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 3学案 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 3学案 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 3学案 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 3学案 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 3学案 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语文 语文 1 2 1 2 六国论六国论 精品学案 鲁人版必修精品学案 鲁人版必修 4 4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预习本课 1 3 段 识记文言词语的音形义 理解相关语法现象 二 预习内容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洎 牧以谗诛 不得下咽 奉之弥 繁 B 弊在赂 秦 弃之如草芥 率 赂秦耶 C 暴 霜露 革灭殆 尽之际 小则获邑 D 胜负之数 思厥 先祖父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2 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 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 不爱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或曰 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却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却之 A B C D 3 选出加点字 而 不表转折的一项 A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 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 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A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B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C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 可谓智力孤危 剌客不行 良将犹在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用心 爱心 专心2 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 B C D 6 下列句中 为 字 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邯郸为郡 圣人之所以为圣 A 与 读音不同 意义一样 B 与 读音不同 意义也不同 C 与 读音不同 意义互不相同 D 与 读音不同 意义不一样 7 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较秦 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公为我呼 入 吾得兄事之 竖子不足与 谋 庄暴见孟子 曰 暴见于王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 乐何如 8 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句读之不知 唯弈秋之为听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皆不可限以时月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其势弱于秦 唯利是图 吞舟是漏 A B C D 9 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 为了国家 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 B 治理国家 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 用心 爱心 专心3 C 治理国家的人 千万 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 D 治理国家的人 千万 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 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 B 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 C 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D 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 三 提出疑惑 同学们 通过你的自主学习 你还有哪些疑惑 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课文中词语的积累和文章的背诵 2 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4 背诵本文 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 文学常识积累 1 走进作者 苏洵 1009 1066 字明允 四川眉山人 与其子苏轼 苏辙合称 三苏 列入 唐 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 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 认真作文的过程的 据他自述 少年时 他不爱学习 到了二十五岁 才开始知道读书 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 但后来 取古人之文一读 才觉得古人的 出言用意 都跟自己大不相同 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 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 然后 将 论语 孟子 韩愈的文章取来 终是诵读 读了七 八年 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 时间一久 读之益精 自己胸中也 害然以明 但还 未敢自出其言 又经过一番努力 胸中之言日益多 甚至不能控制自己 只好将它书写下 来 到了这时 落笔为文 才 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 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 勤 奋读书 刻苦作文的美谈 用心 爱心 专心4 苏洵为文 成就显著 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著名文学家曾巩的好 评 欧阳修指出 苏洵之文 博辩宏伟 曾巩认为 苏洵之文 其雄壮俊伟 若决江河而 下也 其辉光明白 若引星辰而上也 三人 三苏 之文章 盛传于世 得而读之者 皆为之惊 或叹不可及 或慕而效之 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 学士大夫 莫不人知其名 家有其书 2 理解文章写作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 六国论 中的 六国 即除秦以外的齐 楚 燕 韩 赵 魏六个国家 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 经济和 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 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 因循守旧 经济和军事实 力日益衰落 秦强盛起来后 积极向东发展 夺取六国的土地 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 国 这就是所谓 合纵 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 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 秦采取 远交 近攻 的军事战略 韩 魏 楚三国都紧靠秦国 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 在秦 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 纷纷割地求和 并最早被消灭 齐 燕 赵三国也相继灭亡 六国灭亡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 苏洵抓 住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这一点来论证 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 北宋军队与契丹 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 几多胜少 到北宋 中期 军费开支浩大 财政入不敷出 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上专制腐败 军事上骄惰无能 外交上极端软弱 苏洵生活年代 1004 年 契丹大举攻宋 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 威胁宋都 宰相寇准力主抗辽 宋找了胜仗 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 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 和 与之订立 澶渊之盟 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 绢三十万匹 向西夏纳银十 万两 绢十万匹 茶三万斤 这样贿赂的结果 助长了契丹 西夏的气焰 加重了人民的 负担 极大地损伤了国力 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北宋的这种输币 纳贡求和的办法 与 六国 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所以 苏洵写了 六国论 以 六国破灭之 道 来进行讽谏 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 勿蹈覆辙 正所谓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2 朗读 1 3 段 学生自由朗颂 教师范读 正音辩形 明确句读 师生互相点 评 学生齐读 3 积累文言词语 非 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 赂秦 六国互互 丧 率率 赂秦也 盖盖 失强援 不能独完完 秦以以 攻取之外 较较 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其 百倍 思厥厥 先祖祖 父父 暴秦之欲无厌厌 用心 爱心 专心5 至于至于 颠覆 理固固 宜宜 然 4 整体感知 1 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 明确 2 提问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3 问 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 4 问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5 提问 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 6 问 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 7 问 本段的中心内容 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 第二课时 1 朗读 3 6 段 学生自由朗颂 教师范读 正音辩形 明确句读 师生互相点 评 学生齐读 2 词汇积累 迁灭迁灭 义义 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效 也 至丹以荆卿卿 为计 始速速 祸焉 向向 使使 三国名爱其地 胜负之数数 存亡之理理 当当 与秦相较较 或未易量量 并力西向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之 不得下咽也 为为 国者无无 使使 为为 积威之所劫劫 哉 而犹犹 有可可 以以 不赂而胜之之 之之 势 苟 苟 以天下之大 而从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是 又在六国 下矣 3 整体感知 用心 爱心 专心6 1 提问 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 2 提问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3 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4 提问 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5 提问 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 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 6 提问 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 有什么作用 明确 7 提问 最后一句语带双关 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 8 提问 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三 反思总结 1 练习背诵 齐读 指名背诵 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写景的句子 回忆早期革命生 活的句子 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的句子 概括秋景的句子 你印象最 深的句子 齐背 再熟悉 准备默写 2 做导学案 完成本课学案的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阅读苏辙 六国论 中的一段 回答后面的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 窃怪天下诸侯 以 五倍之 地 十倍之众 发愤西向 以 攻山西 千里之秦 而 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 深思熟虑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 当时之士 虑患之疏 而 见利之浅 且不知天下之势 1 根据标号解释文言虚词的用法 以 以 而 而 之 之 2 对加黑词语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怪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 西向 意即 向西 指抗秦 C 千里 作 秦 的定语 意指秦国幅员辽阔 实力雄厚 D 世家 指司马迁的 史记 中诸侯的传记 用心 爱心 专心7 3 选出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一句译文正确的项 A 认为一定可以有自我安定的办法 B 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C 认为一定有可以使自己安全的办法 D 认为一定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保全下来 4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5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各题 戎夷违齐如鲁 天大寒 而后门 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愈 寒甚 谓其弟子曰 子与我衣 我活也 我与子衣 子活也 我国士也 为天下惜死 子 不肖人也 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 夫不肖人也 又恶 怎么 能与国士 之衣哉 戎夷曰 嗟乎 道其不济夫 解衣与弟子 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则未之识 若夫欲利人之心 不可以加矣 1 解释加点词语 子与我衣 与 子 不肖人也 不足爱也 爱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 若夫欲利人之心 利 2 与 未之识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D 多于市人之言语 3 下列对 道其不济夫 的译文 最符合原来意思的一项是 A 我说的道理不是行不通呀 B 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 C 我的主张大概不会实现了 D 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 4 本文表现了戎夷的什么精神 六国论 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C 6 C 7 齐 接受各国贿赂 之 张良 之 项羽 暴 暴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