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6.doc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6.doc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6.doc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6.doc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延中学2016年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文科)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题,共45分)1.孔子“仁”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C.君民共治D.民贵君轻 3.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和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政策B.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可以自由传教 C.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郭立士推动中国报刊本土化发展 4.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嫩芽新枝)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光秃)也。人见其灌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孟子敏锐地发现了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B.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C.孟子主张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D.孟子认为不要违背农时,食物就不会缺乏 5.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 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辩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 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仁政”,法家主张“法治”,墨子的“非攻”,道家强调“无为”。其共同点是 A.服务于诸候争霸的需要 B.重视民生及社会和谐稳定C.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D.要求改变传统的政治制度 7.今本道德经有言:“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由此可以看出,道家认为 A.礼乐必须以“仁义”为其精神内核B.礼乐的兴起是对原初“道”的偏离 C.没有仁作为基础,礼乐就是空虚的D.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最好选择 8.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家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9.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 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 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 10.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其中,“学术思想之奠定”是指 A.儒家思想的产生 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一 11. 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心即理也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12.下图为三教图。此图是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13.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道教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C.封建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1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15. 李贽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文中李贽提出的观点是A.反对封建礼教 B.提倡人人平等 C.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16.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17.下图中的条幅“天下为公,人民最大”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成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赞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 18.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劳动力过剩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D.文化需求低迷 1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0.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1.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2.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23.“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下列时代特征与此描述吻合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 24.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B.提倡自然的人性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 D.强调人的理性25.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26.路德指出:“教宗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路德的主张 A.阐释了“因信称义” B.利于维护德意志的主权C.否定了宗教的存在价值 D.反对君权神授 27.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C.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28.17世纪时,法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笛卡尔的这一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内在相同点是 A.认为天赋观念是真理的来源B.认为真理是心灵制造出来的 C.认为哲学体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D.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9.“行政权力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A.霍布斯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 30.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31.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暗中的一道电光。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该著作的出版 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32.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物。这主要表明 A.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B.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D.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33.19世纪30、40年代是由电瓶供电的“弱电”时代,而到19世纪末则进入到了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供电的“强电”时代。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技术是 A.发电机的发明B.电动机的创制C.电磁感应的发现D.内燃机的发明 34.下表是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 推动这一重大教育变革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35.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魏源的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 A.强国御侮B.学造器物C.仿行制度D.解放思想 3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37.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出路 38.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用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帝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B.西方列强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39. 陈独秀认为:“科学者何?吾人对於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这里的“科学”是指 A.自然科学B.理性精神C.事实规律D.普遍真理 40.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北大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兴民权、设议院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B.C.D. 41.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 42.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的指导 B.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C.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D.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43.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井冈山时期B.长征时期C.延安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 44.与中共诞生初期相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日渐成熟体现在 A.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B.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C.建立以国共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D.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45.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的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方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B.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C.明确了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46.在中国灿烂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支流,几千年来不断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并沉淀出深厚的内涵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 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1)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6分)材料二: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3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3分)材料三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依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不同?(2分)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同)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了“新见”?(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1)材料一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出现的政治前提。(4分)材料二 (2)材料二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最有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作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分)材料三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荀子材料四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3)材料三、四中两种幸福观有何不同?(2分)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 (4分)4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 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2) 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5分)(3) 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5分)4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印刷术在15世纪中后期蓬勃兴起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印艺社”和中国“四堡书业”图书出版的主要差异。(6分) 【答案】 15 BACCC 610 CBCDC 1115 ABDCB 1620 BBACA2125 BDBBC 2630 BADDA 3135 DDAAA 3640 DDDBC4145 DBCAC46.(1)漫画信息(4分):图a: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图b:孔子的“仁”是有局限的。图c:“克己复礼”是实现“仁”途径,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图d:“仁”具有复杂性,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评价(2分):“仁”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等差,是其局限性。(2)社会因素: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3分)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1分)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2分)(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