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_第1页
质疑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_第2页
质疑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疑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质疑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 xx 年 1 月 7 日 xx 市 xx 区检察院对 xx 某大学 xx 级计算 机系学生王某涉嫌盗窃一案决定暂缓不起诉 xx 区检察院审查 期间 深入学校了解到该生平时学习良好 还有 5 个月就将毕 业 因一时糊涂 盗窃他人手机 触犯刑律 承办小组认为该 生还有其可塑性 有挽救的可能 遂提出对该学生实行 暂缓不 起诉 应为 暂缓起诉 笔者注 考察 5 个月的意见 其 暂 缓不起诉 的理由大致如下 1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 2 该同学涉嫌犯罪完全是一念之差 按照校规 校纪 可能面 临开除的窘境 3 该生还可其可塑性 有挽救的可能 4 如 此 正确 处理 可以降低在校大学生犯罪率 xx 检方的这种做 法已非首次 事实上 xx 年曾震惊 xx 教育界的 307 聚众斗殴 案 中的 11 名 15 岁至 17 岁犯罪嫌疑人 就全部被该市玄武区 检察院 暂缓不起诉 而且据说这一大胆尝试 还获得了省 市两级检察机关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赞赏 称此案为 执法理念 的一次创新 目前 xx 市已被列为全国 暂缓不起诉 试点城市 或许该检察院的初衷是好的 认为本着 治病救人 的精神 应 该放这些 社会精英 一马 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 于法于情 这种做法都难以让人接受 检察官不是医生 检察 院也不是医院 笔者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本着对法律 对人 民 更是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对 xx 市 xx 区检察院的做法提出 以下质疑 真的希望他们能给人们一个真正合情 合理又合法 的说法 质疑一 平等何在 众所周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我国 宪法 规定的一条基本原则 而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也作为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被明确规定在 97 新 刑法 中 然而 xx 市 xx 区检察院对此案的处理给笔者的感受却是对这一 原则的公然践踏 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 早已成为历史尘 埃而遭现代文明所遗弃 而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才是当今社 会的主旋律 美国总统都险些锒铛入狱 何况我们所谓的 未来 社会的精英 如果是 未来的社会精英 就可以暂缓起诉 那么 科学家 企业家 教授 甚至政治家这些现实中的精英岂不更 有资格享受如此礼遇 然而法律是神圣的 是应该被信仰并且 被遵守的 绝不容许有人把它玩弄于股掌之中 一个在校大学 生触犯刑律 我们可以为之惋惜 亦可以表现我们的同情 但 是同情和惋惜却不足以成为权力滥用的充分理由 至于该生 有 其可塑性 有挽救的可能 更不能说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如若 依此观点 我认为任何过失犯罪都应该具有可塑性 都有挽救 的可能 难道过失犯罪都可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了吗 显然不 可以 而我认为 在法治社会 个体必须对其行为负责 让失 足的大学生受到应有的惩罚 将有助于刑罚的惩罚与教育功能 的实现 而且更有助于规范所有大学生的行为 对于 降低在校 大学生犯罪率 岂不更有效 总之 任何理由都无法打破 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 的理念 质疑二 谁给你的权力 不起诉的适 用范围 也叫不起诉的法定原因 或者不起诉的条件 是指检 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 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 绝对不起诉 新 刑事诉讼法 第 142 条第 1 款规定 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 15 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这 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 根据 刑事诉讼法 第 15 条及 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只要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 民检察院就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1 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 不认为是犯罪的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 经特赦令免除 刑罚的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5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死亡的 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 任的 二 微罪不起诉 新 刑事诉讼法 第 142 条第 2 款规 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 除刑罚的 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因此 微罪不起 诉是相对不起诉 表明检察院在起诉程序上拥有一定的自由裁 量权 斟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起诉 三 存疑不起诉 新 刑事诉讼法 第 140 条第 4 款规定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可以作出 不起诉决定 这种 存疑不起诉 与法院 疑罪从无 的思想是一致 的 存疑不起诉也是可以不起诉 与微罪不起诉在这一点相同 属相对不起诉 检察机关在适用存疑不起诉时 也拥有一定裁 量权 据该检察院一位处理该案的检察人员称 他们的做法是 有法律依据的 而且引用的就是 刑事诉讼法 的上诉规定 可是我们对照上诉规定就可以看出 该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并不 符合上诉任何一条 显然 xx 检方的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而且我国并没有 暂缓起诉 的规定 那么 此种做法究竟依据 什么呢 事实上 暂缓起诉 在西方国家 尤其是德国早已存 在 暂缓起诉又被称为附条件不起诉 然而 暂缓起诉 即使在 德国也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 根据 德国诉讼法 153 条 a 规 定 检察官可以要求被告人在一定的期限内选择 1 给付一定 款项 弥补行为造成的损害 2 向某公共设施或者国库交付 一笔款额 3 作出其他公益给付 4 承担一定数额的赡 养义务 被告人如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这些要求时 对其行为 不再作为轻罪追究 被告人如果不履行这些要求 责令 不退 还已经履行部分 并且要作为轻罪追究 而且检察机关在作出 不起诉决定前要争得法官的同意 在此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 153 条 a 专门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在德国国内也有很大的争议 此项规定依立法原意应适用于轻微犯罪 并且从公共利益的角 度出发 如公益给付 但由于在司法实践中 关于犯罪轻微 及公共利益均无统一标准 导致实践中 153 条 a 的规定适用面 较广 特别是涉及税案及经济犯罪中检察官常以此作出不起诉 处理 德国国内一些人批评 153 条 a 的适用 认为这一条款使 有钱人免受刑事追究 如著名网球明星格拉芙偷税案即适用了 153 条 a 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综上所述 我国法律并未赋予检 察机关 暂缓起诉 的权力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 xx 检方的做法 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并且由于这种做法没有有效的制度制约 被滥用的危险是很大的 绝对的权利容易导致 质疑三 有 可操作性吗 其实 xx 区检察院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 似乎再 讨论这个问题 已无必要 实际上 可塑性 有挽救的可能 等概念本身 就是很模糊的 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不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必 然带来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进而危及法制的统一 在这 里 我并非要否定 暂缓起诉 制度 只是想表明在我国法治尚 处幼稚阶段 任何一个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审慎对待 否则 千里 之堤 溃于蚁穴 实事求是地讲 对涉嫌犯罪的大学生宣布 暂缓起诉 也许可以用仁慈化解罪恶 但是 违背法律原则的 做法却很可能在多数学生身上产生纵容的暗示 这是非常可怕 的 事实上 按照检察机关的决定 暂缓起诉的期限为五个月 那么五个月之后 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说要给这个学生以机会 那就等于说不再追究责任 既然这样 何不适用法律 来个 不 起诉 如果说等其考试完之后再行追究 那这三个月的 暂缓 起诉 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进一步说 你那五个月的考察期 限又是从何而来 是否因为他还有五个月就要毕业 照此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