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地理 1.2练习 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2高中地理 1.2练习 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2高中地理 1.2练习 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2高中地理 1.2练习 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2高中地理 1.2练习 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练习练习 本栏目内容 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 单项选择题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 完成 1 2 题 1 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 错误的是 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环境承载力在不 断加大 人类应局部地改造环境 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的平衡 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 B C D 2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 三种模式由优到劣的顺序应为 A B C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发展关系及原因的理解 综合 分析判断能力较强 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 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 口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在一定限度内 环境承载力会增加 但决定其值的首要因素是资 源 无论何时 人口数量都不应超过环境承载力 如 阶段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的 情况下 生态系统要重新协调 达到新的平衡 使人口数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所能供养的最 大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同时又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 1 B 2 A 读适度人口曲线变化图 1 18 表示不同时间段 完成 3 4 题 3 图中 I 阶段表示的社会阶段是 A 人类社会初期 B 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C 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时期 4 阶段适度人口增速变缓直至趋近一个定值 上限 出现该现象的关键制约因素是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体制 C 资源 土地 水等 D 科技水平 解析 第 3 题 地球上最初出现人类时 即 阶段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存条件 差 物质产品缺乏 适度人口是一个很小的值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 人类文明 开始加速发展 科学技术革命性的飞跃 物质财富的剧增 使适度人口数随之较快增长 进 入 阶段 第 4 题 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 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变缓 消极因素突现 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在 阶段 人口增速变缓并趋于 稳定 答案 3 A 4 C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 完成 5 6 题 环境负担 公式 EB P A T P 人口 Population A 消费程度 Affluence T 创造财富的技术 Technologies EB 环境负担 Environmental Burden 2 5 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 50 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 耕地面积在减少 B 总人口数在增加 C 人均耕地在减少 D 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6 从 环境负担 公式中可以看出 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 措施能因此减轻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 开发湿地 滩涂等易耕土地 扩大耕地面积 B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 推广良种 提高亩产 D 提高粮食产量 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 第 5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 50 年来 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 断增加 人均耕地在减少 说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 第 6 题 由 环境负担 公式可知 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 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 轻环境负担 答案 5 C 6 C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 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总人口数与 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 回答 7 10 题 国家人口算术密度 人 km2 人口生理密度 人 km2 加拿大 335 美国 30156 埃及 703 503 中国 129934 英国 241963 印度 313559 日本 3363 054 荷兰 4321 601 孟加拉国 9101 359 7 地广人稀 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 加拿大 B 美国 C 埃及 D 印度 8 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1 2 以上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荷兰 C 孟加拉国 D 加拿大 9 对比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可知 A 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 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 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 中 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10 就国土面积而言 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 日本 埃及 B 中国 印度 C 美国 加拿大 D 孟加拉国 美国 解析 第 7 题 从所给的表格中可以看出 埃及人口算术密度比较小 算得上是地广 人稀 但人口生理密度最大 说明这个国家耕地资源缺少 主要原因是埃及位于热带沙漠气 候区 沙漠广布 耕地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地区 第 8 题 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 以 3 平原地形为主 气候高温多雨 土地主要利用方式是耕地 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1 2 以上 美国中西部地区比较干旱 地形复杂 荷兰虽然海拔很低 也是平原地形 但该国是温带海 洋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小 降水量大 光照不足 不适合粮食生产 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该 国着重发展乳畜业 第 9 题 从表格中可以读出 中国的人口算术密度是 129 人 km2 印度 是 313 人 km2 中国人口生理密度是 934 人 km2 印度只有 559 人 km2 因此中国的人口压 力较印度大 第 10 题 就国土面积而言 日本地形多山 平原面积狭小 耕地较少 埃及 气候干旱 沙漠分布面积广 耕地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 耕地资源缺乏 答案 7 C 8 C 9 B 10 A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 回答 11 12 题 11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 正确的是 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P 为环境承载力 P 为较高生产 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P 为环境承载力 A B C D 12 图中反映了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当人口 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 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 人口规模时 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B C D 解析 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互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 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所以 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 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当人口规模大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 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答案 11 C 12 C 二 综合题 13 读下图 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 大约在什么年代开 始明显上升 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 2 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是在 该曲线与世界人口曲线变化之间的 关系是 3 A B C 三条曲线表示的年代顺延 可反映环境人口容量的 性 4 影响 A B C 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 4 A 消费水平的提高 B 人口数量的减少 C 科技水平的发展 D 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改变 解析 第 1 2 两题读图可描述 第 3 题 三条曲线依次顺延 说明人口容量随估 计标准的不同而变化 第 4 题 A B C 表示生产水平不同所需耕地面积也不同 影响的因 素应是科技水平 答案 1 1950 年左右 同步增长 或世界所需耕地总面积随世界人口的增长而增长 2 1920 年左右 或 20 世纪初 世界可耕地总面积随世界人口的增长而递减 3 不确定 4 C 14 阅读材料 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失衡的天平漫画 材料二 2011 年 7 月 22 日我国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 下潜到海面以下 4 027 米的最大 深度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 俄罗斯 日本和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具备 1 000 米深度载入深潜 能力的国家 1 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 由此说明 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 试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加我国的人口容量 4 蛟龙号 深海潜水的意义有哪些 解析 本题形象化的绘图语言 警示人们人口激增引发资源问题 如果人口问题得不 到合理的解决 资源将会短缺甚至枯竭 人类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 还必须改善获取 利 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 进而挖掘人口容量的潜力 答案 1 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 且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 资源 3 开源节流 改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 方法 4 开发勘探海底多种矿产资源 扩大资源总量 进行深海 海底海洋科学考察 有一 定的军事意义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以色列的滴灌农业 使这个极度缺水的国家依然生机勃勃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 古里安 曾预言 以色列的未来在南方沙漠 水是改造沙漠的命脉 以色列从 1952 年起耗资 1 5 亿 美元 用 11 年时间建成了 145 公里长的 北水南调 输水管道 然而传统灌溉使农业革命 和沙漠改造进展缓慢 1962 年 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 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 少蒸发 高效灌溉及控制水 肥 农药最有效的办法 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滴灌公司于 1964 年应运而生 发明滴灌以后 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 30 年来一直稳定在 13 亿立方米 而农业产出却翻 了 5 番 滴灌的原理很简单 然而 让水均衡地滴渗到每颗植株却非常复杂 以色列研制的 硬韧防堵塑料管 接头 过滤器 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 以色列滴灌系统目前已是第 六代 最近又开发成小型自压式滴灌系统 如今 世界 80 多个国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耐特菲姆滴灌公司年收入 2 3 亿美元 其中 80 来自出口 滴灌根本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