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题一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题一 含解析 含解析 一 选择题 本题共一 选择题 本题共 242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4848 分 分 1 周幽王当政时 为博宠妃褒姒一笑 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 命令城防举烽火 结果 诸 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 纷纷率兵救难勤王 即使到了春秋中叶 还出现过 诸侯城 周 的勤王举动 这反映了 a 周王地位至高无上 b 周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c 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d 分封制使 共主观念 成为共识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诸侯城周 的勤王举动反映了当时周天子为天下 共主 的 观念得到认同 故 d 正确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 周王地位动摇 故 a 错误 仅凭材料 无法说明周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故 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而是强调天下 共主 的观念得到认同 故 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 救难勤王 诸侯城周 学生应该抓住春 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从天下 共主 的观念的角度入手 即可得出答案 2 西汉时期 薛泽 庄青翟 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 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 他们本应有所 作为 但 汉书 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 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 这表明 a 中朝决断国事 b 外朝负责执行 c 君主集权加强 d 宰相能力平庸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材料 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 他们本应有所作为 但 汉书 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 慎微 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 丞相权力被削弱 故 c 正确 材料未涉及中外朝制 2 度 故 ab 错误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宰相能力平庸 故 d 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史实 学生应该结合材料信 息从加强皇权 削弱相权的角度入手 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 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省数道 路数州数 郡 府 国 数 县 侯国 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36 不详 西汉平帝 1 5 年 131031578 东汉顺帝 126 144 年 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 609 年 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年 15 道 3281573 宋宣和四年 1122 年 26 路 288 1234 元朝12 省183 路 97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 地方志 整理而成 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答案 c 解析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 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 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 级制 结合所学可知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因此 c 3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 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 加重了中央的负担 b 选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统治方式 d 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州郡等地方行政区权力的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4 古雅典城邦有时会因为公民人数不足 吸收外邦人加人城邦的公民集团 但其程序非常严 格 要举行两次公民大会 第二次公民大会的参会人数不能少于 6000 人 而且会议必须采 用秘密投票的表决方式 这一举 a 导致了外邦人政治地位提高 b 降低了公民集团的参政热情 c 推动了城邦决策方式的变革 d 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材料 公民人数不足 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 但其程序非常严格 要举 行两次公民大会 表明古代雅典对 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 有严格的规定 这项 措施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 同时也反映出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故 d 项正 确 外邦人在雅典没有公民权 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的参政情况 故 b 项排除 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稳定 不是推动决策方式的变化 错误 5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 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 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 的语言经问 答而订立的契约 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 契约便不成立 诺成契约指当 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 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 这一转变 a 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 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答案 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 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 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 立的契约 来看 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罗马法对于订立契约 从形式上有较大的简化 4 这一转变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故答案为 b 项 这一转变对避免欺诈没有影响 排除 a 项 c 项说法夸张 不符合史实 排除 这一变化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损害 排除 d 项 6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 3 世纪到 19 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 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 以中国中原 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 常与条约体系 殖民体系并称 是世界主要国 际关系模式之一 以下关于朝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朝贡体系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b 朝贡体系解体的标志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c 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d 朝贡体系使古代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局势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朝贡体系的形成是传统华夷观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 使中国形成天 朝上国保守自大的心态 不利于中国正确了解世界发展趋势 故 d 项符合题意 a 项 闭关 锁国政策的实行根源在于自然经济作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排除 b 项 朝贡体系解体的 正式标志是 辛丑条约 的签订 排除 c 项 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的自然经济 基础 排除 7 著名学者张鸣在 辛亥 摇晃的中国 中指出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 很大的一个因 素 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 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 门就真的开了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革命党人发挥了革命的首创精神 b 辛亥革命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c 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一定偶然性 d 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答案 c 解析 意外地撞上了 等字眼强调了武昌起义成功是有偶然性的 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材料根本就不涉及革命的首创精神 革命的群众基础的问题 所以选项 a b 均不符合题意 5 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成功的偶然性而非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强大 选项 d 不符合题 意 排除 故本题选 c 8 20 世纪 30 年代 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 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 弟 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 埃政府 因为当地方言 埃 就是我的意思 这主 要说明了 a 苏维埃不适合中国国情 b 中国农村的闭塞和落后 c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d 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成果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能够存在的原因 依据材料可知 对于大多数农 民来说 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 埃 我 政府 即属于农民自己 维护 农民利益的政府 