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老师高三寒假辅导 自编导学案 针对性训练 效率高 提分快2015年山东高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整体解题思路:读懂-鉴赏-表述。读懂是基础,鉴赏是关键,表述是目的。第 一 课 时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2. 学会解答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题。教学内容: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为六种问答形式。第一种:鉴赏形象(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一)知识链接所谓意象,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事物;所谓意境,是指各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所谓人物形象,一是指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二是指诗人自身形象,需要注意的是诗人塑造的形象和诗人自身形象的联系(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附: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和典故寓意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11、梅花梁、陈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12、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15、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22、螟蛉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23、鸿雁 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25、月老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26、陶朱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2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火灾称为祝融之灾。2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2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31、青梅竹马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32、问鼎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3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34、逐鹿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35、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36、杜康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38、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39、彭祖,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40、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 41、鸡肋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42、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43、献芹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44、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46、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47、方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48、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4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50、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现在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进行总结,以便大家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鉴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二)提问形式(1)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场景)? (2)这首(句)诗描写了景物怎样的特点?(3)这首(句)诗选取了那些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这首诗(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三)答题步骤1.意象、意境题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悠远 雄浑 壮观 富丽堂皇瑰丽明丽艳丽淡雅 恬淡自然 恬静 生机勃勃幽深奇险 迷濛 迷茫飘渺虚幻 暗淡 幽暗 昏暗 冷清 荒寒肃杀萧条 凄凉 凄惨注意要能准确地概括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例题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题:诗歌第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请根据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参考答案:诗歌第二、三联选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四个意象;“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第二联中“片云”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与上句“落日”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2(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问题:三、四两句诗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考题试做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 春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本诗系作者访问好友时所作。问题: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问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3(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 江 怨送 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问题:(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答:问题:(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4(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2.人物形象题答题步骤:用一个长单句或几个短句概括其性格特点分析其怎样表现其性格特点作者借助此人表达自己什么情感。高考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陆鸿渐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考题试做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点 绛 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袜刬(chn ):踩着袜子走路。 问题: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形象鉴赏答题“三步法”(有的题目只需两步)1.意象意境:抓意象-说特点-析感情。(如果先问意境特点题可先用词语或短语概括,后扣意象分析)2.人物形象:说身份-析诗句-寄感情。 (如果考查的人物系作者本人,则不必点明寄托的情感)形象练习题一组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两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注】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幽 州 夜 饮 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简要分析诗歌颔联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4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这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4分)2015年山东高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第 二 课 时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诗歌的感情和艺术手法;2. 学会解答情感、主旨和艺术手法题。教学内容:第二种:把握情感(一)知识链接诗歌分类及主题(作者情感)( 1 )写景诗: 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祖国大好山河的喜爱,或者表达自己美好的志向、人生世事的感悟。(2)咏物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托物言志)、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某一物象中(往往是单一物象)。(如:松、竹、梅等意象)(3)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而且羁旅之思和思乡之情兼有。(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4)边塞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对家乡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或表达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5)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6)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秀丽。(7)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 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 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 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8)送别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 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和劝慰。( 9)哲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10)闺怨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或写春光(青春)易逝, 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二)提问方式:1这首(句、联、阕)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情趣)?2.这首(句、联、阕)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句、联、阕)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也可省略) ;(3)抒发什么情感。解答此类问题要参照本学案第一、二页诗歌分类及主题和下列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愉悦欢快、怀才不遇、仰慕功业、怀古伤今、向往追求、坚守节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离愁别恨、羁旅和思家、无奈和愤懑、劝慰和鼓励、喜爱和讴歌等 )高考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全国卷)南柯子王 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问题:试分析下片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参考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步骤一)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步骤三)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问题: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1)意象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感情: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考题试做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山 园 小 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问题:从诗歌首联和尾联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答: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燕子矶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问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予的思想感情。答: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问题: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答:4.(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问题: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 答:第三种:分析手法(一)知识链接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用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描写手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从对方入手、虚实结合、视觉嗅觉、自问自答、点面结合)、修辞手法(对比、反衬、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象征)三大类。其他还有起兴、重章叠句、名词铺排、使用叠词等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眼前景)。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过去景、想象景、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象征(托物言志):是指借助描写具体形象的外在特征来表现某种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艺术定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写,会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某种联想,从而领会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抽象的意义。象征可以根据人们习惯和约定束成,往往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复杂的深刻道理浅显化、单一化等。 在诗词中,松竹梅菊、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等自然万象往往被人们赋与某种情感和象征意义,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一种描写手法。写景状物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这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孤舟蓑笠翁”是诗的中心,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描。全诗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二)提问形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好处)。 高考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出 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问题:“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步骤一),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步骤二),描写生动,对比鲜明,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步骤三)。2.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步骤一),“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步骤二),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步骤三)。 例题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归:出嫁。蕡:果实的样子。 蓁蓁:草木茂盛的样子。问题: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参考答案:重章叠句。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考题试做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入清溪行山中李白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注】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桡(ro):桨。问题: 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问题: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问题:“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情感、手法鉴赏答题“三步法”1.感情主旨: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情。2.技巧手法: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或说感情)。情感、手法鉴赏练习题一组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2015年山东高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第 三 课 时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诗歌的语言;2. 学会解答炼字题、语言风格。教学内容:第四种:鉴赏语言赏析词语(炼字题)(一)知识链接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具体说来,可关注以下几点: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例2: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诗时一个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另外,要注意数词和虚词的锤炼。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提问形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三)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活用或使用了修辞手法要明确点出来;(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高考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骤二),使景色描写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问题:分析该词中数词“七八”“两三” 的妙处?参考答案: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步骤三)考题试做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咏橘 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 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注】噀:xn,喷。“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答: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 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简析首句中“悠悠”在诗中的意蕴和作用? 答: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刘 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答:整体风格(一)知识链接诗家的风格与语言特点: 陶渊明、谢脁、谢灵运朴素自然,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诗歌语言风格常用词语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幽默诙谐。(上述术语必须记住)1.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2.平淡朴实: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3.绚丽华美: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4.明快简洁: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5.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6.多用口语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二)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三)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高考例题春 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语言赏析答题“三步法”1. 赏析字词:释词义-绘画面-析感情。2. 语言风格:明特色-析诗句-评感情。考题试做 1 .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焚 书 坑 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2.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答: 3.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别 董 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情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答:2015年山东高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第 四 课 时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诗歌构思技巧;2. 学会解答诗眼、构思和比较鉴赏题。教学内容:第五种:鉴赏构思一字领全篇(一)知识链接诗歌中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二)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2.分析某字的妙处(三)答题步骤(1)确认该词(2)该词对组织材料(是不是线索)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即诗眼作用)。(3)从该词在诗中情感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高考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步骤一)。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步骤二)。考题试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辛弃疾中年屡遭谗劾,赋闲20年。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孤 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分析构思之妙(一)知识链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二)提问形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三)答题步骤(1)概述诗句的内容 (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高考例题双调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产品联合推广合作协议
-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年二类压力容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低温粉碎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专业会议活动策划合同
- 水利工程项目总经理任聘与生态保护协议
- 预制混凝土构件研发、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
- 家庭遗产继承抚养协议书范本与注意事项
- 高校事业编制教师选聘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协议
- 综合谜语协议离婚子女抚养权争夺条款
- 新麻醉记录单
- 社区合理用药讲课
- 2022 CSCO胃癌诊疗指南
- GB/T 26955-201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 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模板
- 急诊急救护理教学课件
- 最新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课件
-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课件
- 社保费和非税收入课件
- “三高”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