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 全球温室气体治理中的国家博弈和中国选择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 选题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 全球有一半的人口正在或者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社会 密 集的资源要求对传统的资源环境体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最直接和明显的后果 即资源短缺危机和冲突 进一步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 全球范围 内的生态问题和环境恶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机构和组织认识到开展和加 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 全球环境问题在全球化议程种的地位也 日渐凸显 由于生态环境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 最 活跃的因素 在 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 影响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 人类既有空前强大的建设和创造能力 也有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 而诸多生态灾难也证实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灾难性的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 因为生态环境系统是全球性的 它不以政治地缘 为界 具有 牵一发而动全身 和 蝴蝶效应 特点 表现出空间上的连续 性和互动性 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不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 只有落实到 国际合作才能共同缓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在国际环保问题上 大国具有表率作用 不管是在制度方面或是技术保 证方面 但是在环境保护的责任 资金和技术的共享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 题上 美国 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存在许多实质上的分歧亟待解决 美国和欧洲各国率先承担责任事关国际环境行动的成败 曾经在防止臭氧 层空洞的国际合作方面 各大国的合作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但是在气候变暖 方面 美国和欧洲不同的态度使成效甚微 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远远超过其 他国家 一直不愿削减排放量 而欧洲最早开始着手温室气体排放的烟研究 在技术和制度方面都很成熟 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积极 大国在各自利 益上的不同分歧难以将限排履约推向一个实质性的高度 长远看 各国都 希望保护环境 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 近期看 各国都不愿减排限排限 制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都希望从别国的行动中受益 因 此在合作中存在着困境 1 2 选题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都迅速增加 所面临的世界范围内的环保压力越发明显 中国在气候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 力正不断提升 2007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 十七大 报告中强调 应 加强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为保护全球 气候做出贡献 相互帮助 协力 推进 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传递出中国政府对于未来国际 气候保护的美好愿景和强烈信号 本文希望通过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博弈 的分析 使我国看清当今世界 在环保方面的格局和发展趋向 在环境保护的国际制度建设中占有重要的话 语权 能够在环境外交和博弈中维护国家利益 争取最大的碳排放权 保证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以低碳经济主旨的新的经济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或国内外研究综述 20 世纪 70 年代后 环境已经越来越多受到各国政府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 组织的关注 国外学者研究环境安全的理论著作很多 在环境外交方面 美国 欧洲和日本的外交都主要通过主导国际制度建设和环境谈判来维护其全球利益 和未来资源的主导权 遏制并延缓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和资源开发的进程 不同的是 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责任的态度是迥异的 美国在环境 保护和方面表现为 语言巨人 行动矮子 欧盟将环境保护作为欧洲共同政策 的一部分 日本因其在资源供应方面核心利益的限制也表现为行动和形象不符 处于工业进程中的金砖国家主张发达国家应该先承担历史环境责任 并且反对 以 环境干涉维和 的行为 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的 支持以保护环境 2 1 气候环境治理研究 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 奥兰杨认为减排空间的竞争是 大国处理环境问题的主要关切点 因为减排空间是世界各国 分享的资源 和 共同的财产 减排空间稀缺性是气候变化 气候博弈的最重要缘由 迪克逊 从供给 需求和环境结构稀缺性三个角度 建议要从环境容量入手限制稀缺资 源的无序竞争 各个国家必须在考虑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上对各国的碳排放量加以限制 因此产生了对排放容量和发展空间的竞争 从 而演化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出不同态度的两种主张 一种主张认为应尽早 在全球范围内界定温室气体的减排限排目标 并通过各国定量的减排义务来实 现使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另一种不鼓励在联合国框架下 为各国制定约束性的减排限排目标 而主张通过发展新技术来减少能耗 提高 能源利用率 开发使用替代能源 这两派的代表是欧盟 伞形集团 77 国集 团 与中国等谈判联盟 欧盟积极推动气候变化治理 强调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限排 77 国集团 和中国主张只为发达 国家规定进一步减排目标 而不应该为发展中国家规定 减排指标 强调发达国家应该履行资金和技术转让的义务 亨利舒提出气候变化博弈的四个关键领域 即成本分摊 损失补偿 财富 技术转移以及碳排放权界定问题 这些问题都和未来经济体系变革息息相关 气候变化危机为权力竞争带来了新的特征 戈卢布等指出欧盟推动气候变化谈 判 不仅让其在全球治理中占据了主动 提升了创新优势 也为日后主导政治 经济奠定了基础 全球温室机制 谁来承担 首先拉开了研究气候变暖中各国的不同收益 和损失 立场 政策和不同的序幕 OPEC 担心温室气体的行动方案对石油消 费构成影响 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强硬反对者 小岛屿国家则担心国家 生存问题 积极呼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全球变暖危及低碳经济最发达的欧洲 所以其对气候不变化治理十分积极 金砖国家人均资源匮乏 而且技术水平和 管理水平都比较薄弱 一方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抵抗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 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快速增长 美国的能源消费模式一直是浪费型的 强制性的减排指标会伤及到石油企业和 中西部农业发展 可见 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的重点不是让谁付出代价或者谁 在其中搭便车 而是如何建立共识 通过共同规范和标准 在一定的制度约束 下进行合作共同缓建全球变暖的趋势 2 2 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影响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约瑟夫 