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84 王力 政府指出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2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 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人们在获得第一 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 母语和外语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 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者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 4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民族的界限来区分 5 一般情况下 主要语言 母语 本族语 第一语言 次要语言 外语 非本 族语 第二语言 6 目的语 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7 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 而不在使用环境中学 习的目的语则称为外语 8 教育 不同于 教学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 在教学论中主要指学 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活动 而 教学 则通常专指课堂上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学 的活动 9 对外汉语教学 作为科学术语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一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 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学的教学过程 二 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三 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10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 这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 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11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语言 目的在于是学习者掌 握汉语这一交际工具 教授的是语言运用的技能 而不是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 12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表现 一 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二 具备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三 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 四 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13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14 一般性 跟一般第二语言教学相同之处 特殊性 一 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文字 因而汉字教学是多数外国学生尤 其是西方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二 语音上 声调 轻声 儿化 语流变调等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的难点 区分 zh ch sh 和 z c s u 和 v 送气和不送气等是部分国家学生学习 的难点 三 词汇上 同义词 同音词 多义词 连绵词 成语 惯用语是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汉语与其他语言可对译词的同中有异的用法也是外 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最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 四 语法中 实词的多功能性 量词 语气词 助词 补语 各类 特殊句式 语序等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而介词 方位词等也是部分国 家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五 汉语语感的形成是外国学生汉语水平和汉语能力的集中体现 而汉语语感的如何培养又是汉语教学中难而又难的事实 15 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等四个部分 16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17 陆俭明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体研究的三点看法和 14 个迫切需要研究的 课题 潘文国提出 对外汉语学 认为对外汉语学学科内涵是为 以对比为基础 以 教学为目的 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汉语本体研究 并拟出对外汉语学学科的 5 个 主要研究方向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 赵金铭给予了充分的论证 并拟出对外汉语教 学 赵金铭使用 对外汉语 这一名称 研究的基本框架 18 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语言学本体论 汉语本体研究教什么 心理学认识论 汉语习得与认识研究如何学 教育学方法论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怎样教 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 技术 工具论 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与 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用什么技术手段 教 19 HSK 是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的标准化考试 20 语言获得与习得 21 第一语言的获得 第一阶段是早期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 第二阶段是入学后 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语言学习 22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 独立词句阶段 双词句阶段和电报句阶段 词语法阶段 词组语法阶段和句语法阶段 23 第二语言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学校的正规课堂教育 其次是家庭教育和自 学等 24 第一语言教学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 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 25 第二语言教学是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 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 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 规的教学活动 26 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不同点 1 教学起点不同 2 教学环境氛围 不同 3 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4 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5 教学对象 不同 6 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7 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8 教学方 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27 语法翻译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 依靠母语 通过翻译手段 重在 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 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主要目标 书面语能力 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28 直接法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用母语 不用翻译而直接通过目的语本身进行 会话 交谈 阅读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 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 教育学基础 夸美纽斯 教育适应 自然 心理学基础 联想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刺激 反应 特征 1 教学中尽量不用母语 不用翻译 不用形式语法 直接用外语讲练外 语 培养学生直接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主张以口语为基础 以模仿多练为主 3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激发学习兴趣 以模仿为主 注重实践练习 培养语言 习惯 即培养 语感 4 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5 主张以当代通用语言 活语言 为教学内容 反对语法翻译法以古典文学作 品为基本教材 29 听说法 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语言学理论基础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 从说话开始 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 反映论 认为语言行为是通过刺激和 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的习惯 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 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主要特征 1 听说领先 注重口语 听说领先 听说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基础 口语是 第一位 读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初级阶段先练口语 以培养口语 能力为主 读写为辅 2 反复操练 用模仿 重复 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 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3 以句型为中心 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也是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 语境 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4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 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 语境 直 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5 对比语言结构 确定教学难点 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 语言结构对比包括母语同目的语结构的对比分析和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分析 