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9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9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9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9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9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检测单元检测 一 选择题 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0 分 1 2011 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 5 题 唐朝元和年间 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 官俸钱 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 封还诏书 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皇甫鎛的 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 A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 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相权有所分散 并且 中书省 掌草拟 门下审核 尚书执行 三省制有互相制衡 最终决策权归皇帝 故 B 正确 答案 B 2 2011 浙江台州四校联考 4 题 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 中国 这一制度提供了 这样一种保障 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而非欧洲那样 为世袭权力所支配 故 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指 A 分封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解析 从材料 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中可以了解到 这种制度应指隋唐确立起 来的科举制 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 础 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书一考试 做官三者联系 把权 位与学识结合 起来 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答案 D 3 2011 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 2 题 对下列有关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 比例变化表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人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人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解析 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家世门第是选官的依据 寒门子弟入仕受 限 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 使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大 用心 爱心 专心2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因此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 D 项说法错 误 答案 D 4 2011 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 2 题 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 分工明确 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 六部 分别概括为 富 贵 威 严 贫 贱 六字 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贱 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 刑部 B 礼部 C 工部 D 吏部 解析 考查三省六部制 题干六字分别是户 吏 军 刑 礼和工部 答案 C 5 2011 北京东城区示范校 12 月综合练习 11 题 在 16 世纪中期 一位葡萄牙作者 将其在广州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出版了 中国见闻录 其中有一段记载说 皇帝在 省城里成立了一所学校 由政府负担经费 负责审核的官员命令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集 合到省城 详细询问每一位学生有关法律等相关问题 这段文字最可能是描述 A 官僚监察 B 科举选官 C 中枢决策 D 律令刑狱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 从材料 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 负责审核的官员 等信 息可以判断是科举选官制 答案 B 6 2011 安徽名校高三模拟二 史学家钱穆指出 此制用意 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 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 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文献史料与 此制 直接 相关的是 A 三代用人 世族之弊 贵以袭贵 贱以袭贱 魏源 默觚下 治篇九 B 武帝即位 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班固 汉书 董仲舒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 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杜佑 通典 选举典 D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朝看遍长安花 孟郊 登科后 解析 根据材料 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 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 可以了解 到这是指科举制度 各选项中 A 项指世官制 B 项指汉武帝时确立的察举制 C 项指魏 晋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 D 项孟郊 登科后 科 指科举制 反映了科举高中后的场 景 本题选 D 项 答案 D 用心 爱心 专心3 7 2011 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 唐代以三省首长 品位既崇 不欲轻以授 人 故常以他官居宰相 指三省首长 职 而假以他名 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A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 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C 降低了行政效率 D 提高了办事效率 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要理解题干古文的含义 再根据其信息来做综合判断 题干古文的大概意思是讲述三省的长官地位较高 不轻易给别人权力 所以皇帝为了牵 制他们 就任命了其他官员进行牵制 只是用了其他官名而已 增加官员 互相掣肘 必然影响办事效率 所以选 D 答案 D 8 2011 海南四校联考 5 题 唐杜佑在 通典 中记载 自魏晋重置中书之官 居 喉舌之任 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 至梁 陈 举国机要悉在中书 据此材料 我们可以 推断出 A 中书之职取代了尚书之职 B 三省六部制已经形成 C 中书成为皇帝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联系的中枢 D 国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魏晋以来中书省权力的上升 尚书省地位的下降 因此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9 2011 浙江湖州高三期末 1 题 孙中山曾于 五权宪法 中指出 自世卿贵族门 阀举荐制度推翻 唐宋厉行考试 明清峻法执行 无论试诗赋 策论 八股文 人才辈 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 制度则昭若日月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 错误的是 A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有存在的必要性 C 科举制度被废除 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D 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 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解析 考查对选官制度的理解 A B 明显正确 由 试科目不合时用 可知 C 也正 确 而 D 门阀举荐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它不是一种考试制度 必修一第 3 课 用心 爱心 专心4 答案 D 10 2011 汕头毕业班质监 14 题 清代规定 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 官员任职 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杜绝地方割据 D 防止吏治腐败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实际是限制官员扶植当地势力 建立自己的势力体系 导致腐败 答案 D 11 2011 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 26 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 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 中有 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之威是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 百 凡皆奉圣断 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旨 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 后的一段时间里 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 此时的君主 立宪政体仍显粗糙 没诺威王朝的 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 不谙英 国事务 很少出席内阁会议 时间一长 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 而且 从 1714 年之后 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 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 控制 这样 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 然后提交国王认可 如此 一个对议会负 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图一和图二政府框架构建原则的共同点及其目 的的本质区别 4 分 2 材料二中内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3 根据材料二 三 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4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休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2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5 解析 考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 第 1 问 图一是三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