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西秀区双堡镇中心校 汪秀兰邮箱:2293066034 电话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教学重点】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赏析春望诗句,导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你们都会背哪些诗歌?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杜甫的诗歌呢?(学生背古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个个都是小诗人。 今天老师也准备两句古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孩子们喜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诗人当时只有四十几岁,就出现了白发,而且是担心越搔越短,都快插不上头簪了。这是为什么呢?你们知道这个人又谁吗?)这就是杜甫,你了解他吗?(杜甫的画像)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二、知人释题,了解背景1.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杜甫(课件出示杜甫图片)杜甫(公元712- - 770年) 字子美, 别号少陵,今河南省巩县人。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诗艺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5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所以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2.解读题目,朗读课题3.师: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出示:(课件) 公元 755 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战乱波及地区往往十室九空。杜甫携家人随逃难的人群来到了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暂时定居了下来。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四分五裂,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战争持续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相。公元 763 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远在四川梓州的杜甫,忽然听到了朝廷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的情感闸门,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也是诗人生平第一首快诗。(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疏通诗意1.回顾学法(说说以前是如何学习古诗的)2.检查读诗(出示课件)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诗歌的节奏(指名读,齐读)3.理解字词涕泪: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衣裳(shang):上衣和下衣。古代的“衣“指上衣;裳是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短裤,男女都可以穿。却看:回头看。妻子:今义指男人的伴侣。古义指妻子儿女。白日:晴朗的日子。青春:美好的春光。4.学生再读诗句四、反复诵读,感悟诗情(出示划有停顿符号的课文)师:我们通过反复地读诗,感觉作者的心情怎样?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喜欲狂)1. 体悟诗人饱受战乱的悲情师: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歌是表达杜甫“欣喜若狂”的情感,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诗句中写到了“泪”和“愁”字呢?(1)感悟“泪”字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战乱中的杜甫,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有的是由于战乱,诗人可谓是报国无门,能没有泪吗?所以他有很多诗中都写到泪,但那些都是悲伤的泪。而这是诗人得知官兵收复失地的高兴的、激动的泪。这简直就是喜极而泣。(2)感悟“愁”字。却看妻子愁何在,仅仅是妻子和孩子愁吗?还有诗人杜甫的忧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疾病别离而愁,为报国无门而愁)师:诗人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生离死别而愁,为报国无门而愁。这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是,随着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切的忧愁都随风而去。作者心中只留下喜,让我们带着欣喜再读这首诗展开想象,感悟诗人期盼和平的心情。2感悟“狂喜”师:他是“怎样狂”的呢?生:(板书:“纵酒”“放歌”“漫卷诗书”)。师:杜甫是一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人,适合肆无忌惮地放歌吗?诗人当时已经 52岁,是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了,他适合纵酒狂饮吗?)生:我想补充一点。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一个这么爱读书、就是在逃亡期间都不会停止写诗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漫卷诗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师:是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极而泣(板书)”呀!可以说,公元 763 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的生活,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让我们试着把这种“狂喜”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诗歌的韵味。(学生再读古诗)3找出诗歌中写现实和想象的诗句师:想象“还乡”找出作者思乡急切的字词(如“即”“穿”“便下”“向”)(出示课件)教师引读:梓州离洛阳相距千里,沿途要经过很多地方,而在作者的心中,洛阳仿佛就在眼前,所以他才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见诗人归心似箭(板书)4课件出示地图,体会感悟归心似箭。四、品悟诗人,再识杜甫“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这下同学们应该明白了上课伊始老师出示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作者为什么“白头”,为什么担心搔“更短”、“不胜簪”了吧?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爱国、忧国忧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