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第 1 1 课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1 2011 2011 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考试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考试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 自治 区中 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 河北 B 湖南 湖北 C 山东 山西 D 广东 广西 解析 C 本题选自 2010 年高考陕西卷 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 完成本题首先需要知道 分封制有关知识 也要知道各省 自治区的简称 根据所学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 地 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 供军赋和力役 另外本题中河南简称豫 河北简称冀 湖南简称湘 湖北简称鄂 山东简 称鲁 山西简称晋 广东简则称粤 广西简称桂 其中鲁 晋都是西周时的封国 鲁国是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封国 晋是周武王子 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国 本题选 C A 项河 南 河北在当时的封国有洛 管 陈等 与河南河北简称无关 B 项中湖南 湖北当时的 国家是楚国 但楚国并非是西周的封国 由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发展而来 D 项两广地区 当时没有封国 2 2011 2011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即统治阶 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 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1840 年 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 主要包括 A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 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 D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解析 A 本题涉及理念较新颖 有创新 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材料中 政体 的概念 B 项中宗法制 C 项中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D 项中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社会制度 都不是政体 据此 A 项正确 1840 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 主要包括分 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秦代以前主要是分封制 秦代以后中央集权制建立并完善起来 3 2011 2011 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 领地国家 与 税收国家 的概念 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 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 一部分来自 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 一定义 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曾经建立过 领地国家 的是 A 西周 B 秦 C 宋 D 清 解析 A 从材料所描述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即西周的分封制 4 2011 2011 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 即国王把土地作 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 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 层层分封 形成不同的等级 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用心 爱心 专心2 A 中央集权制度 B 宗法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封建制度 解析 C 本题考查了分封制这一知识点 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亲族 和功臣分派到各地 广建封国 以拱卫王室 在分封中 以周王的名义 授土 授民 使周的亲族 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通过分封 周人的势力范围 不断扩大 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 臣 属关系更加明确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 并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 的地位 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材料中的采邑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度类似 5 2011 2011 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 汉书 地理志 载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 终为诸侯所丧 故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 周制 是指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行省制 解析 B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 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 为诸侯所丧 不实 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因此 周制 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答案为B 6 2011 2011 兖州高三一模兖州高三一模 西周时期 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 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 定为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 A 解题关键是紧扣 本质问题 根据天子 诸侯 大夫 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 层递减的差异 揭示出盛行宗法制的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故 A 项正确 BD 与材料无关 C 与西周青铜铸造发达的史实相反 7 2011 2011 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河南洛阳高三统考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 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 春秋 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 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 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形成 B 分封制逐渐瓦解 C 监察制度建立 D 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解析 B 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 息和所学史实应该从政治关系的变动角度加以区分故先排除 A 项 监察制度建立于秦朝故 应该排除 C 王位世袭制仍然适用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继承关系故应该排除 D 所以此 题正确选项是 B 8 2011 2011 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 天子九鼎 诸侯七 鼎 大夫五鼎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 血缘与政治结合B 社会等级严格 用心 爱心 专心3 C 中央集权加强 D 青铜制造业发达 解析 B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 是礼乐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带来的等级差别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9 2011 2011 辽宁丹东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辽宁丹东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史记 楚世家 记载 春秋时期 楚庄王 八年 伐陆军戎 在洛阳西南 遂至洛 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 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A 周室衰微 王命不行 B 尊王攘夷 大国争霸 C 王权衰弱 分封制受到破坏 D 列国内乱 诸侯兼并 解析 C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的情况 鼎 在西周奴隶社会中代表着周王室 的权力 到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 分封制受到破坏 周王室势力逐渐衰微 楚王问 鼎 的故事正反映了王权衰弱 分封制受到破坏 10 2011 2011 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 王国维在 殷周制度论 中说 周人 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 制 是指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解析 B 从材料中 封建子弟 即分封子弟 以及 君天子臣诸侯 可以判断是分封子 弟带各地为诸侯 故是指分封制 11 2011 2011 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 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 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 土地1000 千亩150 千亩100 千亩60 千亩 军队六军三军三军一军 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通过分封制形成了 周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 分封按照 嫡长子继承制 的原则进行 A B C D 解析 B 本题可用排除法 按照 嫡长子继承制 的原则进行的是宗法制 故排除含 