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 李文启 1 杨 斌 2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成都 2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拉萨 摘 要 本文在成都市实施统筹城乡改革的背景下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了该市农村 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 况 结论表明 成都市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而交通和通讯 医 疗保健 文化教育等支出的比重 逐年增加 以饮食为主的消费结构正逐渐转向多元化的消费结构和得以不断优化 文中还提 出了优化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 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12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 5682 2010 06 0021 04 一 引言 自 2003 年开始 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了一场声势 浩大的统筹城乡的一体化改革 旨在破解长期以来 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 三农 问题顽症 推动 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 1 在统 筹城乡进程中 成都市农村居民是这项改革的直接 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何选取评价角度来考察农民从 中受益的程度 不仅关系到能否恰当地衡量这项改 革的成果 而且涉及到是否能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 提供重要的反馈资料和参考意见 已有文献从农民 生活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研究了成都市 统筹城乡改革中 三农 变化的情况 2 3 本文通过 实证研究这项改革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消费理 念等产生的影响来衡量其发展绩效问题 二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 本文采用 1997 2008 年的数据资料 以 2003 年 为改革分界点来进行改革前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 动的对比分析 4 5 由表 1 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 1997 2008 年期间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增长了 1 67 倍 在 1997 年到 2002 年间 成都市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6 84 而从 2003 年实施统筹城乡改革至 2008 年间 成都市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12 16 收入增幅明显高于统筹城乡改革之前 1997 2008 年间的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2135 08 元 增长到 4565 07 元 增长了 1 14 倍 人均消费支出年 均增长 7 31 在 1997 年到 2002 年间 成都市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 3 7 而 2003 2008 年间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 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 10 31 消费支出增幅明显高 于统筹城乡改革之前 从根据表 1 中相关数据计算的 1997 2008 年各 类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可以看出 自 1997 年来 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呈现以 下基本特征 首先 食品是家庭的第一大支出项目 但是其支出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 尽管居 住支出的绝对量也相对较高 但是其支出比重逐年 下降 农村居民 吃 和 住 的比重下降 充分说明 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成都市农村居民开始 注重其他享受 发展类型的消费 第三 农村居民 在衣着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等项目上的支出比重 逐年上升 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支出的比重增幅最大 1997 年成都市农民的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为 4 48 到 2008 年该项支出的比重为 14 46 由 此可知 成都市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后 农村居民开始 和城镇居民享有相同的医疗服务 农民的 看病难 问题逐渐解决 农民的健康有了基本保障 自然而然 地对医疗的消费也就相应地增加了 而且随着城乡 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政府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农 民进城打工 进城购物等与外界交流联系的消费也 会增加 因而交通和通讯的支出比重增长也较快 可见 成都市实施的统筹城乡这项改革 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该市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 农民就从 保守 消费者转为 积极 的消费者 消费结构呈现 多元化发展趋势 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 支出变化较大 表明了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 成都市 农民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 农村居民的消费层 次正在朝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 表 1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 单位 元 年份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 支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服务其他商品服务 1997 2427 2135 08 1235 54 153 60 270 59 124 04 62 70 95 60 150 35 42 66 1998 2631 2078 08 1182 78 140 53 257 07 121 51 76 02 83 12 177 99 39 06 1999 2783 2064 76 1106 89 130 64 261 02 117 33 79 13 93 94 196 05 79 76 2000 3016 2200 74 1126 03 146 76 320 79 113 72 99 72 120 10 209 37 64 25 2001 3178 2353 37 1155 89 156 50 356 75 124 50 117 65 154 14 219 00 68 94 2002 3377 2548 56 1178 04 166 31 395 50 143 67 129 13 213 23 236 18 86 50 2003 3656 2721 11 1263 15 186 43 368 04 152 40 134 90 279 62 265 68 70 89 2004 4072 2954 12 1385 55 190 38 422 56 152 13 152 86 314 77 275 25 60 62 2005 4485 3074 24 1429 31 232 12 333 17 175 52 175 26 347 51 301 40 79 95 2006 4905 3343 87 1508 66 279 04 370 91 185 60 166 52 419 73 333 22 80 19 2007 5642 3997 82 1851 62 336 74 432 76 229 97 203 85 547 06 317 51 78 31 2008 6481 4565 07 1889 59 426 80 540 16 280 30 244 57 660 25 427 40 96 00 注 资料来自于 成都统计年鉴 1998 2009 年 表中所有数据都是以 1978 年为基期换算 后的数据 三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 1 因子分析的模型估计 为了考察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特 征 这里采用了因子分析方法来研究其消费结构的 变动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 