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 1 页 总 9 页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卷必修一文言文测试卷 班级 班级 姓名 姓名 1 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乱易整 不武 改变 B 既至秦 持千金之资币物 钱币 C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错 D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估计 2 下列句子 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 假如 以乱易整 不武 易 替代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 损害 C 供其乏困 供 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渡河 D 夫晋 何厌之有 厌 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略微 3 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B 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 微斯人 吾谁与归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 驻扎军队 B 何厌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C 若毒之乎 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D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6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D 荆轲知太子不忍 7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 之 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不同 相同 B 相同 相同 C 相同 不同 D 不同 不同 8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既东封郑 B 越国以鄙远 C 发尽上指冠 D 函封之 9 从句式角度考虑 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B 秦军氾南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10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 秦武阳色变振恐 11 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晋军函陵 驻军 B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就 秦王购之金千斤 收购 C 而右手揕其胸 刺 既祖 临行祭路神 D 进兵北略地 夺取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1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试卷第 2 页 总 9 页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A B C D 13 下列各项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其 以其无礼于晋 失其所与 不知 吾其还也 B 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之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D 而 夜缒而出 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臣左手把其袖 而右手揕其胸 14 与 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秦王购之金千斤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D 毋从俱死也 15 下面四个句子中 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 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B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C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6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 为 字的意义和用法 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若入前为寿 若属皆且为所虏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A B C D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正确的一项是 今行而无信 图穷而匕首见 丹不忍以己之私 以乱易整 不武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如因善遇之 A 不同 不同 不同 B 相同 不同 不同 C 不同 相同 相同 D 相同 相同 相同 18 对下列句中 之 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B C D 19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都是名词 全都是做状语的一组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目眦尽裂 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 A B C D 20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箕踞以骂曰 樊於期乃前曰 其人居远未来 使使以闻大王 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A B C D 试卷第 3 页 总 9 页 2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不敢与忤视忤 逆 B 秦王复击轲 被八创 被 表被动关系 C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 果真 D 微太子言 臣愿得谒之微 假如没有 22 下列句子的翻译 错误的一项是 A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燕国被欺辱的耻辱也算除掉了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 素善留侯张良 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23 下列各句中 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 而秦法 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 D 事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4 下列句子中 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身翼蔽沛公 群臣怪之 此其志不在小 越国以鄙远 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 素善留侯张良 吾得兄事之 项伯杀人 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B C D 25 下列各项中 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拔以击荆轲 断其左股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以次进 B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C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邻之厚 君之薄也 D 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俱 失其所与 不知 26 选出加横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 微夫人之力 如果没有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 C 又欲肆其西封 扩张 D 以乱易整 改变 27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其无礼于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夫晋 何厌之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群臣侍殿上者 沛公安在 沛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大王来何操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A B C D 2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此其志不在小 籍吏民 封府库 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杀人 臣活之 范增数目项王 此亡秦之续耳 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 箕踞以骂 A B C D 29 选出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夫晋 何厌之有 厌恶 既东封郑 使成为边界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为 顾计不知所出耳 回头看 微太子言 如果没有 秦王复击轲 被八创 遭受 素善留侯张良 友善 交好 秦时与臣游 游玩 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 感谢 沛公不胜杯杓 能承受 发图 图穷而匕首见 发出 失其所与 亲附 结交 A B C D 30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第 4 页 总 9 页 A 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 项羽没做皇帝 但司马迁认为他实际上有着 和天子等同的地位和作用 故将其列入本纪 B 古代的很多地名和现在是不同的 如关中 它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山东 指的是崤 山以东 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 古代人乘车 主帅居中 驭手居左 称车左 参乘 陪侍或保卫人员 又称车右 沛公 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即为此义 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 十分严格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东面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体现了 项羽 项伯尊贵的地位 31 下列句子中 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走基层活动的展开 我跟从这支记者小分队来到了革命老区阜平进行深入采访 小 分队所到之处 不惊民 不扰民 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B 有分析者认为 美国在西亚所采取的行动其实是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其明里是推 进民主政治 而实际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 以打压伊朗 遏制俄罗斯 C 自去年以来 某些大国秉持冷战思维 频频把矛头指向中国 须知 人为刀俎 我为 鱼肉 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已不会再屈服于任何压力 D 袁隆平 这位泥腿子科学家 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培育优良稻种 他为中国 为世界每年 增加几十亿斤稻米 可谓劳苦功高 而他却从不以此居功 32 下列各项中 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拔以击荆轲 断其左股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以次进 B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C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邻之厚 君之薄也 D 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俱 失其所与 不知 