选项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周王室在土地 军队上拥有绝对实力 故 正确 材料反映 了分封制是依据血缘亲疏分配 从而形成等级秩序 故 正确 12 2011 2011 山东济宁一中高三第二次质检山东济宁一中高三第二次质检 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中 诸侯因义务所在 蜂拥而至觐见周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解析 B 从材料中 诸侯因义务所在 蜂拥而至觐见周王 说明诸侯履行周王的义务 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用心 爱心 专心4 13 2011 2011 浙江杭州外国语高三浙江杭州外国语高三 1111 月考月考 诗经 曰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关于周 人的 维新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 B C D 解析 C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大意是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 但其使命在革新 根 据所学 周王朝建立后采取的措施有 分封制 宗法制和礼法制度 第 项王位世袭制建 立于夏代 本题选 C 项 14 2011 2011 福州三中高三月考福州三中高三月考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 在西 周的封国 鲁国的宗法体系中 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 解析 B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 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 周 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为天下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诸侯国对于周 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 在本国则为大宗 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15 2011 2011 岳阳一中高三阶段考试 岳阳一中高三阶段考试 观察下图 如果周王去世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B C D 解析 C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要理解嫡长子 即最亲的正妻的长子 16 2011 2011 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中国古语有 欲治其国 必先齐其家 的说法 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 A 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 B 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C 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 D 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 解析 C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分封 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 贯彻了崭新原 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 礼乐制度也是等级制度 正是对于这个严密 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 结合题干 C 项的理解更为准确 家国一体 宗法制在一定 用心 爱心 专心5 程度上减少了皇位继承方面的政治动荡 发挥了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表现了我国传统政 治文化中的较高理性成分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18 2011 2011 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周初 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 要他 大启尔宇 为周室辅 唐睿宗时 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 充河西节度使 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 伯禽的地方是 A 与天子没有宗法关系 B 其辖区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 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 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中央 解析 A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的分封制与唐朝的册封制度的区别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 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鲁国与周天子是亲族关系 贺拔延嗣是册封的少数 民族首领与唐王朝的统治者李姓并无亲属关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19 2011 2011 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西周时期出现了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 以贵不以长 的现象 这反映了 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解析 D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意是 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自己的 嫡长子 而不管他是否贤能 本题考查了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本题选 D 项 20 2011 2011 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河南洛阳高三统考 王国维在 殷周制度论 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 任人者争 定之于天 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 天 是指 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解析 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定之于天 争乃不生 反映的是决定继承关系的依据是的长子继承制即符合要求的是 C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21 2011 2011 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周政治将 国 与 家 密切结合起来 能突 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用心 爱心 专心6 B 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 又是天下的大宗 C 封邦建国时主要是 授土 授民 D 宗法制以分封制 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 解析 B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封制 度是把政治的隶属关系明确下来 而宗法制度是在家族内部明确政治权力 土地 财产继 承关系 西周就是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把政治隶属关系和血缘关系联系起来 所以此题正 确选项是 B 22 2011 2011 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 王国维在 商周制度论 中说 故天 子诸侯之传世也 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 人才之用优于资格 而 不以此易彼者 盖惧夫名之可籍 而争之易生 其弊并不可胜穷 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 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 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 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解析 B 王国维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 在材料中说明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但他强 调的并不是这一点 而是指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必然性 而 不以此易彼者 盖惧夫名之可籍 而争之易生 其弊并不可胜穷 意思就是说为什么立贤 不能取代立嫡 因为容易引起争端 弊端更大 本题选 B 23 2011 2011 广东增城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广东增城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 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 念其根 睦其族 尊其祖 之宗旨 记载本族世系源流 支派辈份 人物传略等内容 钱氏重视修订族谱 充分说明 A 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B 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C 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 D 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钱氏族谱 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家族内部的关系 指的应该是有助于家族巩固的宗法制 度 故此题应该选择 A 24 2011 2011 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追根溯源 这种珍 惜亲情 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 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 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C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用心 爱心 专心7 D 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 B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A 项 的错误在于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C 项的错误在于鲁国国内的大宗是诸侯并不是 周天子 D 