6 能及时 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 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7 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幻灯 录音 电影 电视等 通过多 种途径进行强化刺激 认知 模仿 重复 变换 选择五个阶段 结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30 视听法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 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于法国 它是在听说 法的基础上 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 语言学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 言语交际过程是编码和译码 传递信息的活动过程 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主要特征 1 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除重视听说外 还强调 看 即看画面或情景 学生 一边看画面 一边练习听说 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 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 音自然地联系起来 印象深刻 2 重视口语教学 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3 重视句型教学 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 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 生活用语 4 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从日常生活情景需要出发 选择安排语言 材料 比听说法更能符合学生语言交际的需要 5 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 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 31 认知法 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 语言学基础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 他提出一个 语言习得机制 假 说来解释语言学习过程 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教育学原则 学生中心论 心理学基础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 32 交际法 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 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 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语言学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 33 第二语言教学的其他方法 1 全身反应法 身体动作传授 适用于初级阶段 2 咨询法 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吸取了心理疗法的理论和方法 3 暗示法 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 教育家罗扎诺夫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创立的 强调环境布置 音乐运用和教师威信 音乐是核心 4 沉默法 重视人的内在因素和师生间的情感因素 34 对外汉语教学法 1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法 核心原则 交际原则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 目标 2 结构 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以结构为基础 以功能为目的 文化 因素融合在语言教学中 3 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35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要特点 1 年龄层次不同 2 迁移作用不同 3 学习环境不同 4 文化背景不同 5 学生个体差异不同 6 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难点不同 7 教学方法不同 优势 1 语音方面 1 汉语语音采用的音素较少 2 音节结构简单 音节界限分 明 规律性强 3 音节中元音出现的频率较高 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占优势 乐音比较多 4 汉语音节的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有助于 学习并掌握普通话音节的正确读音 2 词汇方面 1 汉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 也有一部分是单音节的 音节少 便于记忆 2 汉语在构词上以词根附和法为主 词根加词根就能构成一个词 且词义与构词的语素义密切相关 便于理解并掌握词的意义 3 汉语中的词 缀数量极少 但很能产 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 因此可以根据词缀的类 化规律来判断词性 4 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3 语法方面 1 语法结构简明 且句子 短语和词的结构关系具有很强的一 致性 一种规则 三处可以使用外国学生只要记忆同一套规则就能识别或生成 不同的词 短语和句子 2 汉语形态变化少 便于掌握和运用 3 汉语句式丰富 同一种意义通常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4 汉字 1 汉字与音节对应极强 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 2 汉字有表意作用 不少汉字能够 以形显意 3 汉字中的形声字有表音成分 4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它凝聚了几千年 的汉文化 能够让人产生极大的兴趣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5 常用汉字高度集中 出现频率高 数量有限 难点 1 语音方面 1 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 2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 区分不易掌握 3 音变 包括变调 轻声和儿化等 2 词汇方面 1 与汉语双音节词相比 单音节词较难学 2 汉语词汇丰富 同义词在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词语搭配 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带有 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 有的是词义不好 把握 有的是运用常常出错 3 汉语里有丰富的成语 惯用语等熟语 结构简 练 含义丰富 出现频率较高 对外国学生来说 理解和准确使用都比较困难 4 在书面语中 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 给阅读带来不便 3 语法方面 1 虚词的运用 2 量词的运用 3 代词的活用 4 补语问 题 5 汉语的语序问题 6 汉语的省略问题 7 句式与同义句式辨析以及某 些特殊格式的用法问题 8 汉语的意合法 4 汉字方面 数量繁多 结构复杂 多音常用字为数不少 难认难写难记 36 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37 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 第二语言教学包 括对外汉语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文化因素 38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应归纳为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 读写基本技能 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 法 培养学习汉语自学能力 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 历史和中国社会 39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具备什么样的语言 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能够使用目的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40 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原则 实用性 知识性 科学性 趣味性 41 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交际性 针对性 系统性 42 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堂教学的原则 二 活跃的 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氛围 三 交际性操练方法 43 测试的类别 水平测试 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成绩测试 一门课程或课型的测试 课程测试 最常用 目的是测量学生在学 习的一定阶段掌握的所学课程的情况 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诊断测试 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目的是发现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 内容或语言知识中的困难或不足之处 同时也检查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 预期的要求 及时发现教和学双方存在的而难题 潜能测试 检查测试对象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44 试题类别 1 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 2 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3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4 测试的质量保证 1 效度 有效性 指测试的 有效程度 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2 信度 指测试 的可靠性 只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3 区分度 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 平差异的性能 4 反馈作用 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45 汉语班 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 第一 第二学期分别为初等一级 初等二 级 书本 122 46 书本 124 47 书本 160 靠理解 48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即汉语交 际能力 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就必须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 语音 词汇 语 法 汉字 和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译 翻译分口译和笔译 是前四种技能的综 合运用 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可视为一种需要进行专门训练的技能 以及相关 的语用规则和社会文化知识 课程设置和课型安排都是为实现这个总目标服务 的 49 现代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