33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A 不同 相同 B 不同 也不相同 C 相同 相同 D 相同 不相同 34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字的意思 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 吾谁与归 A 两个 封 不同 两个 微 相同 B 两个 封 不同 两个 微 不同 C 两个 封 相同 两个 微 相同 D 两个 封 相同 两个 微 不同 35 下列每对词语 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烛火 翠竹郑伯 柏林缒城 堕落 B 散佚 游弋戍守 别墅盟誓 萌动 C 陪伴 蓓蕾与会 玉成肆虐 肄业 D 薄弱 泊位城阙 乐阕游说 叙说 36 下面对加横线词的解释 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 到 去 往 B 先生如其指 如果 C 被发行吟泽畔 通 披 散开 D 古之遗爱也 恩惠 37 下列句子中 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身翼蔽沛公 群臣怪之 此其志不在小 越国以鄙远 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 素善留侯张良 吾得兄事之 项伯杀人 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乃 夜驰之沛公军 A B C D 试卷第 5 页 总 9 页 3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 长沙 中 面对大千世界 诗人发出慨叹 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 沁园春 长沙 中 以设问结尾 巧妙回答 谁主沉浮 的诗句是 39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 长沙 中 毛泽东用 来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 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2 徐志摩在 再别康桥 中通过描写 生动的表现出康桥对自己的 欢迎 以此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留恋 3 荆轲刺秦王 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4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毛泽东在 沁园春 长沙 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句子是 2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一段中从 士 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 的两处是 士皆垂泪涕泣 3 真的猛士 4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毛泽东的 沁园春长沙 一词中 旧地重游 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2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中 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 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3 鸿门宴 一文中樊哙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两句话 42 请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鹰击长空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2 那河畔的金柳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 摩 再别康桥 3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5 又前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每空一分 1 谁主沉浮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2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徐志摩 再别 康桥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4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4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 5 分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 长沙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雨巷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 试卷第 6 页 总 9 页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45 补写出下列词中空缺的部分 1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沁园春 长沙 2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刺秦王 3 寻梦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 46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2 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徐志摩 再别康桥 3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4 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5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47 翻译下列句子 1 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 2 事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4 吾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5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 48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 猜测 B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 接纳 C 拔剑切而啖之 啖 吃 D 沛公起如厕 如 往 到 49 下列句中 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 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C 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 D 秦兵旦暮渡易水 50 下列画线字与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中 从 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拔剑撞而破之 B 素善留侯张良 C 项伯杀人 臣活之 D 烛之武退秦师 51 下列各组句中 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为韩王送沛公 君为我呼入 B 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C 哙拜谢 起 立而饮之 劳苦而功高如此 D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 52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试卷第 7 页 总 9 页 A 刘邦的谢罪之词 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 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 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 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 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 樊哙则是理直气壮 斥责项 羽 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实为 亡秦之续 C 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 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 以屈求伸 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 以攻为守 D 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 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也证明了刘邦君 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5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译文 2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译文 54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闻之 大喜 左右既前 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54 下列句子中 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 捧着 B 群臣怪之 怪 责怪 C 发图 图穷而匕首见 穷 尽 D 秦王复击轲 被八创 被 遭受 55 下列各组句子中 画线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轲既取图奉之 郑既知亡矣 B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 D 未尝见天子 故振慑 时恐急 剑坚 故不可立拔 56 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 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 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 奋不顾 身的英勇形象 B 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 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 这一 色变振恐 与荆轲的 顾笑 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荆轲 左手把秦王之袖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 设想的实施 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 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 秦廷上下反应迟钝 秦王惶恐到拔不出来剑的地步 大 臣们也都目瞪口呆 不知所措 5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群臣惊愕 卒起不意 尽失其度 译文 2 事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 58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后面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 虏赵王 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 遂发 58 对下列画线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兵北略地 至燕南界 略 掠夺 B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 如果 C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 考虑 D 而右手揕其胸 揕 刺 试卷第 8 页 总 9 页 59 下列画线字 之 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A 今有一言 可以解燕国之患 B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C 取之百金 使工以药淬之 D 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 