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度比较大 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 因子 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超过 60 它是一种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多元统 计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此分析法对成都市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考察和分析 并给出相关的解 释 6 下文使用了 1997 2008 年间的成都市农村居民 在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 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 健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其他商 品和服务等 8 个不同项目上的支出占家庭人均消费 支出比重的数据 详见表 1 来进行因子分析 即消费 结构分别记为 1 2 8 由 计量软件对这 8 个支出项目的相关性 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这 8 个支出项目的相关性均较 强 大于 0 3 说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有关数据可 以做因子分析 表 2 为 计量软件计算的以 主轴法初步抽取共同因子的部分结果 由表 2 可 知 这两个因子共解释了 78 3 的初始变量结构的 变异量 超过了最低 60 的要求 因此对因子的提取 结果比较理想 表 2 解释总方差 因子方差解释总变动的方差 累计解释方差 因子 13 285 0 411 0 411 因子 22 977 0 372 0 783 按照因子分析方法的步骤 在解释总方差基础 上 进一步用正交旋转法计算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 荷矩阵如表 3 所示 表 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变量 1 变量 2 变量 3 变量 4 变量 5 变量 6 变量 7 变量 8 因子 10 967 0 434 0 099 0 111 0 960 0 829 0 725 0 085 因子 20 147 0 842 0 822 0 765 0 023 0 508 0 457 0 719 由表 3 可得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 析模型为 1 0 967 1 0 147 2 2 0 434 1 0 8742 2 3 0 099 1 0 822 2 0 111 1 0 765 2 5 0 960 1 0 023 2 6 0 829 1 0 508 2 7 0 725 1 0 457 2 8 0 085 1 0 719 2 在得到因子载荷矩阵之后 我们最终估算的因 子得分系数如表 4 所示 表 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变量 1 变量 2 变量 3 变量 4 变量 5 变量 6 变量 7 变量 8 因子 10 294 0 091 0 013 0 076 0 301 0 232 0 251 0 065 因子 20 001 0 267 0 279 0 270 0 059 0 131 0 196 0 253 由表 4 可以得到如下的因子得分函数 1 0 294 1 0 091 2 0 013 3 0 076 4 0 301 5 0 232 6 0 251 7 0 065 8 2 0 001 1 0 267 2 0 279 3 0 270 4 0 059 5 0 131 6 0 196 7 0 253 8 以这两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 最终 建立的 1997 2008 年的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为 0 411 1 0 372 2 并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 见表 5 表 5 1997 2008 年因子综合得分 年份因子 1 因子 2 因子 年份因子 1 因子 2 因子 1997 0 128 0 015 0 047 2003 0 068 0 019 0 021 1998 0 121 0 019 0 043 2004 0 069 0 021 0 021 1999 0 106 0 027 0 034 2005 0 063 0 009 0 023 2000 0 094 0 03 0 028 2006 0 057 0 005 0 022 2001 0 085 0 03 0 024 2007 0 063 0 003 0 027 2002 0 072 0 029 0 019 2008 0 042 0 001 0 018 2 模型分析结果 载荷系数矩阵反映了公因子与初始变量之间的 关系及对其解释能力的大小 表 3 列出了通过旋转 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两个公因子的载荷系数 综合 表 2 3 可以看出 第一公因子 1 对初始变量的方差 贡献为 41 1 主要由食品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等四个支出指标决定 这 些指标在公因子 1 上的载荷的绝对值都大于 0 7 食品和医疗保健这两个载荷的绝对值都高于 0 9 这 就充分表明了 1 综合反映了这四个支出项目的变 动 根据 1 载荷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来看 自 1997 年以来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最大的是食 品和医疗保健两个支出的比重 其次分别为交通和 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根据表 3 中的 1 载荷系数的符号 可以反映这八类支出在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中的增减变动方向 1 在医疗保健 交通 和通讯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载荷系数为正 值 说明它们的支出比重在逐年增加 2008 年这三 项支出的比重比 1997 年分别增加了 82 41 222 98 和 32 94 而 1 在食品上的载荷系数为 负的 0 967 表明食品支出在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 构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008 年比 1997 年下降了 28 48 这一情况与文章中第二部分的分析结论 是吻合的 即统筹城乡改革对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 费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民在饮食支出比重逐年 下降 但是在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以及文化方面等 的支出比重增幅显著 农民开始追求发展和享受型 的消费 第二公因子 2 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为 37 2 其在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以及 其他商品和服务上载荷较大 这些载荷的绝对值都 在 0 7 之上 分析这些载荷的符号可得 成都市农 村居民在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支出逐年 下降 从表 5 来看 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非常显著 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整体上呈现上 升趋势 2008 年比 1997 年增长了 1 14 倍 公因子 1 和 2 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权重差别不大 但是公 因子 1 与综合总评分 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公 因子 1 得分越高 表明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 质量越高 1 的得分基本上逐年递增 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验证了文章中的前面部分的观点 即农村居 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转型 其消费层次正向发展和 享受型转变 第二公因子 2 的得分变动趋势在波 动中略有下降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载荷 系数分别反映了农村居民在该方面的支出与其因子 得分同方向变动 总体来讲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改 革的进程中 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很大 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 农村居民在发展和享受型的 消费支出上显著增加 四 结论和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成都市实施统筹城乡 