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极限突破 分类讨论思想_第1页
2012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极限突破 分类讨论思想_第2页
2012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极限突破 分类讨论思想_第3页
2012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极限突破 分类讨论思想_第4页
2012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极限突破 分类讨论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专题二专题二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考情分析 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 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这种思想对于简化研究对象 发展人的思维有着重要帮助 因此 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 所谓分类讨论 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 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 分类 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 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实质上 分类讨论是 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再积零为整 的数学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 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它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 他 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 分类讨论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预测 2011 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察为 将有一道中档 或中档偏上的题目 其求解思路直接依赖于分类讨论 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涉及指数 对数 底的讨论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等比数列求和 由求等 n S n a 知识交汇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 就需要对 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 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 给出每一类的结果 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 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1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问题分类 求解 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 足互斥 无漏 最简的原则 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引 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 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讨论的 如绝对值 a 的定义分 a 0 a 0 a2 时分 a 0 a 0 和 a0 圆半径 ON 1 MN 2 MO 2 ON 2 MO 2 1 设点 M 的坐标为 x y 则 用心 爱心 专心 9 整理得 经检验 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 P 故这个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当 1 时 方程化为 它表示一条直线 该直线与 x 轴垂直且交 x 轴于点 当 1 时 方程化为 它表示圆 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半径为 点评 本题在求出轨迹方程之后 在判定为何曲线时 因参数引起了分类讨论 一些问 题中的数学表达式中因含有会导致不同结论的参数 从而需对参数分情况讨论 求得问题的 结果 题型 4 不等式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 7 解不等式 0 a 为常数 a xa xa a 46 21 1 2 分析 含参数的不等式 参数 a 决定了 2a 1 的符号和两根 4a 6a 的大小 故对参数 a 分四种情况 a 0 a 0 a 0 a0 时 a 4a0 1 2 所以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 当 a 0 时 x 4a x 6a 0 解得 x6a 当 a 0 时 x 0 解得 x 0 2 当 a0 解得 x 4a 1 2 当 a 时 x 4a x 6a 0 解得 6a x0 时 x6a 当 a 0 时 x 0 当 a 0 时 x 4a 当 a 时 6a x0 或 a 0 因为这两种情形下 不等式解集形式是不同的 不等式的解是在两根之外 还是在 两根之间 而确定这一点之后 又会遇到 1 与谁大谁小的问题 因而又需作一次分类讨论 1 a 故而解题时 需要作三级分类 题型 5 数列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 9 2011 天津理 20 已知数列 n a 与 n b 满足 112 3 1 0 2 n nnnnnn b aabab n N 且 12 2 4aa 求 345 a a a 的值 设 2121 nnn caanN 证明 n c 是等比数列 III 设 242 kk SaaakN 证明 4 1 7 6 n k k k S nN a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 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 考查运算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综 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满分 14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I 解 由 3 1 2 n n bnN 可得 1 n n b 为奇数 2 n为偶数 又 112 0 nnnnn b aaba 123123 2344 