项的错误在于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于权力 财产 土地分配原则 所以此题正 确选项是 B 25 2011 2011 江苏金坛高三调研测试江苏金坛高三调研测试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西周确立的 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 3000 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 其主要原因是 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解析 B 主要考查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注意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去考虑 主要干 扰项是 A 因为其后 3000 年与周天子无关 26 2011 2011 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 1212 月联考月联考 礼 曰 宗人将有事 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 何也 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通其有无 这表 明 A 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 B 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C 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 国 与 家 之间的关系 D 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解析 D 此题考查的是对宗法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宗法制度既 是家族内部的关系 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国和家相结合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27 2011 2011 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据史料记载 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 度为自己修家谱 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 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 A 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 B 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 C 是研究历史 地理 社会 民俗的 重要信史 D 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 解析 D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 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 人物为中心 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 世系 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 就其内容而言 是中国五千年文明 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 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 史图籍 也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 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 的功用 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 本题反映了家谱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 用心 爱心 专心8 28 2011 2011 河南新乡六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河南新乡六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姓氏起源 一书对 宋 姓的起源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 建立周朝 封微子 商王后裔 于商丘 建立宋国 共传 36 代 亡于楚 国 宋亡国后 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 以原国 宋 为姓 乃成宋姓 从宋姓起源不能得 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 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 C 周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D 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解析 A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 注意结合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由 封微子于商 丘 共传 36 代 可知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分封制和宗法制 C 项正确 并可推出 D 项结论的正确 由 亡于楚国 可知 B 项正确 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从 材料信息中得不出这一结论 故 A 项错误 答案为 A 29 2011 2011 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 许慎 说文解字 中记载 夏者 中国之人也 陈寿 三国志 中记载 刘备与 孙 权并力 共拒中国 两则记载中关于 中国 的含 义解读正确的是 A 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 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 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 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解析 C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概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夏朝的 中国指的是国家地理范围后者指的是孙刘联合共拒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汉朝傀儡政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30 2011 2011 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二联 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二联 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 时至今日 英国 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 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 性 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 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 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 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宗法制的核心 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 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必须是男性才有继承权 西方的 王位继承则无此要求 因此答案选 A 31 2011 2011 安徽红星中学与安工大附中高三联考安徽红星中学与安工大附中高三联考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 有的以官职为姓 如司马 司徒 司空等 有的以排行为姓 如孟 叔 季等 有的以技艺为姓 如陶 甄 屠等 据此推理 卫 许 陈等都是 A 以氏族为姓 B 以国名为姓 用心 爱心 专心9 C 以居住地为姓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解析 B 本题考察中国姓氏的来源 周武王分封的对象主要有 功臣 同姓子弟 先朝 后裔 周武王灭商后 封其弟 文王幼子 于康邑 世称康叔 后周公 武王之弟 又将 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 建立了卫国 定都朝歌 西周初年 周武王访三 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 找到炎帝之后 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 把他封在许地 今河南 许昌东 建立男爵许国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 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 武王为笼 络天下 特封妫满为诸侯 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 封国于 陈 今河南省淮阳县 谥号 称为胡公 在这个地方 建立了 陈国 32 2011 2011 福州三中高三月考福州三中高三月考 图 1 是汉代画像石 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个同学就这幅图 的历史内涵进行推测 甲 图 1 中诸侯四方来朝 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乙 图 1 中成王地位至尊 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丙 图 1 中成王厉行分封 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丁 图 1 中成王勤政爱民 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 C 本题目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的主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 故血缘关系为主 要纽带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可排除甲 乙 丁的言论 33 2011 2011 广东新兴惠能中学高三一月 广东新兴惠能中学高三一月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 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 中 周代封建 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 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 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A 材料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 