改革后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 尽 管食品的支出额在各类支出项目中是最大的 但是 其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却是逐年下降的 农民在医 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等项 目上的开支逐年增加 农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由以饮 食为主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 消费结构在逐渐改善 农村居民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显著增加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 构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不断深入推动城乡 23 成都市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后 农村居民开始 和城镇居民享有相同的医疗服务 农民的 看病难 问题逐渐解决 农民的健康有了基本保障 自然而然 地对医疗的消费也就相应地增加了 而且随着城乡 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政府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农 民进城打工 进城购物等与外界交流联系的消费也 会增加 因而交通和通讯的支出比重增长也较快 可见 成都市实施的统筹城乡这项改革 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该市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 农民就从 保守 消费者转为 积极 的消费者 消费结构呈现 多元化发展趋势 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 支出变化较大 表明了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 成都市 农民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 农村居民的消费层 次正在朝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 表 1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 单位 元 年份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 支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服务其他商品服务 1997 2427 2135 08 1235 54 153 60 270 59 124 04 62 70 95 60 150 35 42 66 1998 2631 2078 08 1182 78 140 53 257 07 121 51 76 02 83 12 177 99 39 06 1999 2783 2064 76 1106 89 130 64 261 02 117 33 79 13 93 94 196 05 79 76 2000 3016 2200 74 1126 03 146 76 320 79 113 72 99 72 120 10 209 37 64 25 2001 3178 2353 37 1155 89 156 50 356 75 124 50 117 65 154 14 219 00 68 94 2002 3377 2548 56 1178 04 166 31 395 50 143 67 129 13 213 23 236 18 86 50 2003 3656 2721 11 1263 15 186 43 368 04 152 40 134 90 279 62 265 68 70 89 2004 4072 2954 12 1385 55 190 38 422 56 152 13 152 86 314 77 275 25 60 62 2005 4485 3074 24 1429 31 232 12 333 17 175 52 175 26 347 51 301 40 79 95 2006 4905 3343 87 1508 66 279 04 370 91 185 60 166 52 419 73 333 22 80 19 2007 5642 3997 82 1851 62 336 74 432 76 229 97 203 85 547 06 317 51 78 31 2008 6481 4565 07 1889 59 426 80 540 16 280 30 244 57 660 25 427 40 96 00 注 资料来自于 成都统计年鉴 1998 2009 年 表中所有数据都是以 1978 年为基期换算 后的数据 三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 1 因子分析的模型估计 为了考察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特 征 这里采用了因子分析方法来研究其消费结构的 变动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 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度比较大 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 因子 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超过 60 它是一种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多元统 计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此分析法对成都市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考察和分析 并给出相关的解 释 6 下文使用了 1997 2008 年间的成都市农村居民 在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 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 健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其他商 品和服务等 8 个不同项目上的支出占家庭人均消费 支出比重的数据 详见表 1 来进行因子分析 即消费 结构分别记为 1 2 8 由 计量软件对这 8 个支出项目的相关性 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这 8 个支出项目的相关性均较 强 大于 0 3 说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有关数据可 以做因子分析 表 2 为 计量软件计算的以 主轴法初步抽取共同因子的部分结果 由表 2 可 知 这两个因子共解释了 78 3 的初始变量结构的 变异量 超过了最低 60 的要求 因此对因子的提取 结果比较理想 表 2 解释总方差 因子方差解释总变动的方差 累计解释方差 因子 13 285 0 411 0 411 因子 22 977 0 372 0 783 按照因子分析方法的步骤 在解释总方差基础 上 进一步用正交旋转法计算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 荷矩阵如表 3 所示 表 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变量 1 变量 2 变量 3 变量 4 变量 5 变量 6 变量 7 变量 8 因子 10 967 0 434 0 099 0 111 0 960 0 829 0 725 0 085 因子 20 147 0 842 0 822 0 765 0 023 0 508 0 457 0 719 由表 3 可得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 析模型为 1 0 967 1 0 147 2 2 0 434 1 0 8742 2 3 0 099 1 0 822 2 22 稿日期 2010 09 06 基金项目 西南财经大学 211 三期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李文启 1983 男 河南南阳人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生 杨 斌 1969 男 河南信阳人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 李文启 1 杨 斌 2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成都 2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拉萨 摘 要 本文在成都市实施统筹城乡改革的背景下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了该市农村 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 况 结论表明 成都市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而交通和通讯 医 疗保健 文化教育等支出的比重 逐年增加 以饮食为主的消费结构正逐渐转向多元化的消费结构和得以不断优化 文中还提 出了优化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 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12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 