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doc_第1页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doc_第2页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doc_第3页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doc_第4页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大剧院音质特点的主观评价及其问题分析1.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观众席1966(含111站席)。内厅长宽高比为2.98 :1.86 :1。考虑为较为接近理想的音乐厅功能。音乐厅吊顶总面积1268平方米,音乐厅座位数1966(含站席111).设计混响时间空场为2.2秒。背景噪声满足NR20要求。营业厅造型选用了改良的鞋盒型。采用“岛”式设计,即乐队和演员在中间观众厅在周围的设计。如此多的座位和岛式设计在国内也较为少见。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室内GRC(玻璃纤维补强混凝土)扩散反射体、舞台与一层池座侧墙采用了MLS扩散反射墙面、巨大的帆形音乐反射罩、和观众座椅吸声控制等处理方法,将音质设计有效地融合到室内装饰中。对GRC材料的特性,音响测试等作了大量的论证,并确认其可行性。音乐厅顶棚和墙面采用了平均厚度为2.4厘米的GRC板。GRC墙面的形式与吊顶有所不同,面积约1263平方米.顶棚上GRC装饰有着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的GRC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反射声音。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与镜子,会导致局部声音强烈反射而音响音质。扩散反射类似与被磨毛的毛玻璃,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另外,厚重的GRC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低频的混响时间,使低频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声部)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舞台侧墙上采用栅状间隔的MLS墙面,凹凸尺寸严格按照数论理论设计,被称为“数字声反射墙”,外观既现代又神秘,还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的发挥表演水平。观众厅顶部悬挂巨大的帆形声反射罩。一方面将声音向厅内四面八方反射,有效将弥补“岛”式舞台声学反射前后音质不一致的不足,另一方面降低顶棚声学反射高度,缩短了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的距离,获得了更好的声音亲切感。这个顶部的声反射罩可升降取得最好的声学效果。2. 2. 主观听感我在国家大剧院听了2场音乐会,内容相同都是卢塞恩阿巴多的马勒第四那场(24和25日),坐了三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场的莫扎特2首声乐,我坐在二层楼座一排正对舞台的位置。我的听感是这个位置的声音还不错,大概可以打个65分及格,主要是高频不错但是缺乏光泽,中低频虽然量感上略有不足但是还可以接受。后来转到第四排中间听的是马勒第四,感觉这个位置的声音有些问题,高频的延伸已经不是很好了,低频几乎完全消失。这个位置的声音大概是可以打上50分。这场给我的感觉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声音不如东艺音乐厅,因为东艺的高频非常漂亮,小提琴声部的具有美妙的光泽感,小提琴声部有非常漂亮的泛音,而这在国家大剧院我没有听到。而东艺的低频也是不理想,但是要比大剧院好。我回上海以后,马上听了维也纳爱乐(27号)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演出,真的感觉国家大剧院声音是远远比不上东艺,维也纳那场我坐在A区16排,悉尼那场我坐在B区第四排,与舞台的距离大概与国家大剧院我当时坐的位置离舞台的差不多远,听完后我觉得卢塞恩的声音未必比悉尼的好多少。听完这2场我感觉东艺的声音真是太好了。第二场我跟着舒存老师走,他早来的几天先听了几场已经坐了不少位置,他说这些位置的声音都不理想,估计二楼侧翼(正对着大提琴组)靠近舞台在反射罩之下区域的位置应该不错。所以25日那场我就和他挤在台阶上听的。开声以后我觉得这里的声音蛮不错,各个声部非常平衡具有温暖感,说明这里的位置三频是平衡的。当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泛音略少,声部之间关系不明确(这可以通过视觉弥补一些),声场的轮廓以及女高音听的不清楚,所以这个位置适合于听交响乐,不太适合独奏和演唱。总体上说,国家大剧院声音走向与东方艺术中心的声音走向一致,我从二层的三个位置听来,都是偏向清丽的现代风格,非常符合现代声学大厅吸声较强的倾向。附带说明,这2个声学场所的建筑设计和声学设计都是一个团队,所以这个结果并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国家大剧院声音不如东方艺术中心呢?3. 3. 问题分析。首先要用白瑞纳克的三张表格。4. 附件5. 优秀音乐厅的RT和EDT指标.jpg (36.08 KB) 6. 2009-11-12 21:41 7.8. 优秀音乐厅的RT和EDT指标2.jpg (52.62 KB) 9. 2009-11-12 21:41 10.11. RT和EDT平均值的比较.jpg (35.39 KB) 12. 2009-11-12 21:41 13. 下表是我整理的世界上音质最好的几个音乐厅与东方艺术中心的Rt和EDT表格14. 著名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RT和EDT表格1.jpg (199.41 对上述表格关于RT和EDT各项指标,我的分析结果和思考如下:1)空场混响时间不足以信,因为我们可以看到500HZ空场混响与满场混响时间有相差1秒的,如金色大厅和苏黎世,有相差0.5秒以上的,如阿姆斯特丹、巴塞尔、波士顿、柏林、东京国立剧院。一定要有满场混响时间的数据,而且是全频段的数据。2)纵观世界上音质最好的音乐厅,随时间推移低频混响时间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但是高频混响时间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音乐厅的声音越来越由清丽的倾向。这个趋势在早期衰变时间中可以看的更清楚。3)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的数据资料来看,它的混响时间可以进入B+级的指标,EDT早期衰变时间是B级甚至是C+级指标。4)东方艺术中心,RT满场,T2000/Tmid=1.03,T4000/Tmid=0.86,EDT空场,EDT2000/EDTmid=0.97, EDT4000/EDTmid=0.76。这说明东方艺术中心的低频不足。这与章奎生先生的测试报告结果一致,也与我的听感一致. 5)从听感上来说,国家大剧院与东方艺术中心的声音走向一致,但是声音品质更差,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在于低频混响时间,特别是ERT时间有问题。6)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室内扩散板的设计是一致的,都是用GRC板作为扩散板。GRC板骨料是膨胀珍珠岩,胶结料是水泥,玻璃纤维相当于钢筋混凝土里的钢筋。这个材料作为扩散板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厚度的保证。东方艺术中心在GRC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所采用的做法被证明有问题,GRC板与墙体之间的空腔是吸收低频的罪魁祸首。非常可惜,国家大剧院未能吸取东方艺术中心的教训,甚至做得更差。GRC板只有2.4厘米,GRC装饰板吊顶和GRC装饰板墙体后面的金属骨架的空隙,则非常非常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