奈和罗伯特 基欧汉为核心的 少数人中 基欧汉和米尔娜曾经指出国际化进程中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国内的决 策 专注于研究国际因素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奈还提出复杂学习过程的模式 他认为国际制度出现会让决策者通过学习来认知新的国家利益 德雷兹纳则在 Locating the Proper Authorities 一书中从合约 强制 说服等角度探讨了国际制 度和国内制度的互动途径 首先 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因素改变国内决策 利益分配 制度设计 监督 奖惩机制等 信息 流通 成员国对未来的预期 shadow of the future 降低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 促进国际合作从一种领域进入另一种领域 比如欧洲各国从钢铁 原子 能联营到经济共同体一直到现在有 27 国的欧盟 在外交 环境 经济等有共同 政策的超级国家行为体 super state 其次 结构主义学派强调国家行为体与 国际制度的互动 这种互动首先表现在国际制度如何塑造国家的身份认同 identity 国家规范 norms 等方面 如玛莎费内摩尔 Martha Fennimore 认为国家的利益会被他们所荣辱的国际制度塑造 而温特 Wendt 则认为国 际制度培育了共同的信念和集体认同 而集体认同 collective identity 认为可 以提升不同行为体的合作联系 国家行为体与国际制度的互动还表现在国家如 何影响国际制度的演进 斯特恩 Stein 加内特 Garnett 认为人类思想 观 念 信念以及知识的演进就会促进国际合作以及国际制度的发展 而温特 Wendt 也认为集体身份认同感也会促进国际制度的产生 与新自由主义 结构主义关心国际合作 减少国际无政府的现象不同 新 现实主义者则怀疑合作实现的可能性 他们更多的关注国际制度中参与各方比 较权力的大小以及权力结构问题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在国家政府组织 国际制 度或者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将决定该国的政策制定和国家利益 金德尔伯 Kindleberger 则将全球权力分配与国际经济制度建立运行相挂钩 除此之外 另外还有社会制度主义和认知理论也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做了各 自的判断 社会制度主义 social institutionalism 从全球文化模式来探讨一国 政策制定的合法性 他们认为国际制度有许多普遍被接受的观念如男女平等 大众教育等 这些观念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政府的相关政策 认知理论强调国家 利益是一种主观认识 它受到误判 意识形态 认知观的影响 国际制度会促 使决策者学习的过程发展 并导致决策者的认识和观念的变化 奈 Nye 提 出了复杂学习过程的模式 complex learning 他认为国际制度出现会让决策者 力图通过学习来定义新的国家利益 2 3 低碳经济和权力转移 对于权力转移的研究 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以霸权变 迁范式 沃尔兹的相对权力和均势 金德尔伯格的霸权稳定 基欧汉的霸权合 作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大国体系 吉尔平的威望等级等 而阿特的战略集聚 伊肯伯里的霸权反制衡 米德尔的外交哲学融合则反映美国维持霸权的种种力 量之源 其次是价值理念的层面 英国学派强调国际体系的社会意涵 亨廷顿 探讨文明体系 鲁杰阐述了国际集体理念体系等 国内 一方面王在邦 秦亚青等人将霸权稳定论 制度合作等西方学术本 土化 另一方面叶自成从大国关系 王正毅从体系论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国际 体系的内在逻辑 当前低碳经济创新是下一代能源的核心 国际体系重大结构性变化的前提 和条件是能源权力结构的变化即出现了下一代能源的主导国 乔治 莫德尔斯 基 康德拉季耶夫等认为主要大国均重视创新优势的竞争 丹尼尔 耶金认为 技术和制度创新对能源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危机为权力竞争带来 了新的机会和特征 格莱布把麦斯纳把国家竞争力变迁和技术投资与减轻气候 变化成本联系起来 乔纳森 戈卢布和尼古拉斯 斯特恩指出欧盟推动气候变 化谈判不仅让其在全球治理中占据主动地位也为提升创新优势奠定了基础 也 有学者从经济角度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建立模型 指 出不同的气候变化政策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 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 承担适当的气 候任务保护是应尽的责任 在实行减排政策时 增加碳汇和能源替代与新能源 的开发明显要比单纯控制碳排放量具有市场效率 因此世界主要大国都把新能 源和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优选途径 而未国际经济体系重大结构 性变化的前提和条件仍然是能源权力结构的变化 即出现了新能源和低碳经济 的主导国 未来国际体系的大国要取得争夺国际体系的优势就必须具有发展低 碳经济方面的创新优势 欧美发达国家通过气候变化谈判来占有未来能源市场 和环境容量划分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气候变化议题逐渐实现对低碳经济的控制 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3 1 研究内容 本文对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治理中的国家博弈分以下四部分研究 第一部分 绪论 分别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 与框架 第二部分 温室气体治理的相关理论 主要介绍低碳经济的兴起 国际合 作理论和碳排放交易的基本理论 并未第三章的博弈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 全球温室气体治理中的国家博弈 这章主要介绍各大国在环境 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利益争执点 并分析温室气体治理中的大国博弈 第四部分 全球博弈中中国的选择 本章分析我国在温室气体治理中的地 位 以及通过第三章的博弈分析 说明我国在环境外交方面的政策走向 最后 希望通过区域间碳强度交易的市场机制说明国家之间的交易的可能性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这一部分对前几章的内容进行整理 概括出研究 所得出的结论 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3 2 研究框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四章 全球博弈中中国的 选择 第三章 全球温室气体治理 中的国家博弈 第二章 温室气体治理的相 关理论 第一章 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四川南充阆中市中医医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5人(护士岗位)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东莞市沙田镇第一小学招聘编外教师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三网融合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商业保险产品定价策略协议
- 2026届福建省六校化学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2026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化学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GB/T 23644-2025电工专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GB/T 45906.4-2025变电站二次系统第4部分:网络安全防护
- 虚拟场景漫游系统-洞察及研究
- 设备检修及维护保养培训课件
- 中国莫干山象月湖国际休闲度假谷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小升初数学试卷
- 绘本分享《狐狸打猎人》
- 中兴ZCTP-SDH传输售后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word版)
-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
- 肾上腺皮质激素课件
-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管理
- 冻结法原理岳丰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