1 7级 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 与其毗邻的石台 东至 黟县及贵池等 县也有少量生产 主要出口英国 荷兰 德国 日本 俄罗斯等几 十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国事礼茶 大吉岭红茶 印度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 带 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 大吉岭红茶以5 6月的二号茶品质为最 优 被誉为 红茶中的香槟 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份 三四 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的OP 二号茶为金黄显露的FOP 其汤色橙黄 气味芬芳高雅 上品大吉岭红茶尤其带有葡萄香 口感细致柔和 适合春秋季饮用 也适合做成奶茶 冰茶及各种花式茶 其工艺 是当时正山小种的工艺者带过去 并加以改造形成的 阿萨姆红茶 印度 阿萨姆红茶 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 当地日照强烈 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 由于雨量丰富 因此促进 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 以6 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 但10 11月产的秋茶较香 阿萨姆红茶 茶叶外形细扁 色呈深褐 汤色深 红稍褐 带有淡淡的麦芽香 玫瑰香 滋味浓 属烈茶 乌巴 斯里兰卡 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 产于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 是 世界四大红茶之一 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 由于 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较多的雨量 11月 次年2月 不利茶园生 产 所以以7 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 西侧则因为受到夏季 5 8月 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 所产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以1 3月收获的最佳 冲泡方法 置具洁器 饮红茶前 不论采用何种饮法 都得先准备好茶具 如煮水的壶 盛茶的杯或盏等 同时 还需用洁净的水 一一加以清洁 以免污 染 量茶入杯 每杯只放入3 5克的红茶 或1 2包袋泡茶 若用壶煮 将适量的茶加入茶壶中 再立刻注入沸腾的 开水 水温宜维持在90至100度的水温 在此同时 将茶壶与茶杯用 热水烫过 这道手续称为温壶 杯 烹水沏茶 当量茶入杯后 然后就冲入沸水 如果是高档红茶 那么 以选用 白瓷杯为宜 以便观其色泽 通常冲水至八分满为止 如果用壶煮 那么 先应将水煮沸 而后放茶配料 若用壶煮 则是放入茶叶 注入热水 将壶盖盖上 使红茶的香气 与味道能充分的在热水中释放出来 叶片细小者约浸泡2至3分钟 叶片较大则宜闷置3至5分钟 当茶叶绽开 沉在壶底 并不再翻滚 时 即可享用 9 品饮技巧 闻香观色 红茶经冲泡后 通常经3分钟后 即可先闻其香 再观察红茶的汤色 品饮尝味 待茶汤冷热适口时 可举杯品味 如果品饮的红茶属条形茶 一般 可冲泡2 3次 如果是红碎茶 通常只冲泡一次 第二次再冲泡 滋味就显得 淡薄了 注意事项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 喝法不当易伤肠胃 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 存 放时间短 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 醛类及醇类等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