西周实行分封制 天子将子弟和功臣分 封于各地成为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4 2011 2011 福州三中高三月考福州三中高三月考 先秦经典 尚书 多次提到 民主 天惟时求民主 乃 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意即 上天为民求主 天降大任于成汤 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 民 主 的正确理解 A 民主 是指最高统治者 用心 爱心 专心10 B 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 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 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解析 A 本题目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民主为 民之主 35 2011 2011 黑龙江黑龙江 五校联谊五校联谊 高三期中考 高三期中考 史书 记载 封诸侯 班赐宗彝 作 分殷之器 它最符合 A 大禹建夏朝 B 汤灭夏建商 C 西周分封制 D 春秋诸侯争霸 解析 C 材料大意是王把地封给诸侯 赐给他们器物作为信物 因此反映的是西周分封 制 36 2011 2011 黑龙江黑龙江 五校联谊五校联谊 高三期中考 高三期中考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 人有十 等 下所以事上 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 士臣皂 上述材料 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继承特权 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 A 材料大意是天有用十个天干的方法来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人之间有着十种不 同的身份和级别 这是为什么下级要服从上级 上级之所以要祭祀天地祖先的原因 所以 公臣服于王 大夫臣服于公 由此可以看出西周存在宗法等级制度 37 2011 2011 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统一测试 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统一测试 在著名的福建土楼 承启楼前有一幅楹 联 一本所生 亲疏无多 何须待分你我 共楼居住 出入相见 最易结重人伦 该楹 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 礼乐制 工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解析 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重人伦是家族内部关系 相关制度是宗法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38 2011 2011 潍坊高三摸底考潍坊高三摸底考 观察右图 对其体现的政治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以血缘关系来维系 D 确立封建等级秩序 解析 D 图片反映的是西周时实施的宗法制 但是是奴隶社会 因此其目的是通过血缘 关系来巩固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39 2011 2011 揭阳梅州两市高三一联 揭阳梅州两市高三一联 在商朝有相当多的卜人与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 务 几乎每事都要都有要占卜 这表明 A 商朝的专制特征明显 B 政治上的神权色彩浓厚 C 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和谐 D 君权神授与天人咸应 用心 爱心 专心11 解析 B 此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商 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内外服制度指的是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 外服是指臣服于王朝 的地方诸侯 还有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此题应该是指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故此题应该选 择 B 40 2011 2011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 现存于首都博物馆的西周早期青铜展品 克盉 器 内有 令克 人名 侯于堰 同燕 的铭文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继承制 解析 B 令克 人名 侯于堰 同燕 的意思是 克被分封到燕作诸侯 所以 与 此相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41 2011 2011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 禹鼎 记载 噩侯反叛伐周 厉王命禹出征 生获 其君 这反映了 A 分封制趋向衰落 尚能维护王权 B 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 封国实力削弱 周王权力加强 D 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解析 A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分封制下 周天子是 天下共主 诸侯必 须要服从周王的政令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材料中 噩侯反叛伐周 反映了分封制在走 向衰弱 厉王命禹出征 生获其君 的结果有说明了分封制还能维护王权 42 2011 2011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二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二 至唐为止 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 代 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 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 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 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 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 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 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 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解析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古代宗法制观念一直很强 家长制作风讲 究族长 家长 父亲掌握家族内部的权力 故此题应该选择 D 43 2011 2011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 西周时期中国在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方面确立了一 整套的制度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广建封国 拱卫王室 B 村社成员在井田制中的 公田上集体耕作 C 宗法制确立了经济 政治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D 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各级贵族在贵族死后的墓葬制度上 解析 D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日常生活所必须遵守的的政治和生活原则 用心 爱心 专心12 44 2011 2011 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 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并确立 了天子都城十二里 边长 4 3 公里 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 3 2 公里 侯伯国都城七里 边长 2 5 公里 子男都城五里 边长 1 7 公里 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 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解析 C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等级制度 题干中的时间范围是 西周时期 其中 天子 侯伯 子男 都属于爵号 并且题干中说明了各种等级所具有的城市范围 这些都体 现了等级的变化 45 2011 2011 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近期央视二套 咏乐汇 节目中 国际巨星 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 房 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 解释说 这 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 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 房 这一 改姓 现象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解析 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认祖归宗反映了中国古代家族内部的关系 应 该属于宗法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46 2011 2011 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 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 通过分封制 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 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解析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封制并没有起到维护社会平稳转型 到了春 秋战国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诸侯争霸 原有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所以应该选择 D 47 2011 2011 济南高三调研济南高三调研 昔武王克商 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 以蕃屏周 说明西周 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B 扩大疆域 C 巩固周王室统治 D 团结功臣贵 族 解析 C 昔武王克商 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 以蕃屏周 大意是 从前周武王战胜 商朝 周成王平定天下 选择有明德的人分封 把他们作为周朝的藩篱屏障 据此西周实 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统治 48 2011 