60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一开始 就连用 破 虏 收 进 略 至 六个动词 写出秦军所向 披靡 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 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 了悲剧的基调 B 太子 恐惧 心急如焚 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 一语 婉转含蓄 微带责难 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 C 荆轲提出要取信秦王 则非献 樊将军首 和 燕督亢地图 这表现出他勇而多谋 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D 樊将军是因为境遇艰难才来到燕国的 荆轲竟然要取他的脑袋 可见荆轲除了勇敢忠诚 的性格 还有心狠手辣的一面 6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秦王必说见臣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文 2 今闻购将军之首 金千斤 邑万家 译文 3 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侯 秦伯围郑 吾其还也 亦去之 62 下列句子中 画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B 又欲肆其西封 肆 扩张 C 阙秦以利晋 阙 削减 D 夫晋 何厌之有 厌 厌烦 63 下列句子中 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国以鄙远 C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D 将焉取之 子亦有不利焉 6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烛之武深明大义 以解国难为重 他在郑国官微人轻 在秦晋大兵压境 郑伯自责道歉 的情况下 慨然答应出使 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 烛之武勇敢无畏 从容对敌 他不顾年迈之躯 夜缒出城 从容去见秦伯 坦言郑国将 亡 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 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 晓之利害 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 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 最后说晋屡背秦德 不可共事 使秦伯不得不听 D 烛之武机智善辩 成功使敌退兵 他援古例今 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 并留下驻 兵帮郑国防守 晋国也不得不撤兵 从而保全了郑国 6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译文 2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 试卷第 9 页 总 9 页 译文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1 页 总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 项 A 项 易 代替 这句话的意思是 用散乱 的局面 代替整齐 的局面 这是 不符合武德的 B 项 币 礼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 到了秦国之后 拿着价值千金的礼 物 C 项 过 责备 这句话的意思是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 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 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 二种 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 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 从字 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 从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 种 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 相反 第七种 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比如本题 可以借助句子中的小语境以 及该词在句中的位置 从语法的角度 来辨析其意思正误 2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D 项 厌 通 魇 意思是 满 足 微 意思是 假如没有 课内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主要靠学生识记 积累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C 是定语后置句 正 常语序应该是 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者 其它选项为宾语前置句 A 项 正常语序应该 是 夫晋有何厌 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 项 正常语序应该是 则未可亲秦也 D 项 正常语序应该是 吾与归谁 文言文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在古代实际上是 一种正常的句式 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 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 殊句式了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词类活用 A 项 名词作动词 军是驻扎的意思 同下文 秦军 B 项 鄙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鄙 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 远地 D 项 使郑亡 动词使动用法 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 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 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 A 解析 试题分析 B 项 厌 是 满足 C 项 微 是 没有 D 项 以为 是 以之为 的省 略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 D 解析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2 页 总 11 页 试题分析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即古今异义词 词汇的发展 体现在实词上 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 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 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移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改变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 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 这类词不是太多 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A 项古意穷苦一般指无路或是困境窘迫 今义一般指生活窘迫或 是生活贫困的人 B 项夫人 指的是 那个人 现在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 项儿女亲 家 男女结婚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 C 解析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 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 法 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 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位置 前后词的词性 固定短语有关 本 题只考查虚词 之 先对四句话的之进行分析 可知第一 二句都是结构助词 的 而第 三句的之是位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四句的之是代词 指代荆轲 故选 C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二看虚词 前后词语的词性 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 之 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 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 根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B 形容词做名词用 其余都是名词作状语 考点定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 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职位 前后有哪些 词类的词和它相联合 组成什么样的句法联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征等等 重点谈谈名词 活用为动词的情况 1 名词 宾语 例如 考古 籍吏民 封府库 鸿上宴 注册官吏 百姓 封 锁财物仓库 2 副词作状语 名词 例如 汉水又东 水经注 江水 江水又向 东流 3 能愿动词 名词 例如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劝学 依赖船桨 的人 并不会游水 却能横渡江河 4 名词 补语 例如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 两个名词连用 不存在并列 同位和修饰联系 不带计量意 义时 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如曰本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 则非某之 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假使说而今什么都不做 只是坚守昔人的旧法 那么我 不能接受 9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 被动 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学生要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 平时要结合典型 例句来理解记忆 解答本题要对选项逐一分析 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A 是状语后置 句 C 都是定语后置句 D 是宾语前置句 B 是省略句 而 ACD 三项都属于倒装句 故选 B 考点定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1 用 者 也 表判断 者 也 者也 也 者 2 为 乃 即 则 或否定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3 页 总 11 页 词 非 未 弗 等表判断 3 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 刘备 天下枭雄 二 被动 句 1 单独用 于 受 见 或组合成 见 于 受 于 表判断 如 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 徒见欺于王 2 为 为 所 为 所 表判断 如 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 被 后起用法 如 周公之被逮 4 意念被动 无词语标志 兵挫地削三 宾语前置 1 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 语 宾语前置 如 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 如 谁 何 奚 曷 胡 恶 安 2 否 定句中 代词做宾语 宾语前置 如 时人莫之许也 3 用 之 或 是 把宾语提 前取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如 唯利是图 等 4 方位词 时间词做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例如 业文南向坐 史记 项羽本纪 四 定语后置 1 者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2 