3454 3 5 4 当n 1时 a a 2a 0 由a 2 a 4 可得a 当n 2时 2a a a 0 可得a 当n 3时 a a 2a 0 可得a II 证明 对任意 nN 21221 20 nnn aaa 22122 20 nnn aaa 212223 20 nnn aaa 得 223 nn aa 将 代入 可得 21232121 nnnn aaaa 即 1 nn cc nN 又 113 1 0 n caa 故c 因此 1 1 n n n c c c 所以 是等比数列 III 证明 由 II 可得 2121 1 k kk aa 于是 对任意 2kNk 且 有 13 35 57 2321 1 1 1 1 1 k kk aa aa aa aa 将以上各式相加 得 121 1 1 k k aak 即 1 21 1 1 k k ak 此式当 k 1 时也成立 由 式得 1 2 1 3 k k ak 从而 22468424 kkk Saaaaaak 2124 3 kkk SSak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所以 对任意 2nNn 4 4342414 11 4342414 nn kmmmm km kmmmm SSSSS aaaaa 1 2221232 2222123 n m mmmm mmmm 1 23 2 21 22 22 n m mmmm 2 253 2 32 21 22 23 n m mmnn 2 153 3 21 21 22 23 n m mmnn 151111113 3235572121 22 23 nnnn 15513 362 21 22 23 7 6 nnn 对于 n 1 不等式显然成立 所以 对任意 nN 21212 12212 nn nn SSSS aaaa 3212124 1234212 nn nn SSSSSS aaaaaa 222 11121 1 1 1 41244 41 4 41 nn n 222 11121 41244 41 44 41 nnn n n 111 4123 nn 点评 数列证明中的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需要牢记的分类递进推理过程 证明格式相对严 格 规范 例 10 2010 四川理数 已知数列 an 满足a1 0 a2 2 且对任意m n N 都有 a2m 1 a2n 1 2am n 1 2 m n 2 用心 爱心 专心 13 求a3 a5 设bn a2n 1 a2n 1 n N 证明 bn 是等差数列 设cn an 1 an qn 1 q 0 n N 求数列 cn 的前n项和Sn 解 1 由题意 零m 2 n 1 可得a3 2a2 a1 2 6 再令m 3 n 1 可得 a5 2a3 a1 8 20 2 当n N 时 由已知 以n 2 代替m 可得 a2n 3 a2n 1 2a2n 1 8 于是 a2 n 1 1 a2 n 1 1 a2n 1 a2n 1 8 即 bn 1 bn 8 所以 bn 是公差为 8 的等差数列 3 由 1 2 解答可知 bn 是首项为b1 a3 a1 6 公差为 8 的等差数列 则bn 8n 2 即a2n 1 a2n 1 8n 2 另由已知 令m 1 可得 an 211 2 n aa n 1 2 那么an 1 an 2121 2 nn aa 2n 1 82 2 n 2n 1 2n 于是cn 2nqn 1 当q 1 时 Sn 2 4 6 2n n n 1 当q 1 时 Sn 2 q0 4 q1 6 q2 2n qn 1 两边同乘以q 可得 qSn 2 q1 4 q2 6 q3 2n qn 上述两式相减得 1 q Sn 2 1 q q2 qn 1 2nqn 2 1 1 n q q 2nqn 2 1 1 1 1 nn nqnq q 所以Sn 2 1 2 1 1 1 nn nqnq q 综上所述 Sn 1 2 1 1 1 1 2 1 1 nn n nq nqnq q q A 点评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只适合于 特别公比中含参数时 需要分类讨论 1 qq 题型 6 三角函数与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 例 11 ABCABC中 已知 求sincoscos 1 2 5 13 解析 0 5 13 2 2 cosBBABC 且 为的一个内角 4590 12 13 BB 且sin 若 为锐角 由 得 此时AAAAsincos 1 2 30 3 2 用心 爱心 专心 14 若 为钝角 由 得 此时AAAABsin 1 2 150180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相矛盾 可见A 150 coscos cos CABAB coscossinsinABAB 3 2 5 13 1 2 12 13 125 3 26 由于CAB coscos coscossinsinCABABAB 因此 只要根据已知条件 求出 cosA sinB 即可得 cosC 的值 但是由 sinA 求 cosA 时 是一解还是两解 这一点需经过讨论才能确定 故解本题时要分类讨论 对角 A 进行分类 例 12 若函数 f x a bcosx csinx 的图象经过点 0 1 和时 f x 2 0 x 1 2 且 2 恒成立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f x 经过点 0 1 和1 2 a1cb 1ca 2 f 1baf 0 f x a 1 a cosx 1 a sinx a 1 a sinx cosx 4 a sin x 12a 2 x0 4 3 4 x 4 1 4 xsin 2 2 1 a0 12 1 sin 2 1 4 aaxa a a1 2 x f1 要使 2 f x 2 恒成立 只要 即 2a a1 2 2a a1 2a1 从从从从 2 a 1 时 2 2 1f x 3 a 1 时 1 a8 a 8 a 8 根据条 件 逐一讨论 使问题得以解决 思维总结思维总结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它可以将整体化为局部 将复杂问题化为单一问题 以便于 各个击破 但由于分类讨论一般过程较为冗长 叙述 较为烦琐 且极易在完备上造成失误 因此它并非一定是解决问题的上策或良策 我们提倡 在熟悉和掌握分类思想的同时 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 处理好 分 与 合 局部 与 整体 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充分挖掘求解问题中潜在的特殊性与简单性 尽可能地简化 或避免分类讨论 下面结合一些实例 谈谈简化分类讨论的常用策略 消去参数 整体换元 用心 爱心 专心 16 反客为主 补集分析 整体变形 借助图解 1 对于分类讨论题不要急于直接进行分类讨论 首先应认真审查题目的特点 考虑是 否可以你用合适的公式 法则 能否进行某中变形 可否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 即能否消除或掩盖 讨论基因 若能 则可以避免进行繁杂的分类讨论 若不能 可否先 作某些等价变换 使讨论推迟得来 这种延迟讨论有时也是一种简化和一种进步 当然 有 些问题 你通过了一番试验 仍无法作到完全回避讨论或延迟讨论 这可能是 不可避免的 直接讨论型 问题 这是我们就应遵循分类讨论的原则去攻克它 2 实际应用题 排列组合 中分类讨论往往带有隐蔽性 理解题意 抓住限制条件 准确把握分类对象和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发现多种分类途径 则应加强比较 从中 选择最为合理的分类途径 3 分类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