2011 济南高三调研济南高三调研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兄害弟 夺得皇位 历来为史 用心 爱心 专心13 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 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制 解析 C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中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 夺得皇位 正反映了他破坏宗法制度 49 2011 2011 济南高三调研济南高三调研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 部落时 代 封建时代 郡县时代 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 封建时代 相对应 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解析 A 根据所学结合题意 吕思勉先生所说 封建时代 封建 即封邦建国 指的 是西周实行分封制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周朝 史称西周 为了进行有效 的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 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本题选项 部落时代 即西周以前的历史时期 封建时 代 指西周至战国 郡县时代 指秦代以后的历史时期 50 2011 2011 济南高三调研济南高三调研 吕氏春秋 记载 微子启虽长 系庶出 不得立 纣王虽 幼 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 B 微子启虽长 系庶出 不得立 纣王虽幼 以嫡立 大意是 微子启虽 然年长 但他是庶出 没能继承王位 纣王当时虽然年幼 但因为是嫡长子 所以继承了 王位 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51 2011 2011 郑州五校高三期中联考 郑州五校高三期中联考 说文解字 解释说 宗 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 宗法的 宗 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 财产 B 地域 C 信仰 D 血缘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宗法制 能力要求是对宗法制概念的内涵的把握 宗 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 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 制度 根据血缘的亲疏 确立起一套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保证了各 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巩固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其特点有 嫡长 子继承制度 核心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严格的大宗 小 宗体系 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52 2011 2011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 如太甲 盘庚等 这体现了商朝 A 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用心 爱心 专心14 B 王权的自我神化 C 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 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 解析 B 从材料信息看 君主把自己的名字用天干来命名 体现出君权特殊地位和神化 色彩 53 2011 2011 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 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 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 士 有隶子弟 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 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 C 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 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 解析 C 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记忆与运用 A 错 宗法关系的依据是血缘关 系 B 错 礼乐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工具 D 错 宗法制度适用于各级贵族 54 2011 2011 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 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 阅读下列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从中得出 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 晋姬姓贵族山西 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 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 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A B C D 解析 D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 长子继承制 而不是分封制 所以排除 即可 55 2011 2011 福州八县 市 协作校高三半期联考 福州八县 市 协作校高三半期联考 天子适诸侯 曰巡狩 巡狩者 巡所 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 述职者 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 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 当时常有诸侯 不朝 的现象 解析 B 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建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功臣 先代贵 族 同姓亲族 同姓亲族占主体 故 B 项说法错误 56 2011 2011 福州八县 市 协作校高三半期联考 福州八县 市 协作校高三半期联考 周襄王元年 公元前 651 年 夏 齐桓 用心 爱心 专心15 公在葵丘会盟诸侯 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 不能废嫡立庶 以妾为妻 的规定 这一规定 的出发点是 A 提倡一夫一妻 B 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 维护宗法制度 D 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解析 C 不能废嫡立庶 以妾为妻 反映的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而宗法制度的核心 是嫡长子继承制 57 2011 2011 泰州中学高三期中考 泰州中学高三期中考 观察右边 两图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 B C D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互为表里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能力要求是对宗法制和分 封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 在分封制下 被封诸侯的具有以下权利 职位世袭 对卿 大夫再分封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等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 的独立性 所以 表述错误 用排除法 正确答案为 A 58 2011 2011 温州高三八校联考 温州高三八校联考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 解析 A 联系题目中的 家国一体 忠孝观念 等信息 可知 本题考察的是宗法 制的内容特点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所以答案选择A 宗法制 59 2011 2011 濉溪高三月考 濉溪高三月考 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 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A B C D 用心 爱心 专心16 解析 B 材料本身并不能直接表明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表明的是西周分封制下分封诸侯 国的基本情况 同姓诸侯如武王弟康叔 成王弟叔虞周公子伯禽等都是在首都周边富庶之 地 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知道分封制确实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60 2011 2011 临沂高三质检临沂高三质检 宗祠 是供奉祖先 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 又是从事家族宣传 执行族规家法 议事宴饮的地方 宗祠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分封制度 B 农耕经济 C 尊亲观念 D 宗法观念 解析 A 根据材料和所学了解到 宗祠又称宗庙 祠堂 等 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 位 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 又是从事家族宣传 执行族规家法 议事宴饮的地方 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宗祠制度产生于西周 结合本题 A 项分封制度与宗祠出现无直接关联 宗祠与农耕经济 尊亲观念 宗法观念等有密切关系 61 2011 2011 厦门高三三校二联厦门高三三校二联 右图是出土的精美的西周利簋 gu 据 礼记 玉藻 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 簋是重要的礼器 主要用于 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 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 天子用九 鼎八簋 诸侯用七鼎六簋 卿大夫用五鼎四簋 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 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C 西周冶铜业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 B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从材料中周礼的规定天子 诸侯 卿大夫等饮食餐具的 区别 实质上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的等级森严 