5682 2010 06 0021 04 一 引言 自 2003 年开始 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了一场声势 浩大的统筹城乡的一体化改革 旨在破解长期以来 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 三农 问题顽症 推动 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 1 在统 筹城乡进程中 成都市农村居民是这项改革的直接 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何选取评价角度来考察农民从 中受益的程度 不仅关系到能否恰当地衡量这项改 革的成果 而且涉及到是否能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 提供重要的反馈资料和参考意见 已有文献从农民 生活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研究了成都市 统筹城乡改革中 三农 变化的情况 2 3 本文通过 实证研究这项改革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消费理 念等产生的影响来衡量其发展绩效问题 二 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 本文采用 1997 2008 年的数据资料 以 2003 年 为改革分界点来进行改革前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 动的对比分析 4 5 由表 1 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 1997 2008 年期间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增长了 1 67 倍 在 1997 年到 2002 年间 成都市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6 84 而从 2003 年实施统筹城乡改革至 2008 年间 成都市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12 16 收入增幅明显高于统筹城乡改革之前 1997 2008 年间的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2135 08 元 增长到 4565 07 元 增长了 1 14 倍 人均消费支出年 均增长 7 31 在 1997 年到 2002 年间 成都市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 3 7 而 2003 2008 年间 成都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 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 10 31 消费支出增幅明显高 于统筹城乡改革之前 从根据表 1 中相关数据计算的 1997 2008 年各 类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可以看出 自 1997 年来 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呈现以 下基本特征 首先 食品是家庭的第一大支出项目 但是其支出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 尽管居 住支出的绝对量也相对较高 但是其支出比重逐年 下降 农村居民 吃 和 住 的比重下降 充分说明 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成都市农村居民开始 注重其他享受 发展类型的消费 第三 农村居民 在衣着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等项目上的支出比重 逐年上升 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支出的比重增幅最大 1997 年成都市农民的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为 4 48 到 2008 年该项支出的比重为 14 46 由 21 一体化改革 在农村 硬件 和 软件 上下功夫 推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 法规制度 在统筹城乡改革进程中 应加大对农村 的道路 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社区文化设施等公共 服务品的投入 为进一步解放农村经济活力 发展农 村经济提供保证 进一步地 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 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 农民以自有土 地入股 农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 政府应完善保障 农民收入的相关制度 大力发展农村居民医疗保障 打消以土地入股后的农民生活和发展的后顾之忧 让农民放心消费 2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多元 化的消费结构 通过对成都市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 项目占总消费的比重 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的 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农民的食品支出仍占了相当大 的比例 尽管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等支出逐年增 加 但是增速相对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 成都市农民 的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结构变动相对较 大 表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逐渐改变 开始注重 消费文化产品 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 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这就要求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在农村不断 增加医疗投入以及建设零售产业等 使得农村居民 逐渐享受到 城镇市民 待遇 同时淘汰一批污染环 境的企业 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7 3 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为农民持续稳定的消 费提供坚强的保证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统筹城乡 改革后成都市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全国的 平均水平高很多 其增速也相对较高 但是如何保 证农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成都市政府应该以这 项改革和以建设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为契机 在农 村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打捞工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多功能光波导调制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低压成套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防螨寝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模板2024
- 2025年五指山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云南昆明长水教育集团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中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9人(中烟工业)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德阳市罗江区事业单位考核招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喜生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煤仓作业规程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检查验收表
- 测金属电阻率实验报告
- 政治经济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养老护理员培训排泄照料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
- 融资方案报告范文模板
- 肾脏肿瘤影像学诊断策略
- 仓库定期检查表范例仓库管理工作检查项目与评分标准
- 化疗前的准备和评估
- 显微外科设备器械及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培训教材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