这也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 苏维埃红色政权依然能够立得住的 原因之一 因此 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农民对苏维埃运动的理解 并 非说明苏维埃不适合中国国情 b 选项错误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农民对苏维埃运动的理解 不是说明中国农村闭塞落后 d 选项错误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农民对苏维埃运动的理解 没 有说明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成果 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9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展开政治 社会 经济的全 方位抵抗 形成了摇摇欲坠却又坚持不倒的微弱平衡 形成这种状态的关键原因是 a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b 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存在 c 党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 d 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衰退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日本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 新四军 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其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 6 军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 大扫荡 敌后抗日根据地之所以 还能形成全方位抵抗 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灵活的斗争策略 故选 c 1938 年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 1942 年 a 错误 因为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导致 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开始消极抗日 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非关键因素 故 b 错误 日本在 敌后战场增加了投入 从局部上看力量反而有所增强 d 项排除 10 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 17 18 世纪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 较少的声 色俱厉 较少的深思高论 只有一路随和 一路感觉 顺着经验走 绕着障碍走 怎么消耗 少 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 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 法国共和政体 b 英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民主共和制 d 德国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解析 详解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根据材料 较少 的 较少的 较少的 只有一路随和 一路感觉 顺着经验走 绕着障碍走 可知 这个国家的民主之路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 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结合所学知识 英国在 光荣革命 后 通过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议会的多次改革 在发展中不断推进英国的民主 政治 b 项与题意相符 法国共和之路曲折艰难 a 与题意不符 美国是通过独立战争建立 的共和制度 后又经过南北战争 不符合 较少的腥风血雨 故 c 项排除 德国君主立宪 制的确立是建立在德国统一的基础上 德国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 d 项与题意不 符 11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 禁穆令 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 先是联邦法官 做出了暂停 移民禁令 限制令 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 之后该上诉又被 驳回 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 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 令部分生效 这主要体现了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7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 故 a 项错误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故 b 项错误 材料信息是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关于移民限令互相制约 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故 c 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故 d 项错误 点睛 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的万能解题法 解题时把握 排除三原则 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首先排除 其次是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 再次是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主旨信 息的 本题中 ab 不符合材料信息 d 项不符合史实 12 春秋战国时期 鲁国 履亩而税 齐国 相地而衰征 晋国 作爰田 楚国 量入修 赋 秦国 初租禾 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实质上反映了 a 生产关系的调整 b 赋税制度的革新 c 封建制度的确立 d 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 鲁国 履亩而税 是依靠田地亩数收税 齐国 相地而衰征 是依据土地的好坏收税以及晋国 楚国和秦国的田地改革等都是承认土地私有的体现 实质 上是土地由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a 正确 赋税制度的革新是材料中现 象 不是实质问题 b 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时期 此时封建制度 尚未确立 c 错误 经济结构变化不是材料中体现的现象 d 错误 13 荀子 富国 中载 掩地表亩 刺草殖谷 多粪肥田 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韩非 子 解老 中载 积力于田畴 必且粪溉 这些记载说明 a 春秋时期农田已普遍使用肥料 b 战国时期农田可以连续种植 8 c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出现轮作制 d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使用畜力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 刺草殖谷 多粪肥田 必且粪溉 体现出农业生产中注重除草 施肥等 精耕细作的特点 这样保持地力有利于土地的连续耕种 b 正确 材料中的两则史料不能说 明春秋时期农田已普遍使用肥料 错误 材料中论述的是农业的精耕细作 不是轮作制 错误 农业生产使用畜力材料没有提及 错误 14 盛泽 诗云 吴越分歧处 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 罗绮走中原 人家勤耕作 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 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 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信息 人家勤耕作 机杼彻黄昏 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 纺织的情景 说明 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 故答案选 d 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 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 产支柱 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 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 故其他三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15 钱穆先生指出 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 而汉代的奴隶则是主动离开土地的农民 他们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 不是出卖自由 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 汉代这种现象 的出现是由于 a 小农经济的形成 b 庄园经济的盛行 c 编户制度的消亡 d 工商食官的出现 答案 b 9 解析 试题分析 汉代统治者对百姓的搜刮经常有百姓被收为 官奴 为政府服苦役 所以百姓 宁愿自己投身私人家而为私奴 私人家即是汉代士家大族的庄园 故答案选择 b 项 a 项出 现在战国时期 c 项与史实不符合 正是由于编户制度的存在农民要受国家很多的剥削与压 榨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所以 c 项错误 d 项出现在西周 所以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汉代的庄园经济 16 史书中关于 共计一坯工力 过手七十二 方克成器 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 a 规模大 分工极细 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c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 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答案 a 解析 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过手七十二 方克成器 足以说明分工极细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 细致的制作 所以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 这依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模式 不能说发生质的 变化 c 选项错误 机器生产并没有出现 d 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的内容 17 汉文帝下令 开关梁 弛山泽之禁 该措施实行后 出现了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交易 之物莫不通 得其所欲 的局面 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 捕捞 以补助生活 由此可 见 汉文帝 a 对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b 提升了商人地位 c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 d 注重与百姓同乐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时期 允许人们进山自由樵采 捕捞 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知 汉文帝时期 