选择 B 项 A 项并非本质 C D 两项可直 接排除 62 2011 2011 东北大联考高三阶段考东北大联考高三阶段考 曹氏 叔与振铎 文王子而武王弟也 武王克商 封之于陶丘 为宋景公所灭 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 与曹姓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应该 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解析 A 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 封之于陶丘 可知与曹姓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应该是 分封制 答案为 A 63 2011 2011 东北大联考高三阶段考东北大联考高三阶段考 昔者天子有争 同 诤 下同 臣七人 虽无道 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 虽无道 不失其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 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 C 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D 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解析 B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 天子 争臣 诸侯 不失其国 可知 B 正确 诤臣是天 子和诸侯进行谏议 防止其错 故 AD 错误 诤臣只能是规劝 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用心 爱心 专心17 故 C 错误 答案为 B 64 2011 2011 东北大联考高三阶段考东北大联考高三阶段考 古人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 并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 一方面 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 而另一方面 则是各种自然 科学经验的实际应用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是 A 古代占卜利用迷信控制官员人事任免 B 古代占卜是已能应用的科学理论 C 古代占卜是用于欺骗民众的迷信 D 古代占卜包含了神秘主义与自然经验 解析 D 此材料说到了占卜的两面性 即神秘主义与自然经验 故 D 正确 人事的兴 衰 不是单指 控制官员人事任免 A 错误 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 不是已能应用的科学 理论 B 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 欺骗民众 D 错误 答案为 D 65 2011 2011 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 诸侯之嫡长子为世 子 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 族类繁多 惧其散而无统也 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 主要说明了 A 大 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解析 D 考查宗法制的作用 本题题眼在于 其支庶之后 族类繁多 惧其散而无统也 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宗法制 利用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权的纽带 66 2011 2011 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月考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月考 中国的汉字姓氏中 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 封 国 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公九卿制 解析 A 注意关键词 封地 封国 由此判断正确选项为 A 项 67 2011 2011 惠州高三一调 惠州高三一调 争国本 是明万历年问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皇帝与大臣展开的 争论 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 却遭到群臣反对 经过近 20 年的争论 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 告终 此事之所以发生 是因为皇帝违反了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内阁制 解析 A 注意材料中的 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 这违反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 所以遭到群臣的反对 68 2011 2011 扬州宝应扬州宝应高三调研高三调研 图中的 琅邪郡 管辖地在西周朝时的地方长官会是 用心 爱心 专心18 A 周王 B 郡守 C 县令 D 诸侯 解析 D 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点 公元前 1046 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 立周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西周初地方长官周王 郡守 县令都 不可能 应选 D 项诸侯 琅邪郡所在应属于齐国 是周天子封给功臣吕尚 姜太公 的封 国 69 2011 2011 福州三中高三期中考福州三中高三期中考 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 正确的是 根据分封制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根据宗法制 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 B C D 解析 D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 影响周 王统治的稳定性 判断 错误 答案为 D 70 2011 2011 信阳高三一调 信阳高三一调 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 拿一桐叶对弟弟说 我把它 封给你吧 一旁的周公民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 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 天子 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讲的是 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禅让制 解析 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故事所处的时代是西周时期 材料中 成王把唐封给 了弟弟叔虞 正是分封制的说明 ACD 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 B 71 2011 2011 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我国古代历史上 对于用人历来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路线 一个是 任人唯亲 一个是 任人唯贤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任人唯亲的是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宗法制 D 察举制 解析 C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继承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 制 72 2011 2011 濮阳华龙区高级中学三摸 濮阳华龙区高级中学三摸 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 世飨堂 的两块牌匾 用心 爱心 专心19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B 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C 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D 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解析 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理解 根据所学 A B C 三项都跟宗法制有 关 而 D 项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发生变化 故 D 项不正确 此题 正确选项是 D 73 2011 2011 沈阳二中高三二测 沈阳二中高三二测 春秋初期 楚国君主首先称王 随后 吴 越等国国君 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专制制度动摇 B 分封制的动摇 C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D 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解析 B 周朝时唯有周王方能称王 从材料楚国君主等一些列诸侯国君称王 可见西周 周王权威逐渐沦落 分封制已经动摇 74 2011 2011 江西安福中学高三入学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搪瓷快速烧结技术升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坚果风味糕点健康配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爱粮节粮教案(2025-2026学年)
- 激光原理第三章华中科技大学光学谐振腔电子教案(2025-2026学年)
-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2025-2026学年)
- 2025-2030中国液体化工物流企业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研究报告
- 市场调研报告模板及案例
- 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案例简述
- 企业药品采购标准操作流程
- 2026届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九上化学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邮政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机要业务员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何首乌栽培技术
- 医院安全生产培训讲稿课件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超声成像原理课件
- 超市人员消防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纪检实务课件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题及答案
- 睡眠障碍的护理课件
- Unit 2 Let's talk teens Reading I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