之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3 之 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五 介词结构做状语 后置 1 用介词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 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 青 取之 于蓝 而青于蓝 2 介词 以 组成的介宾短语 翻译时前置做状语 如 具告以事 鸿门宴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A B C 三项中的 夫人 以为 偏袒 都是古今异义词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 是古今同形异义词 有的词形古今一样 但意义 或感情色彩等不同 如 走狗 古义指奔走效劳的人 是中性词 今义指受人豢养而帮助 作恶的人 是贬义词 成立 古义指长大成人 今义指有所成就或建立组织 机构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 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在相邻的位置 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 某个双音节词语相同 实际上 这些词语形同实异 按照句子结构 它们要拆成两个词 如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救国 指南录后序 行 为 相邻 貌似现代汉语的 行为 其实 行 是 出行 行动 为 是 是 再如 妻子 地方 可以 因为 祖父 不行 突出 前进 不过 十一 等 课本内外 比比皆是 古今词义差异 有六种情况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 记 住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 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 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分析字形 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 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法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 前后照 应 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 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 通顺就对 不通就错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 B 项 购 悬赏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 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 得的趋势 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答题时注意分 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如此题的选项 B 购 后面连接的是 之金千金 解释为 收 购 显然不能搭配 可以判断选项错误 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 以 今释古 的例子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 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 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 要有两个途径 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 比如 以 以后面是 名词 以是介词 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 以是连词 三与固定短语有关 12 C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4 页 总 11 页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朝 夕 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 在傍 晚 阙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受损 函 名词作动词 用匣子装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 为美 认为 美 东 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 退 动词使动用法 使 退却 C 项全是名词活用 所以选 C 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 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 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 C 解析 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 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 的趋势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A 项的 其 分别译为代词 代指郑国国君 代词 自己的 商量语气 还是 副词 B 项 焉 焉 兼词 于之 在那里 哪里 怎么 C 项都是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 而 分别译为修饰连词 转折连词 并列关系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 B 状语后置句 C 判断句 D 省略句 考点定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 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 文言句式有省 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和倒装句 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 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还有固定结构 唯 是 结构 判断句注意 者 也 被动句注意 为 所 结构和 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 之 者 介宾短语后 置句对用 于 以 引导 15 D 解析 试题分析 D 宾语前置句 其余是判断句 考点定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 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 文言句式有省 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和倒装句 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 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还有固定结构 唯 是 结构 判断句注意 者 也 被动句注意 为 所 结构和 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 之 者 介宾短语后 置句对用 于 以 引导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 动词 做 介词 替 给 判断词 是 动词 含有 祝 的意 思 介词 表被动 被 的意思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 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记忆考 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此题均考核课内 句子 注意积累记忆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5 页 总 11 页 17 A 解析 试题分析 连词 表转折 连词 表承接 连词 表原因 介词 用 介词 依靠 介词 趁着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 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记忆考 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此题均考核课内 句子 注意积累记忆 18 A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谓取独 结构助词 的 动词 到 代词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 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记忆考 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此题均考核课内 句子 注意积累记忆 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均为名词做状语 考点定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 名词做状语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名词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 根据具体的 句子具体的分析 20 B 解析 试题分析 北 方位名词做状语 向北 函 名词做状语 用匣子 箕 名词做状 语 像簸箕一样 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走上前 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远方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听到 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迟 上 名 词做状语 向上 怪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怪 考点定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 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 名词做状语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名词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 根据具体的 句子具体的分析 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 B 项中的 被 在文言文中作为被动关系的很少 一般有如下义项 其一同 披 穿着 例句 将军身被坚执锐 其二同 披 散着 例句 屈原被发行吟泽畔 其三 遭受 如 B 项 其四 施加 例句 泽被后世 故选 B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2 C 解析 试题分析 C 项应译为 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3 A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6 页 总 11 页 解析 试题分析 A 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B 项为被动句 C 项为状语后置句 D 项为判断句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4 C 解析 试题分析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 形容词做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5 C 解析 试题分析 C 项 之 均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A 项 连词 来 介词 按照 B 项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顺承 D 项 介词 和 动词 结交 亲附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6 D 解析 试题分析 易 代替 结合语境做出判断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7 A 解析 试题分析 介词结构后置句 被动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8 D 解析 试题分析 形做动 使动 名词做动词 名词做状语 动词做名词 形意动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9 B 解析 试题分析 满足 依靠 只是 不过 交往 道歉 