抑商政策 有所放松 a 正确 bc 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材料只是涉 10 及允许人们进山樵采 捕捞 没有体现与民同乐的信息 d 不正确 1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说法 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市 坊的界限被打破 丝绸之路的开辟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在明清时期 柜坊和飞钱出现在唐朝 市 坊的界限被打 破出现在宋朝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汉代 故正确排序是 d 项正确 排除 abc 三项 19 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 a 官方垄断贸易的需要 b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c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d 封建统治已经腐朽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明清时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 丰富 无需与外夷相通 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项正确 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根本上 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a 项不属于根本性原因 故错误 b 项也不是清政府实施闭 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故错误 封建统治已经腐朽属于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 但不是 根本原因 d 项错误 11 20 它是 18 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 其经济代价在于 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 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 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 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 况 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a 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 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 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 一些地区出现人口 荒芜 是 18 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 可知是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的出程是把欧洲 廉价工业制成品输入非洲 造成非洲的传统产业被破坏 中程是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横渡大西 洋 到达美洲 造成非洲失去大量劳动力 三角贸易使欧洲列强获得巨额利润 故选 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 英国的殖民扩张 三角贸易 21 顺治四年 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 言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 然前 事可鉴 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 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 段记载充分说明 a 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 清政府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 裕国 c 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 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 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 依据材料 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 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 故沿袭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 因此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开放澳 门市场可以 裕国 的认识 c 选项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 清政府继续实行对外封闭政策 并未推行开放派的主张 d 选项并未完整的反映材料内容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2 22 明代李鼎在 李长卿集 中记载 燕 赵 秦 晋 齐 梁 江淮之货 日夜商贩而 南 蛮海 闽广 豫章 楚 瓯越 新安之货 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 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答案 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 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北方 之货日夜运往南方 南方之货日夜运往北方 所以反应的是商品的长途贩运 物资交流频繁 正确的是 d 项 材料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 排除 a 项 bc 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 排除 23 进入 19 世纪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 自恃富强 动违禁令 日形狂诞 1833 年 英 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 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打开商品市场 b 扩大资本输出 c 夺取香港诸岛 d 巩固远东霸权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东印度公司代表的是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英国政府在 1833 年取消东印度公 司对华贸易独占权 正是为了让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 以便倾销商品 掠夺 原料 a 正确 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b 不正确 cd 与材料无关 点睛 东印度公司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 而且拥有军队 包括舰队 在殖民 地建立政府机构 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 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 毒品的军政经 合一的殖民机构 它们产生和存在于 16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上半期 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起了重要作用 是英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24 三角贸易 的航程是 a 非洲 亚洲 美洲 欧洲 13 b 欧洲 非洲 美洲 欧洲 c 亚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d 欧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 三角贸易即奴隶贩子乘船装载各种物品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 接着把从非洲换来 的黑人奴隶装船运往美洲出售 最后把从美洲购买或交换来的棉花 蔗糖 矿产品等运回欧 洲 故 b 正确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4 小题 共小题 共 5252 分 分 2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 出现了西汉时期第一次土地兼并风潮 大土地私有制空前发展 出现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 西汉统治者虽然采取 限民名田 等措 施 试图抑制土地兼并 也取得一定效果 但西汉末年 土地兼并风潮再起 限田 政策 彻底失败 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频发 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危机 北宋王朝建立后即宣称 田制不立 允许民间私人购买田地成为田主 国家对土地买 卖中的民间竞争与兼并现象采取 不抑兼并 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态度 广大自耕农纷纷陷 于破产的境地 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地主租佃制的土地 经营形式 摘编自王琦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 中规定 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 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 则分多 人寡则分寡 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 分三人丑田 好丑各一半 凡 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 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 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 丰荒相通 此处荒 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 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有田同耕 有饭同 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孙中山对 平均地权 的解释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所有 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 则归于国家 为国民所共享 比方地主有 地价值一千元 可定价为一千 或多至二千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 地主应 得二千 已属有益无损 盈利八千 当归国家 14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汉 宋时期土地兼并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近代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 原因 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宋代国家 不 抑兼并 政策的实施等 影响 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引发社会矛盾和危机 不利于社会稳定 有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村出现租佃制的土地经营方式 2 方案 太平天国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解决丰荒矛盾 建立理想社会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即核定地价 