打开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0 D 解析 室内最尊的座次应是坐西面东 项王 项伯东向坐 是说项羽 项伯面朝东而坐 31 A 解析 秋毫无犯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 对人民的利益一点儿也不侵犯 此处张冠李戴 32 C 解析 C 项 之 均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A 项 连词 来 介词 按照 B 项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顺承 D 项 介词 和 动词 结交 亲附 33 B 解析 被 显露 只是 回头 34 A 解析 既东封郑 中 封 意为 把 当作边境 又欲肆其西封 中 封 意为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7 页 总 11 页 疆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 吾谁与归 两句中 微 均意为 如果 没有 35 B 解析 A 项 依次读 zh zh b b zhu du B 项 依次读 y y sh sh m n m n C 项 依次读 p i b i y y s y D 项 依次读 b b qu qu shu shu 36 B 解析 试题分析 B 项 先生如其指 中如 应译为依照 遵从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 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 得的趋势 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答题时注意分 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如此题的选项 B 如 后面连接的是 其指 解释为 如果 显然不能搭配 可以判断选项错误 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 以今释 古 的例子 如此题 如 就用现在的意思 到 往 解释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 代汉语的一个词语 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课 内实词的掌握情况 37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类型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 形容词做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 面 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 除时间名词外 其他名词一般 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 但在文言文中 名词 包括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作状 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 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 型 1 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可译为 像 那样 例如 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狼 中的名词 犬 修饰动词 坐 比 喻 坐 的状态 译为 像狗那样 2 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 表示 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可译为 在 从 例如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 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中的方位名词 东市 西市 南市 北市 分别 修饰动词 买 作状语 表示 买 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3 表动作趋向 这类名词 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可译为 向 往 4 表动作行为 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 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 用 或 按 等即可 例如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中的名词 箕畚 修饰动词 运 作状语 表示 运 所凭借的工具 译为 用箕畚 5 表动作行为 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 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 每 字即可 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伤仲永 中的时间名词 时 修饰动词 扳 作状语 表示 扳 的频率 译为 每天 6 表对人的态度 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 可译为 像对待 那样 或 当作 一样 邑人 稍稍宾 客其父 伤仲永 以宾客之礼相待 例中的名词状语 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 邑人 对宾语 其父 所持的态度 可译为 像对待宾客那样 或 当作宾客一样 7 表动作 行为发生的时间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 中的时间名词 朝 和 暮 分别修饰动词 辞 与 宿 表示 辞 与 宿 的时间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8 1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8 页 总 11 页 2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 寥廓 苍茫 遏 这几个字的写 法 考点定位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 这些课内的名句 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但一定很有迷 惑性 考生经常在这些 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 不知道联系句 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课标卷已 经考核 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 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39 1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 遏 青荇 瞋 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 这些课内的名句 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但一定很有迷 惑性 考生经常在这些 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 不知道联系句 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课标卷已 经考核 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 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40 1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3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 近似字的写法 不能 出现错别字或漏字 多字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 要做到 三清 三不 三清 就是卷面清洁 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 三不 就是不添字 不漏字 不误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41 1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3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 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 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 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四 要留意具体环境 五 要留心语句顺序 六 要注意语句出处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 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42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9 页 总 11 页 1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3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以乱易整 4 风萧萧兮易水寒 5 皆白衣冠以送之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 竞 艳 敝 萧 等 每句 1 分 句中有误该 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 避免笔误 名句名篇默写 的题型一般有 填充 补足型 和 理解默写型 两种 本题属于 填充补足型 这种题型较之理解默写型 减 少了对 名篇名句 内涵的考查 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 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 解 吸收 要答好这类题 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43 1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2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 敢以烦执事 4 为变徽之声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 近似字的写法 不能 出现错别字或漏字 多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44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浪遏飞舟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揉碎在浮藻间 为变徵之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试题分析 名篇名句的背诵 默写 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冀教版(三起)(2012)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检查(露天矿山)新版试题库附答案
- 职员个人在职工作阶段方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市政养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关于影城劳动节活动方案
-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预习练(含解析)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一中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面试全科试题与参考答案
-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 施工现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024年江苏省阜宁县安监局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乡镇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快递柜安装协议书
- 2025年真空抽滤桶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陕西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清单(2025年)
- 燃气公司加气站操作规程及安全要求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 装修砸墙安全协议书
- 电力建设火力发电工程智慧工地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