现价归原主所有 社会讲步后增加的地价 归国家所有 评价 太平天国的方案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绝对平 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具有空想性 平均地权 否定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 符合社会经济 发展规律 土地实行国民共享 属社会政良性所 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是不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 解析 1 原因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可从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土地私有制的 发展 宋代国家 不抑兼并 政策的实施等角度总结 影响 根据 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频发 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危机 广大自耕农纷 纷陷于破产的境地 得出 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引发社会矛盾和危机 不利于社会稳定 根据 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地主租佃 制的土地经营形式 得出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村出现租佃制的土地经营方式 2 方案 太平天国 根据 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 算其家人口多寡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根据 凡天下田 丰荒相通 得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解决丰荒矛盾 根据 有田同耕 有饭同 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得出建立理想社会 孙中山 根据 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所有 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 价 则归于国家 为国民所共享 概括 评价 结合所学评价太平天国的土地方案和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 回答即可 注意辩证地评 价 15 2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许多证据证明 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 比如 在商朝的妇好墓中发现了一 些玉器 经鉴定是和田玉 昆仑玉等 汉武帝时 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 域 虽历经千辛万苦 但张骞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 尽管如此 他的亲身见闻 引 起了汉武帝的巨大兴趣 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时 张骞带了很多副使 浩浩荡荡几百人 并 携带了大量的礼品 汉武帝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 最高统治者 所以要吸引西域各国到中原 来 就需要带很多礼品 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丝绸 随着张骞和副使们的出使 大批中亚国家 和当地的民族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 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 西亚的丝绸贸易 摘编自刘伟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材料二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 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绕道非洲南端到达 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 历史上习惯称之为 地理大发现 葡萄牙以当 时不到一百万的人口 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 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一度与西班牙 瓜分了整个地球 葡萄牙 16 世纪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 打破了阿拉伯人和 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 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 食糖 黑奴贸易 成为世界性的商 业帝国 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 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 白 银而强大起来 摘编自唐晋 大国崛起 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丝绸之路形成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不同 并简析其 世界意义 答案 1 特点 出现时间早 逐渐形成 时间跨度大 带有政治军事目的 影响 扩 大了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影响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推动了西汉时期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等 2 不同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商业危机等因素推动的结果 丝绸之路的 形成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新航路通过海路连通全球 而丝绸之路则海陆兼有 但局限于欧 亚非三大洲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充斥着血腥和暴力 如掠夺各地的金银 劳动力 廉价原料 等 而丝绸之路则呈现出和平友好往来的特点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但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贫穷 而丝绸之路使交往双方受益 16 世界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文明相对隔绝的状态 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市 场雏形开始出现 解析 详解 1 特点 依据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 可知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早 依据材料一中 商代 汉武帝和汉文帝 等信息可知丝绸之路是逐渐形成的以及时间跨度大 依据材料一 汉武帝时 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认为自己是 天下共主 最高统治者 可知丝绸之路形成带有政治军事目的 影响 依据材料一 大批中 亚国家和当地的民族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 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 西亚的丝绸贸易 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从政治 经济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等回答 2 不同 依据材料二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 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绕道非 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 的信息以及材料一从新航路的开辟和 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不同 结果不同 路线不同 特点不同以及影响不同等思考回答 世界 意义 依据材料二 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 和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促 使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以及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等回答 2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 作者真实记录了 自 1936 年 6 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 所见所闻 1937 年 10 月 红星照耀中国 首先在英国出版 一问世便轰动世界 在伦敦出版的头 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 销售 10 万册以上 此书先后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 几十年 间几乎传遍了世界 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 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 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 的主要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 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1938 年 2 月 10 日 由胡愈之以复社名义出版的 red star over china 第一个中文全 译本在上海问世 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 译本改名为 西行漫记 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 4 版 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 在香港及海外华人 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重印本和翻印本 摘编自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埃德加 斯诺采访时中国的政治形势 17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红星照耀中国 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析 红星照耀中国 出版所起到的积极意义 答案 1 国民政府统治 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国民党围剿失败 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 地 中国革命进入新局面 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 变化 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2 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关注 20 世纪的中国 需要了解中国 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1938 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 国内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 香港和海外华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翻译为中文 书名改为 西行漫记 3 红星照耀中国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